第二二回 高處可勝寒 暗霧危峰尋野老罡風吹不堕 飛丸走石儆雄奸
關燈
小
中
大
已說過不會收徒,既容這兩人久居此間,必有淵源,隻得懷憤而去。
後來見三賊将鐵牛擒住奪去寶刀,心中不憤,出頭阻止。
三賊意還不服,總算雙方都不肯動手,各自走開。
二人正想起有氣,忽見一個白衣蒙面人偷偷尾随在三賊身後,同到半山之上,不知用什方法将刀盜回,交與另一同伴,便往崖洞走去。
二人本想往救鐵牛,忽然接到一紙束帖,不令多事,隻得退回。
天明前黑摩勒回來,到處尋找鐵牛。
二人因奉師命去往峰後尋找阮、江四人不曾相見,歸來發現所留紙條,同時有人來訪,才知黑摩勒三上黑風頂的經過;阮、江四人已在無意之中尋到昔年峰腹中的裂縫,到了前峰。
那人說完便和同伴往迫黑摩勒,準備同除三賊,匆匆走去。
待不一會,二人遙望四人已将鐵牛救出,故來相見,代傳壺公之命,令速回轉黃山,并說三老賊中以馮、燕二賊本領最高,燕飛來尤為陰險狡猾,已先溜走;黑摩勒因料鐵牛不會受害,急于除害,已先追了下去;剛走不久,馮、宮二賊也自趕下,黑摩勒尋找鐵牛時,并還藏在一旁,準備跟到前面暗算等語。
原來黑摩勒心高氣做,先憤壺公不該對惡人也是一樣看待;又仗着師父有信不算外人,有理可講。
除完毒蟲便由獅猿領路,一路翻山過澗,朝前直走,橫斷過來,故此起身較遲,第一個到達,給鐵牛尋好藏處,便用輕功往上飛馳。
哪知上面罡風厲害,還未走過四分之三,人便支持不住。
那一帶草木不生,冷得出奇,并有多少年不曾消化的冰雪藏在背陰之處,常時發生極濃厚的雲霧,下面看去雖是一層雲帶,上面卻是暗霧迷茫,寸步難行,越往上路越陡峭,到處都是危崖峭壁,滑不溜足。
好容易發現一條羊腸小道,仿佛可以盤繞上升,罡風卻是越來越大,好幾次遇到奇險,幾乎被風吹墜。
那風又無定向,漩渦也似,飚輪急轉,吹得近頂一帶的密雲花翻浪滾,時分時合,旋轉不停,密雲暗霧中雜有大量砂土和雨點。
因為風力太猛,打在身上和石子一樣,常逼得人氣透不轉。
最奇是那雲霧隻管往來亂滾,始終環繞近頂之處,并不被風吹散,有時反被風力聚攏,結成許多雲團雲柱,内中常有雷電閃動,與罡風應和,發出極強烈的厲嘯,震耳欲聾。
四顧昏茫,下臨無地。
一個不巧,被它裹在中心,人便和轉風車一般,随同罡風急轉,力量大得出奇。
内有兩次,不是應變機警,手有寶劍,将其擊散,幾乎裹入雲柱之中,被狂風離地卷起,到了空中,風勢一變或是雲柱自行破裂,人便一落千丈,休想保得全屍。
就這樣的危險,黑摩勒仗着手中寶劍,還想勉強掙紮,鼓勇前進,後來聽到雲上有人發話警告,似說此時罡風正起,雲中并還雜有黑砂,中含毒質,上面更冷,多大本領也難安然到頂;自己也實手凍腳僵,方始消了銳氣,退将下來。
第二次,服了一粒途中得到的六陽丸,覺着周身溫暖,精力比前更強,二次提氣輕身,奮勇上去。
天已将近黃昏,仗着身有蛟珠,又是一雙夜眼,方才去過有了經曆,自信之力越強,哪知三賊随後跟來。
黑摩勒起身在前,本不知道,相隔又高,暗影中更難看出。
也是三賊晦氣,因有多年做賊的經驗,知黑風頂難上,不特備有避寒的藥,知道天時早晚和罡風的強弱,各種登山用具無不具備,還有三個特制的兩用千裡火筒和送與老人的兩大葫蘆百年以上陳酒,先沒想到敵人先來。
内中燕飛來因見途中接連出了好些事,雖然驚疑,有了戒心,但知當地禁條,無論何人不許動手傷人,流血更是大禁,就遇敵人也決不敢為難,何況途中巧遇對頭,多大膽子也不敢在黑風頂上逞能,于是一到半山之上,見天氣昏黑,月光已被雲霧遮住,離開雲層尚遠,知道此時登山罡風最小,所行雖不當黑風去路,如其不在于時風起以前趕到,黑風一起,那震撼之勢難于禁受,上面又多堅冰,險滑異常,更是難走。
急幹早到,便将千裡火筒取出,系在頭上,手腳均有特制的套鈎,爬山比較容易,不似黑摩勒全憑真實本領,遇到極難走的地方便要繞越。
黑摩勒這時正走到一片削壁之下,剛想用劍在壁上開路,掘些小洞攀援而上,猛一回顧,瞥見下面來了三點火光,心中一動,料知三賊趕來。
先還拿他不定,恰巧路旁有一堆亂石,剛剛伏好,山風過處,隐聞下面在喊:“老前輩,一别多年,今日帶來一點好酒,專程來此拜見,無奈路大難走,也不知你老人家離山也未?”聽出三賊借着問答想探壺公意思,心想:我此時殺這三賊比較容易,但是壺公禁條甚嚴,能不違背最好。
何況三賊成名多年,燕賊算起來還是葛師師弟,山勢如此險滑高陡,也難施展,以一敵三,未必能占上風,還是等到見完壺公,間明心意再說。
正在盤算,三賊已将趕近,相隔不過八九丈。
當地原是一條極陡的斜坡,黑摩勒天性疾惡,見雙方晃眼就要對面,實在按捺不住,便将身旁亂石用劍暗中削動了七八塊,等到三賊相隔約有三數丈,再将那磨盤大小的石塊推向正面,用力往下一推,順坡滑下。
三賊正走之間,忽聽上面隆隆亂響,知有山石墜落,天氣又黑,看不清楚,喊聲“不好”,隻得聽準聲音來路往旁縱避。
哪知頭上千裡火不能照遠,斜坡陡峭,上面的人看不出來,卻做了敵人的目标,火光避到哪裡,山石便打到哪裡。
老賊馮吉當先,剛往旁閃,黑摩勒已看出他要往右,跟着又是一塊大的打到。
總算山石扁平,馮賊機警靈巧,見勢不佳,急中生智,索性身子一歪,避開雙腳,将身側轉,坐到石上。
那石滑得正急,加上一人的重量,立似飛星下瀉,急溜下去,頭上千裡火也轉向來路。
黑摩勒看不見火光,馮吉落處歪向一旁,被一山石擋住,差一點沒受了重傷。
黑摩勒當他不死即傷,也未看出,專朝官、燕二賊打去。
二賊見上面山石一個接一個朝下打來,馮賊又不知吉兇生死,全都膽寒。
疑心壺公所為,不令上山,仗着身輕靈巧,一路左閃右避,逃将下來,差一點沒受重傷。
總算黑摩勒将那七八塊山石打完,二次再尋石塊,停了一停,等到尋來山石,人已逃遠,否則居高臨下,仍難幸免。
三賊聚在一起,燕飛來看出不妙,便有退志。
馮吉力言:“壺公多年未見,前是酒友,好意來此拜望,至多所求不遂,不緻當成敵人。
即便不願我們上山,也必親身阻止或是命人警告,怎會做出此事?如是别人所為,不奉他命,何人有此大膽?我們來者是客,在未見面問明心意之前,暗中下此毒手,斷無此理。
” 宮賊方說:“料得極是。
”燕飛來狡詐多疑,表面答應,暗中卻打主意。
事又湊巧,三賊為想子時以前上山,無意中發現峰腰有一洞穴幹淨避風,内中并還留有用具食物,打算再趕一次,萬一遇阻折回,便在洞中栖身,黑風起後,再走上去,少走一半的路。
黑摩勒見三賊被他打落,也不知受傷如何和罡風強弱、時候早晚,覺着時已不早,黑風那樣厲害,萬一撞上,萬難活命,想等風過再上,又想三賊總有一人受傷,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探它一個仔細,一見下面燈光又在微閃,忽然不見,不知避入洞内,下來探看。
快要走近,忽聽身後有人低呼:“黑兄留步!你方才用山石打賊,連我也幾受誤傷,此舉實是不宜。
這時殺賊萬萬不可。
好在這時上去還來得及,萬一老前輩因你犯禁,不許到頂上去,進退兩難,莫如由小弟出手戲弄三賊,給他們吃點苦頭,将其絆住,黑兄乘此機會,搶在他們頭裡先見壺公,千萬認錯,不可和他硬頂。
這位老前輩表面看去古怪,最能分清善惡,通情合理。
那些禁條乃為常人而發,隻要來者不是惡人,再肯認錯,均可寬免。
你卻強他不得,小弟姓名暫難奉告,不久便可當面領教,請黑兄原諒吧。
” 黑摩勒聽那人一口川音,和途中所遇矮子一樣,戴有面具。
隻所穿衣服一黑一白,輕功好到極點,便問:“途中贈藥的矮朋友,可是尊兄同道?”那人點頭笑說:“那是我的兄弟。
”雙方商量了幾句,約定事完去往前途等候三賊,一同下手除此大害。
沒想到燕飛來起了私心,想起自家何等享受,此行兆頭不妙,本就想退,起身以前,又看出一塊山石上有刀劍斫斷之痕,越料上有強敵,假裝腿傷,落在後面。
途中說起:“天下事情難料,來路連遇對頭,萬一有敵,頭上燈光易受暗算,不如取在手内,到了必不得已之時再用。
” 馮、宮二賊也覺有理,便同取下,燕賊既怕險難,又想事成分功,得那重酬。
知道馮賊忠于曹賊,來時拍了胸脯,勸必不聽。
上來故意搶在前面,時進時退,一面暗中留意。
剛上不遠,又是一塊半間房大的崖石由空崩落,順坡而下,聲如雷轟。
這一來連馮、宮二賊也自驚疑,不知事情湊巧,天然崩塌,并非人為。
又見時候不早,隻得退了回去。
燕賊一到洞中,便裝腿痛,嘴裡卻說:“風過同行。
”馮吉何等好猾,知他有些膽怯,正想言明,請其暫留,等見過壺公再作計較。
跟着,黑摩勒和蒙面少年便來洞外偷聽誘敵,暗中戲弄。
仗着人小身輕,又有能手相助,事前又将地勢看好,連用聲東擊西之策,給三賊開了幾次玩笑。
三賊未上山時曾遇鐵牛,本已生疑。
因其口稱壺公師祖,先當蘇、蕭二人弟子,隻是氣憤,不曾發作。
未一次,黑摩勒一不小心被他們發現,看出是條蒙面小黑影,忽然大悟。
又因連受戲弄,峰上黑暗,看不出途徑方向,吃了許多暗虧,想起峰下還藏有食物,隻得忍氣退下,一到便将鐵牛綁起。
依了燕賊,當時殺死出氣,總算馮吉還有顧忌,從旁勸阻,将其丢入山洞之下。
蘇、蕭二人出來阻止,三賊因聽對方口氣井非壺公門人,也不理睬。
自家吃完等了一會,候到黑風過去便自登山。
燕飛來奪了鐵牛紮刀,如其同上,也不至于失去,偏是上不多遠,越想自己平日所為,心膽越寒,走不多遠便說:“發現可疑,恐有敵人。
”往側面繞去。
馮吉本來沒有強他,又知黑摩勒是他強仇大敵,心中冷笑,任其自去。
燕賊正往下走,忽然兩塊山石迎面打來,路又滑溜,隻顧閃避,回手去取兵刃暗器打算迎敵。
猛覺腰間一動,再看那柄紮刀已被人用東西鈎住,淩空飛去,大驚回追,旁邊又有石塊飛來,料知敵人至少三個,一邊大聲喝罵,馮、宮二賊竟如未聞,知其看破心計,想借自己和敵人争鬥,乘機搶先上去,不禁急怒交加,心中驚疑,照着平日不進則退的慣例,牙齒一咬便飛馳而下。
初意對頭必要追來,一到平地月光之下便好應付。
哪知到了下面并無動靜,覺着壺公不許登山,也許專一對他一人,暗中咒罵,取了包裹往山外逃去。
這時,黑摩勒已早在黑風還未發完以前搶先上山,隻由那兩個新交好友埋伏中途,與三賊為難。
就這樣仍費了許多心力,連經艱險才達峰頂。
幸而黑風過後,由下望上全是煙霧迷漫,什麼也看不見,身臨其境卻是不然。
一則天氣激變,罡風已停,近峰一帶比平時安靜得多,氣候也不甚冷。
隻是煙霧迷目,仗着珠光照亮,并不妨事。
到後一看,原來那峰頂一半平坦,當中凹下,外表形如一口極大的鍋,約有三數十畝方圓,中心便是昔年火山噴口;另一小半有十來丈高,十數畝方圓殘缺不全的峰崖,孔竅甚多,仿佛人家盆景中的小山,形勢甚奇。
偏在東南角上有一小廟,還有一些奇怪的小樹,看去多極剛勁有力。
繞到面前,這才看出那些山崖因受昔年火山熔質燒殘,大都中空,所有孔竅也都相通,因其離地大高,終年不見雨雪,石質又多凝滑,光潔異常。
那廟也非真廟,實是一個牌坊,建在洞穴前面,隻有兩間房子,外面一問設有爐竈等用具,内裡一間放着許多山糧雜物,壺公人卻不見。
知道此老難測,房中沒有卧榻,也許離開,早晚必要歸來,便在外面恭身說明來意,專程求見,未聽回音,便在外面恭候。
約有個把時辰,忽聽身後有人喊道:“你們這班年輕人,總是想到就做,一點耐心沒有,非要麻煩我老人家不可。
我雖設有禁條,但從不願與小孩子一般見識。
既已來此,不曾送命,總算不是容易,且到裡面再說吧。
”回頭一看,如非先有戒懼成見,幾乎笑出聲來。
原來身後是一老人,年約六七十歲,秃頭無須,身材矮胖,手臂較常人短得多。
人既生得矮胖,又穿着一身肥大衣服,一手叉腰,一手指着自己發話,手稍一橫,完全像個極大的茶酒壺放在地上,果然名副其實,隻想不到如此和善,藹然可親。
不等話完,忙即脆倒,壺公伸手拉起。
黑摩勒覺着那手抓之處,看去并未用力,稍微一強,便似上了一道鐵箍,休想絲毫掙紮,心方驚奇。
壺公說完笑道:“你師父葛鷹和我舊交,以前他那行為還有不合之處,近來聞他越老人越好,果不出我所料,聽了也自痛快。
他有信麼?”說時,手已放開。
黑摩勒随在身後,邊聽邊走,走完後屋,面前忽現奇景。
原來那兩問小屋後面,便是崖腹正面入口,離地最低之處也有兩三丈,高達十丈左右,上面都是孔竅,方圓、長短、大小不一。
最奇是老人所居一片洞穴,石質宛如晶玉,多半透明,月光照處,上下晶瑩明澈,下面又有許多孔竅隔斷,和人家假山洞一樣,曲折回環,均可相通,月光反映,幻為麗彩,光怪陸離,宛如置身貝阙珠宮、水晶世界,使人目迷五色,眼花缭亂。
壺公住在二層洞内,約有畝許方圓,地平如鏡。
左壁有一天然石台,廣約方丈,上面鋪着幾張獸皮和一些書籍茗碗等零星物事,陳列整齊,甚是清潔。
四面洞壁上下種有許多花草,清香撲鼻,令人置身其中塵慮皆消,目光為之一新。
壺公看完信,引往石台之上落座,笑道:“
後來見三賊将鐵牛擒住奪去寶刀,心中不憤,出頭阻止。
三賊意還不服,總算雙方都不肯動手,各自走開。
二人正想起有氣,忽見一個白衣蒙面人偷偷尾随在三賊身後,同到半山之上,不知用什方法将刀盜回,交與另一同伴,便往崖洞走去。
二人本想往救鐵牛,忽然接到一紙束帖,不令多事,隻得退回。
天明前黑摩勒回來,到處尋找鐵牛。
二人因奉師命去往峰後尋找阮、江四人不曾相見,歸來發現所留紙條,同時有人來訪,才知黑摩勒三上黑風頂的經過;阮、江四人已在無意之中尋到昔年峰腹中的裂縫,到了前峰。
那人說完便和同伴往迫黑摩勒,準備同除三賊,匆匆走去。
待不一會,二人遙望四人已将鐵牛救出,故來相見,代傳壺公之命,令速回轉黃山,并說三老賊中以馮、燕二賊本領最高,燕飛來尤為陰險狡猾,已先溜走;黑摩勒因料鐵牛不會受害,急于除害,已先追了下去;剛走不久,馮、宮二賊也自趕下,黑摩勒尋找鐵牛時,并還藏在一旁,準備跟到前面暗算等語。
原來黑摩勒心高氣做,先憤壺公不該對惡人也是一樣看待;又仗着師父有信不算外人,有理可講。
除完毒蟲便由獅猿領路,一路翻山過澗,朝前直走,橫斷過來,故此起身較遲,第一個到達,給鐵牛尋好藏處,便用輕功往上飛馳。
哪知上面罡風厲害,還未走過四分之三,人便支持不住。
那一帶草木不生,冷得出奇,并有多少年不曾消化的冰雪藏在背陰之處,常時發生極濃厚的雲霧,下面看去雖是一層雲帶,上面卻是暗霧迷茫,寸步難行,越往上路越陡峭,到處都是危崖峭壁,滑不溜足。
好容易發現一條羊腸小道,仿佛可以盤繞上升,罡風卻是越來越大,好幾次遇到奇險,幾乎被風吹墜。
那風又無定向,漩渦也似,飚輪急轉,吹得近頂一帶的密雲花翻浪滾,時分時合,旋轉不停,密雲暗霧中雜有大量砂土和雨點。
因為風力太猛,打在身上和石子一樣,常逼得人氣透不轉。
最奇是那雲霧隻管往來亂滾,始終環繞近頂之處,并不被風吹散,有時反被風力聚攏,結成許多雲團雲柱,内中常有雷電閃動,與罡風應和,發出極強烈的厲嘯,震耳欲聾。
四顧昏茫,下臨無地。
一個不巧,被它裹在中心,人便和轉風車一般,随同罡風急轉,力量大得出奇。
内有兩次,不是應變機警,手有寶劍,将其擊散,幾乎裹入雲柱之中,被狂風離地卷起,到了空中,風勢一變或是雲柱自行破裂,人便一落千丈,休想保得全屍。
就這樣的危險,黑摩勒仗着手中寶劍,還想勉強掙紮,鼓勇前進,後來聽到雲上有人發話警告,似說此時罡風正起,雲中并還雜有黑砂,中含毒質,上面更冷,多大本領也難安然到頂;自己也實手凍腳僵,方始消了銳氣,退将下來。
第二次,服了一粒途中得到的六陽丸,覺着周身溫暖,精力比前更強,二次提氣輕身,奮勇上去。
天已将近黃昏,仗着身有蛟珠,又是一雙夜眼,方才去過有了經曆,自信之力越強,哪知三賊随後跟來。
黑摩勒起身在前,本不知道,相隔又高,暗影中更難看出。
也是三賊晦氣,因有多年做賊的經驗,知黑風頂難上,不特備有避寒的藥,知道天時早晚和罡風的強弱,各種登山用具無不具備,還有三個特制的兩用千裡火筒和送與老人的兩大葫蘆百年以上陳酒,先沒想到敵人先來。
内中燕飛來因見途中接連出了好些事,雖然驚疑,有了戒心,但知當地禁條,無論何人不許動手傷人,流血更是大禁,就遇敵人也決不敢為難,何況途中巧遇對頭,多大膽子也不敢在黑風頂上逞能,于是一到半山之上,見天氣昏黑,月光已被雲霧遮住,離開雲層尚遠,知道此時登山罡風最小,所行雖不當黑風去路,如其不在于時風起以前趕到,黑風一起,那震撼之勢難于禁受,上面又多堅冰,險滑異常,更是難走。
急幹早到,便将千裡火筒取出,系在頭上,手腳均有特制的套鈎,爬山比較容易,不似黑摩勒全憑真實本領,遇到極難走的地方便要繞越。
黑摩勒這時正走到一片削壁之下,剛想用劍在壁上開路,掘些小洞攀援而上,猛一回顧,瞥見下面來了三點火光,心中一動,料知三賊趕來。
先還拿他不定,恰巧路旁有一堆亂石,剛剛伏好,山風過處,隐聞下面在喊:“老前輩,一别多年,今日帶來一點好酒,專程來此拜見,無奈路大難走,也不知你老人家離山也未?”聽出三賊借着問答想探壺公意思,心想:我此時殺這三賊比較容易,但是壺公禁條甚嚴,能不違背最好。
何況三賊成名多年,燕賊算起來還是葛師師弟,山勢如此險滑高陡,也難施展,以一敵三,未必能占上風,還是等到見完壺公,間明心意再說。
正在盤算,三賊已将趕近,相隔不過八九丈。
當地原是一條極陡的斜坡,黑摩勒天性疾惡,見雙方晃眼就要對面,實在按捺不住,便将身旁亂石用劍暗中削動了七八塊,等到三賊相隔約有三數丈,再将那磨盤大小的石塊推向正面,用力往下一推,順坡滑下。
三賊正走之間,忽聽上面隆隆亂響,知有山石墜落,天氣又黑,看不清楚,喊聲“不好”,隻得聽準聲音來路往旁縱避。
哪知頭上千裡火不能照遠,斜坡陡峭,上面的人看不出來,卻做了敵人的目标,火光避到哪裡,山石便打到哪裡。
老賊馮吉當先,剛往旁閃,黑摩勒已看出他要往右,跟着又是一塊大的打到。
總算山石扁平,馮賊機警靈巧,見勢不佳,急中生智,索性身子一歪,避開雙腳,将身側轉,坐到石上。
那石滑得正急,加上一人的重量,立似飛星下瀉,急溜下去,頭上千裡火也轉向來路。
黑摩勒看不見火光,馮吉落處歪向一旁,被一山石擋住,差一點沒受了重傷。
黑摩勒當他不死即傷,也未看出,專朝官、燕二賊打去。
二賊見上面山石一個接一個朝下打來,馮賊又不知吉兇生死,全都膽寒。
疑心壺公所為,不令上山,仗着身輕靈巧,一路左閃右避,逃将下來,差一點沒受重傷。
總算黑摩勒将那七八塊山石打完,二次再尋石塊,停了一停,等到尋來山石,人已逃遠,否則居高臨下,仍難幸免。
三賊聚在一起,燕飛來看出不妙,便有退志。
馮吉力言:“壺公多年未見,前是酒友,好意來此拜望,至多所求不遂,不緻當成敵人。
即便不願我們上山,也必親身阻止或是命人警告,怎會做出此事?如是别人所為,不奉他命,何人有此大膽?我們來者是客,在未見面問明心意之前,暗中下此毒手,斷無此理。
” 宮賊方說:“料得極是。
”燕飛來狡詐多疑,表面答應,暗中卻打主意。
事又湊巧,三賊為想子時以前上山,無意中發現峰腰有一洞穴幹淨避風,内中并還留有用具食物,打算再趕一次,萬一遇阻折回,便在洞中栖身,黑風起後,再走上去,少走一半的路。
黑摩勒見三賊被他打落,也不知受傷如何和罡風強弱、時候早晚,覺着時已不早,黑風那樣厲害,萬一撞上,萬難活命,想等風過再上,又想三賊總有一人受傷,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探它一個仔細,一見下面燈光又在微閃,忽然不見,不知避入洞内,下來探看。
快要走近,忽聽身後有人低呼:“黑兄留步!你方才用山石打賊,連我也幾受誤傷,此舉實是不宜。
這時殺賊萬萬不可。
好在這時上去還來得及,萬一老前輩因你犯禁,不許到頂上去,進退兩難,莫如由小弟出手戲弄三賊,給他們吃點苦頭,将其絆住,黑兄乘此機會,搶在他們頭裡先見壺公,千萬認錯,不可和他硬頂。
這位老前輩表面看去古怪,最能分清善惡,通情合理。
那些禁條乃為常人而發,隻要來者不是惡人,再肯認錯,均可寬免。
你卻強他不得,小弟姓名暫難奉告,不久便可當面領教,請黑兄原諒吧。
” 黑摩勒聽那人一口川音,和途中所遇矮子一樣,戴有面具。
隻所穿衣服一黑一白,輕功好到極點,便問:“途中贈藥的矮朋友,可是尊兄同道?”那人點頭笑說:“那是我的兄弟。
”雙方商量了幾句,約定事完去往前途等候三賊,一同下手除此大害。
沒想到燕飛來起了私心,想起自家何等享受,此行兆頭不妙,本就想退,起身以前,又看出一塊山石上有刀劍斫斷之痕,越料上有強敵,假裝腿傷,落在後面。
途中說起:“天下事情難料,來路連遇對頭,萬一有敵,頭上燈光易受暗算,不如取在手内,到了必不得已之時再用。
” 馮、宮二賊也覺有理,便同取下,燕賊既怕險難,又想事成分功,得那重酬。
知道馮賊忠于曹賊,來時拍了胸脯,勸必不聽。
上來故意搶在前面,時進時退,一面暗中留意。
剛上不遠,又是一塊半間房大的崖石由空崩落,順坡而下,聲如雷轟。
這一來連馮、宮二賊也自驚疑,不知事情湊巧,天然崩塌,并非人為。
又見時候不早,隻得退了回去。
燕賊一到洞中,便裝腿痛,嘴裡卻說:“風過同行。
”馮吉何等好猾,知他有些膽怯,正想言明,請其暫留,等見過壺公再作計較。
跟着,黑摩勒和蒙面少年便來洞外偷聽誘敵,暗中戲弄。
仗着人小身輕,又有能手相助,事前又将地勢看好,連用聲東擊西之策,給三賊開了幾次玩笑。
三賊未上山時曾遇鐵牛,本已生疑。
因其口稱壺公師祖,先當蘇、蕭二人弟子,隻是氣憤,不曾發作。
未一次,黑摩勒一不小心被他們發現,看出是條蒙面小黑影,忽然大悟。
又因連受戲弄,峰上黑暗,看不出途徑方向,吃了許多暗虧,想起峰下還藏有食物,隻得忍氣退下,一到便将鐵牛綁起。
依了燕賊,當時殺死出氣,總算馮吉還有顧忌,從旁勸阻,将其丢入山洞之下。
蘇、蕭二人出來阻止,三賊因聽對方口氣井非壺公門人,也不理睬。
自家吃完等了一會,候到黑風過去便自登山。
燕飛來奪了鐵牛紮刀,如其同上,也不至于失去,偏是上不多遠,越想自己平日所為,心膽越寒,走不多遠便說:“發現可疑,恐有敵人。
”往側面繞去。
馮吉本來沒有強他,又知黑摩勒是他強仇大敵,心中冷笑,任其自去。
燕賊正往下走,忽然兩塊山石迎面打來,路又滑溜,隻顧閃避,回手去取兵刃暗器打算迎敵。
猛覺腰間一動,再看那柄紮刀已被人用東西鈎住,淩空飛去,大驚回追,旁邊又有石塊飛來,料知敵人至少三個,一邊大聲喝罵,馮、宮二賊竟如未聞,知其看破心計,想借自己和敵人争鬥,乘機搶先上去,不禁急怒交加,心中驚疑,照着平日不進則退的慣例,牙齒一咬便飛馳而下。
初意對頭必要追來,一到平地月光之下便好應付。
哪知到了下面并無動靜,覺着壺公不許登山,也許專一對他一人,暗中咒罵,取了包裹往山外逃去。
這時,黑摩勒已早在黑風還未發完以前搶先上山,隻由那兩個新交好友埋伏中途,與三賊為難。
就這樣仍費了許多心力,連經艱險才達峰頂。
幸而黑風過後,由下望上全是煙霧迷漫,什麼也看不見,身臨其境卻是不然。
一則天氣激變,罡風已停,近峰一帶比平時安靜得多,氣候也不甚冷。
隻是煙霧迷目,仗着珠光照亮,并不妨事。
到後一看,原來那峰頂一半平坦,當中凹下,外表形如一口極大的鍋,約有三數十畝方圓,中心便是昔年火山噴口;另一小半有十來丈高,十數畝方圓殘缺不全的峰崖,孔竅甚多,仿佛人家盆景中的小山,形勢甚奇。
偏在東南角上有一小廟,還有一些奇怪的小樹,看去多極剛勁有力。
繞到面前,這才看出那些山崖因受昔年火山熔質燒殘,大都中空,所有孔竅也都相通,因其離地大高,終年不見雨雪,石質又多凝滑,光潔異常。
那廟也非真廟,實是一個牌坊,建在洞穴前面,隻有兩間房子,外面一問設有爐竈等用具,内裡一間放着許多山糧雜物,壺公人卻不見。
知道此老難測,房中沒有卧榻,也許離開,早晚必要歸來,便在外面恭身說明來意,專程求見,未聽回音,便在外面恭候。
約有個把時辰,忽聽身後有人喊道:“你們這班年輕人,總是想到就做,一點耐心沒有,非要麻煩我老人家不可。
我雖設有禁條,但從不願與小孩子一般見識。
既已來此,不曾送命,總算不是容易,且到裡面再說吧。
”回頭一看,如非先有戒懼成見,幾乎笑出聲來。
原來身後是一老人,年約六七十歲,秃頭無須,身材矮胖,手臂較常人短得多。
人既生得矮胖,又穿着一身肥大衣服,一手叉腰,一手指着自己發話,手稍一橫,完全像個極大的茶酒壺放在地上,果然名副其實,隻想不到如此和善,藹然可親。
不等話完,忙即脆倒,壺公伸手拉起。
黑摩勒覺着那手抓之處,看去并未用力,稍微一強,便似上了一道鐵箍,休想絲毫掙紮,心方驚奇。
壺公說完笑道:“你師父葛鷹和我舊交,以前他那行為還有不合之處,近來聞他越老人越好,果不出我所料,聽了也自痛快。
他有信麼?”說時,手已放開。
黑摩勒随在身後,邊聽邊走,走完後屋,面前忽現奇景。
原來那兩問小屋後面,便是崖腹正面入口,離地最低之處也有兩三丈,高達十丈左右,上面都是孔竅,方圓、長短、大小不一。
最奇是老人所居一片洞穴,石質宛如晶玉,多半透明,月光照處,上下晶瑩明澈,下面又有許多孔竅隔斷,和人家假山洞一樣,曲折回環,均可相通,月光反映,幻為麗彩,光怪陸離,宛如置身貝阙珠宮、水晶世界,使人目迷五色,眼花缭亂。
壺公住在二層洞内,約有畝許方圓,地平如鏡。
左壁有一天然石台,廣約方丈,上面鋪着幾張獸皮和一些書籍茗碗等零星物事,陳列整齊,甚是清潔。
四面洞壁上下種有許多花草,清香撲鼻,令人置身其中塵慮皆消,目光為之一新。
壺公看完信,引往石台之上落座,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