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編
關燈
小
中
大
方好。
譬如制定憲法,亦不能專采西洋之形式,必須參照中西之習慣。
”可謂妙喻生趣,衆皆粲然。
席散後,陳次長與副總統談話甚久,多關系我國之風俗習慣者,談畢遂盡歡而散。
◎紀趣九(省長賦詩答僚屬) 鄂省行政各機關,有人滿之患。
自饒漢祥莅任以來,以節流為主義,一切冗員,赓續裁減。
際是謀幹愈艱之時,鑽營者則愈衆,而求進之技亦愈巧。
二年十一月間竟有杜顯鑒其人者,窺省長之惜才,爰呈詩以表志,意圖提拔。
奈人浮于事,位置為難。
饒氏于十六日答以詩曰:“廣廈五萬間,大裘無萬丈。
惟有愛士志,方寸自來往。
安得出肺肝,化作彌天網。
雕鸠與鵬鳥,巨細皆收養。
近将挂冠去,身與心俱爽。
白雲倘可悅,與子同遊賞。
”鑽營家,讀此詩,其知己乎? ◎紀趣十(官署壁上打油詩) 湖北政局,自黎黃陂到京後,一大變更。
一切禮制,多已複舊。
如民政長出署,仍乘綠呢大轎。
拜會投刺,一律照舊。
用大紅手本,出則頂馬在前,跟随在後,幾如前清儀制。
舊官僚則紛紛來鄂,希圖起用。
大事運動,攀同鄉,認門生,絡繹不絕。
其州縣班以安徽人為多,因軍民兩政長,皆系皖籍也。
所有撤換改派人員,又以安徽人居多,故當時湖北省有改為安徽省之譏。
武昌竟有好事者,寫出打油詩,分貼軍民兩府照壁之上。
錄之借供一覽。
其一雲:“二黃(黎公黃陂、饒公黃梅)唱罷又徽腔,果是官場即戲場。
又是一翻新角色,軍民兩府拜同鄉。
”其二雲:“半赴燕京半赴湘(指武昌起義人),前途各自覓同鄉。
偉人從此無消息,到處紛紛鬧出洋”雲雲,幸被警察揭去。
為段督聞知,以兼領此職,不過一時權宜之計,乃外間不察,滋此物議。
除函告呂君調元外,并電緻中央,有趕緊派人來鄂之舉。
◎紀趣十一(北京新竹枝詞) 北京某報,曾載京都新竹枝詞甚多。
作者不一其人,而各有可以節取之處。
首都風俗,為全國文化所系。
故量錄其中佳什,與留心時事者共省覽焉。
绮佛詩雲:“奇貨争居别樣珍,長安估客喜翻新。
茗樓一角喁喁話,交易商量到黨人。
馬櫻花下叩雙扃,邂逅何須問姓名。
附耳有人薦春色,文明假托女諸生。
名利奔馳頂易摩,六街冠蓋有頭陀。
人人削發貪朱紫,仕宦紅塵釋教多。
金台舊例重求賢,第一推敲到俸錢。
三百女闾齊額手,涎他買笑六千圓。
紛紛報紙演新聞,各有機關辯護殷。
民國自由言論界,國民兩字竟平分。
舊人冷落老何戡,紅粉登台倍兩三。
試向梨園窺坐客,女權真個勝于男。
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
腳跟形勢先融化,銳首蓮鈎八寸長。
”窳庵詩雲:“紫垣馳道直如繩,誰遣車塵十丈騰。
青瑣自通門禁弛,瞻依還喜近觚棱。
春放繁花滿苑狂,新華門外露。
未圖褒鄂功臣像,先賜嘉禾一等章。
郊天禮重燔柴地,二百年中幾劫灰。
留與農官供墾牧,牛羊日夕上壇來(原注天壇隙地農林部辟作試驗場)。
紅氍一曲蕩春魂,難得驚鴻露瓜痕。
選色征歌名輩在,冷攤閑殺海王村(原注梨園有女伶登場,琉璃廠肆冷落矣)。
妾身裙钗雲百皺,郎襟花球香半開。
寶馬一雙車似水,路人豔說結婚回。
不學時宜不古裝,能傳胡服武靈王。
座中慘綠諸年少,新有髭須兩角張。
珠娘窄袖更蠻靴,新髻雙丫兩點螺。
衣領深深遮笑靥,最難得見是梨渦。
裙屐風流盛會開,革靴橐橐女賓來。
座中道韫談鋒妙,一笑旋登演說台。
雙陸傳籌打馬經,舊家遺物付雕零。
今看藝事翻新樣,鎮日盤球鬥四星。
象房橋畔樹含煙,兩院人疑碧落仙。
出席頻頻費揚摧,八千番佛議郎錢。
”子虛詩雲:“短發西妝色色鮮,馬龍車水過街前。
同遊攜得如花貌,認取新來國務員。
笳吹邊聲徹夕曛,元宰浩劫怆燕雲。
尋常兵隊猶嫌少,京衛還兼拱衛軍。
一剪情絲鬓影收,紅妝偏學女尼俦。
獨憐纏就雙鈎小,乍著坤鞋步履羞。
朱邸紛紛閉落晖,當年門巷故烏衣。
天涯春草明年綠,未識王孫歸不歸。
”谌墅詩雲:“崇樓俯瞰玉河明,美酒葡萄澈底清。
一席清談天下事,果然六國是縱橫(原注六國飯店在南玉河橋下,西人所設,中外大會多假席焉)。
森森老柏殿門扃,獵碣分行色黝青。
古物保存猶有社,繞廊閑讀《十三經》(原注孔廟搭栅未修國子監設古物保存社石鼓及《十三經》石刻尚在)。
隔城山色俯青岚,槐柳新陰翠色參。
最是芳朝梅雨後,滿街煙水似江南(原注夾道槐柳近多補栽,連日盛雨綠陰新展悅目)。
貝子園林足避炎,歸途斜日好風兼。
五雲車入西城去,十裡迎涼盡啟簾(原注三具子園建農事試驗場并動物園在西直門外裡許,銷夏勝地此獨勝耳)。
蛛網萦回電線斜,西城大半議員家。
自從出席新添費,到院多于往日車。
中華門對正陽門,大小官衙偻指論。
勝國人才多似鲫,花翎紅頂了無存。
”逸雲詩雲:“嘉禾文虎大勳章,最好行時中将湯。
莫笑公和名器濫,漢家厮養化侯王。
窄袖蠻靴色色新,招遙過市彼何人。
比肩比翼循西例,馬走雙頭車四輪。
促駕香車侬伴郎,讓侬親揀入時妝。
集雲樓下新鞋樣,比較應輸勸業場。
青雲閣裡來吃茶,女伴相攜笑語嘩。
熟魏生張目成否,歸途嬌喚橡皮車。
馬路平平滑似油,逛街遊廟總風流。
松松發辮都拖背,愛好還梳革命頭。
黃金何惜買頭纏,郎面田田妾面圓。
漫道侬饒番餅癖,阿誰不愛現撣錢。
千步回欄亞子紅,阿侬斜倚小廊東。
雪茄吸處飄香霧,勾引遊人拜下風。
”湛園詩雲:“石船危峙海西樓,山色湖光眼底收。
羞見鴛鴦七十二,背人雙宿不回頭。
飛蓮新髻号東洋,雙鏡金絲半面妝。
畫舫人歸風弄笛,滿身俱帶芰荷香。
踏偏虹橋拂綠楊,垂髫嬌女避檀郎。
農林何預蛾眉事,乘興争來試驗場。
畫裡黃龍懶負舟,雲深蓬島任勾留。
宮花寂寞無人管,十二珠簾不上鈎。
西來飛艇半空浮,少婦凝妝望翠樓。
聞到汽聲拼一笑,倚欄斜墜玉搔頭。
先農壇畔踏莎行,古物斑斓萬象呈。
徙倚回廊攜筆記,隔簾時透賣花聲。
綠樹陰濃笑語涼,暖風微透薄羅裳。
滿身花露香如海,故意攀條學采桑。
學堂展覽會新開,女塾師生結隊來。
競繡鴛鴦針暗度,嶄新花樣出心裁。
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腳跟。
為問大家前二載,幾人走過正陽門。
”髯雲詩雲:“政局紛紛類奕棋,本來約法尚臨時。
四番總理曾更換,内閣從新組短期。
煙禁分明訂十年,那容偷販賺金錢。
法庭執法如山立,懲罰難逃小叫天。
一從庚子議和成,中外聯歡兩不驚。
試向東交民巷看,今朝各國又添兵。
勳章時恨牌兒小,禮服唯求帽子高。
總統府中開晚宴,怅無燕尾首空搔。
”百裡詩雲:“千金駿骨付蓬蒿,挽對花圈代節旄。
行過前門齊喝采,罩棺全用綠松毛。
政客連嘲竹戰勞,部名俱樂挂牌高。
尋常消遣千金注,要比前清貴胄豪。
宣南報館密如毛,黨派機關暗自标。
縱使無聊記花事,風流竹杠也難饒。
一般志士懶而嬌,總說于今廢早朝。
蔔晝未能都蔔夜,汽燈如月照通宵。
而今拉得橡皮膠,昔掌驢車有故交。
短發松新草帽,見人初解喚同胞。
乞食金門筆一枝,街衢氣象忽遷移。
畫龍伎倆描摹熟,又換新民五族旗。
”暧公詩雲:“中華門外是天街,綠女紅男簇隊來。
舊日金吾呵不住,喧傳海禁一時開(原注海子居大總統非複禁地矣)。
新翻樂府萬年杯,蘭蕙含芳取次陪。
聞道白頭譚貝勒,高歌仍媚貴人回。
香廠繁華夜不收,氍毹新換女班頭。
若循供奉夷吾例,戶戶馨香趙倚樓(原注女伶入都自趙秉鈞為民政長始)。
近訊鐘樓曬背翁,夥頤非複大王雄。
沉沉内務編新姓,不在包衣佐領中。
末路飄零幾舊僚,中山名姓注雲霄。
白頭不拜新承旨,珠串花翎事早朝。
六國店中來吃茶,為誰飄蕩入南家。
香巢寂寞無人問,不唱當年楊白花。
六貴同朝ピ赫年,诏傳西女賜金錢。
預知世界笙歌歇,歸去神山絕頂眠。
帶酒敲門問不訛,枇杷巷口馬車多。
臯陶瘦面瓜同削,争禁宵闌醉尉河。
一隊時髦寵眷深,議郎聲價重瑤琳。
花芳月滿纏頭賤,為有累累出席金。
東安市廠擁香車,一尺平梳憶六珈。
摹仿女兒新結束,晚風飄拂自由花。
宣南回望路漫漫,炸子橋邊樹葉丹。
僵卧十年醒不得,驚心秋色滿長安。
世界花花一治遊,居然總長号風流。
莫譏開府名稱獨,南北遙遙兩太邱(按指陳其美也)。
”[1234]廠作雲:“坊表青松巧缬花,喧阗羯鼓并羌笳。
比鄰姊妹堅相約,明日天壇去吃茶。
電鈕斜排燦若星,新舒天足更娉婷。
舊妝不喜靈蛇髻,額際梳成蛱蝶形。
旗明五色挂通衢,窮巷人家也濫宇。
懊惱昨宵風雨惡,朝來一片盡模糊。
”嶄廠作雲:“民國無須祀典留,天壇開放盡人遊。
何來中婦宣西教,獨踞祈年最上頭。
暫借南河作市場,遊人連衤藝納清淨。
最憐甲第長安女,猶倚樓欄看夕陽。
一例翻新若病狂,改良花樣到裙裳。
笑他黃發松甚,也學江南革命妝。
異獸珍禽亦劫塵,舊時遺迹不堪循。
禦猴老去猩猩死,[A206]有門前二大人。
放學歸來正夕陽,青年士女各情長。
殷勤默數星期日,準備消閑勸業場。
”萍影作雲:“新國人才重佩章,招搖過市亦堂皇。
一枝花向胸前插,道是連朝開會忙。
高髻宮裝笑語柔,胭脂北地每生愁。
近來風氣随時改,旗女新拖上海頭。
彩門頻紮北山松,花樣玲珑又幾重。
不是歡迎便追悼,車如流水馬如龍。
不分男女會場中,一笑相逢便鞠躬。
本是同胞未相識,好将名刺各先通。
”友石子作雲:“機關各部愛金融,卦納财神運普通。
還恨未生三隻手,多抓一把撒胡同。
遊遍天壇到道場,東黃寺裡看燒香。
可憐嬌小名家女,誤認煙花姊妹行。
牛鬼蛇神盡上場,鞠躬還比磕頭忙。
京華冠蓋而今異,文武新穿外國裝。
”戎馬書生作雲:“來自田間衆議員,此身如到大羅天。
家肥那管蒼生瘦,歲給薪洋要六千。
蒙藏風雲腦後丢,黨争誓不與幹休。
諸君縱使能參政,築室還愁是道謀。
元勳去後偉人來,湘館歡迎會又開。
若得當年老同志,一篇演說要安排。
棋盤方式久名街,忽改圓盤莫浪猜。
不信試将門上望,中華兩字換招牌。
”如谏果室主作雲:“議員薪水六千強,論少争多細較量。
借款終朝稱反對,手中偏愛李鴻章(票鈔中有李鴻章像)。
碧紗如霧花枝,日入虞淵傍晚時。
大市街前平似砥,馬車争逐電車馳。
”綜觀諸時于政黨之喧争,國會之混鬧,往複緻意,可知兩年來國事一壞,咎有攸歸。
然自國會停廢至今,議員星散,政黨亦等于消滅。
而京師各界之溷濁如故,則尤可為浩歎也。
◎紀趣十二(藏番營中之咨文) 二年之夏,官軍收複乍了時,曾于藏番營中拾得咨文一通。
語極怪誕,可作滑稽文讀。
姑為采錄,以博閱者一笑。
其咨文曰:春料寺堪布為咨明事情,因從前有個太宗皇帝女兒名叫完新官覺,嫁與藏土為妻。
漢蠻如同父子,立石為記。
刻有“漢”字,現在西藏。
又有一石,刻有“蠻”字,現在北京。
大約你們都是知道從古至今,已有一千二百七十一年。
我們鄧柯有間觀音廟,乃是完新官覺在半上教人修的。
嗣後又有皇帝女兒名叫森新官覺仍然嫁與藏王,一子名叫恥松得曾。
從古至今又有一千一百八十二年。
藏子因為無後,才是喇嘛接充派黃教喇嘛名叫洛松劄把,舉興佛教。
直到如今又有五百五十五年。
大明皇帝時,欲将洛松劄把赴西藏建修色那寺,系屬豬年,到如今又有四百九十三年。
色許寺乃色那分寺,及至順治皇帝即位時迎接西藏達賴喇嘛名叫額汪洛松甲錯前往北京,與皇帝看待一樣。
到如今又有二百六十三年。
至宣統即位時,四川趙總督帶領大兵前來,糟蹋黃教,薄待達賴噶張等。
昨因十八省漢人鬧事,将皇帝江山推倒。
西藏鐵留巅又遭漢兵開炮,彈子如雪飛來,大炮打了一百六十炮。
漢兵大敗喇嘛寺左右,漢兵屍首堆滿後藏定日地方,以下昌都以上,現在并無一個漢人。
聯大人鐘統領五子九子槍,均已交了,我們回了内地。
你們漢人各自回來,我們鄧柯地方糧稅茶稅等,衙門等項均交與兩□大頭人保正及喇嘛當事等經管。
漢兵如将五子九子交出與我頭人保正等,寫信叫他照發三個月口糧保正頭人。
如敢不遵,定要殺他腦殼。
你們漢兵不聽,我到來一個不罄。
此咨通體不成文言,即白話亦殊難了解。
昔有甯夏露布,以祿山之亂,對宋江之強(見甲乙剩言)。
史家诮之曰:如此等一番大舉,動載此露布一通可乎?以今方之猶為彼善于此。
嗚呼!藏番,汝能有獨立之資格耶? ◎劉元棟傳 劉元棟,字元棟,年二十七,福建禮州閩縣人。
少磊落負奇氣,風儀修偉,志意廓然。
目四射有光,多膂力,有膽略,善技擊,勇猛冠一時。
顧白晰灑脫,藹然可親,天性任俠,急人之急,重金不靳,見不平事,則怒眦欲裂,拍案而起,必使屈者得直乃已。
革命之志,蓄已十年。
事無難易,辄以身先。
讀書明大略,尤好《左氏春秋》及古偉人傳記。
每讀史至漢班超、唐蘇烈傳,辄歎息曰:“丈夫當如是。
”與人論史,識解超然。
嘗言魏武帝擊烏桓斬蹋頓降虜二十餘萬,功高一世。
吾愛之敬之,而不願效之也。
今者國事方殷,生民塗炭,吾人當以聖賢之心,行英雄之事。
不爾必啟争端,他日一蹈洪楊故轍,大事去矣。
聞者莫不肅然起敬。
廣交遊,能折節下士。
嘗單身入荒僻地,運動會黨,不避艱險,來依者皆推誠待之。
多所贍給,家以日貧,殊不介意。
因是為豪客所歸稱之曰“慷慨劉先生”,名大噪,雖販夫傭兒皆知之。
日俄戰後,割閩易遼之說起。
君泣數日不食,潛入山号召所部,痛哭聲嘶,曉以大義,謀獨立殺官吏,仰天矢曰:“但為之。
苟不成,刀鋸斧钺,歸餘一人。
”衆未集,事已洩,禍将發,人皆倉皇失措,君獨凝然不動聲色。
不得已,乃偕逸,倉猝莫名一錢。
沿途絕食,脫衣典錢市餅餌,以饷諸人。
身自饑寒弗恤也,事寝旋省,深以不學為憾,乃入普通學堂肄業。
未幾,以事罷學歸,遂獻身社會,謀公益事。
如禁煙救火,雖焦頭爛額,拮手據足,苟有小補于同胞,無不為之。
南台者,閩之商賈輻辏地,多火災。
大吏以其在城外,危不及己也,漠視之。
每有警,辄借詞防亂,立命閉城,任其自焚自滅,為狀極慘。
南台故多豪商,因是大憤,群起謀自救之術,斂資立消防會以備急,規模甚可觀。
鹹以君義,欲公推為會長。
請于君,君許之,因駐會經理一切。
有急則立督多人馳援,身自縱橫煙火之裡,神至堅定,焰繞身勿顧也。
卒賴其力,倏忽以熄,人鹹德之,稱誦不絕。
其生平視友如手足,友有難則蹙額竭力為之營救。
意洞愈心諸人,皆與君為莫逆交。
得暇則手釋書,凡政學軍略靡所不覽。
意性朗悟,一過辄了其大旨。
顧苟有疑,必以質人,兢兢然若惟患時日之或逝者,衆歎不及。
又研究暗殺術,善槍擊。
庚戌秋,嘗欲殺一公仇。
嗣以仇家遠遁,遂不果,深引為憾。
既好養士,飲食起居皆與共。
劇傑剽客,鹹出其門。
君恩威并用,涕泣戒之,不可為不義,犯之者立以法從事,婉轉譬喻以時局大勢,教之以義,勵之以武。
衆化其德,随君周旋,願同生死。
辛亥春意洞旋梓,招募同志。
君喜不自勝,謂意洞曰:“吾黨亦有今日耶。
餘所部皆能明大義,必可用。
”當率以往,因謂其曹曰:“時至矣。
餘将以死報國,願從者從,不願者聽之。
”衆皆泣曰:“先生死,吾等何敢生?誓相随作雄鬼,蹈湯赴火而不辭也。
”君喜曰:“今日乃見諸子之心。
元棟雖死,亦無憾矣。
”顧恐人多,途中足以駭人耳目,乃分為二,自率一部偕意洞郁莊先行,所餘則囑肩宇(劉鋒字肩宇,一字六符,年二十五,福州長樂人),任之(吳适字任之,福州連江人)挈往。
是役福建所死十五之猛士,皆君所部閩人為多。
雖曰意洞招募之力,實君平日所蓄養也。
三月廿八日,始皆到集。
君谕之曰:“此地去家千裡,退不可歸。
中國興亡,在此一戰。
諸子勉之。
”衆皆踴躍,氣沖牛鬥。
惟欲速發,戰時沖堅陷陣,罔不以一當百。
廿九早君偕諸友入粵城,午後事起,以君與靖庵為軍鋒列最先,蓋以二君神勇冠全黨也。
靖庵林尹民字,貌偉麗,負文武材略。
與君皆号萬人敵,意洞愈心希吾皆溫文。
廣塵(侯官人)子明鑄三郁莊肩宇任之,雖皆以雄烈著稱,然猶未及二君之絕倫逸群也。
既戰,君吼怒猛撲,所向摧破。
官兵呼為軍神,望而卻走。
鏖戰方酣,額忽被槍遂仆,血漬面目,幾不可辨識。
呼其名則仰之,立其旁者,适為其摯友。
見狀大痛,乃舁置之路側。
君猶示以拇指揮之去,若以為死吾志也,不足悲。
趣去圖大事,勿念吾也。
兇問到閩,哭聲滿野。
嗚呼烈矣!君家貧無子,寡妻外,尚有寡嬸寡嫂,皆恃君以生者。
慘哉! ◎陳家鼎革命大事記(林頌亭遺稿) 推倒數千年專制,創立共和民國。
鑿混沌,灌文化,撫宏模,規大型,樹亘占未有之奇業,彪炳炫赫,震動全球。
厥惟某某等數偉人,此外慷慨悲歌之士,憂時憤世,擲頭顱,嘔心血,贊襄擘畫,風馳雲卷,流離颠沛,出死入生而革命之絕大事業,遂蘊釀郁勃,爆發而不可遏,一躍而抗衡世界文明各國。
功人落落,可屈指數,衆議員陳君家鼎其一也。
陳君字漢元,湖南甯鄉人,年三十四歲。
先世為湘中文獻故家。
陳君品德高潔,學有淵源。
懷抱政略,才足匡時。
奔走革命十餘年,與同志守恢複中華,建立民國之盟,而力能副其實。
交人以血誠相與,好結納江湖豪傑,性剛峻,疾惡如仇,其見恨于佥壬得謗以此,而名亦随之。
蓋大政治家而俠者流也,弱冠開敏雄毅,讀書目數行下。
自九經三史諸子百家,暨陰陽金石小學内典方言之屬,靡不通貫。
戊戌後,每讀船山所南諸遺書,革命思想、民族大義益奮發,慨然以恢複神州為己任。
甲辰東渡後,久業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
益肆力于政治學,于西籍無所不窺,尤博通共和憲法原理原則。
闡究民生學,注意于社會國家主義。
其所為詩文,援筆立成,奇氣蕩。
辯論古今事理,口若懸河,而言皆中竅。
人以是推服。
其學識通中外,冠時流如此。
予與陳君交最深,共患難者十餘年,悉其生平事迹最詳。
顧默而不彰,使紀實者無所稽,慕義者無所述,予之過也夫。
謹詳其革命事迹如左。
中國革命,萌芽孫中山。
然其初風氣锢塞,機關未立,若乙未惠州香港諸役,事絕險而艱。
自陳君東渡,與陳張宋汪胡田白吳,協助孫黃諸公,使中國同盟會勢力彌滿海内,于是團體革命之事興焉。
中山乙巳由歐抵日本,陳君即約數同人迎之橫擯,商會事起原。
丙午中山寓築土八幡町,宅外署高野長雄寓,往來者惟親密同志。
陳君時方由湘亡命返東,中山嘗與晤商,往返頗密,并價重要人往入會焉。
前清庚子之役,禍延天下。
逾年為城下盟,賠款四億,中國困乏。
陳君憤甚,與孫黃宋汪張白田,及他烈士共事,實行倒王政、建民國之策。
而革命黨之聲,震于寰海。
其時帝政派以平和為名,專欲扶植滿洲君主立憲,借口革命召瓜分之禍,以恫偈吾黨。
陳著文累千萬言,辯之最力,見漢幟及各種革命雜志日報。
奕鐵良用事,仇視漢族,厲行專制,監視人民愈酷。
志士箝口,陳君以日本鄰近之國,遂與同志組織革命黨本部于東京,陳君盡瘁部事特甚。
先是滬事,毓筠與蔡君元培粗有組織,以蔡宅為場所,而毓筠時往管其事。
乙丙之際,陳君内渡,益邀毓筠及蔡元培姚宏業等,大創同盟會機關部于海上。
時毓筠居滬上阜豐公司,首捐款歸陳君創辦。
初設美界虹口三元裡,舉陳君居其所掌握之,有黃讠刃之易本羲梁喬喬杜羲張邦傑秋瑾等共事焉。
後移法界八仙橋,再舉陳君居其所掌理之,有陳陶怡、譚心休、馬君武、楊笃生、姚勇忱、高天梅、柳亞盧、朱葆康、甯調元等共事焉。
時中山由南洋過滬,陳君與議東南部署,首駕同志隐為防衛,使赴東京。
上海為南北中外绾毂之區,人志輻辏。
陳君居滬機關部二年,益肆聯絡。
時中山克強香港長江南洋歐美,海内外之部署,張繼南洋北方之疾呼,宋教仁田桐汪胡等東京之運籌,秋瑾陳墨峰杭皖之預備,章太炎滬獄之密衛,于右任南北之奔走,商震陳幹燕遼之集合,李烈鈞同國之視察,時功玖返滬之接洽,馮自由港洋之鼓吹,白逾桓程家柽京津之侵入,吳昆鄭先聲上遊之召聚,劉家運朱子龍武漢之鎮攝,馬君武鄧家彥桂蜀之結納,張通典金陵之糾合,胡瑛謝意誠梁喬
譬如制定憲法,亦不能專采西洋之形式,必須參照中西之習慣。
”可謂妙喻生趣,衆皆粲然。
席散後,陳次長與副總統談話甚久,多關系我國之風俗習慣者,談畢遂盡歡而散。
◎紀趣九(省長賦詩答僚屬) 鄂省行政各機關,有人滿之患。
自饒漢祥莅任以來,以節流為主義,一切冗員,赓續裁減。
際是謀幹愈艱之時,鑽營者則愈衆,而求進之技亦愈巧。
二年十一月間竟有杜顯鑒其人者,窺省長之惜才,爰呈詩以表志,意圖提拔。
奈人浮于事,位置為難。
饒氏于十六日答以詩曰:“廣廈五萬間,大裘無萬丈。
惟有愛士志,方寸自來往。
安得出肺肝,化作彌天網。
雕鸠與鵬鳥,巨細皆收養。
近将挂冠去,身與心俱爽。
白雲倘可悅,與子同遊賞。
”鑽營家,讀此詩,其知己乎? ◎紀趣十(官署壁上打油詩) 湖北政局,自黎黃陂到京後,一大變更。
一切禮制,多已複舊。
如民政長出署,仍乘綠呢大轎。
拜會投刺,一律照舊。
用大紅手本,出則頂馬在前,跟随在後,幾如前清儀制。
舊官僚則紛紛來鄂,希圖起用。
大事運動,攀同鄉,認門生,絡繹不絕。
其州縣班以安徽人為多,因軍民兩政長,皆系皖籍也。
所有撤換改派人員,又以安徽人居多,故當時湖北省有改為安徽省之譏。
武昌竟有好事者,寫出打油詩,分貼軍民兩府照壁之上。
錄之借供一覽。
其一雲:“二黃(黎公黃陂、饒公黃梅)唱罷又徽腔,果是官場即戲場。
又是一翻新角色,軍民兩府拜同鄉。
”其二雲:“半赴燕京半赴湘(指武昌起義人),前途各自覓同鄉。
偉人從此無消息,到處紛紛鬧出洋”雲雲,幸被警察揭去。
為段督聞知,以兼領此職,不過一時權宜之計,乃外間不察,滋此物議。
除函告呂君調元外,并電緻中央,有趕緊派人來鄂之舉。
◎紀趣十一(北京新竹枝詞) 北京某報,曾載京都新竹枝詞甚多。
作者不一其人,而各有可以節取之處。
首都風俗,為全國文化所系。
故量錄其中佳什,與留心時事者共省覽焉。
绮佛詩雲:“奇貨争居别樣珍,長安估客喜翻新。
茗樓一角喁喁話,交易商量到黨人。
馬櫻花下叩雙扃,邂逅何須問姓名。
附耳有人薦春色,文明假托女諸生。
名利奔馳頂易摩,六街冠蓋有頭陀。
人人削發貪朱紫,仕宦紅塵釋教多。
金台舊例重求賢,第一推敲到俸錢。
三百女闾齊額手,涎他買笑六千圓。
紛紛報紙演新聞,各有機關辯護殷。
民國自由言論界,國民兩字竟平分。
舊人冷落老何戡,紅粉登台倍兩三。
試向梨園窺坐客,女權真個勝于男。
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
腳跟形勢先融化,銳首蓮鈎八寸長。
”窳庵詩雲:“紫垣馳道直如繩,誰遣車塵十丈騰。
青瑣自通門禁弛,瞻依還喜近觚棱。
春放繁花滿苑狂,新華門外露。
未圖褒鄂功臣像,先賜嘉禾一等章。
郊天禮重燔柴地,二百年中幾劫灰。
留與農官供墾牧,牛羊日夕上壇來(原注天壇隙地農林部辟作試驗場)。
紅氍一曲蕩春魂,難得驚鴻露瓜痕。
選色征歌名輩在,冷攤閑殺海王村(原注梨園有女伶登場,琉璃廠肆冷落矣)。
妾身裙钗雲百皺,郎襟花球香半開。
寶馬一雙車似水,路人豔說結婚回。
不學時宜不古裝,能傳胡服武靈王。
座中慘綠諸年少,新有髭須兩角張。
珠娘窄袖更蠻靴,新髻雙丫兩點螺。
衣領深深遮笑靥,最難得見是梨渦。
裙屐風流盛會開,革靴橐橐女賓來。
座中道韫談鋒妙,一笑旋登演說台。
雙陸傳籌打馬經,舊家遺物付雕零。
今看藝事翻新樣,鎮日盤球鬥四星。
象房橋畔樹含煙,兩院人疑碧落仙。
出席頻頻費揚摧,八千番佛議郎錢。
”子虛詩雲:“短發西妝色色鮮,馬龍車水過街前。
同遊攜得如花貌,認取新來國務員。
笳吹邊聲徹夕曛,元宰浩劫怆燕雲。
尋常兵隊猶嫌少,京衛還兼拱衛軍。
一剪情絲鬓影收,紅妝偏學女尼俦。
獨憐纏就雙鈎小,乍著坤鞋步履羞。
朱邸紛紛閉落晖,當年門巷故烏衣。
天涯春草明年綠,未識王孫歸不歸。
”谌墅詩雲:“崇樓俯瞰玉河明,美酒葡萄澈底清。
一席清談天下事,果然六國是縱橫(原注六國飯店在南玉河橋下,西人所設,中外大會多假席焉)。
森森老柏殿門扃,獵碣分行色黝青。
古物保存猶有社,繞廊閑讀《十三經》(原注孔廟搭栅未修國子監設古物保存社石鼓及《十三經》石刻尚在)。
隔城山色俯青岚,槐柳新陰翠色參。
最是芳朝梅雨後,滿街煙水似江南(原注夾道槐柳近多補栽,連日盛雨綠陰新展悅目)。
貝子園林足避炎,歸途斜日好風兼。
五雲車入西城去,十裡迎涼盡啟簾(原注三具子園建農事試驗場并動物園在西直門外裡許,銷夏勝地此獨勝耳)。
蛛網萦回電線斜,西城大半議員家。
自從出席新添費,到院多于往日車。
中華門對正陽門,大小官衙偻指論。
勝國人才多似鲫,花翎紅頂了無存。
”逸雲詩雲:“嘉禾文虎大勳章,最好行時中将湯。
莫笑公和名器濫,漢家厮養化侯王。
窄袖蠻靴色色新,招遙過市彼何人。
比肩比翼循西例,馬走雙頭車四輪。
促駕香車侬伴郎,讓侬親揀入時妝。
集雲樓下新鞋樣,比較應輸勸業場。
青雲閣裡來吃茶,女伴相攜笑語嘩。
熟魏生張目成否,歸途嬌喚橡皮車。
馬路平平滑似油,逛街遊廟總風流。
松松發辮都拖背,愛好還梳革命頭。
黃金何惜買頭纏,郎面田田妾面圓。
漫道侬饒番餅癖,阿誰不愛現撣錢。
千步回欄亞子紅,阿侬斜倚小廊東。
雪茄吸處飄香霧,勾引遊人拜下風。
”湛園詩雲:“石船危峙海西樓,山色湖光眼底收。
羞見鴛鴦七十二,背人雙宿不回頭。
飛蓮新髻号東洋,雙鏡金絲半面妝。
畫舫人歸風弄笛,滿身俱帶芰荷香。
踏偏虹橋拂綠楊,垂髫嬌女避檀郎。
農林何預蛾眉事,乘興争來試驗場。
畫裡黃龍懶負舟,雲深蓬島任勾留。
宮花寂寞無人管,十二珠簾不上鈎。
西來飛艇半空浮,少婦凝妝望翠樓。
聞到汽聲拼一笑,倚欄斜墜玉搔頭。
先農壇畔踏莎行,古物斑斓萬象呈。
徙倚回廊攜筆記,隔簾時透賣花聲。
綠樹陰濃笑語涼,暖風微透薄羅裳。
滿身花露香如海,故意攀條學采桑。
學堂展覽會新開,女塾師生結隊來。
競繡鴛鴦針暗度,嶄新花樣出心裁。
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腳跟。
為問大家前二載,幾人走過正陽門。
”髯雲詩雲:“政局紛紛類奕棋,本來約法尚臨時。
四番總理曾更換,内閣從新組短期。
煙禁分明訂十年,那容偷販賺金錢。
法庭執法如山立,懲罰難逃小叫天。
一從庚子議和成,中外聯歡兩不驚。
試向東交民巷看,今朝各國又添兵。
勳章時恨牌兒小,禮服唯求帽子高。
總統府中開晚宴,怅無燕尾首空搔。
”百裡詩雲:“千金駿骨付蓬蒿,挽對花圈代節旄。
行過前門齊喝采,罩棺全用綠松毛。
政客連嘲竹戰勞,部名俱樂挂牌高。
尋常消遣千金注,要比前清貴胄豪。
宣南報館密如毛,黨派機關暗自标。
縱使無聊記花事,風流竹杠也難饒。
一般志士懶而嬌,總說于今廢早朝。
蔔晝未能都蔔夜,汽燈如月照通宵。
而今拉得橡皮膠,昔掌驢車有故交。
短發松新草帽,見人初解喚同胞。
乞食金門筆一枝,街衢氣象忽遷移。
畫龍伎倆描摹熟,又換新民五族旗。
”暧公詩雲:“中華門外是天街,綠女紅男簇隊來。
舊日金吾呵不住,喧傳海禁一時開(原注海子居大總統非複禁地矣)。
新翻樂府萬年杯,蘭蕙含芳取次陪。
聞道白頭譚貝勒,高歌仍媚貴人回。
香廠繁華夜不收,氍毹新換女班頭。
若循供奉夷吾例,戶戶馨香趙倚樓(原注女伶入都自趙秉鈞為民政長始)。
近訊鐘樓曬背翁,夥頤非複大王雄。
沉沉内務編新姓,不在包衣佐領中。
末路飄零幾舊僚,中山名姓注雲霄。
白頭不拜新承旨,珠串花翎事早朝。
六國店中來吃茶,為誰飄蕩入南家。
香巢寂寞無人問,不唱當年楊白花。
六貴同朝ピ赫年,诏傳西女賜金錢。
預知世界笙歌歇,歸去神山絕頂眠。
帶酒敲門問不訛,枇杷巷口馬車多。
臯陶瘦面瓜同削,争禁宵闌醉尉河。
一隊時髦寵眷深,議郎聲價重瑤琳。
花芳月滿纏頭賤,為有累累出席金。
東安市廠擁香車,一尺平梳憶六珈。
摹仿女兒新結束,晚風飄拂自由花。
宣南回望路漫漫,炸子橋邊樹葉丹。
僵卧十年醒不得,驚心秋色滿長安。
世界花花一治遊,居然總長号風流。
莫譏開府名稱獨,南北遙遙兩太邱(按指陳其美也)。
”[1234]廠作雲:“坊表青松巧缬花,喧阗羯鼓并羌笳。
比鄰姊妹堅相約,明日天壇去吃茶。
電鈕斜排燦若星,新舒天足更娉婷。
舊妝不喜靈蛇髻,額際梳成蛱蝶形。
旗明五色挂通衢,窮巷人家也濫宇。
懊惱昨宵風雨惡,朝來一片盡模糊。
”嶄廠作雲:“民國無須祀典留,天壇開放盡人遊。
何來中婦宣西教,獨踞祈年最上頭。
暫借南河作市場,遊人連衤藝納清淨。
最憐甲第長安女,猶倚樓欄看夕陽。
一例翻新若病狂,改良花樣到裙裳。
笑他黃發松甚,也學江南革命妝。
異獸珍禽亦劫塵,舊時遺迹不堪循。
禦猴老去猩猩死,[A206]有門前二大人。
放學歸來正夕陽,青年士女各情長。
殷勤默數星期日,準備消閑勸業場。
”萍影作雲:“新國人才重佩章,招搖過市亦堂皇。
一枝花向胸前插,道是連朝開會忙。
高髻宮裝笑語柔,胭脂北地每生愁。
近來風氣随時改,旗女新拖上海頭。
彩門頻紮北山松,花樣玲珑又幾重。
不是歡迎便追悼,車如流水馬如龍。
不分男女會場中,一笑相逢便鞠躬。
本是同胞未相識,好将名刺各先通。
”友石子作雲:“機關各部愛金融,卦納财神運普通。
還恨未生三隻手,多抓一把撒胡同。
遊遍天壇到道場,東黃寺裡看燒香。
可憐嬌小名家女,誤認煙花姊妹行。
牛鬼蛇神盡上場,鞠躬還比磕頭忙。
京華冠蓋而今異,文武新穿外國裝。
”戎馬書生作雲:“來自田間衆議員,此身如到大羅天。
家肥那管蒼生瘦,歲給薪洋要六千。
蒙藏風雲腦後丢,黨争誓不與幹休。
諸君縱使能參政,築室還愁是道謀。
元勳去後偉人來,湘館歡迎會又開。
若得當年老同志,一篇演說要安排。
棋盤方式久名街,忽改圓盤莫浪猜。
不信試将門上望,中華兩字換招牌。
”如谏果室主作雲:“議員薪水六千強,論少争多細較量。
借款終朝稱反對,手中偏愛李鴻章(票鈔中有李鴻章像)。
碧紗如霧花枝,日入虞淵傍晚時。
大市街前平似砥,馬車争逐電車馳。
”綜觀諸時于政黨之喧争,國會之混鬧,往複緻意,可知兩年來國事一壞,咎有攸歸。
然自國會停廢至今,議員星散,政黨亦等于消滅。
而京師各界之溷濁如故,則尤可為浩歎也。
◎紀趣十二(藏番營中之咨文) 二年之夏,官軍收複乍了時,曾于藏番營中拾得咨文一通。
語極怪誕,可作滑稽文讀。
姑為采錄,以博閱者一笑。
其咨文曰:春料寺堪布為咨明事情,因從前有個太宗皇帝女兒名叫完新官覺,嫁與藏土為妻。
漢蠻如同父子,立石為記。
刻有“漢”字,現在西藏。
又有一石,刻有“蠻”字,現在北京。
大約你們都是知道從古至今,已有一千二百七十一年。
我們鄧柯有間觀音廟,乃是完新官覺在半上教人修的。
嗣後又有皇帝女兒名叫森新官覺仍然嫁與藏王,一子名叫恥松得曾。
從古至今又有一千一百八十二年。
藏子因為無後,才是喇嘛接充派黃教喇嘛名叫洛松劄把,舉興佛教。
直到如今又有五百五十五年。
大明皇帝時,欲将洛松劄把赴西藏建修色那寺,系屬豬年,到如今又有四百九十三年。
色許寺乃色那分寺,及至順治皇帝即位時迎接西藏達賴喇嘛名叫額汪洛松甲錯前往北京,與皇帝看待一樣。
到如今又有二百六十三年。
至宣統即位時,四川趙總督帶領大兵前來,糟蹋黃教,薄待達賴噶張等。
昨因十八省漢人鬧事,将皇帝江山推倒。
西藏鐵留巅又遭漢兵開炮,彈子如雪飛來,大炮打了一百六十炮。
漢兵大敗喇嘛寺左右,漢兵屍首堆滿後藏定日地方,以下昌都以上,現在并無一個漢人。
聯大人鐘統領五子九子槍,均已交了,我們回了内地。
你們漢人各自回來,我們鄧柯地方糧稅茶稅等,衙門等項均交與兩□大頭人保正及喇嘛當事等經管。
漢兵如将五子九子交出與我頭人保正等,寫信叫他照發三個月口糧保正頭人。
如敢不遵,定要殺他腦殼。
你們漢兵不聽,我到來一個不罄。
此咨通體不成文言,即白話亦殊難了解。
昔有甯夏露布,以祿山之亂,對宋江之強(見甲乙剩言)。
史家诮之曰:如此等一番大舉,動載此露布一通可乎?以今方之猶為彼善于此。
嗚呼!藏番,汝能有獨立之資格耶? ◎劉元棟傳 劉元棟,字元棟,年二十七,福建禮州閩縣人。
少磊落負奇氣,風儀修偉,志意廓然。
目四射有光,多膂力,有膽略,善技擊,勇猛冠一時。
顧白晰灑脫,藹然可親,天性任俠,急人之急,重金不靳,見不平事,則怒眦欲裂,拍案而起,必使屈者得直乃已。
革命之志,蓄已十年。
事無難易,辄以身先。
讀書明大略,尤好《左氏春秋》及古偉人傳記。
每讀史至漢班超、唐蘇烈傳,辄歎息曰:“丈夫當如是。
”與人論史,識解超然。
嘗言魏武帝擊烏桓斬蹋頓降虜二十餘萬,功高一世。
吾愛之敬之,而不願效之也。
今者國事方殷,生民塗炭,吾人當以聖賢之心,行英雄之事。
不爾必啟争端,他日一蹈洪楊故轍,大事去矣。
聞者莫不肅然起敬。
廣交遊,能折節下士。
嘗單身入荒僻地,運動會黨,不避艱險,來依者皆推誠待之。
多所贍給,家以日貧,殊不介意。
因是為豪客所歸稱之曰“慷慨劉先生”,名大噪,雖販夫傭兒皆知之。
日俄戰後,割閩易遼之說起。
君泣數日不食,潛入山号召所部,痛哭聲嘶,曉以大義,謀獨立殺官吏,仰天矢曰:“但為之。
苟不成,刀鋸斧钺,歸餘一人。
”衆未集,事已洩,禍将發,人皆倉皇失措,君獨凝然不動聲色。
不得已,乃偕逸,倉猝莫名一錢。
沿途絕食,脫衣典錢市餅餌,以饷諸人。
身自饑寒弗恤也,事寝旋省,深以不學為憾,乃入普通學堂肄業。
未幾,以事罷學歸,遂獻身社會,謀公益事。
如禁煙救火,雖焦頭爛額,拮手據足,苟有小補于同胞,無不為之。
南台者,閩之商賈輻辏地,多火災。
大吏以其在城外,危不及己也,漠視之。
每有警,辄借詞防亂,立命閉城,任其自焚自滅,為狀極慘。
南台故多豪商,因是大憤,群起謀自救之術,斂資立消防會以備急,規模甚可觀。
鹹以君義,欲公推為會長。
請于君,君許之,因駐會經理一切。
有急則立督多人馳援,身自縱橫煙火之裡,神至堅定,焰繞身勿顧也。
卒賴其力,倏忽以熄,人鹹德之,稱誦不絕。
其生平視友如手足,友有難則蹙額竭力為之營救。
意洞愈心諸人,皆與君為莫逆交。
得暇則手釋書,凡政學軍略靡所不覽。
意性朗悟,一過辄了其大旨。
顧苟有疑,必以質人,兢兢然若惟患時日之或逝者,衆歎不及。
又研究暗殺術,善槍擊。
庚戌秋,嘗欲殺一公仇。
嗣以仇家遠遁,遂不果,深引為憾。
既好養士,飲食起居皆與共。
劇傑剽客,鹹出其門。
君恩威并用,涕泣戒之,不可為不義,犯之者立以法從事,婉轉譬喻以時局大勢,教之以義,勵之以武。
衆化其德,随君周旋,願同生死。
辛亥春意洞旋梓,招募同志。
君喜不自勝,謂意洞曰:“吾黨亦有今日耶。
餘所部皆能明大義,必可用。
”當率以往,因謂其曹曰:“時至矣。
餘将以死報國,願從者從,不願者聽之。
”衆皆泣曰:“先生死,吾等何敢生?誓相随作雄鬼,蹈湯赴火而不辭也。
”君喜曰:“今日乃見諸子之心。
元棟雖死,亦無憾矣。
”顧恐人多,途中足以駭人耳目,乃分為二,自率一部偕意洞郁莊先行,所餘則囑肩宇(劉鋒字肩宇,一字六符,年二十五,福州長樂人),任之(吳适字任之,福州連江人)挈往。
是役福建所死十五之猛士,皆君所部閩人為多。
雖曰意洞招募之力,實君平日所蓄養也。
三月廿八日,始皆到集。
君谕之曰:“此地去家千裡,退不可歸。
中國興亡,在此一戰。
諸子勉之。
”衆皆踴躍,氣沖牛鬥。
惟欲速發,戰時沖堅陷陣,罔不以一當百。
廿九早君偕諸友入粵城,午後事起,以君與靖庵為軍鋒列最先,蓋以二君神勇冠全黨也。
靖庵林尹民字,貌偉麗,負文武材略。
與君皆号萬人敵,意洞愈心希吾皆溫文。
廣塵(侯官人)子明鑄三郁莊肩宇任之,雖皆以雄烈著稱,然猶未及二君之絕倫逸群也。
既戰,君吼怒猛撲,所向摧破。
官兵呼為軍神,望而卻走。
鏖戰方酣,額忽被槍遂仆,血漬面目,幾不可辨識。
呼其名則仰之,立其旁者,适為其摯友。
見狀大痛,乃舁置之路側。
君猶示以拇指揮之去,若以為死吾志也,不足悲。
趣去圖大事,勿念吾也。
兇問到閩,哭聲滿野。
嗚呼烈矣!君家貧無子,寡妻外,尚有寡嬸寡嫂,皆恃君以生者。
慘哉! ◎陳家鼎革命大事記(林頌亭遺稿) 推倒數千年專制,創立共和民國。
鑿混沌,灌文化,撫宏模,規大型,樹亘占未有之奇業,彪炳炫赫,震動全球。
厥惟某某等數偉人,此外慷慨悲歌之士,憂時憤世,擲頭顱,嘔心血,贊襄擘畫,風馳雲卷,流離颠沛,出死入生而革命之絕大事業,遂蘊釀郁勃,爆發而不可遏,一躍而抗衡世界文明各國。
功人落落,可屈指數,衆議員陳君家鼎其一也。
陳君字漢元,湖南甯鄉人,年三十四歲。
先世為湘中文獻故家。
陳君品德高潔,學有淵源。
懷抱政略,才足匡時。
奔走革命十餘年,與同志守恢複中華,建立民國之盟,而力能副其實。
交人以血誠相與,好結納江湖豪傑,性剛峻,疾惡如仇,其見恨于佥壬得謗以此,而名亦随之。
蓋大政治家而俠者流也,弱冠開敏雄毅,讀書目數行下。
自九經三史諸子百家,暨陰陽金石小學内典方言之屬,靡不通貫。
戊戌後,每讀船山所南諸遺書,革命思想、民族大義益奮發,慨然以恢複神州為己任。
甲辰東渡後,久業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
益肆力于政治學,于西籍無所不窺,尤博通共和憲法原理原則。
闡究民生學,注意于社會國家主義。
其所為詩文,援筆立成,奇氣蕩。
辯論古今事理,口若懸河,而言皆中竅。
人以是推服。
其學識通中外,冠時流如此。
予與陳君交最深,共患難者十餘年,悉其生平事迹最詳。
顧默而不彰,使紀實者無所稽,慕義者無所述,予之過也夫。
謹詳其革命事迹如左。
中國革命,萌芽孫中山。
然其初風氣锢塞,機關未立,若乙未惠州香港諸役,事絕險而艱。
自陳君東渡,與陳張宋汪胡田白吳,協助孫黃諸公,使中國同盟會勢力彌滿海内,于是團體革命之事興焉。
中山乙巳由歐抵日本,陳君即約數同人迎之橫擯,商會事起原。
丙午中山寓築土八幡町,宅外署高野長雄寓,往來者惟親密同志。
陳君時方由湘亡命返東,中山嘗與晤商,往返頗密,并價重要人往入會焉。
前清庚子之役,禍延天下。
逾年為城下盟,賠款四億,中國困乏。
陳君憤甚,與孫黃宋汪張白田,及他烈士共事,實行倒王政、建民國之策。
而革命黨之聲,震于寰海。
其時帝政派以平和為名,專欲扶植滿洲君主立憲,借口革命召瓜分之禍,以恫偈吾黨。
陳著文累千萬言,辯之最力,見漢幟及各種革命雜志日報。
奕鐵良用事,仇視漢族,厲行專制,監視人民愈酷。
志士箝口,陳君以日本鄰近之國,遂與同志組織革命黨本部于東京,陳君盡瘁部事特甚。
先是滬事,毓筠與蔡君元培粗有組織,以蔡宅為場所,而毓筠時往管其事。
乙丙之際,陳君内渡,益邀毓筠及蔡元培姚宏業等,大創同盟會機關部于海上。
時毓筠居滬上阜豐公司,首捐款歸陳君創辦。
初設美界虹口三元裡,舉陳君居其所掌握之,有黃讠刃之易本羲梁喬喬杜羲張邦傑秋瑾等共事焉。
後移法界八仙橋,再舉陳君居其所掌理之,有陳陶怡、譚心休、馬君武、楊笃生、姚勇忱、高天梅、柳亞盧、朱葆康、甯調元等共事焉。
時中山由南洋過滬,陳君與議東南部署,首駕同志隐為防衛,使赴東京。
上海為南北中外绾毂之區,人志輻辏。
陳君居滬機關部二年,益肆聯絡。
時中山克強香港長江南洋歐美,海内外之部署,張繼南洋北方之疾呼,宋教仁田桐汪胡等東京之運籌,秋瑾陳墨峰杭皖之預備,章太炎滬獄之密衛,于右任南北之奔走,商震陳幹燕遼之集合,李烈鈞同國之視察,時功玖返滬之接洽,馮自由港洋之鼓吹,白逾桓程家柽京津之侵入,吳昆鄭先聲上遊之召聚,劉家運朱子龍武漢之鎮攝,馬君武鄧家彥桂蜀之結納,張通典金陵之糾合,胡瑛謝意誠梁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