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水軍立國

關燈
,甚至冊封為程侯,而主公的讨虜将軍之職,更是朝廷授予而襲用至今,曹操既為當世丞相,降曹就等于降漢,于我江東尊嚴無損,再則屆時主公封爵授官,還是有領地可轄,江東百姓更因此而免于兵災,這麼做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 周瑜不徐不疾:“曹操雖托名漢相,實乃漢賊,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看起來在政治上處于絕對的優勢,但他為一己之私,四處征戰,濫殺清譽之士如孔融,被許多賢能者所憤恨,不願與之合作,主公既神武雄才,又有父兄辛苦奠定的基業,或真為朝廷着想,更當挺身而出,為漢室皇朝除去此一奸佞之輩才對,怎麼反而屈就于他,助纣為虐?” 張绂見孫瑜為之語塞,急忙站起來大聲說。

     “公瑾,不是我們長他人志氣,俗話說得好:識時務者為俊傑,姑且放下什麼忠心朝廷、江東尊嚴的說法,也别管劉備的陰謀,我們面對現實,看看彼此實力,就該好好把握曹操善意勸降的機會,避免一場無謂的犧牲。

    ” 周瑜語氣也強硬起來。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來面對現實,看看彼此實力吧,我江東地方數千裡,物産豐饒,百姓齊心,兵精糧足,英雄樂來;曹軍遠道而來,将乏兵疲,不服水土,糧草有限,難以持久,加上不戰而得荊州,将驕兵浮,防備松懈,新附者民心未固,基礎不穩。

    曹操就是看到這些,擔心無法順利攻克江東,才虛張聲勢,藉口善意勸降,如果我們遂了他們的意,豈不愚昧至極。

    ” 張昭終于忍不住發怒了,提高音量,神情激動。

     “曹操有八十萬水陸大軍,就算我們聯合劉備小賊,亦僅五六萬而已。

    小敵之堅,大敵之擒。

    你熟讀孫子兵法,應該很清楚這樣對峙的結果。

    ” 不等張昭說完,秦松立即接口。

     “在座諸位有許多都是跟着兩位先主公水裡來火裡去的,豈是貪生怕死之輩,我們死不足惜,但主公和江東百姓的安危更甚于一切,要有什麼閃失,如何面對兩位先主公的托付?” “說到底,原來你們都被曹操的八十萬水陸大軍給吓傻了。

    ”周瑜冷冷一笑:“果真如此,那麼今日召開這場會議根本就多餘了。

    這些日子我雖在鄱陽訓練水軍,但對曹軍虛實了如指掌。

    由于北京尚未完全平定,馬超、韓遂仍不可小觑,所以這次曹操實際帶來的軍隊,不過十五六萬而已,所得荊州兵衆,最多也不過八萬人員,要這二十萬大軍是精兵倒也罷了,可是之前我已分析過,他們一來水土不服,二來彼此猜疑,犯了兵家大忌,人數雖衆,亦不過紙做的老虎,不足為懼。

    ” 他說着面向孫權,信心十足地朗聲說。

     “主公,這是擊敗曹操的大好機會啊。

    我有把握,隻要與劉備聯合,讓我統領五萬精兵進駐夏口,以長擊短,以逸待勞,絕對可以大破曹軍,管叫他們倉皇逃回北方,再不敢妄想江東。

    ” 這時,始終操持沉默的黃蓋突然開口。

     “此事攸關江東存亡,你可不能妄言!” 周瑜昂首挺胸,傲然道。

     “劉表雖精治水軍,但我江東水軍船艦經過改良,兵士訓練有素,個個鬥志高昂,絕不會輸給他們。

    何況加上您與程公、興霸(甘甯字興霸)等猛将率領的精銳士卒,以及劉備麾下關羽、張飛、趙雲的結合,還怕赢不了曹操老賊?” 程普聽得熱血沸騰,豪氣幹雲。

     “既然如此,我程某就陪公瑾賭這一把,殺他個片甲不留!” 魯肅見狀趁機起身,提高音量。

     “我等願在主公率領下,與曹操老賊決一死戰。

    ” 他的言論,立即得到黃蓋等一班将領的大力支持,孫權于是起身激昂道。

     “曹操老賊早就想取代漢家天下,隻是顧忌袁紹、袁術、呂布、劉表和我孫權,才不敢輕舉妄動。

    今日除我之外,袁紹等人俱已滅亡,如果連我也歸降,豈不等于坐視漢室皇朝的滅亡?今日公瑾之言,正合我意,曹操親率大軍前來送死,這是上天對我們江東的眷顧,讓我們有此良機殲滅他們。

    ” 孫權越說越激動,突然拔出腰間配刀,猛力砍向面前的奏案,斬釘截鐵地說。

     “我與曹操老賊勢不兩立,諸位若再敢有歸降言論,将與此案同。

    ” 張昭等主降者,見大勢已去,隻得搖頭歎息,頹然入座。

     周瑜倒也不乘勝追擊,反而放下高姿态,向他們一揖到地。

     “日後面對強曹,還有許多需要子布、文表(秦松字文表)等人的協助,希望能不計前嫌,團結一緻。

    ” 張昭頗有風度地接受了眼前聯劉抗曹的結果,隻是心裡仍有不甘,淡淡地說。

     “屆時若為曹軍所敗,我們可就成了江東的罪人。

    ” “我絕不會成為江東的罪人。

    請您安心讓我放手一搏吧。

    ”周瑜眼神充滿堅毅。

     “關于孔明———”魯肅趁機趨前問。

     “等會議結束,你們和我走一趟便是。

    ” 在牢裡,周瑜見到了從容不迫的諸葛亮,十分敬佩。

     “孔明深處險境而仍如此鎮定自若,真了不起。

    ” 諸葛亮看一眼張昭,微笑道。

     “我與張長史不過是一場誤會。

    誤會解開就沒事了。

    ” “适前因為歸降與否,對諸葛先生多有得罪,還請見諒。

    ”張昭倒也敢作敢當。

     諸葛亮聞言眼睛一亮,喜問:“如此說來,孫将軍确定聯劉抗曹了?” “我們主公已任命公瑾為左督都,程公為右督都,率領衆兵士與劉皇叔共同抗曹,我也被任命為贊軍校尉,協助策劃方略。

    ”魯肅點點頭。

     “我江東上下一心,決計與你們合作對抗曹軍,因此要勞煩孔明代為引見劉皇叔,好共商大事。

    ”周瑜微笑道。

     劉備在樊口駐紮,日夜引頸盼望諸葛亮帶回好消息,雖聽說孫劉聯合已經确定了,但還是傳令士兵輪流守候江邊,一見諸葛亮即刻回報。

     這天,巡邏士兵發現一艘挂着孫權旗幟的大船正朝此而來,連忙飛快向劉備報告。

    劉備又驚又喜,吩咐開出一艘小船親至江上迎接。

     周瑜身着戎裝,在魯肅和諸葛亮的介紹下,終于見到劉備的真面目。

     十四歲時,周瑜就從杜夔口中得知劉備其人,以後又不斷聽說,想不到二十年後,卻相見于赤壁,來決定天下大勢。

     這一年,劉備四十八歲,征戰半生,曆盡艱險,但看上去卻年輕許多。

    隻有激情澎湃、前途光明的人,才會如此。

    他身高八尺,天庭飽滿且極有光澤;雙眉又長又濃,向上揚着;雙耳垂得很低;眼睛裡蘊藏着一種神采;嘴唇的輪廓很分明。

    隻看着這五官,就是大富大貴之人。

     劉備見了周瑜,先施一禮。

    周瑜急忙還禮。

    他對相術有幾分研究,從劉備的臉上沒發現一絲奸詐之相,隻看到了忠厚謙讓,還有一股英雄器量,令人肅然起敬。

     他還聽說,劉備投靠曹操時,曹操和他“出則同車,坐則同席”。

    他去投靠袁紹時,袁紹親自到駐地外二百裡迎接。

    然而,周瑜也未忘呂布之死和劉備對曹操、袁紹的背叛。

    由此可見,劉備将自己的野心埋藏極深,韬光養晦,深藏不露。

     周瑜請劉備上座,十分尊敬。

    二人寒喧幾句之後,就感覺到一種隻有孫策才有的感染力。

    二人的相貌相差很遠,言談舉止也大相徑庭,卻給人的感覺是熱情、親切和值得信賴。

    如果說孫策是一團烈火,那劉備就像一股春風,能把人心溫暖。

     大敵當前,首先要精誠團結。

    從劉備起兵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他東奔西投,艱苦創業,曆盡風險,無安身立命之地,妻子兒女多次命懸敵手,但他卻能始終如一,不折不撓。

    這種精神實在令人欽佩。

    呂布見利忘義,接連誅殺兩個義父,殺死他也無可厚非。

    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劉備是漢室宗親,反曹操也是舍小情而從大義。

    袁紹昏庸自負,成不了大事,劉備不跟随也情有可原,就像我不跟随袁術一樣。

     轉入正題之後,劉備問:“曹操勢大,江東共有多少水陸軍抗強曹?” 周瑜舉起右手比了個手勢:“三萬人左右。

    ” “這樣恐怕少了些———”劉備聞言,顯得有些失望。

     “這些就很足夠了,劉皇叔且看我周公瑾如何大破曹軍。

    ”周瑜淡淡一笑:“這滾滾的長江水,就是我們的百萬雄兵。

    ” 劉備仍半信半疑,轉臉望向諸葛亮,隻見他神情安定,朝自己微笑點頭,于是再問。

     “曹操随時都有可能渡江而來,都督可有破敵之計。

    ” “這個也請您放心,我已做好随時與曹軍交鋒的準備了。

    隻是臨戰之前,我們兩軍要統一調度,相互配合。

    ” 劉備聞言立即點頭。

     “那是當然,我二弟關羽的水軍,就由都督節制,不聽指揮者,軍法論處。

    另外,我和大公子劉琦的陸軍,也全歸都督統領。

    ” 周瑜見劉備如此幹脆爽快,不禁稱贊道。

     “人稱劉皇叔胸襟寬廣,非常人可比,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公瑾十分感激。

    ” “都督言重了,畢竟孫劉齊心協力,合為一體,方能戰勝強曹。

    因此關于調兵遣将,還請都督千萬不要有所顧忌。

    ”劉備連忙搖手。

     周瑜聞言,便不再客氣。

     “那好,就讓關羽的水軍駐紮在夏口和漢陽,另派幾隊步兵分别駐守魯山與平靖、武勝、大勝三關,護衛應城和應山,不讓曹軍有任何可乘之機。

    ” 劉備見周瑜安排得宜,頓時信心大增。

     “都督對水陸之戰都了然于胸,令人既敬佩且放心。

    ” “好。

    ”周瑜松了口氣:“皇叔所需糧草和辎重,請開一個清單,我會盡數送去。

    ” “多謝都督。

    ”劉備大喜。

     統一調度之事達成協議後,周瑜話鋒一轉。

     “有件事恐怕還得勞煩皇叔幫忙。

    ” “都督莫要客氣,有什麼我幫得上忙的,但說無妨。

    ”劉備十分豪爽。

     周瑜沉吟道:“北方人不習水戰,曹操的數十萬大軍,不足為江東所慮,隻是荊州水軍訓練有素,船堅甲利,令我很不安。

    皇叔,你在荊州素有人望,劉琦又和你在一起,若能把這六萬水軍拉過來,那我們就勝券在握了。

    ” “我和軍師也想過此事,隻是現在,荊州的水軍由蔡瑁掌管。

    蔡瑁和曹操兩家的淵源極深,關系密切。

    曹操占據荊州,曾經到蔡家拜谒過蔡瑁的母親。

    ” 對于劉備的回應,周瑜似乎一點也不驚訝。

     “這六萬荊州水軍是我的一塊心病!據我所知,荊州水軍中,有兩個德高望重的将領,一個叫王威,一個叫劉壽,他們若是肯臨陣倒戈,至少會有一半水軍相随。

    我還知道,大公子劉琦待他們有恩。

    劉表臨終時雖然授權蔡瑁節制水軍,但蔡瑁隻會玩弄權術,一不會治軍,二不能打仗,許多水軍将領都不服他。

    ” 劉備聽了,一陣心驚。

     周瑜遠在吳郡,卻對荊州的上層機密了解得如此詳細,真是匪夷所思。

    我的秘密,他知道多少呢?在此之前,我隻留意曹操,忽略了江東的英雄人物。

    他們都是新崛起的一代人,如孫權、周瑜、魯肅等人。

    長江後浪推前浪,難道他們真的要取代我們了?也包括曹操。

     劉備心裡想着,竟然忘記回答周瑜的話。

     諸葛亮忙把話接過來:“數年前,王威和劉壽是受過大公子的恩惠,但自從蔡氏一族把持荊州之後,彼此就很少來往了,這件事,我會再和大公子商量,看是否有可能進行煽動。

    ” 劉備離開時,周瑜親自送上岸,再騎馬相送數裡。

    在劉備的一再堅持下,他才止步,似乎是依依不舍。

     回來後,魯肅問他:“劉備如何?” “他從小不喜歡讀書,才能韬略不如曹操和仲謀,才學更比不上,但他的英雄器量,卻是他們比不上的。

    ” 魯肅沉默了一會兒,轉移話題。

     “如今孫劉兩軍管理調度一事已無問題,接下來,就等曹操發動攻擊了。

    ” 周瑜點點頭:“當初劉備逃離樊城時,曾經想攻取江陵為立足之地。

    江陵乃荊州重鎮,水陸皆宜,且有許多軍器物資。

    但是,曹操亦有此遠見,立即派大軍攻占江陵,将兵力單薄的關羽等人驅逐出來。

    對曹操而言,隻要占據江陵,一旦時機成熟,便可揮軍沿江而下,直撲江東。

    ” 魯肅眉頭一緊:“長江沿岸可供曹軍登陸的地點很多,如此一來,就很難掌握他們确切的攻擊處了。

    ” 周瑜微笑着,示意魯肅進入艙内,攤開地圖。

     “如果我的判斷不差,曹操應該會選擇江夏郡赤壁的陸口登陸發動攻擊。

    多年前,我曾與伯符攻打沙羨的黃祖時,對那裡的地理形勢做過一番研究:陸口與柴桑要地最近,曹軍若在陸口登陸,就能經過蒲圻、羊頭山、陽新等地,直撲柴桑,既省時且省力。

    再則,赤壁對面是烏林鎮,有廣闊平坦的野地,可容納曹操十餘萬陸軍,而烏林鎮與漢水、夏水相接,最适合水軍駐紮,加上烏林鎮鄰近江陸,水陸暢通,援兵和補給十分便利。

    ” “此處似乎不好防守,公瑾可有良策?”魯肅視線未離開地圖,憂心忡忡。

     “我已知會水軍沿江而上,到赤壁紮營了。

    ”周瑜從容道:“地圖上看不出,其實赤壁那段江面狹窄,即使曹軍不在赤壁登陸,我們也能阻擊曹軍,令其無法沿江而下。

    另外,從江陵沿江東下,有一條陸路叫華容道,與郝穴、虎穴等地相鄰,其南就是大江,江以南有雲夢澤,北則有數十個大小湖泊,湖間水道縱橫,難以行軍。

    此乃水陸之咽喉,萬一曹操想出險棋,打此而過,也很麻煩,所以我暗中派公覆(黃蓋字公覆)率領一支急行軍,搶占此地,但是———”周瑜說着,微蹙雙眉:“曹操精通兵法,加上征戰多年,經驗老到,我所想的,他大概也想到了,要搶占華容道,恐怕沒那麼簡單。

    ” 形勢果然如周瑜所料,曹軍先黃蓋而至華容道。

    黃蓋隻好依當初周瑜所吩咐的,暫不與曹軍交戰,而是退回赤壁,等待周瑜率大軍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