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關燈
小
中
大
有什麼病痛吧?吳先生,你最好勸她到這裡來住幾個月,對她的身體也有好處,"張若蘭懇切地說,她很關心吳仁民的妻子的健康。
吳仁民感謝地看她一眼,然後說:"其實她也沒有什麼大病,就是身體弱。
不過她有一個壞毛病,她愛操心。
無論什麼事情,她總要親手去做,一點小的事情,也不肯放過。
她對我太好了,我的一件小事情也要她操心。
我勸她,她總不肯聽我的話。
她的固執就和陳真差不多。
陳真拚命摧殘自己的身體,我們勸他,他也不聽。
他這個人也是沒有辦法的,"吳仁民覺得自己的語調漸漸地變得傷感了,便突然把話頭拉到陳真身上,同時又望着陳真一笑,使聽話的人忘記了瑤珠的事情。
"你真正豈有此理,居然當面罵起人來了。
"陳真帶笑地接嘴說道。
這一來衆人都笑了,就這樣驅散了房裡的憂郁的空氣。
"是的,吳先生的話并不錯,陳先生的身體的确應該當心。
" 我們看見他的書一本一本地接連出版,好像他寫得比我們讀的還要快。
我就有點替他擔心。
劍虹先生常常對我們談起這件事。
劍虹先生說陳先生好像是個不知道未來的人。
陳先生,你說對不對?"張若蘭說罷,關切地看了陳真一眼,略略低下頭去微微一笑。
陳真用感激的眼光回看她,他的臉上忽然有一道光掠過,他微笑了。
他自語似地說:"總之,你們都有理……"還有一句話卻被他咽在嘴裡了。
"陳先生,你近來不常到劍虹先生那裡去吧。
佩珠那天還談到你,還有蘊玉,她也……"張若蘭吐字非常清楚,她說普通話不大習慣,所以說得很慢。
陳真沒有注意到這個,因為這時候他略略仰起頭看天花闆。
他不等她說完便插嘴說:"我近來事情多些,所以沒有到劍虹那裡去。
密斯張一定常去的。
佩珠近來還好吧。
還有那位密斯秦,近來看見嗎?"蘊玉就是密斯秦的名字,因為張若蘭剛才提到她,所以他也問起她。
他知道她是張若蘭的好友。
而且他曾經根據《三個叛逆的女性》這書名,給他在李劍虹家裡常常看見的三個少女起了"三個小資産階級的女性"的綽号。
那三個少女就是:張若蘭、秦蘊玉和劍虹的女兒李佩珠。
他覺得一珠,一玉,一蘭,恰恰可以代表小資産階級的女性的三種典型,所以給她們起了這個綽号。
"啊,"張若蘭帶笑說,"說起蘊玉,她就在這裡。
我們隻管談話倒把她忘記了。
她現在還在我的房間裡。
她不知道你們兩位也在這裡,她聽見我說周先生在這裡,她想見見周先生,所以要我來問一下。
"她把眼光掉轉到周如水的臉上問道:"周先生,就是我上次和你說起的那個同學。
你願意見她嗎?" 周如水的眼睛這些時候就不曾離過張若蘭的臉頰,現在聽她說秦蘊玉要見他,心裡高興得了不得,連忙站起來催促似地說:"那麼就請密斯張馬上把她請過來吧。
" 張若蘭帶笑地答應着,出去了。
門開着。
周如水懷着一顆跳動的心等了一會,張若蘭伴着一個比她稍微高一點的女郎走進來了。
在陳真的眼裡現出了那個曾經對他表示過好感的姑娘的豐姿:一個長身玉立的女子,一張瓜子臉上并沒有什麼特征,因為各部分都安置得恰到好處。
是一個明眸皓齒的女郎,而且打扮得很摩登,燙頭發,畫細眉毛,抹粉,還擦了鮮豔的口紅。
她穿着一件黃色印度綢的小花的長旗袍,腳上穿的是一雙高跟鞋。
"又是一個小資産階級的女性,劍虹家裡的三女性這裡已經有了兩個了,"陳真想着,忍不住在心裡暗笑。
吳仁民也認識秦蘊玉。
所以張若蘭單把周如水給她介紹了。
周如水非常高興,他把她們兩個讓到那張大沙發上面坐下,自己卻坐在旁邊的靠背椅上。
他非常注意秦蘊玉的說話和舉動。
他馬上覺得秦蘊玉很可愛,不過他也明白她是一個不容易對付的女子。
秦蘊玉雖然比張若蘭更美麗,更活潑,但是她的鋒芒太露,倒不如張若蘭穩重一點好。
張若蘭帶了不少東方女子的溫淑的風味。
秦蘊玉的嘴厲害。
她和周如水雖是初見,卻很大方地對他發出不少的問話。
但同時她又不使别的客人冷落,她的眼光好像就在房裡每個人的臉上不斷地輪流轉動一般,使每個人都覺得她在對他說話。
有她這個人在這裡,房裡就顯得十分熱鬧了。
她和周如水談得最多。
她問他關于日本的風俗人情,又問起日本文壇的現狀以及他對于日本作家的意見,因為她是研究文學的。
周如水自然詳細地一一回答了她。
他并且趁這個機會把他所崇拜的童話作家小川未明大大贊揚了一番。
但是她對于這位作家并沒有多大的興趣。
引起她的注意的還是那位以《放浪記》出名的青年大作家。
于是周如水又從箱子裡取出那個女作家的半身照片給她看。
同時周如水又簡略地叙述從下女變成日本近代第一流女作家的她的放浪生活,又叙述他和她的會見,并且提起她在書中說過的"男人都不是好東西"的話。
這些話果然引起了衆人的注意,尤其是給秦蘊玉喚起一種渴望,這渴望究竟是什麼,她自己也說不出來,隻是她覺得心裡有點空虛似的。
"在中國,生活太沉悶了,"秦蘊玉自語似地低聲歎息說。
"其實活在世界上就不見得不沉悶,"陳真嘲笑地說。
"為什麼?"秦蘊玉忽然掉過頭看陳真,她的鋒利而活動的眼光不停地在他的臉上閃動,逼着他答話。
"因為我住在日本就跟住在中國一樣,"陳真避開了她的眼光冷冷地答道。
"這是偏見,我不贊成。
在日本究竟好得多。
"周如水馬上起勁地打岔道。
他在日本住了七年,得到的全是好的印象,所以他看見人就稱贊日本的一切。
"那麼你問問仁民,他也在東京、京都兩處住過幾年。
難道他也有偏見?"陳真搶着争辯道,但是他并沒有動氣,臉上還留着笑容。
吳仁民正要開口,卻被秦蘊玉搶先對陳真說了:"陳先生,你一個人是例外。
讀你的文章就知道你這個人不會有什麼愉快的思想。
" "然而我也常常在笑。
有時候我也很高興,"陳真平靜地,甚至帶了嘲弄的口氣說。
"我不相信。
這是不可能的,"秦蘊玉努了嘴答道。
"這就怪了,密斯秦,為什麼你會不相信?為什麼又不可能呢?"陳真笑起來,他對于她的故意追逼的問話倒感着興味了。
他平日最讨厭沉悶的談話,卻喜歡熱烈的辯論,即使是強辯,他也不怕。
"因為你的文章我差不多全讀過。
我知道你是拿憂郁來培養自己的。
你那股陰郁氣真叫人害怕。
"秦蘊玉側着頭,用清朗而緩慢的聲音,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
"那麼你不要讀它們就好了,"陳真依舊淡淡地說,可是他的心境的和平被她的這段話擾亂了。
憂郁開始從他的心底升上來。
他努力壓制它,不願意讓她看見他的心境的變化。
他甚至挑戰似地加了一句:"我不相信我的文章你全讀過。
" 秦蘊玉微微一笑,正要開口說話。
張若蘭在旁邊露
吳仁民感謝地看她一眼,然後說:"其實她也沒有什麼大病,就是身體弱。
不過她有一個壞毛病,她愛操心。
無論什麼事情,她總要親手去做,一點小的事情,也不肯放過。
她對我太好了,我的一件小事情也要她操心。
我勸她,她總不肯聽我的話。
她的固執就和陳真差不多。
陳真拚命摧殘自己的身體,我們勸他,他也不聽。
他這個人也是沒有辦法的,"吳仁民覺得自己的語調漸漸地變得傷感了,便突然把話頭拉到陳真身上,同時又望着陳真一笑,使聽話的人忘記了瑤珠的事情。
"你真正豈有此理,居然當面罵起人來了。
"陳真帶笑地接嘴說道。
這一來衆人都笑了,就這樣驅散了房裡的憂郁的空氣。
"是的,吳先生的話并不錯,陳先生的身體的确應該當心。
" 我們看見他的書一本一本地接連出版,好像他寫得比我們讀的還要快。
我就有點替他擔心。
劍虹先生常常對我們談起這件事。
劍虹先生說陳先生好像是個不知道未來的人。
陳先生,你說對不對?"張若蘭說罷,關切地看了陳真一眼,略略低下頭去微微一笑。
陳真用感激的眼光回看她,他的臉上忽然有一道光掠過,他微笑了。
他自語似地說:"總之,你們都有理……"還有一句話卻被他咽在嘴裡了。
"陳先生,你近來不常到劍虹先生那裡去吧。
佩珠那天還談到你,還有蘊玉,她也……"張若蘭吐字非常清楚,她說普通話不大習慣,所以說得很慢。
陳真沒有注意到這個,因為這時候他略略仰起頭看天花闆。
他不等她說完便插嘴說:"我近來事情多些,所以沒有到劍虹那裡去。
密斯張一定常去的。
佩珠近來還好吧。
還有那位密斯秦,近來看見嗎?"蘊玉就是密斯秦的名字,因為張若蘭剛才提到她,所以他也問起她。
他知道她是張若蘭的好友。
而且他曾經根據《三個叛逆的女性》這書名,給他在李劍虹家裡常常看見的三個少女起了"三個小資産階級的女性"的綽号。
那三個少女就是:張若蘭、秦蘊玉和劍虹的女兒李佩珠。
他覺得一珠,一玉,一蘭,恰恰可以代表小資産階級的女性的三種典型,所以給她們起了這個綽号。
"啊,"張若蘭帶笑說,"說起蘊玉,她就在這裡。
我們隻管談話倒把她忘記了。
她現在還在我的房間裡。
她不知道你們兩位也在這裡,她聽見我說周先生在這裡,她想見見周先生,所以要我來問一下。
"她把眼光掉轉到周如水的臉上問道:"周先生,就是我上次和你說起的那個同學。
你願意見她嗎?" 周如水的眼睛這些時候就不曾離過張若蘭的臉頰,現在聽她說秦蘊玉要見他,心裡高興得了不得,連忙站起來催促似地說:"那麼就請密斯張馬上把她請過來吧。
" 張若蘭帶笑地答應着,出去了。
門開着。
周如水懷着一顆跳動的心等了一會,張若蘭伴着一個比她稍微高一點的女郎走進來了。
在陳真的眼裡現出了那個曾經對他表示過好感的姑娘的豐姿:一個長身玉立的女子,一張瓜子臉上并沒有什麼特征,因為各部分都安置得恰到好處。
是一個明眸皓齒的女郎,而且打扮得很摩登,燙頭發,畫細眉毛,抹粉,還擦了鮮豔的口紅。
她穿着一件黃色印度綢的小花的長旗袍,腳上穿的是一雙高跟鞋。
"又是一個小資産階級的女性,劍虹家裡的三女性這裡已經有了兩個了,"陳真想着,忍不住在心裡暗笑。
吳仁民也認識秦蘊玉。
所以張若蘭單把周如水給她介紹了。
周如水非常高興,他把她們兩個讓到那張大沙發上面坐下,自己卻坐在旁邊的靠背椅上。
他非常注意秦蘊玉的說話和舉動。
他馬上覺得秦蘊玉很可愛,不過他也明白她是一個不容易對付的女子。
秦蘊玉雖然比張若蘭更美麗,更活潑,但是她的鋒芒太露,倒不如張若蘭穩重一點好。
張若蘭帶了不少東方女子的溫淑的風味。
秦蘊玉的嘴厲害。
她和周如水雖是初見,卻很大方地對他發出不少的問話。
但同時她又不使别的客人冷落,她的眼光好像就在房裡每個人的臉上不斷地輪流轉動一般,使每個人都覺得她在對他說話。
有她這個人在這裡,房裡就顯得十分熱鬧了。
她和周如水談得最多。
她問他關于日本的風俗人情,又問起日本文壇的現狀以及他對于日本作家的意見,因為她是研究文學的。
周如水自然詳細地一一回答了她。
他并且趁這個機會把他所崇拜的童話作家小川未明大大贊揚了一番。
但是她對于這位作家并沒有多大的興趣。
引起她的注意的還是那位以《放浪記》出名的青年大作家。
于是周如水又從箱子裡取出那個女作家的半身照片給她看。
同時周如水又簡略地叙述從下女變成日本近代第一流女作家的她的放浪生活,又叙述他和她的會見,并且提起她在書中說過的"男人都不是好東西"的話。
這些話果然引起了衆人的注意,尤其是給秦蘊玉喚起一種渴望,這渴望究竟是什麼,她自己也說不出來,隻是她覺得心裡有點空虛似的。
"在中國,生活太沉悶了,"秦蘊玉自語似地低聲歎息說。
"其實活在世界上就不見得不沉悶,"陳真嘲笑地說。
"為什麼?"秦蘊玉忽然掉過頭看陳真,她的鋒利而活動的眼光不停地在他的臉上閃動,逼着他答話。
"因為我住在日本就跟住在中國一樣,"陳真避開了她的眼光冷冷地答道。
"這是偏見,我不贊成。
在日本究竟好得多。
"周如水馬上起勁地打岔道。
他在日本住了七年,得到的全是好的印象,所以他看見人就稱贊日本的一切。
"那麼你問問仁民,他也在東京、京都兩處住過幾年。
難道他也有偏見?"陳真搶着争辯道,但是他并沒有動氣,臉上還留着笑容。
吳仁民正要開口,卻被秦蘊玉搶先對陳真說了:"陳先生,你一個人是例外。
讀你的文章就知道你這個人不會有什麼愉快的思想。
" "然而我也常常在笑。
有時候我也很高興,"陳真平靜地,甚至帶了嘲弄的口氣說。
"我不相信。
這是不可能的,"秦蘊玉努了嘴答道。
"這就怪了,密斯秦,為什麼你會不相信?為什麼又不可能呢?"陳真笑起來,他對于她的故意追逼的問話倒感着興味了。
他平日最讨厭沉悶的談話,卻喜歡熱烈的辯論,即使是強辯,他也不怕。
"因為你的文章我差不多全讀過。
我知道你是拿憂郁來培養自己的。
你那股陰郁氣真叫人害怕。
"秦蘊玉側着頭,用清朗而緩慢的聲音,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
"那麼你不要讀它們就好了,"陳真依舊淡淡地說,可是他的心境的和平被她的這段話擾亂了。
憂郁開始從他的心底升上來。
他努力壓制它,不願意讓她看見他的心境的變化。
他甚至挑戰似地加了一句:"我不相信我的文章你全讀過。
" 秦蘊玉微微一笑,正要開口說話。
張若蘭在旁邊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