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回 旗幟誰家 萬頃滄波驚遠棹江山如畫 千行楊柳坐垂綸
關燈
小
中
大
并說雙方雖是初見,淵源甚深,無心得知,意欲相助,此時偏又不能公然出面,隻好暗中竭誠奉告,望勿見疑。
夜來見過老人,可去半山崖上一見,人如不在,必有書信留下,千萬照此行事等語。
黑摩勒看完,大為驚奇,覺着道人年老,卻以平輩弟兄相稱,老少兩輩有名人物中均無此人,怎麼想也想不起來。
因其口氣誠懇,仿佛關心已極,不由有些感動。
隻是說得青笠老人和小菱洲那兩家人如此厲害,以為言之過甚。
心想:此人和我多半師門淵源,人家好意不可辜負,且照所說相機行事,反正對方非師非長,如其故意欺人,倚老賣老,說不得隻好與之一拼了。
想了又想,主意打好,也未多說,在店中又吃了幾杯好酒,付了酒錢,走往無人之處,再向胡明打聽老人住處。
胡明答說:“老人在孤山住了好幾十年,至今仍是一口川音,孤身無兒,但有兩個好徒弟供他衣食。
一個姓遊,開着兩家米行,不常在家。
還有一個姓黃,便是方才吹笛的漁人,聽說是個孤兒,從小便蒙老人收養,老人也最愛他。
師徒二人住在後山漁村左近山崖之上。
因老人性愛山水,又有徒弟孝敬日用,日常無事,常在江邊垂釣,魚卻難得見他釣起。
起初人家見他身穿一件本地特産的白葛布單衫,冬夏常青,腰間挂着一枝玉笛和一根短玉杖,多大風雪,也不怕冷,隻下雨雪時,戴上他那一頂青鬥笠,老是對江凝望,像有心事神氣,遇到春秋好天氣,或是月明之夜,必将身邊玉笛解下來吹上一陣。
人都奇怪,後來問他,說是五十年前得了一場病,由此不畏寒暑。
衆人見他别無異處,人又極好,他那徒弟對人更是義氣,有求必應。
日子一久,山上下的人全都對他恭敬,稱他老大公,極少有人尋他。
聽我祖父說,從年輕初學駕船時,每到孤山,定必見他手捏兩個鐵桃,在江邊石上垂釣,一晃數十年,從未見他換過地方。
當祖母、母親去世時,還曾受過兩次無名人的周濟,都是頭一天無意中向他訴苦,他說:‘人都絕處逢生,隻是好人,天下沒有過不去的事。
你回去看看,也許有什救星。
’彼時我爹尚在,祖父當他說笑,也未理會。
等載客人回去,到家一看,果然有人送來銀子,推說祖父托他帶回來的,未說姓名,放下就走。
來人與他徒弟身材神氣差不許多,隻有面色衣服不對。
第二次又是如此。
疑心是他所為,前往探詢拜謝。
未容開口,便被拿話岔開,我祖父原是老江湖,由好些地方看出是他令徒弟送的,知其異人,不願洩漏,隻得退了回來。
去年父親死後,才和我說,命我遇時務要恭敬,不可向人提起。
近來實在日子難過,昨日提議前往求他相助,被祖父罵了一頓,說:‘我家如今人口已少,還有一條船,就賣了去也能過上一兩年。
我如非有點骨氣,怎會被老大公看重?如何不知上進,兩次受恩未報,又去明求周濟?’我原因祖父年老,日子太苦,常受人欺,自己年小無力,才有此想。
今日一聽恩人是往孤山,本想相機見他,下船時因祖父再三告誡,方始作罷。
如非二位恩人對我大好,又是為尋老大公而來,這些話一句也不敢說了。
” 黑摩勒聽出胡氏祖孫與老人相識,因忙着把事辦完,趕往武夷尋人,不願久留。
心想:早晚一樣,也許老人已回,何必非等黃昏?便先回船;胡老已然上岸,由一相識山民代其照看;便教了胡明一套話,令其往探老人歸未。
約有盞茶時刻,胡老忽然趕回,面有憂疑之容,上船便道:“果然二位恩人回轉,差一點沒有誤事。
”鐵牛聽出有因,問:“怎知道我們回船?”胡老低聲答說:“方才恩人走後,正在船頭吃泡飯,忽見一少年人走來,說:‘老大公現在家中,有人往見;可往尋他。
’說完忽然走去。
我因老大公終年江邊垂釣,今日初次不見他人,心正奇怪,以為命人喚我,忙即趕往。
先聽江中笛聲,剛到路上,便見他的徒弟,由側面蘆灘旁駕一小船,匆匆走過,朝我搖手招呼。
船走太快,也未聽清,少年人早走沒了影。
我知老大公住在漁村後面半山坡上,輕易沒有外人登門,再說終日人在江邊也見得到;人雖和善,脾氣古怪,連本村的人俱知他不願人去擾他,十九不曾去過。
以為今日喚我必有事故,到了門口,才想起來人話未說明,又未同來,萬一不是喊我,以前又聽本山熟人說過他的古怪行徑和好幹淨的習性,不敢冒失,在門外立了一陣。
先前那人忽在坡下走過,朝我打手勢,意思令我不要走進;跟着又有兩人匆匆走來,都差不多年紀,指着我說了幾句,便同往江邊走去。
相隔頗遠,看去好似有什急事光景。
我不知他們是何用意,心中奇怪,本來要走,因聽裡面靜悄悄的,門窗又都緊閉,不似有人在内,心想:難得來此,又知老大公是位異人,以我猜想,年紀少說也當過百。
一時好奇,先在前面隔窗偷看,見裡面窗明幾淨,琴棋書劍樣樣皆全,決不像是漁人的家,越想看個底細。
心想:今日原是有人喚我來此,就是聽錯了話,未喊我來,被他撞上也有話說。
又往後房繞去。
他那房子在一竹林之中,開問甚大,四面皆窗,作梅花形;當中還有一間,上面有一小樓,形式特别。
我在房後看了一陣,隻見到幾件奇怪兵器,除對江一面有陳設外,下餘多是空的。
内有兩間,室中立着一些木樁;牆甚堅固,不是大塊山石建成,便是極厚木闆。
好好的牆,靠山一面卻釘着許多鐵釘。
最奇是還有許多大小木針,那麼堅固的石牆木壁,不知怎麼釘刺進去的?跟着聞到一股香氣,似由當中室内透出。
我自不敢冒失入内,正打算由房後繞過,忽然發現當中小窗有煙冒出,檀香氣味更濃,輕輕掩過走一看,室中乃是神堂,香案上放着許多魚肉酒菜,當中并還供着三個人頭。
老大公孤身一人,閉目跪在地上,一動不動。
小人從小往來江湖,也知得一點事故,當時想起昔年所遇怪事,也和今日所見差不多。
那人原是無心撞上,後來幾乎為此送命,吓得當時退回;以前我曾受過老大公的好處,本來不敢走口,歸途正恨那少年人無故引我上當,幸而未被老大公看破。
忽被一位道爺喚住,給了一兩銀子酒錢,令我轉告,說他方才的信,内有一半受人之愚,所尋的人并未離山他走;另外兩人實是刁惡,也是方才剛走。
他此時有事要走,今夜不能與二位恩人相見。
事情似乎有望,但非小心不可。
并說所尋那人行輩甚高,就是服點低也決不為過等語。
說完剛分手不久,又遇孫兒,才知二位恩人尋的說是老大公。
道爺姓雲,孫兒先也見過,恩人正令孫兒前往探看,事關重大,非見老大公不可。
想起世代單傳,小兒早死,隻小孫兒這條根,如非二位恩人,方才早被賊船撞沉,老小都沒有命。
孫兒又再三力說,知道恩人心好,就和老大公是一家,也不會怪我走口。
如今照實說出,我已令孫兒仍作不知,往他垂釣之處探看,又補教了幾句話。
少時如去,千萬不可露出我已去過的話。
” 黑摩勒聞言,大為驚異,暗忖:老人如是隐名大盜,或是江湖上的邪教中人,卞師兄所救少女不會那等說法,雲野鶴也不會說得那麼慎重。
可惜上路心急,未向少女細問,車三叔又先起身,否則,這類人物斷無不知之理。
如是奇俠異人,形迹不應如此詭秘,并且供那人頭作什?回憶連日見聞,好似車衛成見未消,好些話都是知而不言,方有一點醒悟。
又想伊氏弟兄為大盜伊商之
夜來見過老人,可去半山崖上一見,人如不在,必有書信留下,千萬照此行事等語。
黑摩勒看完,大為驚奇,覺着道人年老,卻以平輩弟兄相稱,老少兩輩有名人物中均無此人,怎麼想也想不起來。
因其口氣誠懇,仿佛關心已極,不由有些感動。
隻是說得青笠老人和小菱洲那兩家人如此厲害,以為言之過甚。
心想:此人和我多半師門淵源,人家好意不可辜負,且照所說相機行事,反正對方非師非長,如其故意欺人,倚老賣老,說不得隻好與之一拼了。
想了又想,主意打好,也未多說,在店中又吃了幾杯好酒,付了酒錢,走往無人之處,再向胡明打聽老人住處。
胡明答說:“老人在孤山住了好幾十年,至今仍是一口川音,孤身無兒,但有兩個好徒弟供他衣食。
一個姓遊,開着兩家米行,不常在家。
還有一個姓黃,便是方才吹笛的漁人,聽說是個孤兒,從小便蒙老人收養,老人也最愛他。
師徒二人住在後山漁村左近山崖之上。
因老人性愛山水,又有徒弟孝敬日用,日常無事,常在江邊垂釣,魚卻難得見他釣起。
起初人家見他身穿一件本地特産的白葛布單衫,冬夏常青,腰間挂着一枝玉笛和一根短玉杖,多大風雪,也不怕冷,隻下雨雪時,戴上他那一頂青鬥笠,老是對江凝望,像有心事神氣,遇到春秋好天氣,或是月明之夜,必将身邊玉笛解下來吹上一陣。
人都奇怪,後來問他,說是五十年前得了一場病,由此不畏寒暑。
衆人見他别無異處,人又極好,他那徒弟對人更是義氣,有求必應。
日子一久,山上下的人全都對他恭敬,稱他老大公,極少有人尋他。
聽我祖父說,從年輕初學駕船時,每到孤山,定必見他手捏兩個鐵桃,在江邊石上垂釣,一晃數十年,從未見他換過地方。
當祖母、母親去世時,還曾受過兩次無名人的周濟,都是頭一天無意中向他訴苦,他說:‘人都絕處逢生,隻是好人,天下沒有過不去的事。
你回去看看,也許有什救星。
’彼時我爹尚在,祖父當他說笑,也未理會。
等載客人回去,到家一看,果然有人送來銀子,推說祖父托他帶回來的,未說姓名,放下就走。
來人與他徒弟身材神氣差不許多,隻有面色衣服不對。
第二次又是如此。
疑心是他所為,前往探詢拜謝。
未容開口,便被拿話岔開,我祖父原是老江湖,由好些地方看出是他令徒弟送的,知其異人,不願洩漏,隻得退了回來。
去年父親死後,才和我說,命我遇時務要恭敬,不可向人提起。
近來實在日子難過,昨日提議前往求他相助,被祖父罵了一頓,說:‘我家如今人口已少,還有一條船,就賣了去也能過上一兩年。
我如非有點骨氣,怎會被老大公看重?如何不知上進,兩次受恩未報,又去明求周濟?’我原因祖父年老,日子太苦,常受人欺,自己年小無力,才有此想。
今日一聽恩人是往孤山,本想相機見他,下船時因祖父再三告誡,方始作罷。
如非二位恩人對我大好,又是為尋老大公而來,這些話一句也不敢說了。
” 黑摩勒聽出胡氏祖孫與老人相識,因忙着把事辦完,趕往武夷尋人,不願久留。
心想:早晚一樣,也許老人已回,何必非等黃昏?便先回船;胡老已然上岸,由一相識山民代其照看;便教了胡明一套話,令其往探老人歸未。
約有盞茶時刻,胡老忽然趕回,面有憂疑之容,上船便道:“果然二位恩人回轉,差一點沒有誤事。
”鐵牛聽出有因,問:“怎知道我們回船?”胡老低聲答說:“方才恩人走後,正在船頭吃泡飯,忽見一少年人走來,說:‘老大公現在家中,有人往見;可往尋他。
’說完忽然走去。
我因老大公終年江邊垂釣,今日初次不見他人,心正奇怪,以為命人喚我,忙即趕往。
先聽江中笛聲,剛到路上,便見他的徒弟,由側面蘆灘旁駕一小船,匆匆走過,朝我搖手招呼。
船走太快,也未聽清,少年人早走沒了影。
我知老大公住在漁村後面半山坡上,輕易沒有外人登門,再說終日人在江邊也見得到;人雖和善,脾氣古怪,連本村的人俱知他不願人去擾他,十九不曾去過。
以為今日喚我必有事故,到了門口,才想起來人話未說明,又未同來,萬一不是喊我,以前又聽本山熟人說過他的古怪行徑和好幹淨的習性,不敢冒失,在門外立了一陣。
先前那人忽在坡下走過,朝我打手勢,意思令我不要走進;跟着又有兩人匆匆走來,都差不多年紀,指着我說了幾句,便同往江邊走去。
相隔頗遠,看去好似有什急事光景。
我不知他們是何用意,心中奇怪,本來要走,因聽裡面靜悄悄的,門窗又都緊閉,不似有人在内,心想:難得來此,又知老大公是位異人,以我猜想,年紀少說也當過百。
一時好奇,先在前面隔窗偷看,見裡面窗明幾淨,琴棋書劍樣樣皆全,決不像是漁人的家,越想看個底細。
心想:今日原是有人喚我來此,就是聽錯了話,未喊我來,被他撞上也有話說。
又往後房繞去。
他那房子在一竹林之中,開問甚大,四面皆窗,作梅花形;當中還有一間,上面有一小樓,形式特别。
我在房後看了一陣,隻見到幾件奇怪兵器,除對江一面有陳設外,下餘多是空的。
内有兩間,室中立着一些木樁;牆甚堅固,不是大塊山石建成,便是極厚木闆。
好好的牆,靠山一面卻釘着許多鐵釘。
最奇是還有許多大小木針,那麼堅固的石牆木壁,不知怎麼釘刺進去的?跟着聞到一股香氣,似由當中室内透出。
我自不敢冒失入内,正打算由房後繞過,忽然發現當中小窗有煙冒出,檀香氣味更濃,輕輕掩過走一看,室中乃是神堂,香案上放着許多魚肉酒菜,當中并還供着三個人頭。
老大公孤身一人,閉目跪在地上,一動不動。
小人從小往來江湖,也知得一點事故,當時想起昔年所遇怪事,也和今日所見差不多。
那人原是無心撞上,後來幾乎為此送命,吓得當時退回;以前我曾受過老大公的好處,本來不敢走口,歸途正恨那少年人無故引我上當,幸而未被老大公看破。
忽被一位道爺喚住,給了一兩銀子酒錢,令我轉告,說他方才的信,内有一半受人之愚,所尋的人并未離山他走;另外兩人實是刁惡,也是方才剛走。
他此時有事要走,今夜不能與二位恩人相見。
事情似乎有望,但非小心不可。
并說所尋那人行輩甚高,就是服點低也決不為過等語。
說完剛分手不久,又遇孫兒,才知二位恩人尋的說是老大公。
道爺姓雲,孫兒先也見過,恩人正令孫兒前往探看,事關重大,非見老大公不可。
想起世代單傳,小兒早死,隻小孫兒這條根,如非二位恩人,方才早被賊船撞沉,老小都沒有命。
孫兒又再三力說,知道恩人心好,就和老大公是一家,也不會怪我走口。
如今照實說出,我已令孫兒仍作不知,往他垂釣之處探看,又補教了幾句話。
少時如去,千萬不可露出我已去過的話。
” 黑摩勒聞言,大為驚異,暗忖:老人如是隐名大盜,或是江湖上的邪教中人,卞師兄所救少女不會那等說法,雲野鶴也不會說得那麼慎重。
可惜上路心急,未向少女細問,車三叔又先起身,否則,這類人物斷無不知之理。
如是奇俠異人,形迹不應如此詭秘,并且供那人頭作什?回憶連日見聞,好似車衛成見未消,好些話都是知而不言,方有一點醒悟。
又想伊氏弟兄為大盜伊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