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
豈惡貪媳孟氏美貌,辄起不良,喝仆吳四,将貫殺死。
珠寶盡奪一空。
勒媳相從,孟氏不允,禁系深山空屋。
似此冤恨,慘切号天,人莫之何?奔告台下,乞天剿除奸惡,庶民得以聊生,男冤得伸,媳冤可白。
冒死上告。
海公判 審得吳成立,貪孟淑姑之少艾,所舉不良,情實可惡矣。
乃令仆吳四,引入深山謀害,益欲一舉兩利者也。
幸天意攸存,不絕善人之命,使一貫珍寶随身,以續其命。
不然,豈不作冥途之怨鬼哉!夫成立奪寶矣,胡又殺其一貫,殺一貫甚矣,胡為又占其妻,據此殘忍,非惟人道所為,雖蜇蛇猛獸,未有如此之毒者也。
其妻李氏,合宜苦谏,何助惡匿非?律拟邊遠配軍。
吳四有施恩全義之德,盍将成立家财,給半與之。
黃婆行故生之策,不将負屈孤兒,抛喪江濱,不絕一貫後嗣,亦合給一半家财,與之贍老。
仍給追原珠物,應還一貫,父子回家,俱系無罪。
但吳成立罪惡非輕,律所不容,合就拟決,不待時矣。
庶使奸惡不生,蕭何之律行耳。
第四十一回開饒春罪除奸黨 處州府宣平縣,有一人姓王名德興者,負千金往省販買綢鍛。
行及五日,将到杭州,至東平地方,時值天暮,乃投張盛店安歇。
是夜,張盛置酒相待。
德興行路辛苦,大飲至醉,自人卧房,解開銀包,将店錢稱定,以待來日好早行。
不防間壁周三、周五兄弟二人窺見,二人就起盜心,要竊德興之銀。
兩人畫下一計,稱言:“明日去某處買賣。
” 次日,德興辭謝店主張盛而行,周三兄弟直随其後而走。
見德興于饒春店安下,二人乃假扮作客人,叩饒春之門,叫:“王兄相訪。
”春即開門,看是何人。
周三兄弟拔刀,望饒春當頭劈下,饒春奔入後廳,聲喊“強人至家”,即令妻子從後門迳走。
周三兄弟,将德興銀兩盡行劫去,徑投入城隐藏,住東門口。
德興心忿不已,暗疑饒春有私通之意,乃具告海公台下。
海公即差張權前去,拘饒春到廳聽審。
須臾,饒春赴台,海公大喝曰:“你這狗才頭好膽,與賊相通,謀人财本,該得何罪?”乃令左右,拷打一番。
饒春哀告曰:“小人平生守分,不敢為非,自從王德興人家,小人未曾出門,又未曾有親戚到家行動,不知是其強盜暗算,蓦見有銀,至家劫去。
日月三光可證,小人若有私通,不惟該斬,而粉骨碎身,亦當甘受。
”海公聽罷,令左右将饒春收監,再遣張權,往各處密探消息。
張權領旨去了。
幾月回報:“小人覓地遍訪,并無蹤迹。
”海公沉吟半晌,此事這等難明,乃悄行禁中探訪,乃聽得饒春在獄中,自嗟籲曰:“其口好善,今陷屈囹圄,蒼天何不救吾屈乎?想是吾命該受非災,惟皇天憐之,保我也!再言海爺清正,諒吾冤日後必白。
但口功業綿綿,明伸吾屈。
”海公聽罷,自思:此事果然冤屈,奈不得其實,無以放出;又喚張權,拘原告王德興來審:“你一路來,曾轉何處住否?”德興答道:“小人隻在東平地方,張盛家歇一晚。
”海公聽了,發興出去。
次日,自扮為徽州客人,徑往東平張盛家安歇,托買氈套,凡遇酒店,無不投入買酒,已經數月。
忽一日,同張盛往景仙橋買套,又轉店吃酒,遇着二人,亦在店中飲酒。
那二人見張盛來,與他稽手:“動問這位客官,何州人氏?”張盛道:“徽州客官也。
”二人遂與張盛笑道:“周三兄弟獲利十倍。
”張盛诘雲:“他拾得天财乎?”那二人道:“他兩個去杭州做買賣半月,拾得銀若幹,就在省中緻家。
有如此造化。
”海公聽在心,王德興事,想必是這兩個賊了。
遂與張盛回轉家來。
乃問:“适才二人姓甚,名誰?”張盛答曰:“一個喚作李大,一個喚作姚啟。
”海公記了名字。
次日,叫張權收拾行李轉府。
複令謝龍,拿數十匹花绫鍛子,徑往周三家去賣。
時九月重陽,周三、周五兄弟在家飲酒,二人乃叙前事,今以固矣,兄弟歡樂暢飲。
謝龍直入其家,周三起身問曰:“客人何處?”謝龍答道:“南京人氏。
”周三遂拿五疋問道:“這五疋要多少價?”謝龍道:“五匹鍛子,要銀十八兩。
”周三即将三錠銀———有十二兩重與之,龍收起銀訖。
周五亦買五匹,給銀六錠———十二兩與之。
謝龍得了數銀子,忙入府中報知海公。
海公将數錠銀子分付庫吏藏在匣内,與鹽課銀同放,喚張權拘德興來審。
德興至廳跪下,海公将匣内銀,與德興看,德興隻認得數錠,泣雲:“小人不瞞老爺說,我的銀子,乃系江西錠子,青絲出色,匣中隻有這幾錠是小人的,望老爺做主,生死不忘。
”海公喚張權,将德興依原收監,速令張權牌拿周三兄弟,又令再往東平拘李大、姚啟至。
次日,四人俱赴廳前,跪下聽審。
海公大怒道:“周三、周五,你這兩賊,全不怕法,黑夜劫财,坑陷饒春,是何道理?好好招來,免受刑責。
”周三兄弟不肯招認。
海公即叫李大、姚啟:“你雲半月獲利之事,今日敢不直訴。
”李大、姚啟,隻得直言其情。
周三兄弟,首無訴,從直供招。
海公令左右将周三、周五各打四十。
喚出王德興,給周三兄弟家産與之償銀;發出饒春回家務業;又發出李大、姚啟歸家;周三兄弟典刑。
告通賊劫财 告狀人王德興,告為劫奪财本事。
切身貿易營生,帶銀一千餘兩,投宿饒春家。
豈惡瞰身有銀,陡立不良之心,私通強盜,二更時分,持刀人房,财本劫去一空。
冤同海嶽,乞天拘究追償。
銜恩。
上告。
海公判 審得周三、周五,乃螫毒之人也。
住居東平,與張盛僅值左鄰,素不安分,情實可睹矣。
王德興,因往省販買綢鍛,身系千金,投宿張盛之家,惡賊兄弟窺見,盜心熾然,舉謀陷害。
僑裝客人,跟其後往,瞰德興寓居饒春之店,是夜,兄弟乃行劫奪。
二更時候,揮刀殺入饒春之室,将興财本,盡行劫去。
立心不良,奪人财本,真乃螫蟲中之虺也。
然饒春置獄,非伊兄弟之害乎?今周三兄弟已獲,饒春合無罪矣。
二家産業,合給德興,以償财本。
俱各無罪歸家,事口。
但二奸罪惡,律所不容。
速就大辟,庶荊棘不蔓途耳。
第四十二回判明合同文約 嚴州府淳安縣,離城十五裡,瓜蒌村,有一人姓褚名喜者,娶妻已故。
弟褚樂娶妻吳氏,生有一男,名喚勝祖,時年三歲。
兄弟二人,專靠耕種度日。
其年,因天旱無收。
一日,諸樂對兄褚喜曰:“看這田禾無收,如何度日?不如同兄搬去分水縣管下地方高陽村,奔我姨夫曾士學處趁熟,将勤補拙,諒亦不至零落,不知哥哥意下何如?”褚喜曰:“吾年紀高大,難以前去,兄弟可同侄等前去走一遭。
”褚樂曰:“兄弟往他處去趁熟,人有前後,眼下哥哥年紀高大,家有桑田物業,又将不去,今日可請友人劉社長為明證,立兩紙合同,兄弟與哥哥各收一紙,以為後日照證,不亦美乎?”褚喜曰:“兄弟所見極是。
”遂請劉社長來家,寫合同文約,各收一紙,安排酒宴相待。
酒席之間,劉社長對褚喜曰:“我有一女,名喚賽嬌,願與褚二兄為媳婦,就今日議結姻盟。
”褚喜見說,歡欣答曰:“既蒙不棄,選個吉日下此定禮。
”數日完備,褚喜令弟褚樂:“今可收拾行李,帶了妻子等,前去趁熟,不可挨延。
”褚樂聽兄之言,遂即收拾,帶妻子等别喜而行。
來至高陽村,投見了姨夫曾士學。
茶罷,士學乃問褚:“姨夫今日車駕光降寒門,未及遠迎,望乞恕罪。
”褚樂乃備言,告知趁熟之來。
其士學大喜,留之在家。
不覺,褚樂之妻患腦疽瘡症候,醫療不痊,一命傾世,褚樂痛哭。
殡葬已畢,恹恹成病,治療略可,曾士學勸褚樂:“休憶妻子,将息身體,好生看管兒子勝祖便是,不要憶他也。
”至後又過半年,褚樂頭痛發熱,延及六、七日,又歸泉世。
曾士學令人将褚樂葬于其妻之側。
不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勝祖在曾家一住十五年,長成一十八歲,聰明智慧,讀書學禮。
一日,正值清明佳節,曾士學夫妻,打點祭物,同勝祖去上墳祭掃,到墳前,将祭物供養,曾士學曰:“婆婆,我有句話對你說,勝祖今已長成了,今是大利之年,我有心交他将父母骨殖還鄉,認他伯父,不知你意下何如?”婆婆曰:“丈夫若言及此,亦是陰也。
妾豈有不肯之禮?”二人商議已定,交勝祖拜了父母的墳。
勝祖問曰:“父親,此二墓是何人的墓?”士學曰:“孩兒休問。
”燒了紙将回,勝祖曰:“父親,何不通名姓,使孩兒有失其親。
”曾士學曰:“我兒,非是我不通名姓、這是你生身父母,我是你養身父母。
你乃是淳安縣離城十五裡瓜萎村人氏,你伯父褚喜無子,你父親姓褚名樂。
因為年歉,來我家趁熟,時你母親帶着你,一起來到。
到你年方三歲,你母因患腦疽瘡身死。
你父因頭痛發熱而亡,我夫妻備棺木殡葬了,将孩兒嫡親兒看養。
”士學方才說罷,勝祖向墳前放聲大哭曰:“不孝子那知生身父母雙亡!”士學曰:“孩兒不須煩惱,選個吉日良辰,将你父母骨殖還鄉去,認了伯父褚喜,葬埋了你父母骨殖,休要忘我夫婦養育之恩。
”勝祖曰:“父親母親之恩,過如生身父母,孩兒豈敢有忘?若得身榮,當結草銜環報答。
”道罷回家,交人選擇吉日,将父母骨殖包裹已了,收拾衣服、盤纏、合同文字,做一擔兒挑了,前來拜辭。
曾士學言曰:“你父親來時,盤纏并無一文。
一頭挑着骸骨,一頭是此窮家私,孩兒路上小心在意,到地頭時,便稍信與我知之。
”勝祖曰:“父親放心。
”遂拜别士學夫婦而去。
然,褚喜忽一日自思:我弟褚樂夫婦二人去趁熟,至今十五年,并元音信,不知有無。
我今老矣,無入伏侍。
乃娶一婆婆王氏,帶着前夫之子,大家一同過活。
王氏自思:我丈夫褚喜,有個兄弟和侄兒趁熟去了,倘若還鄉來時。
那裡發付我這孩兒?心中好生不樂。
當日,褚喜因往人家吃酒,不在家中,下午席散回家。
卻好勝祖于路問人,來到家中,放下擔子,王氏問曰:“你這後生,欲要尋誰?”勝祖曰:“姆娘,孩兒是褚樂之子,于十五年前,父母與孩兒出外趁熟,今日方且到家,望乞姆娘垂憐。
”正議論間,褚喜醉回,見了勝祖,遂問之曰:“你是誰人,來此何幹?”勝祖雲:“伯父,孩兒是褚樂之子褚勝祖。
”褚喜問:“你那父母在何處?”勝祖曰:“自從離伯父,到高陽村曾士學家趁熟,過不得三年,父母雙亡,止存得孩兒。
親父母已故,多虧曾士學看養。
今将父母骨殖,還鄉安葬,望伯父見憐,便是生死骨肉也。
”當下褚喜酒醉,王氏言:“我家并無人在外趁熟,不知你是何人,敢來詐認我家?”勝祖曰:“我見有合同文字為照,因此來認伯父,豈有胡認之理?”褚喜并不肯看文約,王氏交褚喜打逐勝祖出去,免得在此胡纏。
褚喜依了妻言,手拿塊磚,将勝祖打破了頭,重傷出門,倒在地下。
有劉社長聽知其故,前來看問褚喜打倒的是誰,褚喜雲:“詐稱褚樂兄弟之子,來此認我,又罵我,被我打倒,推死在地。
”劉社長曰:“我聽得人說,因此來看,休問是與不是,待我扶起來問他。
”劉社長問道:“你是誰?”勝祖雲:“我是褚樂之子勝祖的便是。
”社長問道:“你許多年紀?那裡去來?”勝祖雲:“孩兒在高陽村,曾士學家,撫養長成,如今帶父母骨殖回鄉安葬,伯父伯母言孩兒詐認,我見将合同文字,又不肯看,把我打倒在地,多得老爺救命,實乃無恩可報。
”社長叫勝祖挑了擔子,“且同我回去。
”即領勝祖回家。
放下擔子,劉社長道:“婆婆,你的女婿褚勝祖,将父母骨殖回鄉。
”再後出來與勝祖曰:‘我是你丈人,婆婆是你丈母。
叫賽嬌女孩兒出來,參拜了你公婆的靈柩。
”安排祭物,祭祀化紙已畢,整酒席相待。
社長言曰:“明日你去海公處,告理被晚伯母、親伯父打傷事情。
”當日酒散各歇。
次早,勝祖徑往海公處陳告。
海公随即差人捉褚喜夫妻赴審,又拘劉社長明證。
一幹人犯,俱至廳前跪下,海公問:“褚喜,這勝祖是你侄兒否?”褚喜夫婦告曰:“此子不知是誰,非我親侄。
既是親侄,緣何多年不知音信?”海公取兩紙合同一看,大怒,将褚喜收監問罪,勝祖慌忙告曰:“老爺,可憐伯父無子年老,乞老爺恕饒。
”海公又要将晚伯母收監問罪,勝祖又告曰:“望老爺隻問小人之罪。
”海公曰:“汝伯父伯母,如此可惡,既不問罪,亦難全恕。
”喝令左右,将褚喜打了二十方可。
勝祖又告曰:“甯責小的,莫責伯父。
望老爺隻要明白家事,小的久不忘恩。
”海公見勝祖孝義,各發回家。
判令王氏所帶之子,驅逐出外,不容再入褚喜之家。
劉社長選擇吉日,令女賽嬌與勝祖成親。
一家團圓,夫妻諧老。
後勝祖亦登科第。
告謀家業 告狀人褚勝祖,告為吞家絕食事。
切父逃荒,投居高陽曾士學家,豈遭不幸,父母俱亡。
士學将身恩養一十五載,今令祖帶父母骸骨還鄉。
豈伯褚喜,切聽晚妻王氏,睥睨局謀,不認勝祖,亂打重傷,幸得劉社長救護。
切思一家艱苦置産,伊獨霸為己業,狼心狗行,不依文約合同,情實慘然。
乞天俯斷,永感天台。
激切上告。
訴 訴狀人褚喜,訴為号天
豈惡貪媳孟氏美貌,辄起不良,喝仆吳四,将貫殺死。
珠寶盡奪一空。
勒媳相從,孟氏不允,禁系深山空屋。
似此冤恨,慘切号天,人莫之何?奔告台下,乞天剿除奸惡,庶民得以聊生,男冤得伸,媳冤可白。
冒死上告。
海公判 審得吳成立,貪孟淑姑之少艾,所舉不良,情實可惡矣。
乃令仆吳四,引入深山謀害,益欲一舉兩利者也。
幸天意攸存,不絕善人之命,使一貫珍寶随身,以續其命。
不然,豈不作冥途之怨鬼哉!夫成立奪寶矣,胡又殺其一貫,殺一貫甚矣,胡為又占其妻,據此殘忍,非惟人道所為,雖蜇蛇猛獸,未有如此之毒者也。
其妻李氏,合宜苦谏,何助惡匿非?律拟邊遠配軍。
吳四有施恩全義之德,盍将成立家财,給半與之。
黃婆行故生之策,不将負屈孤兒,抛喪江濱,不絕一貫後嗣,亦合給一半家财,與之贍老。
仍給追原珠物,應還一貫,父子回家,俱系無罪。
但吳成立罪惡非輕,律所不容,合就拟決,不待時矣。
庶使奸惡不生,蕭何之律行耳。
第四十一回開饒春罪除奸黨 處州府宣平縣,有一人姓王名德興者,負千金往省販買綢鍛。
行及五日,将到杭州,至東平地方,時值天暮,乃投張盛店安歇。
是夜,張盛置酒相待。
德興行路辛苦,大飲至醉,自人卧房,解開銀包,将店錢稱定,以待來日好早行。
不防間壁周三、周五兄弟二人窺見,二人就起盜心,要竊德興之銀。
兩人畫下一計,稱言:“明日去某處買賣。
” 次日,德興辭謝店主張盛而行,周三兄弟直随其後而走。
見德興于饒春店安下,二人乃假扮作客人,叩饒春之門,叫:“王兄相訪。
”春即開門,看是何人。
周三兄弟拔刀,望饒春當頭劈下,饒春奔入後廳,聲喊“強人至家”,即令妻子從後門迳走。
周三兄弟,将德興銀兩盡行劫去,徑投入城隐藏,住東門口。
德興心忿不已,暗疑饒春有私通之意,乃具告海公台下。
海公即差張權前去,拘饒春到廳聽審。
須臾,饒春赴台,海公大喝曰:“你這狗才頭好膽,與賊相通,謀人财本,該得何罪?”乃令左右,拷打一番。
饒春哀告曰:“小人平生守分,不敢為非,自從王德興人家,小人未曾出門,又未曾有親戚到家行動,不知是其強盜暗算,蓦見有銀,至家劫去。
日月三光可證,小人若有私通,不惟該斬,而粉骨碎身,亦當甘受。
”海公聽罷,令左右将饒春收監,再遣張權,往各處密探消息。
張權領旨去了。
幾月回報:“小人覓地遍訪,并無蹤迹。
”海公沉吟半晌,此事這等難明,乃悄行禁中探訪,乃聽得饒春在獄中,自嗟籲曰:“其口好善,今陷屈囹圄,蒼天何不救吾屈乎?想是吾命該受非災,惟皇天憐之,保我也!再言海爺清正,諒吾冤日後必白。
但口功業綿綿,明伸吾屈。
”海公聽罷,自思:此事果然冤屈,奈不得其實,無以放出;又喚張權,拘原告王德興來審:“你一路來,曾轉何處住否?”德興答道:“小人隻在東平地方,張盛家歇一晚。
”海公聽了,發興出去。
次日,自扮為徽州客人,徑往東平張盛家安歇,托買氈套,凡遇酒店,無不投入買酒,已經數月。
忽一日,同張盛往景仙橋買套,又轉店吃酒,遇着二人,亦在店中飲酒。
那二人見張盛來,與他稽手:“動問這位客官,何州人氏?”張盛道:“徽州客官也。
”二人遂與張盛笑道:“周三兄弟獲利十倍。
”張盛诘雲:“他拾得天财乎?”那二人道:“他兩個去杭州做買賣半月,拾得銀若幹,就在省中緻家。
有如此造化。
”海公聽在心,王德興事,想必是這兩個賊了。
遂與張盛回轉家來。
乃問:“适才二人姓甚,名誰?”張盛答曰:“一個喚作李大,一個喚作姚啟。
”海公記了名字。
次日,叫張權收拾行李轉府。
複令謝龍,拿數十匹花绫鍛子,徑往周三家去賣。
時九月重陽,周三、周五兄弟在家飲酒,二人乃叙前事,今以固矣,兄弟歡樂暢飲。
謝龍直入其家,周三起身問曰:“客人何處?”謝龍答道:“南京人氏。
”周三遂拿五疋問道:“這五疋要多少價?”謝龍道:“五匹鍛子,要銀十八兩。
”周三即将三錠銀———有十二兩重與之,龍收起銀訖。
周五亦買五匹,給銀六錠———十二兩與之。
謝龍得了數銀子,忙入府中報知海公。
海公将數錠銀子分付庫吏藏在匣内,與鹽課銀同放,喚張權拘德興來審。
德興至廳跪下,海公将匣内銀,與德興看,德興隻認得數錠,泣雲:“小人不瞞老爺說,我的銀子,乃系江西錠子,青絲出色,匣中隻有這幾錠是小人的,望老爺做主,生死不忘。
”海公喚張權,将德興依原收監,速令張權牌拿周三兄弟,又令再往東平拘李大、姚啟至。
次日,四人俱赴廳前,跪下聽審。
海公大怒道:“周三、周五,你這兩賊,全不怕法,黑夜劫财,坑陷饒春,是何道理?好好招來,免受刑責。
”周三兄弟不肯招認。
海公即叫李大、姚啟:“你雲半月獲利之事,今日敢不直訴。
”李大、姚啟,隻得直言其情。
周三兄弟,首無訴,從直供招。
海公令左右将周三、周五各打四十。
喚出王德興,給周三兄弟家産與之償銀;發出饒春回家務業;又發出李大、姚啟歸家;周三兄弟典刑。
告通賊劫财 告狀人王德興,告為劫奪财本事。
切身貿易營生,帶銀一千餘兩,投宿饒春家。
豈惡瞰身有銀,陡立不良之心,私通強盜,二更時分,持刀人房,财本劫去一空。
冤同海嶽,乞天拘究追償。
銜恩。
上告。
海公判 審得周三、周五,乃螫毒之人也。
住居東平,與張盛僅值左鄰,素不安分,情實可睹矣。
王德興,因往省販買綢鍛,身系千金,投宿張盛之家,惡賊兄弟窺見,盜心熾然,舉謀陷害。
僑裝客人,跟其後往,瞰德興寓居饒春之店,是夜,兄弟乃行劫奪。
二更時候,揮刀殺入饒春之室,将興财本,盡行劫去。
立心不良,奪人财本,真乃螫蟲中之虺也。
然饒春置獄,非伊兄弟之害乎?今周三兄弟已獲,饒春合無罪矣。
二家産業,合給德興,以償财本。
俱各無罪歸家,事口。
但二奸罪惡,律所不容。
速就大辟,庶荊棘不蔓途耳。
第四十二回判明合同文約 嚴州府淳安縣,離城十五裡,瓜蒌村,有一人姓褚名喜者,娶妻已故。
弟褚樂娶妻吳氏,生有一男,名喚勝祖,時年三歲。
兄弟二人,專靠耕種度日。
其年,因天旱無收。
一日,諸樂對兄褚喜曰:“看這田禾無收,如何度日?不如同兄搬去分水縣管下地方高陽村,奔我姨夫曾士學處趁熟,将勤補拙,諒亦不至零落,不知哥哥意下何如?”褚喜曰:“吾年紀高大,難以前去,兄弟可同侄等前去走一遭。
”褚樂曰:“兄弟往他處去趁熟,人有前後,眼下哥哥年紀高大,家有桑田物業,又将不去,今日可請友人劉社長為明證,立兩紙合同,兄弟與哥哥各收一紙,以為後日照證,不亦美乎?”褚喜曰:“兄弟所見極是。
”遂請劉社長來家,寫合同文約,各收一紙,安排酒宴相待。
酒席之間,劉社長對褚喜曰:“我有一女,名喚賽嬌,願與褚二兄為媳婦,就今日議結姻盟。
”褚喜見說,歡欣答曰:“既蒙不棄,選個吉日下此定禮。
”數日完備,褚喜令弟褚樂:“今可收拾行李,帶了妻子等,前去趁熟,不可挨延。
”褚樂聽兄之言,遂即收拾,帶妻子等别喜而行。
來至高陽村,投見了姨夫曾士學。
茶罷,士學乃問褚:“姨夫今日車駕光降寒門,未及遠迎,望乞恕罪。
”褚樂乃備言,告知趁熟之來。
其士學大喜,留之在家。
不覺,褚樂之妻患腦疽瘡症候,醫療不痊,一命傾世,褚樂痛哭。
殡葬已畢,恹恹成病,治療略可,曾士學勸褚樂:“休憶妻子,将息身體,好生看管兒子勝祖便是,不要憶他也。
”至後又過半年,褚樂頭痛發熱,延及六、七日,又歸泉世。
曾士學令人将褚樂葬于其妻之側。
不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勝祖在曾家一住十五年,長成一十八歲,聰明智慧,讀書學禮。
一日,正值清明佳節,曾士學夫妻,打點祭物,同勝祖去上墳祭掃,到墳前,将祭物供養,曾士學曰:“婆婆,我有句話對你說,勝祖今已長成了,今是大利之年,我有心交他将父母骨殖還鄉,認他伯父,不知你意下何如?”婆婆曰:“丈夫若言及此,亦是陰也。
妾豈有不肯之禮?”二人商議已定,交勝祖拜了父母的墳。
勝祖問曰:“父親,此二墓是何人的墓?”士學曰:“孩兒休問。
”燒了紙将回,勝祖曰:“父親,何不通名姓,使孩兒有失其親。
”曾士學曰:“我兒,非是我不通名姓、這是你生身父母,我是你養身父母。
你乃是淳安縣離城十五裡瓜萎村人氏,你伯父褚喜無子,你父親姓褚名樂。
因為年歉,來我家趁熟,時你母親帶着你,一起來到。
到你年方三歲,你母因患腦疽瘡身死。
你父因頭痛發熱而亡,我夫妻備棺木殡葬了,将孩兒嫡親兒看養。
”士學方才說罷,勝祖向墳前放聲大哭曰:“不孝子那知生身父母雙亡!”士學曰:“孩兒不須煩惱,選個吉日良辰,将你父母骨殖還鄉去,認了伯父褚喜,葬埋了你父母骨殖,休要忘我夫婦養育之恩。
”勝祖曰:“父親母親之恩,過如生身父母,孩兒豈敢有忘?若得身榮,當結草銜環報答。
”道罷回家,交人選擇吉日,将父母骨殖包裹已了,收拾衣服、盤纏、合同文字,做一擔兒挑了,前來拜辭。
曾士學言曰:“你父親來時,盤纏并無一文。
一頭挑着骸骨,一頭是此窮家私,孩兒路上小心在意,到地頭時,便稍信與我知之。
”勝祖曰:“父親放心。
”遂拜别士學夫婦而去。
然,褚喜忽一日自思:我弟褚樂夫婦二人去趁熟,至今十五年,并元音信,不知有無。
我今老矣,無入伏侍。
乃娶一婆婆王氏,帶着前夫之子,大家一同過活。
王氏自思:我丈夫褚喜,有個兄弟和侄兒趁熟去了,倘若還鄉來時。
那裡發付我這孩兒?心中好生不樂。
當日,褚喜因往人家吃酒,不在家中,下午席散回家。
卻好勝祖于路問人,來到家中,放下擔子,王氏問曰:“你這後生,欲要尋誰?”勝祖曰:“姆娘,孩兒是褚樂之子,于十五年前,父母與孩兒出外趁熟,今日方且到家,望乞姆娘垂憐。
”正議論間,褚喜醉回,見了勝祖,遂問之曰:“你是誰人,來此何幹?”勝祖雲:“伯父,孩兒是褚樂之子褚勝祖。
”褚喜問:“你那父母在何處?”勝祖曰:“自從離伯父,到高陽村曾士學家趁熟,過不得三年,父母雙亡,止存得孩兒。
親父母已故,多虧曾士學看養。
今将父母骨殖,還鄉安葬,望伯父見憐,便是生死骨肉也。
”當下褚喜酒醉,王氏言:“我家并無人在外趁熟,不知你是何人,敢來詐認我家?”勝祖曰:“我見有合同文字為照,因此來認伯父,豈有胡認之理?”褚喜并不肯看文約,王氏交褚喜打逐勝祖出去,免得在此胡纏。
褚喜依了妻言,手拿塊磚,将勝祖打破了頭,重傷出門,倒在地下。
有劉社長聽知其故,前來看問褚喜打倒的是誰,褚喜雲:“詐稱褚樂兄弟之子,來此認我,又罵我,被我打倒,推死在地。
”劉社長曰:“我聽得人說,因此來看,休問是與不是,待我扶起來問他。
”劉社長問道:“你是誰?”勝祖雲:“我是褚樂之子勝祖的便是。
”社長問道:“你許多年紀?那裡去來?”勝祖雲:“孩兒在高陽村,曾士學家,撫養長成,如今帶父母骨殖回鄉安葬,伯父伯母言孩兒詐認,我見将合同文字,又不肯看,把我打倒在地,多得老爺救命,實乃無恩可報。
”社長叫勝祖挑了擔子,“且同我回去。
”即領勝祖回家。
放下擔子,劉社長道:“婆婆,你的女婿褚勝祖,将父母骨殖回鄉。
”再後出來與勝祖曰:‘我是你丈人,婆婆是你丈母。
叫賽嬌女孩兒出來,參拜了你公婆的靈柩。
”安排祭物,祭祀化紙已畢,整酒席相待。
社長言曰:“明日你去海公處,告理被晚伯母、親伯父打傷事情。
”當日酒散各歇。
次早,勝祖徑往海公處陳告。
海公随即差人捉褚喜夫妻赴審,又拘劉社長明證。
一幹人犯,俱至廳前跪下,海公問:“褚喜,這勝祖是你侄兒否?”褚喜夫婦告曰:“此子不知是誰,非我親侄。
既是親侄,緣何多年不知音信?”海公取兩紙合同一看,大怒,将褚喜收監問罪,勝祖慌忙告曰:“老爺,可憐伯父無子年老,乞老爺恕饒。
”海公又要将晚伯母收監問罪,勝祖又告曰:“望老爺隻問小人之罪。
”海公曰:“汝伯父伯母,如此可惡,既不問罪,亦難全恕。
”喝令左右,将褚喜打了二十方可。
勝祖又告曰:“甯責小的,莫責伯父。
望老爺隻要明白家事,小的久不忘恩。
”海公見勝祖孝義,各發回家。
判令王氏所帶之子,驅逐出外,不容再入褚喜之家。
劉社長選擇吉日,令女賽嬌與勝祖成親。
一家團圓,夫妻諧老。
後勝祖亦登科第。
告謀家業 告狀人褚勝祖,告為吞家絕食事。
切父逃荒,投居高陽曾士學家,豈遭不幸,父母俱亡。
士學将身恩養一十五載,今令祖帶父母骸骨還鄉。
豈伯褚喜,切聽晚妻王氏,睥睨局謀,不認勝祖,亂打重傷,幸得劉社長救護。
切思一家艱苦置産,伊獨霸為己業,狼心狗行,不依文約合同,情實慘然。
乞天俯斷,永感天台。
激切上告。
訴 訴狀人褚喜,訴為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