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編
關燈
小
中
大
肄業京師同文館,至是奉調出洋。
陸感錢一言之知,恒敬禮之。
顧錢為人褊愎,落落不能得志。
陸則才氣飙發,曆任公使鹹倚重之,不數稔氵存升參贊,聲名洋溢四海。
迨胡惟德使俄,與錢故同鄉,且有世誼,複調之往。
錢陸舊雨重逢,愈益相親。
陸以錢年齒少年,偶戲呼“恩師”,錢不敢應。
嘗欲與陸約為異姓兄弟,陸笑允之,亦卒未實行。
蓋陸去國數載,未一歸省,不染京朝氣習也。
尋荷使陸征祥升任海牙平和會專使,即以本缺讓錢,就商于胡惟德。
胡即飛章入告,報可。
錢恂遂以二等參贊充荷蘭公使,皆陸推挽之力也。
然在任數年,碌碌無所表見。
時荷蘭方于南洋殖民地設苛例虐待華僑,需設領事保護甚亟。
錢初不敢以為言逆,揣荷政府必不能從也。
将去位始上其奏,繼任者乃陸征祥,适當其沖。
于是與荷人往複交涉,唇焦舌敝,墨枯筆秃。
且二年餘,始克就範。
僑民至今受其賜。
錢恂旋移節意大利,未幾罷職歸。
民國肇興,複入北京總統府,充三等無聊顧問官,月縻廪三百金。
陸于南北相持之頃,嘗聯名電清帝遜位,功在民國。
既還京,曆任外交總長、國務總理。
尋辭職,然遠引,作瑞士寓公雲。
餘與陸氏,雖生同裡,未嘗謀面。
聞其為人,固恂恂儒者。
若錢氏則乃者所謂一倫公也。
蓋生平惟夫婦笃好,後父死納妾,則并此一倫而亦破矣。
(老桂) ◎新遊俠傳 河南汝州郏縣,相傳有拳士平匪之奇事。
一月三十日,攻破寶豐縣之白匪,進犯郏縣。
縣知事某,至妝州請兵未返。
商民方驚恐時,突來壯士百餘人,自稱素善拳法,居鄰近山中。
有生徒八千餘人,分散各地。
今見白匪勢太猖獗,願任保護商民之責,遂命地方多備燈火,懸挂城樓。
是夜白匪果自城西來,至離城一裡許,即向城内開槍一排。
拳士聞之,飛至城下,直向白匪沖擊。
匪不能支,向後退卻。
次晨,拳士以竹竿挑起匪頭四十餘枚,遍遊城市。
商民感謝無已,贈以銀錢不受,請其留名,亦不肯。
但曰:“汝等謹記‘愛國民’三字可矣。
”遂急還汝州去。
此說确否,未能深信。
果爾,是亦新遊俠傳中之佳話也。
◎美人烈士付斜陽 某君曰,金陵水西門外莫愁湖,為才士佳人留連憑覽之所。
蓋其處本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勝迹也。
前年光複後,湖畔有園一所,系粵軍建國烈士之墓,築之以表紀念。
粉黛英雄,先後輝映。
河山生色,傳之不朽。
豈料有某兵隊經此,用其破壞手段,以緻将園中所有,損毀無遺,亦可慨矣。
餘日前途經其處,桑田滄海,不禁有今昔之感。
觀其荒涼慘楚,與莫愁湖之傾坍破敗,同一凄狀。
墓前左右紀功碑,字迹多用灰污沒,惟“建國成仁”四字,尚巍然矗立。
如靈光之在魯殿,所堪稍稍吐氣者。
門關雖毀,而汪精衛所題之“粵軍建國烈士墓”七字碑石,幸未波及。
讵楚于強橫,鼎尚非所敢問。
抑忠節之氣精神奪人冒犯者,亦有所凜懼,不敢嘗試耶? 小鳳曰:辛亥建國之役,無論何人,當不應有一句半句毀辭相加,此理之昭昭也。
誠如是,莫愁湖上,粵軍戰死士掩骼之墟,彼冢中故鬼,何事得罪政人,而令其毀成瓦頹垣哉? 田橫漢仇,五百烈士墳,乃在旌表之列,況此冢中人,于公有晉陽之義,于私無季布之嫌哉?同一策勳,而西冷華表。
鶴歸依舊,我見朱海鹽撰陣亡諸将墓碑,不禁哭向莫愁矣。
◎治賊奇聞 陸軍五師十七團團長徐公燕珊,自去春移駐郓城,威望素著。
宵小斂蹤,四境賴以無事。
至七月贛亂既成,團長南征,盜賊竟蜂擁而起。
幸縣知事丁公,急聯民團,竭力維持。
一面電禀上憲,仍請徐團長趕緊回鄲,以資震攝。
是時黃水關決,郓民被災者十有五裡。
賊聞陸軍将至,遂相率逃往水中。
燒殺搶掠,慘不忍聞。
及陸軍來後,察度情形,無可着手。
且恐緊及居民,不得已密出奇計,陽為以毒攻毒之法,使各匪首強行投誠。
旬日之間,投者至二十七名之多。
團長遂開誠布公,曉以大義,勸令各匪分置駐防各隊,使之效力。
彼此相安,毫無異議。
忽于十月三十一号十一點鐘,命令一下,同時均行拿獲,無一逃者。
阖郓之民,無不稱快。
即郓東壽範之積年巨匪悉數擒拿,當即明正典刑,懸首示衆。
◎地震志異一癸醜十一月十八日晚間十時,揚城地忽小震,不及半分鐘。
惟以震甚微,故居人多未及知。
當震動時,玻窗铮铮有聲。
立于地上者,稍覺有異。
而街上之電燈亦搖晃不已。
◎地震志異二 南峨縣,于去歲年底,慘遭地震。
滇省民政長曾遴委地質學家充農業校長張鴻翼,馳往踏勘。
其所得報告略雲:峨此次地震,乃地盤下落所緻,屬乎陷落之一種。
非火山地震,亦非斷層地震也。
(中略)先是陽曆十二月十九号夜十一點鐘,縣城中已有先震。
但其震甚微,人皆視為故常,毫不介意。
念一号夜十點鐘,地遂波動,民居盡毀,壓斃人畜無算。
翌朝起視,地裂已數寸。
田中有水及沙,噴出數日。
後裂口漸次閉合,而白沙尚累若邱阜。
數日後,震猶未息。
居民不遑甯處,僅葺草棚,為苟安計。
甑釜缶杓,直達戶外,街路為之頓塞。
但一仰視,則滿城披白,無非鳏寡孤獨之輩。
入夜哭号,聲震數裡。
偶有小動,便徘徊竟夕,若将臨大敵者。
然重以城堞頹圯,門戶洞開。
饑犬饞狼,直入堂奧。
偶觸屍臭,吠聲頓作。
不得已舁諸靈官殿之西偏,覆以薄土而去。
牛馬之死者,則委諸江渚,而不知恤。
總計是次死亡丁口,不下一千餘人。
倒塌房屋,不下五千戶,亦雲慘矣。
乃者政府赈濟,鄰封助恤。
地方長官,又籌以工待赈之法,然嗷嗷待哺者,猶不可以數計。
死者長已矣,生者将如何?誰非赤子,能無恫然?且熠峨之患猶未艾也,其地瘠,其民惰。
大震之後,益之以瘟疫饑馑,重之以盜賊水患。
試問此漢夷雜處,八屬毗連之鄉,将以何法處此?今小之而壞省會之南藩,大之而阻臨元之要隘,則其害有逾于地震者多矣。
居今之計,惟有再籌巨款,暫安現在之災民,安置重兵,預防未來之變亂,然後謀建設之法焉。
峨素苦瘠,每歲收入,不過糖鐵諸大宗。
以言建築,動需巨資。
木則取諸下癸興衣,石則取諸河西東路,垣壁所用磚土,則皆沖積層中之砂粒。
取材雖不甚遽,然比重最大,粘性最弱。
稍有沖突,複即潰散。
此次之震,所以壓斃人畜者,大率坐是。
其餘若木制之窗壁,俱安存而無恙。
是此後之建築,當以木制者為最良。
而地盤宜堅,林質宜固,牆壁宜薄窗格宜細,構造宜取輕便堅實。
再查震後之屋,多傾于西。
以後所用之木,宜以鐵絲牽引之,于其反對之方向。
至于砂磚,以少用為宜。
然此不過弭患于一時,終非久遠之計。
故遷城實最穩健之一策,查縣治漢人,不過二百餘家,皆安土重遷者流外。
餘悉六土司之舊都,所雲猓夷人之屬。
平時與瘴雨戰,與蠻煙戰,甘受自然淘汰而不辭。
與言遷城,必漠然不知所可。
然震災頻仍,陸沉在即。
蚩蚩者氓,即不自重其生。
豈有坐視浩劫,而不善為之所者?再查峨古城,遠在甸中。
當時亦為鎮彜之計,以乏水澤,始遷今邑。
顧自前清以至今日,水災震災,疊為起伏。
民命财産,損失者不知凡幾,況後患之靡涯也。
故欲為長治久安計,莫若遷城于地盤穩固得水便易之區。
借以厚臨元之唇齒,固南部之藩籬,尚不失控制蠻荒之至意雲。
◎《庸言報》頌 百頃先生曰餘最信仰任公也,最信仰任公為新聞記者好手而演說大家也。
丙午東渡,便拟泛棹須磨,與之定交。
卒累于學不果,歸後,讀其所編《國風報》,猶想見其為人,低徊不能去。
日月幾何,河山變色。
任公方意氣揚揚,錦衣歸裡,而餘已倦鳥思還,不樂聞人世事矣。
國會開幕,猥受父老付托之重,翩然來京。
得見任公于萬生園暢觀樓,再見于磨盤院進步黨俱樂部。
觀其議論風生,目光電掣,頗謂昔所信仰者。
自今思之,誠不虛也。
乃未幾而國會夭矣,未幾而内閣頹矣。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讀白香山《琵琶行》,不禁淚涔涔下。
然今之下淚者,豈獨餘一人已哉?日昨閱某報大書特書《庸言報》廣告,不覺憂從中來。
文以情動,因率成七言律四。
無以名之,名曰《庸言報頌》。
一卷庸言千萬身,與君約略證前因。
《昌言》(時務報前身為《昌言》報)忍付東流水,清議(戊戌任公出亡,在橫濱開一《清議》報)難求南海濱。
今日方知時務重(丙午二月設《時務》報于上海),當年誰采國風新(梁卓如光複後到京莅報界歡迎會演說辭自雲自前年十月以後至去年一年之《國風》報,殆無日不與政府宣戰)。
滄江(任公隐名)怅望風波惡,吩咐兒曹理釣綸。
《新民叢報》從頭讀,敬告國民(憶《新民叢報》第一期首篇論說顔曰敬告國民大率勸勉國民之意)入上乘。
明水敢雲明如水,飲冰漫道飲非冰。
(飲冰即前司法總長梁啟超,明水即今中國銀行總裁湯睿,皆當時作者)《藝蘅詞選》題紅葉,《詩界潮音》詠紫菱。
(《藝蘅館詞選》《詩界潮音》皆《新民叢報》中分門名稱紅葉紫菱詩詞标題也)畢竟少年中國也,(叢報有《新少年中國》一篇)任公風骨本がテ。
好個傳人黃遠庸,東南園裡且停蹤(《庸言報》廣告二項雲,茲特聘訂黃君遠庸為編輯主任,以後内外投稿請徑寄北京前門外東南園黃寓)。
頭銜耀日知編輯(注見上),海外思潮(廣告五項雲,本報增加海外思潮,凡歐美日本最近各界潮流,無不具備)富内容。
閣議于今成畫餅,座談(廣告三項雲并由此項記者與梁任公先生訂立專約,每月記載先生座談兩篇)猶自泣寒蛩。
刷新體制今年改(廣告雲今年大加刷新改訂體制),告白價錢(廣告雲告料白科面十元一面二十元,長登另議)卻不松(松賤也,瓯語)。
整頓諸須時日多(廣告雲内部組織整頓諸須時日,民國三年一月二月兩期合刊),兩期合刊(注見上,刊字葉去聲)竟如何。
藝文雜纂皆名宿(廣告七項雲,其他文藝雜纂,皆以名宿撰述),新學潮流(廣告七項又雲以力合新文學潮流為主)厭共和(《庸言報》第一卷二十二二十三号登載吳貫因大著《中國共和之前途》一篇,語多抵排共和國體,廣告所謂新學潮流想當如是)。
記事中西明系統(廣告六項雲,本報中外記事皆用系統的載法),時評内外費搜羅(廣告四項雲,本報每期增加時評至二十篇,以上内外時局發揮靡遺)。
天津日界庸言館(廣告雲發行所在天津日界旭街《庸言報》館),漫拟他年作澗河。
◎可作民國總統之模範 中國承曆代專制之後,人民之視總統,凜然其不可犯也。
若美國則異是,編氓婦稚,鹹以總統為與人以可親者。
塔虎脫在總統任時,嘗有民間四歲之女童,求得與總統一接吻為榮幸。
威爾遜初就任,即有一孤苦之幼女,投書白宮,請認總統為義父。
總統皆不之拒。
近則又有一趣事,即威爾遜為一幼女放是也。
新年一月十日,威爾遜乘車出遊,道旁幼童一群,排立呼總統萬歲者再。
中有一九齡之幼女,手捧一盒,附一信函,呈遞于總統,且諄囑曰:必歸至白宮後,始可開閱。
總統唯唯,歸而視之,則其函曰:我所最愛之總統,此盒中乃一也。
數星期前,飛入吾家窗戶。
吾見其翼已折,憐而養之。
日飼以飲,今幸已複原矣。
敢乞總統為我放之,使歸其群,則感恩非淺矣。
末書最愛之WC,蓋即此幼女之簡名也。
威氏如約,親啟其盒,縱鴿飛去。
又使其從者遍訪此幼女之名氏,旋乃讠得其實,此女名委拉格林。
因不欲求人知,故但書簡名于函末。
越日,威氏答此女書,略雲鴿已放去,以示不負所托。
事雖極細,而有奇趣。
吾國之從事教育者,大可采為童話之資料也。
萬鴉老,即美拿多,又名民那哈煞,在西裡伯島之北隅。
境内山脈連亘,丘陵起伏,富有森林,故良材甚多。
其最著者如鳥木,其木大可數抱,盡為英荷商人運往香港上海,為制各種器具之料。
椰樹為尤盛,每月出産,曬幹者多至萬餘擔,亦為英荷商人采寄英荷兩京,制配食品之用。
此兩件為出口貨之冠,其餘栳孝咖啡芝古拉及各種果實,頗稱繁盛。
人民雖不務生意,亦可賴之以安。
土人号曰色那呢,與黃種相類。
較之各處土人,又别為一族。
信奉耶蘇教,男女醉心歐化,均效西裝,文言則以馬來由是用。
此地百年前曾屬于英葡,華僑亦頗占商業勢力。
厥後隸入荷人之版圖,于行政區域,分為一府治,統轄四縣,于茲百載矣。
今荷政府已預備本年十一月慶祝得荷屬土地百年之大紀念。
荷政府于五年前在華人居留界内,立一學校,薄收學費。
學生約三百名左右,女生過半。
荷政府歲費萬餘金,專收華人子弟。
彼政府本無愛于我華人,不過特假教育,權以籠絡華僑人材耳。
外地生長華僑,莫知其包藏禍心,反以謂不世之奇遇,無有加于此者。
本埠華人商會,于客秋開辦學校。
學生百餘名,俱系内地生長之子弟,其中有外地生長者,貧寒之戶也。
倘稍可資身之家,有子弟将入荷校,其父兄似亦與有榮施。
故此奉荷人若祖宗,視同胞如無物。
而荷政府之待遇華僑,無所不用其極。
可哀已! ◎華僑一角傷心史二 某日太生船,由廈到小呂宋塔。
有華女十數,悉被禁港。
醫士另閉一室,然後逐一脫卸裡裳,驗察身體,至非以人類相待。
後為領事聞知,欲出交涉。
猶冀身受者切實報告,方有把握。
而不料此次到領事署投訴者,隻有兩菲婦一華婦而已。
其實投訴者尚有多人,隐秘不報。
最可憐者,則系仙未申街賴姓之女,年甫及笄,竟遇此種苛驗。
聞登陸後,尚哭泣數天,不思飲食。
于此可知被驗時之慘苦,實有不堪言者。
其他埠中大名望家,亦有眷屬被驗。
故不投報,以掩斯恥者。
前内閣總理熊秉三君,頗擅文譽。
頃有人寫其詞稿兩阕見視,皆楚宮春慢調,蓋其任熱河都護時作也。
其一,題為《偶病赴園庭休息作此》,詞雲:“雲山萬疊,似環繞宮城,争獻顔色。
流水小橋,無限凄涼嗚咽。
試上平原一望,尚想見當年遊獵。
敗堞危樓,寫盡了一代興亡,隻有杜鵑能說。
行蹤至此,憑吊處惆怅荒煙殘月。
心在故鄉,風景依稀無别。
獨立怆然泣下,忽送到一聲羌笛。
北顧關山,更懸念白草黃沙,遙聽征人消息。
”其二乃疊前韻,題曰:“昨偶感一詞索和,而叔玫即酬以四阕,可謂投桃李報玖瑤矣,疊韻奉答。
”詞雲:“新詞幾壘,似玉潤珠圓,山水生色。
記否當年,同志湘江嗚咽。
恥與元勳為伍,獨自向書城縱獵。
憂患餘生都老大,風雨相逢,翦燭西窗重說。
衡陽雁杳,舊遊處猶憶君家風月。
曾幾何時,久與故人違别。
惆怅大江東去,更怕聽銅琶鐵笛。
一事無成,都戀戀絕好湖山,領略春秋消息。
”清婉蘊藉,一往情深,允稱佳制。
雖然,以中華開國之元輔,而詞中偏帶衰飒氣味。
何也?偶為戲誦兩語曰:“作個詞人真絕代,可憐無福作公卿。
”熊君解人,當為首肯。
又按第一詞之所謂宮城者,即指熱河行宮而言。
彼時竊寶案猶未發,而詞中感喟已如此。
今請為易其上調數語曰:“剩玉遺弓,閱盡了一代興亡,隻有鳳凰能說。
”更易其下調曰:“獨立怆然泣下,忽送到一聲警笛。
北顧行宮,更縣念白壁黃金,遙聽商人消息。
”熊君見之,不知更作何語。
又其第二詞之結句曰:“一事無成,都戀戀絕好湖山,領略春秋消息。
”蓋直已預為今日之歸去來辭矣,尤妙在“一事無成”四字,不啻于青史中自鑄鐵案。
為謂詞谶,誰曰不宜? ◎白狼小史 白狼為著名之匪,人盡知之。
但其真名姓及究為何種人,則知者甚鮮。
現據确實調查,其人姓白名朗齋,河南汝陽人,畢業于日本士官學校。
喜騎馬,前曾充吳祿貞參謀,與季雨霖為至友。
吳死後,乃憤甚,歸河南,欲号召黨羽獨立。
所謀不成,即集合散兵土匪為流寇。
季雨霖兵散後,彼乃廣為收羅,其勢益張。
◎兩壇遊紀 民國成立以來,每遇新年慶祝之期,天壇先農壇,照例開放十五日,縱令遊人入内觀覽。
天壇古迹甚多,地方亦甚廣闊。
惟以無各種陳設品之故,遊人反較先農壇為少。
先農壇則有古物保存所,久為人所共聞,故屆時辄争先快睹。
古物保存所,在壇中之太歲殿,及東西兩庑,約計數十餘間。
古物存儲甚多,布置亦極有秩序。
東庑所陳列者多系祭器及古代禮樂器,又有各種寶玩,令人目迷五色。
西庑所陳列者,多系前清帝後躬耕與蠶桑等用具。
觇覽之餘,令人想見重農貴粟之遺意。
太歲殿中所陳列者,多鼎彜重器,中有香壇雕刻山水屏風一座,高丈餘,長一丈數尺,镌工極佳。
其餘有乾嘉時禦書匾額數方,并有慈禧太後禦筆,洵大觀也。
殿外紮五彩牌樓一座,上綴“萬邦協和”字樣。
旁有茶樓數家,為遊人小憩品茶之所。
與正殿相對者,有一圓式拜台,上有警衛駐紮,借以輪班彈壓地面者。
迤東迤北,則為遊人往來之孔道。
紅男綠女,不計其數。
道旁多零碎小賣,及各種玩藝。
最新奇者為文明戲法,系東洋式的,變幻不測。
每入場隻索銅元二枚,觀者如堵。
此先農壇之大略情形也。
至天壇則無可述,惟去年憲法起草委員會之地點,今尚有剩餘之棹橙而已。
撫今追昔,不勝感慨系之也。
西藏獨立,将近二載。
風雲詭谲,瞬息萬變。
全藏形勢,幾至橫潰而不可遏。
所幸者班禅效忠,鐘軍死守,而數百萬方裡之土地,尚未遽爾改色,則班禅鐘穎,不得謂非中華民國之功臣也。
查鐘系順天人,前清時以軍統資格,督率軍隊,随駐藏大臣聯豫赴藏。
調遣有方,鎮撫得宜,頗為藏民所悅服。
民國成立,中央政府改駐藏大臣為西藏辦事長官,即以鐘任之。
先是前清之時,以改土歸流之故,緻達賴逃亡印京。
而少數藏民,即欲狡焉思逞。
後因饷糈不支,藏軍嘩變。
而達賴遂乘機歸藏,圖謀獨立。
更有奸徒謝國梁等,因争私利不獲,教唆哈廈背叛中國,與達賴勾結,而藏亂遂作。
然鐘以單兵微饷,尚死守半載有餘。
前辭職歸京,據雲藏民十之八九,皆傾心中國。
而至死不悟者,不過達賴與少數叛兵耳。
且有廓爾喀者,本一極富強之小國,向修貢職,尊中土為上國,目前尚極恭順。
此次藏亂,廓人調停之力,亦頗不鮮。
惟謂廓人心中有一疑意,中國動稱五族共和,不知廓人究屬何族。
蓋廓人所奉者回教耳。
如為回族,則土耳基亦回族也,亦可列于五族共和中耶?倘中國政府,明白指示,廓人仍當勤修貢職雲雲。
又問西藏之地,俄英兩國,均極垂涎。
特以大勢所牽,未有若何之舉動。
前聞兩國訂有密約,俄在蒙古行動,英人不加幹涉。
英在西藏舉動,俄人亦不過問。
今俄之在蒙,已進一步。
英之于藏,豈能坐視?鐘君雲:俄英協約,未敢謂其必無。
但事極秘密,外人不得而知。
現在俄既伸展其勢力于蒙古,英人自不能甘居俄後。
惟英人之于西藏,純抱經濟侵略政策,尚無掠取土地之心。
方今惟一目的,在藏中各富饒之區建築鐵道。
由印度經波密而至裡塘為一線,由暹羅經南越四川而至拉薩為一線。
現正從事勘驗,不日即将動工矣。
又問西藏之物産,究竟何如。
答雲藏地富饒,言之誠堪驚人。
五金等礦,随地皆有。
藏中人民,就地面上挖取礦沙,即能煉得金銀。
其餘藥材麝香皮毛等物,所産極多。
而波密一帶,尤屬豐富,誠中土天府之區也雲雲。
◎熊烈士成基小傳 熊公諱成基,字味根,江蘇揚州人,餘之同學友也。
少懷大志,有古俠氣,嘗慕嶽武穆、史可法為人,而痛惡夫世之争名利者。
幼年入塾就學,善讀兵書,不嗜文字。
偶與談兵,則欣然忘食,終日無倦容。
或問之,公曰:“大丈夫生不為國家效力,恥就甚焉。
治天下尚文,今何時也,舍武安能遂吾志耶?”迨弱冠,入南京将弁學校。
卒業後,充甯省某營排長。
公以江甯雖長江咽喉,然非上遊門戶,且駐兵甚多,恢複不易,慨然有遊皖思想。
皖省,公産地也,公祖若父皆仕皖有年,故公于皖省形勢,尤為熟悉。
越數月,顧君忠琛,由甯往皖,嘉公之志,調充炮營隊官,旋欲升為他營管帶。
公堅辭不就,以恢複中原時,炮營多優于他營也。
當是時,正徐公錫麟就義安慶,公悲憤殊甚,滿清政府專制已極,欲為徐公複仇,而厄于時機,乃中止。
戊申冬十月太湖秋操,逾旬日,清帝及太後相繼沒。
公乘是時,聯合他營,得
陸感錢一言之知,恒敬禮之。
顧錢為人褊愎,落落不能得志。
陸則才氣飙發,曆任公使鹹倚重之,不數稔氵存升參贊,聲名洋溢四海。
迨胡惟德使俄,與錢故同鄉,且有世誼,複調之往。
錢陸舊雨重逢,愈益相親。
陸以錢年齒少年,偶戲呼“恩師”,錢不敢應。
嘗欲與陸約為異姓兄弟,陸笑允之,亦卒未實行。
蓋陸去國數載,未一歸省,不染京朝氣習也。
尋荷使陸征祥升任海牙平和會專使,即以本缺讓錢,就商于胡惟德。
胡即飛章入告,報可。
錢恂遂以二等參贊充荷蘭公使,皆陸推挽之力也。
然在任數年,碌碌無所表見。
時荷蘭方于南洋殖民地設苛例虐待華僑,需設領事保護甚亟。
錢初不敢以為言逆,揣荷政府必不能從也。
将去位始上其奏,繼任者乃陸征祥,适當其沖。
于是與荷人往複交涉,唇焦舌敝,墨枯筆秃。
且二年餘,始克就範。
僑民至今受其賜。
錢恂旋移節意大利,未幾罷職歸。
民國肇興,複入北京總統府,充三等無聊顧問官,月縻廪三百金。
陸于南北相持之頃,嘗聯名電清帝遜位,功在民國。
既還京,曆任外交總長、國務總理。
尋辭職,然遠引,作瑞士寓公雲。
餘與陸氏,雖生同裡,未嘗謀面。
聞其為人,固恂恂儒者。
若錢氏則乃者所謂一倫公也。
蓋生平惟夫婦笃好,後父死納妾,則并此一倫而亦破矣。
(老桂) ◎新遊俠傳 河南汝州郏縣,相傳有拳士平匪之奇事。
一月三十日,攻破寶豐縣之白匪,進犯郏縣。
縣知事某,至妝州請兵未返。
商民方驚恐時,突來壯士百餘人,自稱素善拳法,居鄰近山中。
有生徒八千餘人,分散各地。
今見白匪勢太猖獗,願任保護商民之責,遂命地方多備燈火,懸挂城樓。
是夜白匪果自城西來,至離城一裡許,即向城内開槍一排。
拳士聞之,飛至城下,直向白匪沖擊。
匪不能支,向後退卻。
次晨,拳士以竹竿挑起匪頭四十餘枚,遍遊城市。
商民感謝無已,贈以銀錢不受,請其留名,亦不肯。
但曰:“汝等謹記‘愛國民’三字可矣。
”遂急還汝州去。
此說确否,未能深信。
果爾,是亦新遊俠傳中之佳話也。
◎美人烈士付斜陽 某君曰,金陵水西門外莫愁湖,為才士佳人留連憑覽之所。
蓋其處本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勝迹也。
前年光複後,湖畔有園一所,系粵軍建國烈士之墓,築之以表紀念。
粉黛英雄,先後輝映。
河山生色,傳之不朽。
豈料有某兵隊經此,用其破壞手段,以緻将園中所有,損毀無遺,亦可慨矣。
餘日前途經其處,桑田滄海,不禁有今昔之感。
觀其荒涼慘楚,與莫愁湖之傾坍破敗,同一凄狀。
墓前左右紀功碑,字迹多用灰污沒,惟“建國成仁”四字,尚巍然矗立。
如靈光之在魯殿,所堪稍稍吐氣者。
門關雖毀,而汪精衛所題之“粵軍建國烈士墓”七字碑石,幸未波及。
讵楚于強橫,鼎尚非所敢問。
抑忠節之氣精神奪人冒犯者,亦有所凜懼,不敢嘗試耶? 小鳳曰:辛亥建國之役,無論何人,當不應有一句半句毀辭相加,此理之昭昭也。
誠如是,莫愁湖上,粵軍戰死士掩骼之墟,彼冢中故鬼,何事得罪政人,而令其毀成瓦頹垣哉? 田橫漢仇,五百烈士墳,乃在旌表之列,況此冢中人,于公有晉陽之義,于私無季布之嫌哉?同一策勳,而西冷華表。
鶴歸依舊,我見朱海鹽撰陣亡諸将墓碑,不禁哭向莫愁矣。
◎治賊奇聞 陸軍五師十七團團長徐公燕珊,自去春移駐郓城,威望素著。
宵小斂蹤,四境賴以無事。
至七月贛亂既成,團長南征,盜賊竟蜂擁而起。
幸縣知事丁公,急聯民團,竭力維持。
一面電禀上憲,仍請徐團長趕緊回鄲,以資震攝。
是時黃水關決,郓民被災者十有五裡。
賊聞陸軍将至,遂相率逃往水中。
燒殺搶掠,慘不忍聞。
及陸軍來後,察度情形,無可着手。
且恐緊及居民,不得已密出奇計,陽為以毒攻毒之法,使各匪首強行投誠。
旬日之間,投者至二十七名之多。
團長遂開誠布公,曉以大義,勸令各匪分置駐防各隊,使之效力。
彼此相安,毫無異議。
忽于十月三十一号十一點鐘,命令一下,同時均行拿獲,無一逃者。
阖郓之民,無不稱快。
即郓東壽範之積年巨匪悉數擒拿,當即明正典刑,懸首示衆。
◎地震志異一癸醜十一月十八日晚間十時,揚城地忽小震,不及半分鐘。
惟以震甚微,故居人多未及知。
當震動時,玻窗铮铮有聲。
立于地上者,稍覺有異。
而街上之電燈亦搖晃不已。
◎地震志異二 南峨縣,于去歲年底,慘遭地震。
滇省民政長曾遴委地質學家充農業校長張鴻翼,馳往踏勘。
其所得報告略雲:峨此次地震,乃地盤下落所緻,屬乎陷落之一種。
非火山地震,亦非斷層地震也。
(中略)先是陽曆十二月十九号夜十一點鐘,縣城中已有先震。
但其震甚微,人皆視為故常,毫不介意。
念一号夜十點鐘,地遂波動,民居盡毀,壓斃人畜無算。
翌朝起視,地裂已數寸。
田中有水及沙,噴出數日。
後裂口漸次閉合,而白沙尚累若邱阜。
數日後,震猶未息。
居民不遑甯處,僅葺草棚,為苟安計。
甑釜缶杓,直達戶外,街路為之頓塞。
但一仰視,則滿城披白,無非鳏寡孤獨之輩。
入夜哭号,聲震數裡。
偶有小動,便徘徊竟夕,若将臨大敵者。
然重以城堞頹圯,門戶洞開。
饑犬饞狼,直入堂奧。
偶觸屍臭,吠聲頓作。
不得已舁諸靈官殿之西偏,覆以薄土而去。
牛馬之死者,則委諸江渚,而不知恤。
總計是次死亡丁口,不下一千餘人。
倒塌房屋,不下五千戶,亦雲慘矣。
乃者政府赈濟,鄰封助恤。
地方長官,又籌以工待赈之法,然嗷嗷待哺者,猶不可以數計。
死者長已矣,生者将如何?誰非赤子,能無恫然?且熠峨之患猶未艾也,其地瘠,其民惰。
大震之後,益之以瘟疫饑馑,重之以盜賊水患。
試問此漢夷雜處,八屬毗連之鄉,将以何法處此?今小之而壞省會之南藩,大之而阻臨元之要隘,則其害有逾于地震者多矣。
居今之計,惟有再籌巨款,暫安現在之災民,安置重兵,預防未來之變亂,然後謀建設之法焉。
峨素苦瘠,每歲收入,不過糖鐵諸大宗。
以言建築,動需巨資。
木則取諸下癸興衣,石則取諸河西東路,垣壁所用磚土,則皆沖積層中之砂粒。
取材雖不甚遽,然比重最大,粘性最弱。
稍有沖突,複即潰散。
此次之震,所以壓斃人畜者,大率坐是。
其餘若木制之窗壁,俱安存而無恙。
是此後之建築,當以木制者為最良。
而地盤宜堅,林質宜固,牆壁宜薄窗格宜細,構造宜取輕便堅實。
再查震後之屋,多傾于西。
以後所用之木,宜以鐵絲牽引之,于其反對之方向。
至于砂磚,以少用為宜。
然此不過弭患于一時,終非久遠之計。
故遷城實最穩健之一策,查縣治漢人,不過二百餘家,皆安土重遷者流外。
餘悉六土司之舊都,所雲猓夷人之屬。
平時與瘴雨戰,與蠻煙戰,甘受自然淘汰而不辭。
與言遷城,必漠然不知所可。
然震災頻仍,陸沉在即。
蚩蚩者氓,即不自重其生。
豈有坐視浩劫,而不善為之所者?再查峨古城,遠在甸中。
當時亦為鎮彜之計,以乏水澤,始遷今邑。
顧自前清以至今日,水災震災,疊為起伏。
民命财産,損失者不知凡幾,況後患之靡涯也。
故欲為長治久安計,莫若遷城于地盤穩固得水便易之區。
借以厚臨元之唇齒,固南部之藩籬,尚不失控制蠻荒之至意雲。
◎《庸言報》頌 百頃先生曰餘最信仰任公也,最信仰任公為新聞記者好手而演說大家也。
丙午東渡,便拟泛棹須磨,與之定交。
卒累于學不果,歸後,讀其所編《國風報》,猶想見其為人,低徊不能去。
日月幾何,河山變色。
任公方意氣揚揚,錦衣歸裡,而餘已倦鳥思還,不樂聞人世事矣。
國會開幕,猥受父老付托之重,翩然來京。
得見任公于萬生園暢觀樓,再見于磨盤院進步黨俱樂部。
觀其議論風生,目光電掣,頗謂昔所信仰者。
自今思之,誠不虛也。
乃未幾而國會夭矣,未幾而内閣頹矣。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讀白香山《琵琶行》,不禁淚涔涔下。
然今之下淚者,豈獨餘一人已哉?日昨閱某報大書特書《庸言報》廣告,不覺憂從中來。
文以情動,因率成七言律四。
無以名之,名曰《庸言報頌》。
一卷庸言千萬身,與君約略證前因。
《昌言》(時務報前身為《昌言》報)忍付東流水,清議(戊戌任公出亡,在橫濱開一《清議》報)難求南海濱。
今日方知時務重(丙午二月設《時務》報于上海),當年誰采國風新(梁卓如光複後到京莅報界歡迎會演說辭自雲自前年十月以後至去年一年之《國風》報,殆無日不與政府宣戰)。
滄江(任公隐名)怅望風波惡,吩咐兒曹理釣綸。
《新民叢報》從頭讀,敬告國民(憶《新民叢報》第一期首篇論說顔曰敬告國民大率勸勉國民之意)入上乘。
明水敢雲明如水,飲冰漫道飲非冰。
(飲冰即前司法總長梁啟超,明水即今中國銀行總裁湯睿,皆當時作者)《藝蘅詞選》題紅葉,《詩界潮音》詠紫菱。
(《藝蘅館詞選》《詩界潮音》皆《新民叢報》中分門名稱紅葉紫菱詩詞标題也)畢竟少年中國也,(叢報有《新少年中國》一篇)任公風骨本がテ。
好個傳人黃遠庸,東南園裡且停蹤(《庸言報》廣告二項雲,茲特聘訂黃君遠庸為編輯主任,以後内外投稿請徑寄北京前門外東南園黃寓)。
頭銜耀日知編輯(注見上),海外思潮(廣告五項雲,本報增加海外思潮,凡歐美日本最近各界潮流,無不具備)富内容。
閣議于今成畫餅,座談(廣告三項雲并由此項記者與梁任公先生訂立專約,每月記載先生座談兩篇)猶自泣寒蛩。
刷新體制今年改(廣告雲今年大加刷新改訂體制),告白價錢(廣告雲告料白科面十元一面二十元,長登另議)卻不松(松賤也,瓯語)。
整頓諸須時日多(廣告雲内部組織整頓諸須時日,民國三年一月二月兩期合刊),兩期合刊(注見上,刊字葉去聲)竟如何。
藝文雜纂皆名宿(廣告七項雲,其他文藝雜纂,皆以名宿撰述),新學潮流(廣告七項又雲以力合新文學潮流為主)厭共和(《庸言報》第一卷二十二二十三号登載吳貫因大著《中國共和之前途》一篇,語多抵排共和國體,廣告所謂新學潮流想當如是)。
記事中西明系統(廣告六項雲,本報中外記事皆用系統的載法),時評内外費搜羅(廣告四項雲,本報每期增加時評至二十篇,以上内外時局發揮靡遺)。
天津日界庸言館(廣告雲發行所在天津日界旭街《庸言報》館),漫拟他年作澗河。
◎可作民國總統之模範 中國承曆代專制之後,人民之視總統,凜然其不可犯也。
若美國則異是,編氓婦稚,鹹以總統為與人以可親者。
塔虎脫在總統任時,嘗有民間四歲之女童,求得與總統一接吻為榮幸。
威爾遜初就任,即有一孤苦之幼女,投書白宮,請認總統為義父。
總統皆不之拒。
近則又有一趣事,即威爾遜為一幼女放是也。
新年一月十日,威爾遜乘車出遊,道旁幼童一群,排立呼總統萬歲者再。
中有一九齡之幼女,手捧一盒,附一信函,呈遞于總統,且諄囑曰:必歸至白宮後,始可開閱。
總統唯唯,歸而視之,則其函曰:我所最愛之總統,此盒中乃一也。
數星期前,飛入吾家窗戶。
吾見其翼已折,憐而養之。
日飼以飲,今幸已複原矣。
敢乞總統為我放之,使歸其群,則感恩非淺矣。
末書最愛之WC,蓋即此幼女之簡名也。
威氏如約,親啟其盒,縱鴿飛去。
又使其從者遍訪此幼女之名氏,旋乃讠得其實,此女名委拉格林。
因不欲求人知,故但書簡名于函末。
越日,威氏答此女書,略雲鴿已放去,以示不負所托。
事雖極細,而有奇趣。
吾國之從事教育者,大可采為童話之資料也。
萬鴉老,即美拿多,又名民那哈煞,在西裡伯島之北隅。
境内山脈連亘,丘陵起伏,富有森林,故良材甚多。
其最著者如鳥木,其木大可數抱,盡為英荷商人運往香港上海,為制各種器具之料。
椰樹為尤盛,每月出産,曬幹者多至萬餘擔,亦為英荷商人采寄英荷兩京,制配食品之用。
此兩件為出口貨之冠,其餘栳孝咖啡芝古拉及各種果實,頗稱繁盛。
人民雖不務生意,亦可賴之以安。
土人号曰色那呢,與黃種相類。
較之各處土人,又别為一族。
信奉耶蘇教,男女醉心歐化,均效西裝,文言則以馬來由是用。
此地百年前曾屬于英葡,華僑亦頗占商業勢力。
厥後隸入荷人之版圖,于行政區域,分為一府治,統轄四縣,于茲百載矣。
今荷政府已預備本年十一月慶祝得荷屬土地百年之大紀念。
荷政府于五年前在華人居留界内,立一學校,薄收學費。
學生約三百名左右,女生過半。
荷政府歲費萬餘金,專收華人子弟。
彼政府本無愛于我華人,不過特假教育,權以籠絡華僑人材耳。
外地生長華僑,莫知其包藏禍心,反以謂不世之奇遇,無有加于此者。
本埠華人商會,于客秋開辦學校。
學生百餘名,俱系内地生長之子弟,其中有外地生長者,貧寒之戶也。
倘稍可資身之家,有子弟将入荷校,其父兄似亦與有榮施。
故此奉荷人若祖宗,視同胞如無物。
而荷政府之待遇華僑,無所不用其極。
可哀已! ◎華僑一角傷心史二 某日太生船,由廈到小呂宋塔。
有華女十數,悉被禁港。
醫士另閉一室,然後逐一脫卸裡裳,驗察身體,至非以人類相待。
後為領事聞知,欲出交涉。
猶冀身受者切實報告,方有把握。
而不料此次到領事署投訴者,隻有兩菲婦一華婦而已。
其實投訴者尚有多人,隐秘不報。
最可憐者,則系仙未申街賴姓之女,年甫及笄,竟遇此種苛驗。
聞登陸後,尚哭泣數天,不思飲食。
于此可知被驗時之慘苦,實有不堪言者。
其他埠中大名望家,亦有眷屬被驗。
故不投報,以掩斯恥者。
前内閣總理熊秉三君,頗擅文譽。
頃有人寫其詞稿兩阕見視,皆楚宮春慢調,蓋其任熱河都護時作也。
其一,題為《偶病赴園庭休息作此》,詞雲:“雲山萬疊,似環繞宮城,争獻顔色。
流水小橋,無限凄涼嗚咽。
試上平原一望,尚想見當年遊獵。
敗堞危樓,寫盡了一代興亡,隻有杜鵑能說。
行蹤至此,憑吊處惆怅荒煙殘月。
心在故鄉,風景依稀無别。
獨立怆然泣下,忽送到一聲羌笛。
北顧關山,更懸念白草黃沙,遙聽征人消息。
”其二乃疊前韻,題曰:“昨偶感一詞索和,而叔玫即酬以四阕,可謂投桃李報玖瑤矣,疊韻奉答。
”詞雲:“新詞幾壘,似玉潤珠圓,山水生色。
記否當年,同志湘江嗚咽。
恥與元勳為伍,獨自向書城縱獵。
憂患餘生都老大,風雨相逢,翦燭西窗重說。
衡陽雁杳,舊遊處猶憶君家風月。
曾幾何時,久與故人違别。
惆怅大江東去,更怕聽銅琶鐵笛。
一事無成,都戀戀絕好湖山,領略春秋消息。
”清婉蘊藉,一往情深,允稱佳制。
雖然,以中華開國之元輔,而詞中偏帶衰飒氣味。
何也?偶為戲誦兩語曰:“作個詞人真絕代,可憐無福作公卿。
”熊君解人,當為首肯。
又按第一詞之所謂宮城者,即指熱河行宮而言。
彼時竊寶案猶未發,而詞中感喟已如此。
今請為易其上調數語曰:“剩玉遺弓,閱盡了一代興亡,隻有鳳凰能說。
”更易其下調曰:“獨立怆然泣下,忽送到一聲警笛。
北顧行宮,更縣念白壁黃金,遙聽商人消息。
”熊君見之,不知更作何語。
又其第二詞之結句曰:“一事無成,都戀戀絕好湖山,領略春秋消息。
”蓋直已預為今日之歸去來辭矣,尤妙在“一事無成”四字,不啻于青史中自鑄鐵案。
為謂詞谶,誰曰不宜? ◎白狼小史 白狼為著名之匪,人盡知之。
但其真名姓及究為何種人,則知者甚鮮。
現據确實調查,其人姓白名朗齋,河南汝陽人,畢業于日本士官學校。
喜騎馬,前曾充吳祿貞參謀,與季雨霖為至友。
吳死後,乃憤甚,歸河南,欲号召黨羽獨立。
所謀不成,即集合散兵土匪為流寇。
季雨霖兵散後,彼乃廣為收羅,其勢益張。
◎兩壇遊紀 民國成立以來,每遇新年慶祝之期,天壇先農壇,照例開放十五日,縱令遊人入内觀覽。
天壇古迹甚多,地方亦甚廣闊。
惟以無各種陳設品之故,遊人反較先農壇為少。
先農壇則有古物保存所,久為人所共聞,故屆時辄争先快睹。
古物保存所,在壇中之太歲殿,及東西兩庑,約計數十餘間。
古物存儲甚多,布置亦極有秩序。
東庑所陳列者多系祭器及古代禮樂器,又有各種寶玩,令人目迷五色。
西庑所陳列者,多系前清帝後躬耕與蠶桑等用具。
觇覽之餘,令人想見重農貴粟之遺意。
太歲殿中所陳列者,多鼎彜重器,中有香壇雕刻山水屏風一座,高丈餘,長一丈數尺,镌工極佳。
其餘有乾嘉時禦書匾額數方,并有慈禧太後禦筆,洵大觀也。
殿外紮五彩牌樓一座,上綴“萬邦協和”字樣。
旁有茶樓數家,為遊人小憩品茶之所。
與正殿相對者,有一圓式拜台,上有警衛駐紮,借以輪班彈壓地面者。
迤東迤北,則為遊人往來之孔道。
紅男綠女,不計其數。
道旁多零碎小賣,及各種玩藝。
最新奇者為文明戲法,系東洋式的,變幻不測。
每入場隻索銅元二枚,觀者如堵。
此先農壇之大略情形也。
至天壇則無可述,惟去年憲法起草委員會之地點,今尚有剩餘之棹橙而已。
撫今追昔,不勝感慨系之也。
西藏獨立,将近二載。
風雲詭谲,瞬息萬變。
全藏形勢,幾至橫潰而不可遏。
所幸者班禅效忠,鐘軍死守,而數百萬方裡之土地,尚未遽爾改色,則班禅鐘穎,不得謂非中華民國之功臣也。
查鐘系順天人,前清時以軍統資格,督率軍隊,随駐藏大臣聯豫赴藏。
調遣有方,鎮撫得宜,頗為藏民所悅服。
民國成立,中央政府改駐藏大臣為西藏辦事長官,即以鐘任之。
先是前清之時,以改土歸流之故,緻達賴逃亡印京。
而少數藏民,即欲狡焉思逞。
後因饷糈不支,藏軍嘩變。
而達賴遂乘機歸藏,圖謀獨立。
更有奸徒謝國梁等,因争私利不獲,教唆哈廈背叛中國,與達賴勾結,而藏亂遂作。
然鐘以單兵微饷,尚死守半載有餘。
前辭職歸京,據雲藏民十之八九,皆傾心中國。
而至死不悟者,不過達賴與少數叛兵耳。
且有廓爾喀者,本一極富強之小國,向修貢職,尊中土為上國,目前尚極恭順。
此次藏亂,廓人調停之力,亦頗不鮮。
惟謂廓人心中有一疑意,中國動稱五族共和,不知廓人究屬何族。
蓋廓人所奉者回教耳。
如為回族,則土耳基亦回族也,亦可列于五族共和中耶?倘中國政府,明白指示,廓人仍當勤修貢職雲雲。
又問西藏之地,俄英兩國,均極垂涎。
特以大勢所牽,未有若何之舉動。
前聞兩國訂有密約,俄在蒙古行動,英人不加幹涉。
英在西藏舉動,俄人亦不過問。
今俄之在蒙,已進一步。
英之于藏,豈能坐視?鐘君雲:俄英協約,未敢謂其必無。
但事極秘密,外人不得而知。
現在俄既伸展其勢力于蒙古,英人自不能甘居俄後。
惟英人之于西藏,純抱經濟侵略政策,尚無掠取土地之心。
方今惟一目的,在藏中各富饒之區建築鐵道。
由印度經波密而至裡塘為一線,由暹羅經南越四川而至拉薩為一線。
現正從事勘驗,不日即将動工矣。
又問西藏之物産,究竟何如。
答雲藏地富饒,言之誠堪驚人。
五金等礦,随地皆有。
藏中人民,就地面上挖取礦沙,即能煉得金銀。
其餘藥材麝香皮毛等物,所産極多。
而波密一帶,尤屬豐富,誠中土天府之區也雲雲。
◎熊烈士成基小傳 熊公諱成基,字味根,江蘇揚州人,餘之同學友也。
少懷大志,有古俠氣,嘗慕嶽武穆、史可法為人,而痛惡夫世之争名利者。
幼年入塾就學,善讀兵書,不嗜文字。
偶與談兵,則欣然忘食,終日無倦容。
或問之,公曰:“大丈夫生不為國家效力,恥就甚焉。
治天下尚文,今何時也,舍武安能遂吾志耶?”迨弱冠,入南京将弁學校。
卒業後,充甯省某營排長。
公以江甯雖長江咽喉,然非上遊門戶,且駐兵甚多,恢複不易,慨然有遊皖思想。
皖省,公産地也,公祖若父皆仕皖有年,故公于皖省形勢,尤為熟悉。
越數月,顧君忠琛,由甯往皖,嘉公之志,調充炮營隊官,旋欲升為他營管帶。
公堅辭不就,以恢複中原時,炮營多優于他營也。
當是時,正徐公錫麟就義安慶,公悲憤殊甚,滿清政府專制已極,欲為徐公複仇,而厄于時機,乃中止。
戊申冬十月太湖秋操,逾旬日,清帝及太後相繼沒。
公乘是時,聯合他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