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關燈
,又在外國大學畢了業,很可以回省去做官了。

    " "做官?我看你的性情決不适宜于做官,"吳仁民插嘴說。

     "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很躊躇。

    做官,我不願意;歸農,又不能夠。

    回家去什麼事也不能夠做。

    "他說着,心裡很焦慮,他也想不出一個兩全的辦法。

     "那麼不回去好了。

    " 周如水并不注意吳仁民的話,隻顧自己說下去:"我想了好久,總想不到一個辦法。

    有時我竟然想不顧一切跑回家去,雖然明知道我回去于家人、于我自己實際上并無多大好處,我覺得要這樣良心才得安甯。

    " "其實照我看來你沒有必須回家的理由。

    " "你還不明白……父親年紀大了,近年來他的生意又完全失敗,家裡生活也不寬裕,父親很希望我回去幫助家庭……而且我有許多親戚,真正苦得很……大部分是寡婦……我應該設法幫助她們,我如果不回去,她們怎麼辦呢?" "你回去又有什麼辦法?"吳仁民懷疑地側着頭問,表示不相信他的話。

    周如水回答不出來了。

    實際上他是沒有一點辦法的。

    這時候他的腦子裡隻有"良心"兩個字,究竟良心是什麼,他自己也不知道,如果有人把他所謂的良心仔細地分析給他看,他也會失笑的。

     吳仁民覺得再和周如水講下去,隻是浪費精神,便壓住怒氣,淡淡地對他說:"好,你回去好了,我贊成你回去,最好早一點動身。

    " 周如水不知道吳仁民說的是反面的話。

    他以為吳仁民真的主張他回家去。

    他聽見别人贊成他回家,他自己倒又躊躇起來了。

    先前他覺得非回家不可,這時候卻覺得回家去是太不行了。

    尤其是抛撇了他所喜歡的張若蘭回家去,和他的醜陋的妻子過無愛的生活,這思想是他所不能夠忍受的。

    他惋惜地說:"我回到家裡恐怕就沒有機會再出來。

    而且我的計劃,我的志願,都無法實現了。

    還有她……"說到這裡他馬上住了口。

     吳仁民也不去注意這個"她"字究竟指誰,因為在口語裡他分辨不出周如水說的是"他"字或"她"字。

    他隻是譏笑地說:"你不是在說犧牲,說良心上的安慰嗎?還顧得這些小事情?" 周如水不說話,心裡很難受。

     "你到這裡來,寫了多少字?"吳仁民覺得無話可說,忽然想起這件事就問道,同時他也想換個話題和周如水談點别的事情。

     "原稿紙不到兩頁,算起來不過六百字,"周如水淡淡地回答道。

     "怎麼這樣少?這個地方很宜于寫作。

    " "我本來也是這樣想。

    誰知剛剛到這裡,就遇見了她,"說着,他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那麼我勸你還是放棄了回家的念頭吧,同她結婚好了。

     我看你已經入迷了。

    "吳仁民看見他笑起來,以為事情有了轉機,他會改變主意,便又誠懇地勸他,希望他走幸福的路。

     "這個我還不能夠決定,我的問題很複雜,須得有長時間的思索才可以避免他日的後悔。

    "周如水的臉上依舊沒有堅決的表情。

     "你已經想過好幾年了,"這許久不說話的陳真忽然站起來用響亮的聲音說,"可是依舊像現在這樣地沒有結果。

    你的所謂的良心,好像一個紙糊的燈籠,戳破了是不值一文的。

    這良心,仔細分析起來,就是社會上一般人的毀譽……你想着怎樣做就不會引起社會上一般人的非難,甚或會引起他們的贊許,于是你就自以為得到良心上的安慰了。

    你是沒有勇氣的人。

    你沒有勇氣和現實的痛苦的生活對面,所以常常逃避到美妙的夢境裡去。

    我不像你,我要在痛苦的現實裡生活下去。

    你以為我對我的父母就沒有一點愛嗎?你以為我是一個殘酷無情的人嗎?不,絕不是這樣,我也很知道愛我的父母。

     然而我生下來母親就死了。

    我隻有一個愛我的父親。

    在十六歲離家的時候我也流過眼淚。

    不到兩年父親死了,家裡接連來了幾封電報叫我回去,我也不理。

    我這樣做自己也感到痛苦,但是我并不後悔,我這個身體是屬于社會的。

    我沒有權利為了家庭就放棄社會的工作。

    我不怕社會上一般人的非難,我不要你所說的良心上的安慰,我和你是完全兩樣的人。

    但是我也有我的滿足。

    我把我的愛,我的恨,都放在我的工作上,将來有一天我會看見我的成績,我的愛和恨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他說這些話,态度非常堅決,他的緊握着的拳頭像鐵塊一般。

    他挺直地立着,顯得非常有力,好像是一座塑像。

     "你也許有理,"周如水含糊地說,因為他覺得他沒有話可以駁倒陳真了。

    他一方面是感動,一方面又是痛苦,他不能夠看着陳真把他所崇拜的良心分析得那樣不值錢。

     "真,你和他談這些有什麼用處?我們愈對他解說,他就愈弄不清楚。

    "吳仁民把周如水的話通盤想了一番,他似乎看透了周如水的心。

    他知道和周如水再辯論下去,也不會有什麼結果。

    他有些可憐周如水,但是他不願意再談論這件使他們大家都不愉快的事情。

    他說話時還帶了一點怒氣,然而這怒氣已經是很淡很淡的了。

    "如水這個人服的不是理論,是事實。

    我們的話他聽不進去。

    但是張若蘭,她也許有辦法……""張若蘭?哼。

    我就不相信,"陳真冷笑一聲,打斷了吳仁民的話頭。

    他還想說下去,房門上忽然起了短而輕的叩聲。

     "她來了,"周如水站起來低聲說,露出快活的但多少帶一點激動的笑容走去開門。

    一切不愉快的思想都飛走了。

     房門一開,外面現了張若蘭的苗條的身子,她溫和地微笑着。

     "原來這裡有客,我不打擾周先生了。

    回頭再來吧,"她剛要走進房間,看見裡面有男人的背影就停了腳步遲疑地說。

     "不要緊,請進來。

    都是熟人。

    陳真和仁民你都見過。

    請進來坐坐吧,"周如水聽說她要走,就慌張起來,連忙殷勤地挽留道。

     張若蘭也不再說話,隻是唯唯地應着。

    她走進來,和他們打了招呼,便在一把桃心木的靠背椅上坐下,正坐在陳真的斜對面。

     "好久沒有看見密斯張了。

    前幾天在劍虹那裡聽說密斯張搬到這裡來祝瑤珠很想來看你。

    本來她在家裡很悶,也該到外面玩玩,隻是她這幾天身體不大好,所以沒有來,"吳仁民看見衆人不開口,便客氣地對張若蘭說。

     "要吳太太從那麼遠的地方來看我,倒不敢當,"張若蘭客氣地回答,她的臉頰上因微笑現出了酒窩,這把周如水的眼光吸引住了。

    周如水的眼睛始終沒有離開過她的臉頰。

    但是她完全不曾注意到。

    她隻顧說下去:"我早就想到你們府上去看吳太太的,隻是我忘記了你們的新地址,前兩天才從劍虹先生那裡問清楚了。

    "歇了歇她又問:"吳先生近來還在寫文章嗎?好久沒有在雜志上見到你的大著了。

    聽劍虹先生說,你近來在翻譯一部《法國革命史》,很用功。

    " "那不過剛剛開了頭,近來因為瑤珠身體不好,所以我的工作也做得很慢。

    " "吳太太的身體素來不大好,應該多多休息。

    近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