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水軍立國
關燈
小
中
大
的器物,讓蔣幹過目,并感慨萬分。
“大丈夫處于世上,最難得的就是能遇知音。
當我離鄉雲遊時,伯符從不在乎我無身份無地位,非但與我結為異姓兄弟,還将我推薦給義父孫堅,與我共論天下事,又委以重任。
我與孫家曆經波折起伏,彼此肝膽相照,生死與共,如今仲謀将我當兄長看待,還把水軍全權交由我訓練帶領,在此外托君臣之意,内結骨肉之恩的情況下,就算蘇秦張儀複活來遊說我,也都要無功而返,更何況你子翼呢?” 蔣幹無奈地笑了笑,長歎一口氣,起身告辭。
“我離開九江太久,怕公事延誤,這就與公謹告别吧。
” 蔣幹回到九江,立即寫封信向曹操報告:周瑜與孫家同心同根,禍福相倚,對江東水軍又深具信心,想要勸他前來投靠,恐怕是緣木求魚,徒勞無功。
曹操動用周瑜故舊蔣幹前往遊說的同時,規勸孫權識時務的信也送到了孫權手中。
孫權看完後不發一語,吩咐召集諸将前往會議,并派人趕赴鄱陽湖,請周瑜即刻返回吳郡共商大計。
此時此刻,在孫權宅第大廳上,張昭、程普等人正臉色凝重地傳閱着曹操的來信,信上最驚心動魄的字句,莫過于“今治水軍八十萬衆,方與将軍會獵于吳”這段話。
張昭皺眉說:“曹操乃豺狼虎豹,挾天子而征戰四方,動辄以朝廷命令當藉口,總是師出有名,今天他帶着八十萬大軍直逼江東而來,我們如果拒絕歸降,不但會被指為反叛朝廷,還可能被他的八十萬大軍給殲滅。
” “以目前的情勢看來,就算和劉備合作,也是螳臂擋車。
”與張昭過從甚密的謀士秦松立即附和。
督尉張绂更是表情沉重。
“我江東所恃者,長江天險也,現在曹操收編劉表的水軍,等于和我們共有長江這個天險,就算公謹水軍再厲害,畢竟好漢難敵四拳,最後還是會被攻破的。
” 孫權堂兄、奮威将軍孫贲,在聽了衆人的話後,也忍不住站起來。
“主公,八十萬大軍非同小可,一旦我們抵擋不住,江東百姓就危如累卵了,屆時烽煙四起,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您可忍心?” 諸将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唯獨魯肅在一旁靜靜地挾菜品嘗,不發一語。
孫權見大家都勸他歸降曹操,而周瑜又尚在途中無法趕赴此會,心裡十分苦悶,女侍端來湯時,竟沒有注意,糊裡糊塗灑了一身。
“唉,我去換衣服———”他茫然地離開一片愁雲慘霧的大廳,步履沉重地往廂房走去。
“主公請留步。
”魯肅不知何時從大廳溜出來,急追上來。
孫權見是魯肅,神情稍稍緩和,抓着他的手,有些期待又有些害怕。
“子敬,你想和我說什麼?” 魯肅将孫權帶到角落,低聲說: “剛才在會議上,子布、程公等人說的實是誤導主公的話啊,今日如果要我魯子敬去歸降曹操,老實說我很樂意,因為曹操對于前去依附的人很禮遇,所以即使今天換了主公,我仍然有一官半職可做,沒什麼損失,但主公就不同了,一旦歸降曹操,您在江東的領地,以及您父兄辛苦奠定的基業,從此将付諸東流,即使像劉琮一樣獲得封爵官職,又有什麼意義呢?” 孫權舒眉展顔,感慨道: “剛剛子布等人的言論,讓我十分失望。
其實我的想法和你一樣,要是歸降曹操,拿什麼面目去見九泉之下的父兄?” “相信公謹也和主公一個想法。
”魯肅點頭道。
“真希望公謹趕快回來,幫我力排衆議。
”孫權歎氣。
周瑜回到吳郡,文官武将們聞風而至,他一概不見,而是将密探們收集的情報統統看了一遍,深思了一夜。
荊州沒有拔掉曹操的虎牙,反而給老虎插上了一對翅膀。
這樣一來,許多事情要重新考慮。
盼望也好,等待也好,我和曹操終于相遇了,這不可避免。
這一戰将是我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由此而定天下,流芳千古。
指揮千軍萬馬,和最強大的對手決一死戰,決定天下的命運,即使敗了,也是轟轟烈烈,名留青史。
我這麼多年的努力,不就是為了迎接這樣的一刻嗎?否則,我就是活到一百歲,終日玉衣錦食,吃得白白胖胖,也不過是一堆行屍走肉。
等到我老得即将離開人世時,回首往事,覺得此生虛度,那才是最大的不幸。
曹操,你來吧! 周瑜越想越興奮,就想找酒來喝。
正在此時,一個仆人進來禀報。
“魯肅魯大人求見。
” “我今天誰也不見。
” 那仆人剛一出去,就見魯肅直闖進來,身後還跟着一個人。
“公謹,連我都不見,好大的架子。
” 周瑜剛想答話,一看後面那個人,不由得怔了一下。
隻見他不到三十歲的樣子,身高八尺,面如冠玉,雙眼明亮清澈,身着儒衣,手執羽扇,舉止從容大度,言談氣定神閑,一看就是大智大慧之人。
那人也在打量着周瑜。
隻見他氣宇不凡,英氣逼人,雙眼精芒四射,面容神采飛揚,絕對是當世之傑。
聽說他12歲獨闖淮江書院,14歲反叛師門,并周遊天下,讀了萬卷書,行了萬裡路,以他的才幹和雄心,絕不會屈服曹操的淫威。
有了他,這次出使江東的使命就無憂了。
“這位就是子瑜的弟弟諸葛孔明。
” “久仰久仰!今日終于得見,請坐請坐。
”周瑜心中一頓沖動,同時也看出諸葛亮眼中的興奮。
周瑜當然明白諸葛亮此來的目的。
聯劉抗操?他從未想過。
劉備是天下枭雄,一生絕不會甘為人下,與他共謀大業,絕非長久之計。
在曹操和劉備之間,甯可讓曹操得天下。
劉備是漢室宗親,十足的保皇派,他若是中興漢室,必将漢王朝的制度幾乎全盤照搬,種種弊端無從改革,這于天下百姓不利。
“我家主公雖然在長阪坡戰敗,但失散回來的士兵和關羽的水軍尚有一萬人,劉琦集合江夏郡的兵馬也有三萬多人。
” 周瑜發覺諸葛亮很聰明:他的話不多,說的卻是我最想知道的。
“我和你哥哥是舊識,而且聽你叔叔諸葛玄說過你,聽說你才學過人,見識不凡,請多多指教。
” 周瑜很客氣,心裡卻在這極短時間裡權衡厲害:扶持劉備,有如養虎,但他現在畢竟還是一條落水狗,無法傷人,而曹操則是長了翅膀的猛虎,按輕重緩急的順序,先聯合這條落水狗,撥掉老虎的爪牙,砍去他的翅膀,再回頭痛打落水狗。
接下來,周瑜雖然沒有明确抗曹之意,卻和諸葛亮共同分析戰局。
沒說幾句話,就引起了強烈的共鳴,越談越投機。
兩人細數了曹操的強中之弱。
一是以長擊短。
北方人不習水戰,江東和關羽的水軍戰鬥力極強。
二是以逸待勞。
曹操長驅直入,已成強弩之末,犯了兵家大忌。
三是曹操得荊州,民心未服,基礎未固。
四是未遇到猛烈抵抗,就獲得大功,将驕兵浮,防備松懈。
談到興起處,二人都很興奮,思維激蕩飛旋,諸葛亮的大腦靈光一閃,又找出曹操的一處弱點:現在正是嚴寒,戰馬缺乏草料。
周瑜也來了靈感:說中原士兵遠道跋涉到了江湖地區,不服水土,必然會發生疾疫。
黃昏時分,周瑜擺酒,拉着諸葛亮的手入席。
“自從孫伯符死後,你是我遇到的第一知己。
” “曹操有雄兵百萬,江東有公謹,孫将軍有幸也。
” 周瑜也真心地說:“劉玄德有孔明,必将雄起。
” 他特意叫仆人去找小喬,把那瓶珍藏兩年多的“玉糧液”拿來,“這瓶酒有一百多年了,本是宮廷禦酒,是一個豪族送給吳國太的壽禮,一共四瓶,吳國太留了一瓶,給仲謀一瓶,我一瓶,另一瓶給了伯符的妻子。
” 魯肅見二人如此投緣,也很高興:“孔明,公謹有個怪毛病,平時滴酒不沾,三杯必醉,但遇到知己之後,就成了海量,十幾杯都不醉。
今天,你要大醉而歸了。
” “我也是滴酒不沾,但得遇公謹,三生有幸,就是醉十次我都願意。
” 席間,二人免不了談到曹操。
諸葛亮一針見血地指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處于絕對優勢,但他取代漢室的野心不時暴露,被許多賢能之士視為漢賊,拒絕與之合作,甚至與他為敵,他未能真正認識到皇權的巨大力量。
皇權在很多時候,是英雄豪傑個人所不能取代的。
” 周瑜聽了,很受啟發:這一點上,我和曹操豈不是一樣,都有亡漢之心。
孔明的話不無道理,以後不要輕易流露出叛漢之意,授人以柄,無端樹敵。
周瑜也指出曹操的一大缺點:“曹操過份崇拜武力,忽視德的作用。
韬略的最高境界不戰而勝,以德服人,而曹操性格有殘忍的一面,号稱‘甯我負人,勿讓人負我’,濫殺無辜,唯我獨尊,嚴重影響了自己的形象。
許多人都和他貌合神離,同床異夢。
” 諸葛亮聽了,深以為然:“德才是武功的最高境界。
” 諸葛亮離開時,夜已經很深了,風很涼。
周瑜看到諸葛亮打了一個冷顫,急忙返回,快步跑出時,親自将一件毛皮大氅披在他身上。
“孔明,早晚天寒,切要保重身體啊!” 諸葛亮握住周瑜的手,感動地說:“我有病,也要等到打敗曹操之後再生。
” 周瑜聞言,突然反手再握住諸葛亮,力道之大,讓諸葛亮險些喊疼。
隻見周瑜眼神堅毅,滿臉誠摯地一字一句地清清清。
“關于孫權聯合一事,你盡管放心吧。
” 諸葛亮長長舒了一口氣,向周瑜深深一揖,方與魯肅離去。
周瑜望着諸葛亮離去的背景,激動不已,亦喜亦憂。
喜的是,此時遇孔明,乃是天意助我。
欲破曹操,少不了劉備和諸葛亮。
憂的是,劉備得此人,如魚得水,必然今非昔比,不可小觑,日後必是江東大患。
第二天一早,周瑜正在換小喬做的新衣,魯肅急匆匆地趕來了,一臉驚惶。
原來,諸葛亮一回到客棧,就被黃蓋等幾員武将“請”走了,說是要獻給曹操,以退曹兵,現在正關押在大牢裡。
周瑜聞言,冷冷一笑,安慰魯肅無須焦急,且與他一同參加會議。
兩人剛入會場,孫權就一眼看見久未謀面的周瑜,頓時眼睛發亮,像換了個人似的,露出難得的笑容,喜悅之色溢于言表,急忙拉他入座,詢問近況。
孫權見與會者皆已到齊,宣布會議開始,剛要請周瑜說幾句話,張昭便起身朗朗道。
“主公,老臣有要事禀報。
” “子布但說無妨。
”孫權點頭。
張昭看一眼周瑜:“今晨我們在客店逮獲攸關江東安全的危險人物,請主公批準将此一禍害斬首示衆,以儆效尤。
” “你的危險人物,指的是誰?”孫權覺得奇怪。
張昭斜睨周瑜身旁的魯肅,悶哼一聲。
“就是日前由某人帶領潛入江東,以似是而非的言論四處煽動蠱惑的諸葛亮。
” “諸葛亮?劉皇叔手下第一謀臣諸葛亮?”孫權神情微變。
“主公,劉備與諸葛亮乃江東最大的禍患,若留此二人在世上,等于拿江東百姓與主公性命開玩笑。
”張昭語氣十分強硬。
孫權顯出十分為難的表情,不覺望向始終保持淡淡微笑的周瑜。
周瑜見狀,略一欠身而起,作揖問:“公瑾不才,想請教子布,劉備與諸葛亮是如何拿江東百姓與主公性命開玩笑呢?” 張昭哼聲道:“在戰與不戰之間,主公正自猶豫不決,若與曹軍作戰,争的是江東子弟的骨氣與尊嚴,若不與曹軍開戰,想的是江東百姓的安定與富庶。
而對劉備而言,作戰有利于分散曹操對他的注意力,減少自己軍隊傷亡與損失,甚至可以養精蓄銳,坐收孫曹相争的漁翁之利。
倘若江東歸降,劉備一行便無喘息機會,必須立即面對強曹,屆時彼此實力懸殊,曹軍必獲壓倒性的勝利,劉備極有可能會被殲滅,永無翻身之日。
故為一己之利打算,劉備與諸葛亮必然極力縱恿主公迎戰曹軍,反正不管戰況多慘烈,他們人少兵單,損失自然較小。
” 周瑜心中暗暗稱贊張昭的見地,嘴裡卻說。
“子布意思是,今日降曹,完全為江東百姓與主公性命着想,并且不讓劉備和諸葛亮的詭計得逞?” “我曉得昨夜子敬帶諸葛亮到你府上拜訪,直到五更天明方才離去,可見你和那諸葛亮情誼非常。
但我在這奉勸一句:别因私而害公,今日曹操要打的是江東,對劉備和諸葛亮而言,那是在别人家裡征戰,無論多慘烈,蹂躏的是别人的地,傷亡的是别人的百姓,輸了對他影響不大,因為即使曹操勝利了,必然也要休養一段時間方能對劉備繼續進擊,但如果我們勝利,他們便可以同盟者姿态要求分享戰果,屆時無論要一塊領地,或者是所俘擄的兵士武器,我們都不好拒絕,如此豈不等于引狼入室,後患無窮?”張昭冷冷地道。
周瑜心裡再度敬佩起這位孫策臨終時托孤的重臣:子布果不愧為子布,如此心思慎密,設想周全———但他還是搖頭。
“你所憂慮的,我也不是沒想到,然而事有輕重緩急,取舍應當審時度勢。
曹操與劉備皆一代枭雄,隻不過一個如虎添翼,一個喪家之犬,今日若歸降曹操,江東基業盡入他人之手,将士謀臣分散東西,而主公也僅獲得華而不實的封爵官職,就像劉琮那樣,想要東山再起,幾乎不可能,如此怎麼面對一生為江東基業奉獻犧牲的兩位先主公?倘若與劉備聯合,雖然日後恐有引狼入室之險,但畢竟能夠解決眼前危機,還可趁合作之便,就近加以監視,預為防範。
” 張昭不再争辯,看一眼身旁的孫瑜。
孫瑜起身說:“公瑾,你我也是跟着兩位先主公一路披荊斬棘,才開創出眼前江東局面的,我想你應該很清楚兩位先主公都接受過朝廷的任命
“大丈夫處于世上,最難得的就是能遇知音。
當我離鄉雲遊時,伯符從不在乎我無身份無地位,非但與我結為異姓兄弟,還将我推薦給義父孫堅,與我共論天下事,又委以重任。
我與孫家曆經波折起伏,彼此肝膽相照,生死與共,如今仲謀将我當兄長看待,還把水軍全權交由我訓練帶領,在此外托君臣之意,内結骨肉之恩的情況下,就算蘇秦張儀複活來遊說我,也都要無功而返,更何況你子翼呢?” 蔣幹無奈地笑了笑,長歎一口氣,起身告辭。
“我離開九江太久,怕公事延誤,這就與公謹告别吧。
” 蔣幹回到九江,立即寫封信向曹操報告:周瑜與孫家同心同根,禍福相倚,對江東水軍又深具信心,想要勸他前來投靠,恐怕是緣木求魚,徒勞無功。
曹操動用周瑜故舊蔣幹前往遊說的同時,規勸孫權識時務的信也送到了孫權手中。
孫權看完後不發一語,吩咐召集諸将前往會議,并派人趕赴鄱陽湖,請周瑜即刻返回吳郡共商大計。
此時此刻,在孫權宅第大廳上,張昭、程普等人正臉色凝重地傳閱着曹操的來信,信上最驚心動魄的字句,莫過于“今治水軍八十萬衆,方與将軍會獵于吳”這段話。
張昭皺眉說:“曹操乃豺狼虎豹,挾天子而征戰四方,動辄以朝廷命令當藉口,總是師出有名,今天他帶着八十萬大軍直逼江東而來,我們如果拒絕歸降,不但會被指為反叛朝廷,還可能被他的八十萬大軍給殲滅。
” “以目前的情勢看來,就算和劉備合作,也是螳臂擋車。
”與張昭過從甚密的謀士秦松立即附和。
督尉張绂更是表情沉重。
“我江東所恃者,長江天險也,現在曹操收編劉表的水軍,等于和我們共有長江這個天險,就算公謹水軍再厲害,畢竟好漢難敵四拳,最後還是會被攻破的。
” 孫權堂兄、奮威将軍孫贲,在聽了衆人的話後,也忍不住站起來。
“主公,八十萬大軍非同小可,一旦我們抵擋不住,江東百姓就危如累卵了,屆時烽煙四起,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您可忍心?” 諸将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唯獨魯肅在一旁靜靜地挾菜品嘗,不發一語。
孫權見大家都勸他歸降曹操,而周瑜又尚在途中無法趕赴此會,心裡十分苦悶,女侍端來湯時,竟沒有注意,糊裡糊塗灑了一身。
“唉,我去換衣服———”他茫然地離開一片愁雲慘霧的大廳,步履沉重地往廂房走去。
“主公請留步。
”魯肅不知何時從大廳溜出來,急追上來。
孫權見是魯肅,神情稍稍緩和,抓着他的手,有些期待又有些害怕。
“子敬,你想和我說什麼?” 魯肅将孫權帶到角落,低聲說: “剛才在會議上,子布、程公等人說的實是誤導主公的話啊,今日如果要我魯子敬去歸降曹操,老實說我很樂意,因為曹操對于前去依附的人很禮遇,所以即使今天換了主公,我仍然有一官半職可做,沒什麼損失,但主公就不同了,一旦歸降曹操,您在江東的領地,以及您父兄辛苦奠定的基業,從此将付諸東流,即使像劉琮一樣獲得封爵官職,又有什麼意義呢?” 孫權舒眉展顔,感慨道: “剛剛子布等人的言論,讓我十分失望。
其實我的想法和你一樣,要是歸降曹操,拿什麼面目去見九泉之下的父兄?” “相信公謹也和主公一個想法。
”魯肅點頭道。
“真希望公謹趕快回來,幫我力排衆議。
”孫權歎氣。
周瑜回到吳郡,文官武将們聞風而至,他一概不見,而是将密探們收集的情報統統看了一遍,深思了一夜。
荊州沒有拔掉曹操的虎牙,反而給老虎插上了一對翅膀。
這樣一來,許多事情要重新考慮。
盼望也好,等待也好,我和曹操終于相遇了,這不可避免。
這一戰将是我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由此而定天下,流芳千古。
指揮千軍萬馬,和最強大的對手決一死戰,決定天下的命運,即使敗了,也是轟轟烈烈,名留青史。
我這麼多年的努力,不就是為了迎接這樣的一刻嗎?否則,我就是活到一百歲,終日玉衣錦食,吃得白白胖胖,也不過是一堆行屍走肉。
等到我老得即将離開人世時,回首往事,覺得此生虛度,那才是最大的不幸。
曹操,你來吧! 周瑜越想越興奮,就想找酒來喝。
正在此時,一個仆人進來禀報。
“魯肅魯大人求見。
” “我今天誰也不見。
” 那仆人剛一出去,就見魯肅直闖進來,身後還跟着一個人。
“公謹,連我都不見,好大的架子。
” 周瑜剛想答話,一看後面那個人,不由得怔了一下。
隻見他不到三十歲的樣子,身高八尺,面如冠玉,雙眼明亮清澈,身着儒衣,手執羽扇,舉止從容大度,言談氣定神閑,一看就是大智大慧之人。
那人也在打量着周瑜。
隻見他氣宇不凡,英氣逼人,雙眼精芒四射,面容神采飛揚,絕對是當世之傑。
聽說他12歲獨闖淮江書院,14歲反叛師門,并周遊天下,讀了萬卷書,行了萬裡路,以他的才幹和雄心,絕不會屈服曹操的淫威。
有了他,這次出使江東的使命就無憂了。
“這位就是子瑜的弟弟諸葛孔明。
” “久仰久仰!今日終于得見,請坐請坐。
”周瑜心中一頓沖動,同時也看出諸葛亮眼中的興奮。
周瑜當然明白諸葛亮此來的目的。
聯劉抗操?他從未想過。
劉備是天下枭雄,一生絕不會甘為人下,與他共謀大業,絕非長久之計。
在曹操和劉備之間,甯可讓曹操得天下。
劉備是漢室宗親,十足的保皇派,他若是中興漢室,必将漢王朝的制度幾乎全盤照搬,種種弊端無從改革,這于天下百姓不利。
“我家主公雖然在長阪坡戰敗,但失散回來的士兵和關羽的水軍尚有一萬人,劉琦集合江夏郡的兵馬也有三萬多人。
” 周瑜發覺諸葛亮很聰明:他的話不多,說的卻是我最想知道的。
“我和你哥哥是舊識,而且聽你叔叔諸葛玄說過你,聽說你才學過人,見識不凡,請多多指教。
” 周瑜很客氣,心裡卻在這極短時間裡權衡厲害:扶持劉備,有如養虎,但他現在畢竟還是一條落水狗,無法傷人,而曹操則是長了翅膀的猛虎,按輕重緩急的順序,先聯合這條落水狗,撥掉老虎的爪牙,砍去他的翅膀,再回頭痛打落水狗。
接下來,周瑜雖然沒有明确抗曹之意,卻和諸葛亮共同分析戰局。
沒說幾句話,就引起了強烈的共鳴,越談越投機。
兩人細數了曹操的強中之弱。
一是以長擊短。
北方人不習水戰,江東和關羽的水軍戰鬥力極強。
二是以逸待勞。
曹操長驅直入,已成強弩之末,犯了兵家大忌。
三是曹操得荊州,民心未服,基礎未固。
四是未遇到猛烈抵抗,就獲得大功,将驕兵浮,防備松懈。
談到興起處,二人都很興奮,思維激蕩飛旋,諸葛亮的大腦靈光一閃,又找出曹操的一處弱點:現在正是嚴寒,戰馬缺乏草料。
周瑜也來了靈感:說中原士兵遠道跋涉到了江湖地區,不服水土,必然會發生疾疫。
黃昏時分,周瑜擺酒,拉着諸葛亮的手入席。
“自從孫伯符死後,你是我遇到的第一知己。
” “曹操有雄兵百萬,江東有公謹,孫将軍有幸也。
” 周瑜也真心地說:“劉玄德有孔明,必将雄起。
” 他特意叫仆人去找小喬,把那瓶珍藏兩年多的“玉糧液”拿來,“這瓶酒有一百多年了,本是宮廷禦酒,是一個豪族送給吳國太的壽禮,一共四瓶,吳國太留了一瓶,給仲謀一瓶,我一瓶,另一瓶給了伯符的妻子。
” 魯肅見二人如此投緣,也很高興:“孔明,公謹有個怪毛病,平時滴酒不沾,三杯必醉,但遇到知己之後,就成了海量,十幾杯都不醉。
今天,你要大醉而歸了。
” “我也是滴酒不沾,但得遇公謹,三生有幸,就是醉十次我都願意。
” 席間,二人免不了談到曹操。
諸葛亮一針見血地指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處于絕對優勢,但他取代漢室的野心不時暴露,被許多賢能之士視為漢賊,拒絕與之合作,甚至與他為敵,他未能真正認識到皇權的巨大力量。
皇權在很多時候,是英雄豪傑個人所不能取代的。
” 周瑜聽了,很受啟發:這一點上,我和曹操豈不是一樣,都有亡漢之心。
孔明的話不無道理,以後不要輕易流露出叛漢之意,授人以柄,無端樹敵。
周瑜也指出曹操的一大缺點:“曹操過份崇拜武力,忽視德的作用。
韬略的最高境界不戰而勝,以德服人,而曹操性格有殘忍的一面,号稱‘甯我負人,勿讓人負我’,濫殺無辜,唯我獨尊,嚴重影響了自己的形象。
許多人都和他貌合神離,同床異夢。
” 諸葛亮聽了,深以為然:“德才是武功的最高境界。
” 諸葛亮離開時,夜已經很深了,風很涼。
周瑜看到諸葛亮打了一個冷顫,急忙返回,快步跑出時,親自将一件毛皮大氅披在他身上。
“孔明,早晚天寒,切要保重身體啊!” 諸葛亮握住周瑜的手,感動地說:“我有病,也要等到打敗曹操之後再生。
” 周瑜聞言,突然反手再握住諸葛亮,力道之大,讓諸葛亮險些喊疼。
隻見周瑜眼神堅毅,滿臉誠摯地一字一句地清清清。
“關于孫權聯合一事,你盡管放心吧。
” 諸葛亮長長舒了一口氣,向周瑜深深一揖,方與魯肅離去。
周瑜望着諸葛亮離去的背景,激動不已,亦喜亦憂。
喜的是,此時遇孔明,乃是天意助我。
欲破曹操,少不了劉備和諸葛亮。
憂的是,劉備得此人,如魚得水,必然今非昔比,不可小觑,日後必是江東大患。
第二天一早,周瑜正在換小喬做的新衣,魯肅急匆匆地趕來了,一臉驚惶。
原來,諸葛亮一回到客棧,就被黃蓋等幾員武将“請”走了,說是要獻給曹操,以退曹兵,現在正關押在大牢裡。
周瑜聞言,冷冷一笑,安慰魯肅無須焦急,且與他一同參加會議。
兩人剛入會場,孫權就一眼看見久未謀面的周瑜,頓時眼睛發亮,像換了個人似的,露出難得的笑容,喜悅之色溢于言表,急忙拉他入座,詢問近況。
孫權見與會者皆已到齊,宣布會議開始,剛要請周瑜說幾句話,張昭便起身朗朗道。
“主公,老臣有要事禀報。
” “子布但說無妨。
”孫權點頭。
張昭看一眼周瑜:“今晨我們在客店逮獲攸關江東安全的危險人物,請主公批準将此一禍害斬首示衆,以儆效尤。
” “你的危險人物,指的是誰?”孫權覺得奇怪。
張昭斜睨周瑜身旁的魯肅,悶哼一聲。
“就是日前由某人帶領潛入江東,以似是而非的言論四處煽動蠱惑的諸葛亮。
” “諸葛亮?劉皇叔手下第一謀臣諸葛亮?”孫權神情微變。
“主公,劉備與諸葛亮乃江東最大的禍患,若留此二人在世上,等于拿江東百姓與主公性命開玩笑。
”張昭語氣十分強硬。
孫權顯出十分為難的表情,不覺望向始終保持淡淡微笑的周瑜。
周瑜見狀,略一欠身而起,作揖問:“公瑾不才,想請教子布,劉備與諸葛亮是如何拿江東百姓與主公性命開玩笑呢?” 張昭哼聲道:“在戰與不戰之間,主公正自猶豫不決,若與曹軍作戰,争的是江東子弟的骨氣與尊嚴,若不與曹軍開戰,想的是江東百姓的安定與富庶。
而對劉備而言,作戰有利于分散曹操對他的注意力,減少自己軍隊傷亡與損失,甚至可以養精蓄銳,坐收孫曹相争的漁翁之利。
倘若江東歸降,劉備一行便無喘息機會,必須立即面對強曹,屆時彼此實力懸殊,曹軍必獲壓倒性的勝利,劉備極有可能會被殲滅,永無翻身之日。
故為一己之利打算,劉備與諸葛亮必然極力縱恿主公迎戰曹軍,反正不管戰況多慘烈,他們人少兵單,損失自然較小。
” 周瑜心中暗暗稱贊張昭的見地,嘴裡卻說。
“子布意思是,今日降曹,完全為江東百姓與主公性命着想,并且不讓劉備和諸葛亮的詭計得逞?” “我曉得昨夜子敬帶諸葛亮到你府上拜訪,直到五更天明方才離去,可見你和那諸葛亮情誼非常。
但我在這奉勸一句:别因私而害公,今日曹操要打的是江東,對劉備和諸葛亮而言,那是在别人家裡征戰,無論多慘烈,蹂躏的是别人的地,傷亡的是别人的百姓,輸了對他影響不大,因為即使曹操勝利了,必然也要休養一段時間方能對劉備繼續進擊,但如果我們勝利,他們便可以同盟者姿态要求分享戰果,屆時無論要一塊領地,或者是所俘擄的兵士武器,我們都不好拒絕,如此豈不等于引狼入室,後患無窮?”張昭冷冷地道。
周瑜心裡再度敬佩起這位孫策臨終時托孤的重臣:子布果不愧為子布,如此心思慎密,設想周全———但他還是搖頭。
“你所憂慮的,我也不是沒想到,然而事有輕重緩急,取舍應當審時度勢。
曹操與劉備皆一代枭雄,隻不過一個如虎添翼,一個喪家之犬,今日若歸降曹操,江東基業盡入他人之手,将士謀臣分散東西,而主公也僅獲得華而不實的封爵官職,就像劉琮那樣,想要東山再起,幾乎不可能,如此怎麼面對一生為江東基業奉獻犧牲的兩位先主公?倘若與劉備聯合,雖然日後恐有引狼入室之險,但畢竟能夠解決眼前危機,還可趁合作之便,就近加以監視,預為防範。
” 張昭不再争辯,看一眼身旁的孫瑜。
孫瑜起身說:“公瑾,你我也是跟着兩位先主公一路披荊斬棘,才開創出眼前江東局面的,我想你應該很清楚兩位先主公都接受過朝廷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