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這一場大殺

關燈
! 那是沒有可能的事。

     完全沒有可能。

     沒有人可以從那網中溜出來。

     除非那是妖怪。

     孫憶舊就是妖。

     ——他是劍妖。

     他用了看家本領、獨門絕招“白虎沖煞”沖出羅網,但真力已耗,功力大減,元氣已盡。

     張炭就在這時出手。

     左右手。

     雙手夾住了他妖一般捉摸不定的劍。

     孫憶舊隻覺一正一反兩股異力襲來,他隻好用勁反挫。

     但不反挫還好,一旦反擊,那古怪功力竟吸收/融會/彙合了自己的勁道,反挫了回來,排山倒海,勢莫能禦。

     孫憶舊隻好棄劍。

     不棄劍,就隻有放棄生命。

     命不可棄。

     棄了就沒有了。

     但劍可棄。

     棄了一劍還可用别的劍,或等待時機重新奪了回來再拼。

     可是他才棄劍,兵器暫去,新力未生,鬥志未張,元氣未複之際,“嘯”的一聲,一槍已迎面打至! 他已來不及躲。

     不及反應。

     中槍。

     倒下。

     對方用的不是指尖。

     而是槍頭。

     這一槍,是打在他的穴道上。

     是以孫憶舊軟倒幹地:沖出羅網的他,結果反而是更快就死。

     出槍的是孫魚。

     ——山東,神槍會,大口孫家,外系子弟之、 孫魚! 孫憶舊倒下。

     吳奮鬥呢? 吳奮鬥才不奮鬥。

     ——戰鬥伊始,他一見孫憶舊人在網中,餘厭倦落盡下風,他就二話不說,拔足就走。

     不是走。

     而是逃。

     ——是那種“有多麼快便逃多麼快”的亡命之逃! 人不如其名。

     屋瓦破裂,網罩下,敵人落下,他卻看準那一個大窟窿,飛騰而上,到了瓦頂,正要再逃,猛然,卻見屋檐上一白衣白袍人,單手指着一把白玉也似的劍,在一月天下白似的月光下,劍尖斜指于地,在等他。

     在候着他。

     ——仿佛已等了很久很久,候了許多許多年,以緻他其中一隻衣袖,看來空室蕩蕩。

     吳奮鬥一見到這個人,盡管他的人仍立足于屋頂之上,但他的心已跌到了街下。

     他知道這個人。

     也聽說過這個人。

     他實在不想遏上這個人,尤其是在這時候。

     他簡直想跳回屋内,跟那像蝙蝠的鬼魅打,跟那四個拿着天羅地網的人打,跟那陰陽臉、擎着槍的、拿飛簾飛索的人打,也不願意跟這屋頂上的獨臂人交手。

     可是他現在想跳回屋裡去,也是不行的了。

     因為他知道:此刻隻要有一絲疏忽、半點錯誤,自己就一定會命喪當堂,原因是: 這人既已向你拔出了他的劍,那麼,今晚隻有一個下場、兩個結果: 結果是:用你的劍殺了他,或用他的劍殺了你。

     下場都是一樣的: 死。

     ——隻看是你死還是我亡。

     白衣人在月下。

     既似近在咫尺,也遠在天涯。

     他始終沒有擡頭,從他的側臉可見他斜飛人鬓的眉梢,隻聽他道:“ “奮鬥了?” 吳奮鬥隻好奮鬥。

     ——其實他現在不是在“奮鬥”,而是在“掙紮”。

     他的師父陳上下希望他能“奮鬥向上”,故而取其名:但奮鬥是一件很艱辛的事,吳奮鬥一向比較懶,他的劍法也走較為飄逸的路向,以意境為先,下苦功較少,所以同門笑他名不副實,他就帶笑反駁: “誰說名實不符?可别忘了我姓吳!” 他是廣東人,粵者“吳”與“唔”同,而“唔”即“無”或“不”之意,加之于其名上,即是“不奮鬥”之意,他還引以為谑,不以為疏懶為忤。

     而今,他卻已無退路。

     隻有奮鬥。

     掙紮。

     奮鬥是美麗的。

     你看人在努力向上,奮鬥前進,這奮戰的過程實在要比成功成就還令人心動。

     掙紮則不是。

     掙紮是教人驚心。

     吳奮鬥的掙紮和奮鬥卻依然是人間而不是人煙的,甚至是天上而不是人間的。

     他拔出了他的劍。

     劍破空、發出清麗的絕響。

     他一招“仙人指路”,遙指白衣人。

     風很大。

     屋頂很高。

     劍在風中,人在風中,衣袂飄揚在風中。

    月下的吳奮鬥,真像是一位飄飄欲仙的仙人。

     白衣人依然沒有動。

     甚至不擡頭。

     不舉目。

     掌中劍仍斜指于地,端然不動。

     對峙了一陣,吳奮鬥叱道,“怎麼了!?姓戚的,你有種在這兒狙擊我,卻沒膽子向我出手嗎!” 戚少商仍看着他的手。

     他的手腕很白。

     很秀氣。

     ——老實說,那不像一個武人的手。

     他的手握着劍。

     ——但白說,那也不像是一把殺人的劍。

     他巍然不動。

     如果使他有動,那未,就是他的劍尖原離屋頂約有半尺之距,目前大概隻餘五寸: 他的劍尖似在下沉。

     但下沉甚緩。

     而且是一分一分的、一丁點兒一丁點兒的下垂,不細察還真絕看不出來。

     ——是他的手累了?還是他的劍太重? 吳奮鬥忽然覺得自己不能再等了。

     也不該再等了。

     他叱喝一聲。

     “戚少商,動手吧!” 他迅速迫進三步,擡足巧轉,吊足獨立,成”瑞鶴獻壽”式,劍尖直指戚少商,指訣另伏殺機,腳下隐蘊絕着,一招三式。

     月下風中,夜裡屋上,吳奮鬥這一招架式,直似仙人下凡,仙鶴臨空。

     ——仿佛隻藉一陣鳳,他就可以一出招一出劍間把敵人刺個千瘡百孔萬洞! 但戚少商依然不動。

     漠然不動。

     至多隻劍尖繼續下垂,更下垂。

     吳奮鬥欲攻無從、喝道: “膽小鬼!你窮耗個啥!” 但這一招“瑞鶴獻壽”,亦因對手無所動而無可應亦無法發動;他一咬牙,腳踏七星,劍走遊龍,旋身飛舞,又轉化成一式“仙班列陣”。

     這一招,七分守三分攻,邊留後路邊迫進,眼看與戚少商離三步之遙時,見對方仍然巋然不動,他寸再四變招: “天女散花”。

     ———劍影化成百道劍星,急刺戚少商全身各大要害。

     隻要給他刺中一劍,敵手立毀;如有一劍受封架回擊,其他百數十劍,立即回援,攻堅挫銳,把敵人一氣攻倒再說。

     這一招變得好、變得妙、變得情理之中,也變得意料之外,更重要的是。

     不管出招變招攻或守,他使來都端的有“仙味兒”。

     他的劍已使出了“仙”的意境。

     可惜他自己并不是神仙。

     所以他隻好做了一“鬼”。

     他掠過去發動攻襲之際,姿勢美妙,同時七分攻、三分守,一得手則追殺對方于劍下,一旦見勢不妙,亦可及時變招退守,立于不敗之地。

     他劍勢曼妙,猶如月下飛仙。

     他的人比劍姿更欲仙欲死一一一甚至是在他出劍之時,表情神色,也七情上臉,仿佛是在陶醉、在享受、在如醉如癡。

     他癡。

     劍也癡。

     劍有仙意。

     人有仙味。

     招有仙骨。

     就連進退都有道骨仙鳳。

     但戚少商不癡。

     在月下的他,也美得像一支足可在黑夜裡照亮幹人的蠟燭,你隻要看到他拿劍的神情(盡管那一劍仍是下垂的),便一目瞪然這人是甯可陪死也不會陪襯任何人過一世的。

     現在他已作出了反擊。

     反擊: 對對方的攻擊作出反撲,是謂“反擊”。

     可是,如果以這個解說來看待戚少商的“反擊”,那正可謂是“莫名其妙”已極了。

     因為戚少商不是針對他的敵人作出反擊。

     而是對他劍尖所指之處: 那是屋瓦上。

     屋瓦是死物。

     攻襲他的是人。

     ——劍仙吳奮鬥。

     但他卻不去因應吳奮鬥的攻擊,反過來去摧毀他立足處前的屋瓦,為什麼? ——到底為了什麼? 不為什麼。

     ——如果有所為,也是為了反擊、殺敵。

     雖然他攻擊的是屋瓦,但其道理就跟做人一樣: 一個人讀書、考試、學習、運動、結婚、乃至生兒育女,看來跟活下去沒有什麼關系,但實際上,沒有這些,就不可能活得好、活得愉快、且把生命延續下去。

     戚少商現時的劍法,也是這樣。

     至少也是合一原理。

     一樣的原則。

     戚少商的劍尖疾射出一線自光。

     “睦”地一聲,劍光打在屋瓦上。

     “轟隆”,屋頂頓時塌下,一塌便是一大塊,一大片碎瓦殘屑喀啦破裂翻落,說時遲,那時快,吳奮鬥剛剛就沖到戚少商身前。

     要是戚少商對他出招,他早有防備。

     要是戚少商攻勢太烈,他招架不住,亦可退避。

     要是戚少商接戰,他也準備好: 能勝利則追殺,不敵即遁逃之計。

     可惜不是。

     可是不是。

     戚少商沒向他出劍。

     而向屋頂出劍。

     劍氣。

     瓦破。

     屋頂坍下。

     他自己的豪宅美宅。

     他一失足,下陷,與瓦礫翻滾而落。

     這一下,碎屑殘塵,全沾上了他素淨的衣袍,混淆了他的視線。

     他尖叫一聲,儀态全失,手足亂打,劍舞護身,急求落足之地,掙紮求存。

     屋頂坍了。

     瓦裂了。

     掉落的不隻是他一個人。

     還有戚少商。

     他跟吳奮鬥不同的隻是: 劍仙是失足下陷。

     他是徐徐落下,有備而墜。

     一種蓄意的墜落。

     一種冷靜得凡近殘酷的墜落…… 連同他的劍。

     他的殺氣與: 殺機。

     幾乎是馬上的,立即的,那白衣人戚少商又徐徐飄上屋宇之上,單足落在檐上,獨臂持劍,神情落寞。

     隻白衫上多了幾點梅花般斑斓的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