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散沙行動
關燈
小
中
大
煙花場所、青樓女子全歸他們管轄,任何皮肉買賣,他們都要“抽成”一半。
這件事,原不關“金風細雨樓”的事,在蘇氏父子當家的“風雨樓“也從不收取這些出賣色相行業的“皮肉血汗錢”,但在楊元邪建議與力争之下、蘇遮幕因而發兵跟“迷天盟”的人争回紅、藍線區的勢力範圍。
幾經鏖戰,終于把“迷天盟”的人打退,除了“風雨樓”勢旺力強之外,藍、紅二地區的“裡應外合”,一起齊心對抗“迷天盟”,也是得以勝利的重要因素。
把“迷夭盟”的勢力逐出這一帶後、“風雨樓”隻嚴禁”迫良為娼”,不許任何人以欺詐、強暴、威脅的方式禾經營對待這幹青樓女子和客人之外,他們既不“抽紅”也不插手,至于這幾條街旺盛發财後,各路老大透過“發夢二黨”向“風雨樓”作出“捐獻”,樓子裡也樂得照收不誤——要不然,他們的錢從哪來! 到了“迷天盟”式微後,“六分半堂”又圖染指這塊繁華之地。
他們垂涎這塊“肥肉”,主要是用以谄媚蔡京:他們要把這一帶銷金窟的驚人利潤,奉獻于朝中掌權的大官,以換取朝廷對”六分半堂”的扶植與增援。
他們“兵分兩路”,軟的硬的一齊來,也分頭來。
首先是蔡京着人頒令,這幾條街巷歸為“官轄”,一切收入,都得由“官方”點收。
——那就等于全沒人他們私囊。
如有人不聽令,軟的不便公然出面,硬的便由“六分半堂”出手,把“不聽話的”打的打、殺的殺,逐走的逐走。
這些在眼花場合讨飯吃的家夥可慘了。
歸由官管,他們可是白做、白忙也給白說了。
若不聽從。
隻怕就算不緻死無葬身之地,至少京裡決無他們立足之地。
他們隻好求“風雨樓”幫忙。
蘇夢枕也不喜歡這些聲色之地,更不喜歡這幹操皮肉生涯的人,他不想管,也沒意思要插手。
但奇怪的是,楊無邪對這一幹風月場所的煙花女子,很有眷顧之心。
他為這些人說話: 假如這行業也給蔡京一手包辦了,那麼,一定更卑鄙龌龊、污穢不堪,直連妓女與龜奴都讓蔡京控制了,那還有啥事下會發生?這原本不失為江溯浪子的追聲逐色之地,也是富商騷人的流連買酒之所,若給”六分半堂”染指,就一定轉為黑道盤踞、惡棍混雜的恐怖局面。
這一來,蔡京勢力伸到風月場所來了,隻怕更多女子給糟塌蹂躏而無所申訴:要是“六分半堂”勢力進侵藍、黃二線地帶,“風雨樓”的地盤就會大力縮減。
——一旦這兩個地區出了亂子,受波及的一定是“金風細雨樓”。
——如果這煙花場所因黑道勢力搞亂、官方勢力搗毀了,這兒就不繁華了:如果不繁華,受影響的不止是“風雨樓”,連京城的旺盛局面也一定難以複見。
蘇夢枕給說動了。
他同意發兵保住”紅藍二線”。
他以“風雨樓“的勢力抵住“六分半堂”的進侵,楊無邪則赴見諸葛先生,說明他的計策。
諸葛先生聽了苦笑問:“我們若保全了這行業,豈不是形同包庇娼妓淫業無疑?” 楊無邪隻正色答“不對。
” 諸葛先生也正色問:“請說。
” 楊無邪道:“因為先生若不出手,這行業并沒有消失,隻落人蔡京手中,使它贻禍更深更廣而已。
” 諸葛小花微笑問:“會不會這隻是‘金風細雨樓’與‘六分半堂’勢力之争,我等著插手其間,豈非如同勾結黑道于雄鬥勝?” 楊無邪斷然道:“錯了。
” 諸葛先生斂容道,“請教。
” 楊無邪道:“若落人‘六分半堂’手裡,他們真的會包娼聚賭,縱容歹徒流犯,行兇作惡。
如果仍在我‘風雨樓’的勢力範圍内,我們一如在昔,嚴禁其不法活動。
若有迫良為娼、強暴脅從、拐賣婦女的事,我們一概嚴懲不赦。
隻要他們循規蹈矩,不緻敗壞民風,招搖生事,我們就不去管那些力求貪歡賣笑、你情我願的交易。
” 諸葛先生沉吟道:“你說的有理。
但經營娼館,任其人欲橫流,仍然是不法的事。
六扇門中人又豈能坐視不理?” 楊無邪大笑。
諸葛問,“楊先生何以笑?” 楊無邪答,”笑你。
” 諸葛奇道:“笑我?” 楊無邪笑意一斂:“我笑先生睿智過人,計略無雙,惜仍吃古未化、大迂腐矣。
試間天底下哪有不買色賣笑的城都?越是繁華昌盛,越見風月場所。
人之大欲,不可或免。
食色性也,古之有謂。
若下令禁絕隻有轉入暗裡,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更難控制。
試看前朝洛陽、長安、襄陽、蘇杭,莫不是風華金粉歌酒聲色彙聚之地,幾時禁絕得了?隻怕越禁越槽!若硬要禁,隻怕缺了宣洩處,贻禍更巨。
若聲色淫業,一旦與宮衙勾結,或與惡霸士紳挂鈎,就更敗壞民風,不可收拾了。
先生不圖将之控于手上,偏讓它東闖西突,交于非人之手,萬一闖出大禍來,連京華繁盛安定亦受影響牽連,那才是偏見遺禍呢!何況,先生向不受賂,不收錢,隻不讓黑道霸占風月場所,更不許官宦私營淫窟,這又何必拘泥于一般之見呢!一味堵流蹇川,不如予以疏導,引為善用,灌溉良田。
” 諸葛聽罷,哈哈大笑,隻說,“好,說得好,連治水論都擡出來了,不愧為‘風雨樓’之‘文膽’,我且跟你向皇上啟奏陳情去。
” 楊無邪去後,當時在諸葛先生身畔的追命便間道,“楊無邪為何老為青樓女子說話?” 諸葛小花捋須笑道:“我早已派人查過了,他的母親原是青樓女,他亦出身妓院小厮,他能在那兒苦讀成名,是個了不起的人。
” 追命恍然道:“他既出身于風月場所,那就難怪對此特别有感情了。
” 諸葛笑問:“怎麼,你不贊同楊無邪之見是明智之策嗎?” 追命忙道:“不不,他說出我心中的話,要是偶爾去花天酒地一番也須得禁絕,人生還有啥樂趣?但據我所知,世叔一早就已向聖上面禀:若這些聲色歌舞之地亦為朝官控制,那就一定大為減色,與宮裡佳麗無異矣——世叔早就請準過了,皇上也甚表贊同,世叔為何不向楊無邪說明呢?” 諸葛隻是拈須微笑,一會才道,“在大局上,理應作這樣的布置;但這種事,對外宣稱時,總要一個江湖人或武林幫派提出來,比較好說話。
” 他悠悠地道:“要辦大事,千萬不要計較别人怎麼看你,怎麼說你。
你做好了事,那就自有公論,不必理眼前是非。
” 這段諸葛小花與其徒兒追命的對話,楊無邪沒聽到。
但他回到“風雨樓”不久,就聽說皇上說了話,蔡京便不敢插手煙花風月行業,而“風雨樓”的實力,“六分半堂”也不敢輕攫。
大家都知道楊無邪又幫了這古老行業的一個大忙,紛紛前來道謝。
楊無邪趁此以蘇夢枕名義與“夢黨”黨魁溫夢成等約法三章:不允許有任間詐取豪奪、脅迫行賄的事情發生,不管尋芳客還是青樓女子的安全都受保障,但也決不讓他們坐大、嚣張。
溫夢成等人都對楊無邪能使他們免于蔡京或“六分半堂”“迷天盟”勢力所控,莫不稱頌。
楊無邪對這些感頌隻笑而不語,并把功勞都歸于蘇夢枕名下。
蘇夢枕對這件事相當滿意,因為楊無邪此舉不但使煙花莺燕風月場所保持欽仰,更重要的也壯大了“風雨樓”的聲勢,更有一批青樓妓院的三山五嶽效力聽命。
他也笑問楊無邪。
“你怎麼對風月青樓女子特别照顧?” 楊無邪隻寒着臉答:“她們也是可憐人。
身體本是自己的,但遭千人枕,萬人嘗、已夠可憐了,我不想讓她們更無所依。
” 蘇夢枕笑道:“可是,有許多煙花女子都自甘堕落,樂在其中,歡笑不知時日過哩!” 楊無邪的回答是: “沒哭聲的女子,不等于心中也沒有飲位。
”7.無邪有牙
楊無邪沒有“跟從”過白愁飛,
白愁飛在計劃成熟後叛弑蘇夢枕之時,也一并要殺楊無邪,但楊無邪警覺得快,白愁飛派去追殺楊無邪的兩名高手:言衷虛和智利,幾反為暗中支持楊無邪的“發夢二黨”高手所殺,而楊無邪也失蹤于“漢唐家私鋪”,從此不見。
直至蘇夢枕重出江湖時,他才複出。
在蘇夢枕、白愁飛、王小石三巨頭團結協力,共同把持“金風細雨樓”的日子裡,白愁飛也對這個人很感興趣: 主要是想把他“拉攏”過來。
——到了“後期的”蘇夢枕在“風雨樓”當政的時期,誰都知道,要打垮蘇夢枕,必須要先解決王小石、楊無邪與白愁飛。
對白愁飛而言,事情就好辦多了:至少可以删減掉一個人。
他曾試探過楊無邪。
他就從楊無邪領上的痣作“引子”: 白愁飛道,“你額上有痣,理應少年得志。
” 楊無邪道:“我是少年得痣——痣瘡的痣。
” 白愁飛:“以兄之才智,而今成就,還不相配。
” 楊無邪:“我隻自己所學的有個用處,并無大志。
” 愁飛:“為什麼不考取功名?” 無邪,“考過了,考不上。
” 白大詫,”你也會考不!?太不公平了!” 楊淡然:“也沒什麼。
考不上反好。
” 白訝異:“為什麼!?有個功名總是好呀!” 楊嘿然:“當今官銜都有價,甚至可以預支了名銜,先到地方當官,搜刮了百姓血汗錢後,再上繳買官的欠賬。
這種官有何希罕?” 白:“可是以真才實學考取功名:十年寒窗苦才不算白費啊!” 楊:“考什麼?無非是上頭設定下來的題目。
他們不學無術、學無所創,我為什麼要去符合他們定下來的價值?” 白,“可是……” 楊:“屈原作《離騷》,司馬遷作《史記》,都是震爍古今的偉大作品,他們哪個考取過功名?反而郁郁不得志、不得恩寵的過一生,如此要上面的昏庸君臣來認定自己;我何不逍遙過一生?連前朝的王安石、司馬光都時貶時廢,我這讀書、志向不如他們的,還争個什麼,逞個啥?”
白:“那也不盡然。
像詩人高适,就為唐王所重用,官拜封疆大臣,還有……” 楊:“高适?他從來就看不起文人。
他的《塞下曲》寫了什麼?‘大笑問文士,一經何足窮。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又吟過:‘十年守章句,萬事空寥落’等句。
他佩服歌頌的是狄仁傑、魏征、郭元振這些名将、英雄,《舊唐書》裡不是說他:‘喜言王霸大略……!逢時多難,以安危為己任’麼!” 白:“這,這隻是個例外……” 楊:“沒有例外。
曆來考取了功名富貴的狀元、探花、榜眼。
有幾個在詩才文章上有卓然傳世之作的?無非隻會寫些讨天子、權貴喜歡的文章而已。
骨頭一旦軟了,風骨自然也沒了,還談什麼才氣!比較有書生氣的李白、壯甫、元稹、哪個得志的?連功名也無一個。
自古文人讨得皇帝、權宦高興時就有封賜,一旦不喜歡,不高興,就像梁武帝一樣,一怒就逼死了沈約,武則天則折磨死了陳子昂!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一--成績好的,多是聽活的,朝廷、皇帝要的隻是聽話的人,不過,真正的身懷絕藝之士,又豈是個甘于聽命的人!” 白:“不過,曆史上确有‘朝為布衣,夕為卿相’的事,張儀、蘇秦,不惜‘頭懸梁,錐刺股’,憑才識縱橫捭阖,終于一朝成名天下聞……” 楊:“聞?聞什麼?秦皇六合,虎視何雄哉。
這之後,文人俠士,全給打殺下去了。
到了漢武,又将聽話的讀書人收編為奴才。
咱們今朝算是重文輕武,但也隻取對他垂首聽命,别無異議、恭順平庸的文人。
太祖确開了文官為重的先例,但他的江山是在‘陳橋兵變’中各武将士兵‘黃袍加身’得來的,自也怕曆史重演,故以文防武,為保江山。
他若能器重文人,就不緻把一個隻會寫詞作樂玩女人的、偶爾隻發發牢騷的李煜以:‘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為由而殺害了。
要是李後主能像今朝大臣一樣,歌功頌德、讨好讨歡、搖尾乞憐、阿谀奉迎,說不定就不必服毒自盡了。
連才學悟性高絕的東坡居士,亦不見容于前朝,最後還得流放江湖,寥落疏狂以終。
連他之大才亦如此下場,何況是我等小人物!如果要這樣屈辱自己,才能在朝廷謀一官半職,這種官、職我要來有屁用!人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這是我們不屑為的。
你也考取不第,可萬勿意沮,試看天下有真寸實學之上,有幾個是科舉出身的?就算有,也是暗自發奮,私下努力,苦學以成的!你在樓子裡當了副帥,豈不就是從江湖子弟一路一級級一步步的打上來的嗎?這才是白手興家、空手創業呢!” 白愁飛本要勸說楊無邪,卻不料反給他安慰了一番。
他心中大不是滋味,隻好轉換話題:迂回試探: “可是、以楊軍師之能,在這兒隻當白樓總管,還是大材小用了。
” 楊無邪斜着眼看白愁飛:“那你以為我該供什麼職位才名符其實?” 白愁飛心中一懔,但仍把話說到底了,“以兄之建樹功勳。
至少也是個副幫主才算稱職。
” 楊無邪哈哈大笑。
白愁飛急問:“笑什麼?” 楊無邪隻笑不語。
白愁飛怒問:“有什麼可笑的?我都是為了兄好。
” 楊無邪笑道:“我才不當副樓主。
樓主也不當。
要是身居如此要職,我豈能讀那麼多書、收集那麼多的資料!然而,收集編彙這些極有用的資料訊息才是我的興趣。
要是當了樓主,就該把精力時間多放在壯大風雨樓,改善子弟兵的事情上,連小甜水巷那兒都不能涉足了。
而今,我忙有忙趣,用有用處,閑有閑時,何樂而不為之哉?我喜歡為人重用,但就不想獨擔大任,沒了個消遣餘裕。
一旦如此,就不好玩了。
是不?” 白愁飛碰了一鼻子灰,忍不住揶揄了一句。
“看來,楊軍師也真胸無大志。
” 楊無邪依然笑态可掬,指着自己額前道!“我确是胸中無痣,但頭上有:老大的一顆。
”他長原得十分高,容光煥發,雖然實際年齡遠比白愁飛年長,但乍乍看去,兩人幾乎相去不遠;白愁飛玉樹臨風,飛揚跋扈,但楊無邪也自有一股目無餘子、平視王侯之氣派,笑起來連牙齒也白得發亮過人。
白愁飛為之氣結。
從此他不再拉攏楊無邪。
并下決心要對付他。
但他也不知道,他這一番試探,也使楊無邪生了警覺,一直提防白愁飛。
——可惜當時蘇夢枕有重病在身,雖聽了楊無邪之勸告,但已不及去剜除這個心腹大患。
但楊無邪仍因而逃過了白愁飛對他的一場追殺。
同其時,王小石跟楊無邪交往甚密。
楊無邪很喜歡王小石平日“天真無邪”,但其實是大智若愚。
他其實什麼都懂,但照樣沒有機心,隻有點小糊塗。
王小石也很喜歡楊無邪看似“機變百出”,但依然保持輕松自在: 他雖然什麼都知道,但仍保持了一顆開朗真誠的心。
這是他們互相欣賞之處。
王小石也問過楊無邪一些問題,不過他問的跟白愁飛顯然有很大的不同。
至少,用意不同。
居心也不一樣。
王小石曾經端詳了楊無邪好久,才說了一句:“你不對勁。
” 楊無邪當然不明所以,也不明所指: “我哪裡不對勁?” 王小石說:“你是用計謀的,據我所知,擅用計的都白發滿頭、皺紋滿臉,扪斷幾百根須,滿腮于思、愁眉不展的,而且多是七天不洗澡,老是想計謀害人的樣兒,但你整個開心快活人的樣子,一點都不像個足智多謀的軍師!” 楊元邪大笑道:“誰說當智囊的就要那鬼樣子!要真那種模樣,除非是天生的,不然,那隻證明他的謀略也不外如是!” 王小石瞪大了眼:“這活怎說?我可不解。
” 楊無邪道:“真正的謀略家應該先保住自己,才圖進攻。
像諸葛亮便是。
他先找徐庶,向劉備推薦他,再加上水鏡先生、石廣元、孟公威的渲染,使劉備渴切任用孔明這般人材,他才‘吊起來賣’,一再避見,直至劉備表明心迹,再三禮賢、懇請哀求,他才芽戴整齊,現身亮相,身披鶴髦,頭戴綸巾,面如冠玉,飄飄欲仙,随口分析形勢,頭頭是道,一舉使衆皆震服。
可見真正謀士,是十分注重儀表的。
韓非子則不行,他是法家的始祖,但到頭來還是讓李斯妒材,使秦皇以其法将他害了。
張良還可以,至少知進退。
楊修在自聰明,處處猜破曹操心思,所以給除了,智謀家不能自保,隻顧顯小聰明,不能算是智者。
孫膑精通兵法,也遭受同門龐涓的暗算而斷足,不過總算能反敗為勝。
且看文種、範蠡都曾助越王勾踐雪恥複國,但範蠡功成身退,當上了首富陶朱公,文種卻給勾踐處死。
真正的智者,不該反被聰明誤才是。
說來我計策謀略,跟上述古人,比都不能比,不過,我隻要比他們開心快活,就是比他們聰明了。
慘死下場的不算,能得善終者,諸葛亮也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志未酬而歎命乖。
孫子斷足、範蠡流亡、張良到老方可告老還鄉。
他們都是上智之士,但錯在為國盡力,為君效命,這可謂欲罷不能,求之難得,能者多勞,得付一生精力命脈方有望略有所成。
我一開始就不準備為帝王效忠,國家大事,隻随緣盡意,決下勉強。
我隻求盡一己之力,更重要的是要我這一生活得開開心心。
所以我有志氣而無野心,也不為虎作伥、助纣為虐,亦不隐姓埋名,失意江湖。
我找到蘇氏父子為明主,為他們效力,自有優厚報酬,又不必幹冒險,不緻伴君如虎;且為‘風雨樓’略盡綿力,亦形同為正義作了貢獻。
江湖上有江湘上的道義,我能一展所長,且可幫我要幫的人,做我想做的事,同時又有大樹好仗蔭,提供我大量收集、整理書本、資料的條件,我大可埋首其中,樂而忘憂。
人最重要的就是快快活活過一生,聰明人首要就是不尋煩惱,理應自求多福才是。
” 王小石願聽,楊無邪也很肯說。
這一番話說了下來,王小石若有所悟,喃喃地道:“有志氣而無野心……” 楊無邪道:“這樣才會快活些,人有才幹就得要背包袱,愈有才的就背得愈重。
一個人背得了另一個人,但背不背得起一頭牛?當你背得了一頭牛,還背不背得起一同房子?就算背得了一間屋子吧,那麼,再來一座山,還背不背得起?你始終是要給壓垮的。
權是如此,錢亦如是,就算魚欽、武功,都有你支撐不住的時候,你再厲害也沒用。
你厲害,給你當個官兒,不夠?當大官去。
還可以?就當宰相。
再下來,就當皇帝了。
當了皇帝又怎樣?到頭來天怒人怨,顧得首來顧不得尾,隻好——意孤行了,到底還是腐敗了。
越厲害的,越抓着不放,就越腐敗。
就跟聰明才智一樣,不善用,就讓它給害了自己。
寶刀如是,室物如此,學識亦然。
我要是想當樓主,也許早給迷天盟幹掉了,六分半堂殺了。
他們不殺我,蘇公子也會除掉我。
然而,我現在,還可以讀愛讀的書,收集有用的資料,還可以天天養我的魚!” 王小石怔了一下:“養魚?” 楊無邪一笑,牙齒又白又亮又整齊:“不錯、我就愛養魚,有時還喜歡去瓦子巷、小甜水巷跟紅粉知音唱首曲兒聊個天兒偷個閑兒。
” 他反問:“你呢?” 王小石笑道:“我喜歡醫人,又喜歡書畫,更喜歡替人看相,收集石頭。
” 他想了一下又補充: “我最喜歡的還是玩。
” 楊無邪笑着勉勵道:“那就去玩呀!人生苦短,何不盡情的玩?” 王小石笑問:“一天到晚隻知玩,不怕玩完了麼?” 楊無邪道,“玩而有道,有所玩有所不玩,豈玩得完?人生是一場遊戲,旨在玩,也隻在玩,隻不過有的輕松、有的認真、有的開開心心的去玩!” 王小石道:“難怪你雖用智謀,卻不會老了!” 楊無邪奇道:“怎麼說?” 王小石:“因為你仍保持了顆天真的心,”他笑笑又道:“還有兩排又白又好看的牙!” “我叫楊無邪嘛,”楊無邪也用指骨敲敲自己的門牙,發出明淨的聲音,打趣的道,“我是天真有牙。
” 這番對話,對王小石心裡是起一定的作用的。
因為不久後,王小石就暫時辭去了“三當家”之職,離開了“風雨樓”,到“回春堂”醫人去,開“愁石齋”賣字畫去。
直至他給蔡京迫離京師,後又重歸,獨建”象鼻塔”,對抗白愁飛背叛蘇夢枕後主掌的“風雨樓”。
這又是幾番風雨後的事了。
自從蘇夢枕倒台之後,楊無邪也變了。
他重出江湖,助蘇夢枕除掉白愁飛,又聽蘇公子之令,殺了他的樓主。
他再出現時,人已老。
至少,他已秃頂、白發。
滿臉皺紋交鍺。
一下子,像老了二十年。
人也變了。
少說話了。
更不養魚了。
他隻助王小石主持“風雨樓”大局,默默地。
王小石走了,他就依照王小石的囑托,扶植戚少商撐持局 依然靜靜的。
帶着蒼涼的心情,以及滄桑的臉,還有蒼老的記憶。
隻有他的牙齒仍齊。
隻比以前略黃。
他已很少笑。
但笑起來依然無邪。
8.師師的詩
就算戚少商當政的短短時日裡,他也覺得楊無邪似乎有點偏袒花街柳巷的娼妓,所以曾過問:“‘金風細雨樓’對嫖、賭、偷、搶、騙都不沾手的,我們的錢來自保護正當生意和買賣,以及自行經營風險較高但憑實力可以承擔的行業:例如保镖和押運、采辦或教武等業,如今
這件事,原不關“金風細雨樓”的事,在蘇氏父子當家的“風雨樓“也從不收取這些出賣色相行業的“皮肉血汗錢”,但在楊元邪建議與力争之下、蘇遮幕因而發兵跟“迷天盟”的人争回紅、藍線區的勢力範圍。
幾經鏖戰,終于把“迷天盟”的人打退,除了“風雨樓”勢旺力強之外,藍、紅二地區的“裡應外合”,一起齊心對抗“迷天盟”,也是得以勝利的重要因素。
把“迷夭盟”的勢力逐出這一帶後、“風雨樓”隻嚴禁”迫良為娼”,不許任何人以欺詐、強暴、威脅的方式禾經營對待這幹青樓女子和客人之外,他們既不“抽紅”也不插手,至于這幾條街旺盛發财後,各路老大透過“發夢二黨”向“風雨樓”作出“捐獻”,樓子裡也樂得照收不誤——要不然,他們的錢從哪來! 到了“迷天盟”式微後,“六分半堂”又圖染指這塊繁華之地。
他們垂涎這塊“肥肉”,主要是用以谄媚蔡京:他們要把這一帶銷金窟的驚人利潤,奉獻于朝中掌權的大官,以換取朝廷對”六分半堂”的扶植與增援。
他們“兵分兩路”,軟的硬的一齊來,也分頭來。
首先是蔡京着人頒令,這幾條街巷歸為“官轄”,一切收入,都得由“官方”點收。
——那就等于全沒人他們私囊。
如有人不聽令,軟的不便公然出面,硬的便由“六分半堂”出手,把“不聽話的”打的打、殺的殺,逐走的逐走。
這些在眼花場合讨飯吃的家夥可慘了。
歸由官管,他們可是白做、白忙也給白說了。
若不聽從。
隻怕就算不緻死無葬身之地,至少京裡決無他們立足之地。
他們隻好求“風雨樓”幫忙。
蘇夢枕也不喜歡這些聲色之地,更不喜歡這幹操皮肉生涯的人,他不想管,也沒意思要插手。
但奇怪的是,楊無邪對這一幹風月場所的煙花女子,很有眷顧之心。
他為這些人說話: 假如這行業也給蔡京一手包辦了,那麼,一定更卑鄙龌龊、污穢不堪,直連妓女與龜奴都讓蔡京控制了,那還有啥事下會發生?這原本不失為江溯浪子的追聲逐色之地,也是富商騷人的流連買酒之所,若給”六分半堂”染指,就一定轉為黑道盤踞、惡棍混雜的恐怖局面。
這一來,蔡京勢力伸到風月場所來了,隻怕更多女子給糟塌蹂躏而無所申訴:要是“六分半堂”勢力進侵藍、黃二線地帶,“風雨樓”的地盤就會大力縮減。
——一旦這兩個地區出了亂子,受波及的一定是“金風細雨樓”。
——如果這煙花場所因黑道勢力搞亂、官方勢力搗毀了,這兒就不繁華了:如果不繁華,受影響的不止是“風雨樓”,連京城的旺盛局面也一定難以複見。
蘇夢枕給說動了。
他同意發兵保住”紅藍二線”。
他以“風雨樓“的勢力抵住“六分半堂”的進侵,楊無邪則赴見諸葛先生,說明他的計策。
諸葛先生聽了苦笑問:“我們若保全了這行業,豈不是形同包庇娼妓淫業無疑?” 楊無邪隻正色答“不對。
” 諸葛先生也正色問:“請說。
” 楊無邪道:“因為先生若不出手,這行業并沒有消失,隻落人蔡京手中,使它贻禍更深更廣而已。
” 諸葛小花微笑問:“會不會這隻是‘金風細雨樓’與‘六分半堂’勢力之争,我等著插手其間,豈非如同勾結黑道于雄鬥勝?” 楊無邪斷然道:“錯了。
” 諸葛先生斂容道,“請教。
” 楊無邪道:“若落人‘六分半堂’手裡,他們真的會包娼聚賭,縱容歹徒流犯,行兇作惡。
如果仍在我‘風雨樓’的勢力範圍内,我們一如在昔,嚴禁其不法活動。
若有迫良為娼、強暴脅從、拐賣婦女的事,我們一概嚴懲不赦。
隻要他們循規蹈矩,不緻敗壞民風,招搖生事,我們就不去管那些力求貪歡賣笑、你情我願的交易。
” 諸葛先生沉吟道:“你說的有理。
但經營娼館,任其人欲橫流,仍然是不法的事。
六扇門中人又豈能坐視不理?” 楊無邪大笑。
諸葛問,“楊先生何以笑?” 楊無邪答,”笑你。
” 諸葛奇道:“笑我?” 楊無邪笑意一斂:“我笑先生睿智過人,計略無雙,惜仍吃古未化、大迂腐矣。
試間天底下哪有不買色賣笑的城都?越是繁華昌盛,越見風月場所。
人之大欲,不可或免。
食色性也,古之有謂。
若下令禁絕隻有轉入暗裡,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更難控制。
試看前朝洛陽、長安、襄陽、蘇杭,莫不是風華金粉歌酒聲色彙聚之地,幾時禁絕得了?隻怕越禁越槽!若硬要禁,隻怕缺了宣洩處,贻禍更巨。
若聲色淫業,一旦與宮衙勾結,或與惡霸士紳挂鈎,就更敗壞民風,不可收拾了。
先生不圖将之控于手上,偏讓它東闖西突,交于非人之手,萬一闖出大禍來,連京華繁盛安定亦受影響牽連,那才是偏見遺禍呢!何況,先生向不受賂,不收錢,隻不讓黑道霸占風月場所,更不許官宦私營淫窟,這又何必拘泥于一般之見呢!一味堵流蹇川,不如予以疏導,引為善用,灌溉良田。
” 諸葛聽罷,哈哈大笑,隻說,“好,說得好,連治水論都擡出來了,不愧為‘風雨樓’之‘文膽’,我且跟你向皇上啟奏陳情去。
” 楊無邪去後,當時在諸葛先生身畔的追命便間道,“楊無邪為何老為青樓女子說話?” 諸葛小花捋須笑道:“我早已派人查過了,他的母親原是青樓女,他亦出身妓院小厮,他能在那兒苦讀成名,是個了不起的人。
” 追命恍然道:“他既出身于風月場所,那就難怪對此特别有感情了。
” 諸葛笑問:“怎麼,你不贊同楊無邪之見是明智之策嗎?” 追命忙道:“不不,他說出我心中的話,要是偶爾去花天酒地一番也須得禁絕,人生還有啥樂趣?但據我所知,世叔一早就已向聖上面禀:若這些聲色歌舞之地亦為朝官控制,那就一定大為減色,與宮裡佳麗無異矣——世叔早就請準過了,皇上也甚表贊同,世叔為何不向楊無邪說明呢?” 諸葛隻是拈須微笑,一會才道,“在大局上,理應作這樣的布置;但這種事,對外宣稱時,總要一個江湖人或武林幫派提出來,比較好說話。
” 他悠悠地道:“要辦大事,千萬不要計較别人怎麼看你,怎麼說你。
你做好了事,那就自有公論,不必理眼前是非。
” 這段諸葛小花與其徒兒追命的對話,楊無邪沒聽到。
但他回到“風雨樓”不久,就聽說皇上說了話,蔡京便不敢插手煙花風月行業,而“風雨樓”的實力,“六分半堂”也不敢輕攫。
大家都知道楊無邪又幫了這古老行業的一個大忙,紛紛前來道謝。
楊無邪趁此以蘇夢枕名義與“夢黨”黨魁溫夢成等約法三章:不允許有任間詐取豪奪、脅迫行賄的事情發生,不管尋芳客還是青樓女子的安全都受保障,但也決不讓他們坐大、嚣張。
溫夢成等人都對楊無邪能使他們免于蔡京或“六分半堂”“迷天盟”勢力所控,莫不稱頌。
楊無邪對這些感頌隻笑而不語,并把功勞都歸于蘇夢枕名下。
蘇夢枕對這件事相當滿意,因為楊無邪此舉不但使煙花莺燕風月場所保持欽仰,更重要的也壯大了“風雨樓”的聲勢,更有一批青樓妓院的三山五嶽效力聽命。
他也笑問楊無邪。
“你怎麼對風月青樓女子特别照顧?” 楊無邪隻寒着臉答:“她們也是可憐人。
身體本是自己的,但遭千人枕,萬人嘗、已夠可憐了,我不想讓她們更無所依。
” 蘇夢枕笑道:“可是,有許多煙花女子都自甘堕落,樂在其中,歡笑不知時日過哩!” 楊無邪的回答是: “沒哭聲的女子,不等于心中也沒有飲位。
”
直至蘇夢枕重出江湖時,他才複出。
在蘇夢枕、白愁飛、王小石三巨頭團結協力,共同把持“金風細雨樓”的日子裡,白愁飛也對這個人很感興趣: 主要是想把他“拉攏”過來。
——到了“後期的”蘇夢枕在“風雨樓”當政的時期,誰都知道,要打垮蘇夢枕,必須要先解決王小石、楊無邪與白愁飛。
對白愁飛而言,事情就好辦多了:至少可以删減掉一個人。
他曾試探過楊無邪。
他就從楊無邪領上的痣作“引子”: 白愁飛道,“你額上有痣,理應少年得志。
” 楊無邪道:“我是少年得痣——痣瘡的痣。
” 白愁飛:“以兄之才智,而今成就,還不相配。
” 楊無邪:“我隻自己所學的有個用處,并無大志。
” 愁飛:“為什麼不考取功名?” 無邪,“考過了,考不上。
” 白大詫,”你也會考不!?太不公平了!” 楊淡然:“也沒什麼。
考不上反好。
” 白訝異:“為什麼!?有個功名總是好呀!” 楊嘿然:“當今官銜都有價,甚至可以預支了名銜,先到地方當官,搜刮了百姓血汗錢後,再上繳買官的欠賬。
這種官有何希罕?” 白:“可是以真才實學考取功名:十年寒窗苦才不算白費啊!” 楊:“考什麼?無非是上頭設定下來的題目。
他們不學無術、學無所創,我為什麼要去符合他們定下來的價值?” 白,“可是……” 楊:“屈原作《離騷》,司馬遷作《
像詩人高适,就為唐王所重用,官拜封疆大臣,還有……” 楊:“高适?他從來就看不起文人。
他的《塞下曲》寫了什麼?‘大笑問文士,一經何足窮。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又吟過:‘十年守章句,萬事空寥落’等句。
他佩服歌頌的是狄仁傑、魏征、郭元振這些名将、英雄,《舊唐書》裡不是說他:‘喜言王霸大略……!逢時多難,以安危為己任’麼!” 白:“這,這隻是個例外……” 楊:“沒有例外。
曆來考取了功名富貴的狀元、探花、榜眼。
有幾個在詩才文章上有卓然傳世之作的?無非隻會寫些讨天子、權貴喜歡的文章而已。
骨頭一旦軟了,風骨自然也沒了,還談什麼才氣!比較有書生氣的李白、壯甫、元稹、哪個得志的?連功名也無一個。
自古文人讨得皇帝、權宦高興時就有封賜,一旦不喜歡,不高興,就像梁武帝一樣,一怒就逼死了沈約,武則天則折磨死了陳子昂!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一--成績好的,多是聽活的,朝廷、皇帝要的隻是聽話的人,不過,真正的身懷絕藝之士,又豈是個甘于聽命的人!” 白:“不過,曆史上确有‘朝為布衣,夕為卿相’的事,張儀、蘇秦,不惜‘頭懸梁,錐刺股’,憑才識縱橫捭阖,終于一朝成名天下聞……” 楊:“聞?聞什麼?秦皇六合,虎視何雄哉。
這之後,文人俠士,全給打殺下去了。
到了漢武,又将聽話的讀書人收編為奴才。
咱們今朝算是重文輕武,但也隻取對他垂首聽命,别無異議、恭順平庸的文人。
太祖确開了文官為重的先例,但他的江山是在‘陳橋兵變’中各武将士兵‘黃袍加身’得來的,自也怕曆史重演,故以文防武,為保江山。
他若能器重文人,就不緻把一個隻會寫詞作樂玩女人的、偶爾隻發發牢騷的李煜以:‘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為由而殺害了。
要是李後主能像今朝大臣一樣,歌功頌德、讨好讨歡、搖尾乞憐、阿谀奉迎,說不定就不必服毒自盡了。
連才學悟性高絕的東坡居士,亦不見容于前朝,最後還得流放江湖,寥落疏狂以終。
連他之大才亦如此下場,何況是我等小人物!如果要這樣屈辱自己,才能在朝廷謀一官半職,這種官、職我要來有屁用!人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這是我們不屑為的。
你也考取不第,可萬勿意沮,試看天下有真寸實學之上,有幾個是科舉出身的?就算有,也是暗自發奮,私下努力,苦學以成的!你在樓子裡當了副帥,豈不就是從江湖子弟一路一級級一步步的打上來的嗎?這才是白手興家、空手創業呢!” 白愁飛本要勸說楊無邪,卻不料反給他安慰了一番。
他心中大不是滋味,隻好轉換話題:迂回試探: “可是、以楊軍師之能,在這兒隻當白樓總管,還是大材小用了。
” 楊無邪斜着眼看白愁飛:“那你以為我該供什麼職位才名符其實?” 白愁飛心中一懔,但仍把話說到底了,“以兄之建樹功勳。
至少也是個副幫主才算稱職。
” 楊無邪哈哈大笑。
白愁飛急問:“笑什麼?” 楊無邪隻笑不語。
白愁飛怒問:“有什麼可笑的?我都是為了兄好。
” 楊無邪笑道:“我才不當副樓主。
樓主也不當。
要是身居如此要職,我豈能讀那麼多書、收集那麼多的資料!然而,收集編彙這些極有用的資料訊息才是我的興趣。
要是當了樓主,就該把精力時間多放在壯大風雨樓,改善子弟兵的事情上,連小甜水巷那兒都不能涉足了。
而今,我忙有忙趣,用有用處,閑有閑時,何樂而不為之哉?我喜歡為人重用,但就不想獨擔大任,沒了個消遣餘裕。
一旦如此,就不好玩了。
是不?” 白愁飛碰了一鼻子灰,忍不住揶揄了一句。
“看來,楊軍師也真胸無大志。
” 楊無邪依然笑态可掬,指着自己額前道!“我确是胸中無痣,但頭上有:老大的一顆。
”他長原得十分高,容光煥發,雖然實際年齡遠比白愁飛年長,但乍乍看去,兩人幾乎相去不遠;白愁飛玉樹臨風,飛揚跋扈,但楊無邪也自有一股目無餘子、平視王侯之氣派,笑起來連牙齒也白得發亮過人。
白愁飛為之氣結。
從此他不再拉攏楊無邪。
并下決心要對付他。
但他也不知道,他這一番試探,也使楊無邪生了警覺,一直提防白愁飛。
——可惜當時蘇夢枕有重病在身,雖聽了楊無邪之勸告,但已不及去剜除這個心腹大患。
但楊無邪仍因而逃過了白愁飛對他的一場追殺。
同其時,王小石跟楊無邪交往甚密。
楊無邪很喜歡王小石平日“天真無邪”,但其實是大智若愚。
他其實什麼都懂,但照樣沒有機心,隻有點小糊塗。
王小石也很喜歡楊無邪看似“機變百出”,但依然保持輕松自在: 他雖然什麼都知道,但仍保持了一顆開朗真誠的心。
這是他們互相欣賞之處。
王小石也問過楊無邪一些問題,不過他問的跟白愁飛顯然有很大的不同。
至少,用意不同。
居心也不一樣。
王小石曾經端詳了楊無邪好久,才說了一句:“你不對勁。
” 楊無邪當然不明所以,也不明所指: “我哪裡不對勁?” 王小石說:“你是用計謀的,據我所知,擅用計的都白發滿頭、皺紋滿臉,扪斷幾百根須,滿腮于思、愁眉不展的,而且多是七天不洗澡,老是想計謀害人的樣兒,但你整個開心快活人的樣子,一點都不像個足智多謀的軍師!” 楊元邪大笑道:“誰說當智囊的就要那鬼樣子!要真那種模樣,除非是天生的,不然,那隻證明他的謀略也不外如是!” 王小石瞪大了眼:“這活怎說?我可不解。
” 楊無邪道:“真正的謀略家應該先保住自己,才圖進攻。
像諸葛亮便是。
他先找徐庶,向劉備推薦他,再加上水鏡先生、石廣元、孟公威的渲染,使劉備渴切任用孔明這般人材,他才‘吊起來賣’,一再避見,直至劉備表明心迹,再三禮賢、懇請哀求,他才芽戴整齊,現身亮相,身披鶴髦,頭戴綸巾,面如冠玉,飄飄欲仙,随口分析形勢,頭頭是道,一舉使衆皆震服。
可見真正謀士,是十分注重儀表的。
張良還可以,至少知進退。
楊修在自聰明,處處猜破曹操心思,所以給除了,智謀家不能自保,隻顧顯小聰明,不能算是智者。
孫膑精通兵法,也遭受同門龐涓的暗算而斷足,不過總算能反敗為勝。
且看文種、範蠡都曾助越王勾踐雪恥複國,但範蠡功成身退,當上了首富陶朱公,文種卻給勾踐處死。
真正的智者,不該反被聰明誤才是。
說來我計策謀略,跟上述古人,比都不能比,不過,我隻要比他們開心快活,就是比他們聰明了。
慘死下場的不算,能得善終者,諸葛亮也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志未酬而歎命乖。
孫子斷足、範蠡流亡、張良到老方可告老還鄉。
他們都是上智之士,但錯在為國盡力,為君效命,這可謂欲罷不能,求之難得,能者多勞,得付一生精力命脈方有望略有所成。
我一開始就不準備為帝王效忠,國家大事,隻随緣盡意,決下勉強。
我隻求盡一己之力,更重要的是要我這一生活得開開心心。
所以我有志氣而無野心,也不為虎作伥、助纣為虐,亦不隐姓埋名,失意江湖。
我找到蘇氏父子為明主,為他們效力,自有優厚報酬,又不必幹冒險,不緻伴君如虎;且為‘風雨樓’略盡綿力,亦形同為正義作了貢獻。
江湖上有江湘上的道義,我能一展所長,且可幫我要幫的人,做我想做的事,同時又有大樹好仗蔭,提供我大量收集、整理書本、資料的條件,我大可埋首其中,樂而忘憂。
人最重要的就是快快活活過一生,聰明人首要就是不尋煩惱,理應自求多福才是。
” 王小石願聽,楊無邪也很肯說。
這一番話說了下來,王小石若有所悟,喃喃地道:“有志氣而無野心……” 楊無邪道:“這樣才會快活些,人有才幹就得要背包袱,愈有才的就背得愈重。
一個人背得了另一個人,但背不背得起一頭牛?當你背得了一頭牛,還背不背得起一同房子?就算背得了一間屋子吧,那麼,再來一座山,還背不背得起?你始終是要給壓垮的。
權是如此,錢亦如是,就算魚欽、武功,都有你支撐不住的時候,你再厲害也沒用。
你厲害,給你當個官兒,不夠?當大官去。
還可以?就當宰相。
再下來,就當皇帝了。
當了皇帝又怎樣?到頭來天怒人怨,顧得首來顧不得尾,隻好——意孤行了,到底還是腐敗了。
越厲害的,越抓着不放,就越腐敗。
就跟聰明才智一樣,不善用,就讓它給害了自己。
寶刀如是,室物如此,學識亦然。
我要是想當樓主,也許早給迷天盟幹掉了,六分半堂殺了。
他們不殺我,蘇公子也會除掉我。
然而,我現在,還可以讀愛讀的書,收集有用的資料,還可以天天養我的魚!” 王小石怔了一下:“養魚?” 楊無邪一笑,牙齒又白又亮又整齊:“不錯、我就愛養魚,有時還喜歡去瓦子巷、小甜水巷跟紅粉知音唱首曲兒聊個天兒偷個閑兒。
” 他反問:“你呢?” 王小石笑道:“我喜歡醫人,又喜歡書畫,更喜歡替人看相,收集石頭。
” 他想了一下又補充: “我最喜歡的還是玩。
” 楊無邪笑着勉勵道:“那就去玩呀!人生苦短,何不盡情的玩?” 王小石笑問:“一天到晚隻知玩,不怕玩完了麼?” 楊無邪道,“玩而有道,有所玩有所不玩,豈玩得完?人生是一場遊戲,旨在玩,也隻在玩,隻不過有的輕松、有的認真、有的開開心心的去玩!” 王小石道:“難怪你雖用智謀,卻不會老了!” 楊無邪奇道:“怎麼說?” 王小石:“因為你仍保持了顆天真的心,”他笑笑又道:“還有兩排又白又好看的牙!” “我叫楊無邪嘛,”楊無邪也用指骨敲敲自己的門牙,發出明淨的聲音,打趣的道,“我是天真有牙。
” 這番對話,對王小石心裡是起一定的作用的。
因為不久後,王小石就暫時辭去了“三當家”之職,離開了“風雨樓”,到“回春堂”醫人去,開“愁石齋”賣字畫去。
直至他給蔡京迫離京師,後又重歸,獨建”象鼻塔”,對抗白愁飛背叛蘇夢枕後主掌的“風雨樓”。
這又是幾番風雨後的事了。
自從蘇夢枕倒台之後,楊無邪也變了。
他重出江湖,助蘇夢枕除掉白愁飛,又聽蘇公子之令,殺了他的樓主。
他再出現時,人已老。
至少,他已秃頂、白發。
滿臉皺紋交鍺。
一下子,像老了二十年。
人也變了。
少說話了。
更不養魚了。
他隻助王小石主持“風雨樓”大局,默默地。
王小石走了,他就依照王小石的囑托,扶植戚少商撐持局 依然靜靜的。
帶着蒼涼的心情,以及滄桑的臉,還有蒼老的記憶。
隻有他的牙齒仍齊。
隻比以前略黃。
他已很少笑。
但笑起來依然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