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宋少保、右丞相兼樞密使、信國公文山先生紀年錄

關燈
見,旨令公詣北軍講解。

    眾謂公一行為可以紓國難,國事至此,公不得愛身,意虜尚可以口舌動也。

    初,奉使往來,無留北中者,公亦欲覘之,歸而求救國之策,於是二十日詣北營。

    至則留營中,唆都、忙古歹館伴,深悔一出之誤。

    從臾者有意推陷,公不覺也。

    二十一日,宰相吳堅、賈餘慶等以國降,且降詔副以省劄,俾各州縣歸附。

    左丞相吳堅等五人捧表獻土北庭,號祈請使。

    二十四日辛卯,伯顏遣鎮撫唐兀兒、宋趙興相等,先罷散文天祥所招義兵一萬餘眾,令各歸鄉裡,給與文榜。

    公聞之,流涕不自堪。

     二月初八日,驅公隨祈請使入北,公不在使列,蓋驅逐之使去耳。

    盡出賈餘慶計陷。

    先一夕,公作家書,已處置家事,擬翼日行,則引決。

    家參政則謂公死傷勇,祈而不許,死未為晚,公亦以是隱忍,猶冀一日有以報國。

    先是,正月十九日,客讚公使北,天台杜滸梅壑議斷斷不可,客逐之去。

    後二十日,公北行,諸客皆散,梅壑憐公孤苦,慨然相從,朝旨改宣教郎,除禮兵部架閣文字。

    十八日,至鎮江,請十九日渡江。

    公自入京城外北兵營,日夜謀脫,不得間,至是益急,謀舟夜渡。

    杜遂醉遊於市,銀三百兩賄老校,引間道走十裡,至江岸,以三人寄老校家。

    老校,餘元慶真州故舊也,許銀千二百兩得船。

    公於河岸上沈頤家坐臥,從公者曰王千戶,狼突相隨,不頃刻離。

    是夕,公以明日行,買酒辭別鄉土,因以其王千戶諸人,伺其寢熟,啟門出。

    杜狎飲妓家者,小卒提官燈,公變服從杜出。

    至人家盡處,杜以銀與小卒,紿使來日候某所。

    遂至甘露寺下,李成、呂武以船至。

    北船連亙十數裡,至七裡港,有喝問「歹船」,賴巡船潮退閣淺。

    聞哨齒聲甚清厲,舟子拜且禱雲:「江南田相公!」即得順風,各稽首,以更生賀。

     二月二十三日,阿術平章令諸祈請使手劄勉李庭芝歸附,獨公不署名。

    阿海左丞入宮,召宋太後、幼主即日出宮,封府庫,以全太後、幼主,及福王與芮、沂王乃裕,樞密使謝堂,隆國夫人〈(度宗生母也)〉,王昭儀等行。

    〉 〈三月朔旦,至真州,守將苗再成迎見,語國事,感慨流涕。

    越日,約觀城,王都統導至城外,出制司小引:脫回人朱七三等供雲:軍前見一丞相,差往真州賺城。

    制使遣提舉官來殺丞相,安撫不忍加害。

    張路分、徐路分來歸行橐衣物,五十卒弓劍送行。

    海陵唐杜密謂張、徐曰:「朝廷事未可知。

    文公,宰相也,今雖奉制司命,他日必將移過於下以說,汝其審之!」張、徐然之,行久之,雲:「安撫令某二人便宜從事。

    某見相公口口是忠義,如何敢殺相公?」遂與張、徐以賜金百兩,與五十兵以銀百五十兩,乃相繼辭去。

    明日,至揚州,杜架閣謂:「制臣欲殺我,不如趨高郵、通州,渡海歸江南,見二王,伸報國之志。

    徒死城下,無益。

    」初四日,李茂、吳亮、蕭發、餘元慶見行止未決,攜所腰金各百五十兩逃去。

    外既顛躋,內又饑渴,至半山土圍糞堆中,掃淨數尺地,以衣貼地睡。

    午,北騎數千自土圍東至,忽大風,雲雨昏暝,騎馳西去,遂得免。

    古廟樵出糝羹,乞其餘。

    又迷失道,通夕行田間。

    後乃聞北以高郵米擔濟揚州,夜遣騎截諸津,若非迷途,當一網無遺,若有鬼神鼓動其間者。

    旦霧,隱隱見哨騎,趨避竹林,騎繞林呼噪,予藏處馬過傍三四不之見。

    時萬竅怒號,雜亂人聲,疑有神明相之。

    初七日,遇樵夫,以簣舁至高郵,買舟。

    二十四日,至通州,得之諜者雲:「上下常與北騎隔三四十裡。

    」又雲:「鎮江走了文丞相,大索數日,許浦一路,馳騎追捉。

    」聞之駭汗,何僥幸甚也!通州守楊練使師亮出郊,聞而館公於郡,衣服飲食舟楫皆其為料理。

    閏月十七日,發城下。

    四月八日,至溫州。

    聞端宗皇帝於福安建大元帥府。

    公奉書勸進,議遂決。

    舊客張汴、鄒洬,部曲朱華等,皆自閩來迎。

     景炎元年五月朔,福安登極,以觀文殿學士、侍講召赴行在。

    二十六日,授通議大夫、右丞相、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制詞曰:「帝王之立中國,惟修政所以攘夷;輔相之重朝廷,惟用儒所以無敵。

    朕作其即位,圖厥敉功。

    介臣不二心,歷險夷而一緻;谘汝宅百揆,賴文武之全才。

    亟歸右揆之班,並授元戎之柄。

    肆揚大號,專告群工。

    具官某骨鯁魁落之英,股肱忠力之佐。

    仁不憂,勇不懼,坎維心之亨;國忘家,公忘私,蹇匪躬之故。

    敵裔虜之猾夏,率義旅以勤王。

    慷慨施給鎧之資,豪傑雷動;感激灑登舟之淚,忠赤天知。

    雖成敗利鈍,逆睹之未能;然險阻艱難,備嘗之已熟。

    獨簡慈元之愛,爰升次輔之聯。

    方單騎以行,驚破夷虜之膽;及免胄而入,大慰國人之心。

    天地之所扶持,鬼神亦為感泣。

    今職方雖非周邦之舊,而關輔未忘漢室之思。

    伊欲闖輦轂而追三宮,復鍾而妥九廟。

    非內治飭,何以實元氣?非國威振,何以折遐衝?披荊棘於靈武之初,予未知濟;收桑榆於澠池之後,事尚可為。

    思昔元勳,有如臣浚,在思陵已登於亞相,更孝廟乃復於舊班。

    式同今日之中興,罔俾前修之專美。

    況同列崇臯陶之遜,而初政俟公旦之來。

    庸再秉於國鈞,仍惠長於樞宥。

    優督府雕戈之錫,峻文階黃傘之除。

    申拓賦會,式隆寵數。

    於戲!春秋以歸季子為喜,朕方徇於私情;晉人謂見夷吾何憂?爾共扶於興運。

    尚堅忠孝,大布公忱。

    迄圖社稷之安,茂紀山河之績。

    其祗予命,永弼於彜。

    」連上章辭,改樞密使,同都督諸路軍馬。

    十一月,入汀州,公遣督參趙時賞、督谘趙孟溁,以一軍取道石城,復寧都,遣督讚吳浚,以一軍屯瑞金,復雩都。

    時北軍逼福安,車駕航海,福安遂陷。

    )〉 丁醜,宋景炎二年 正月,移屯漳州龍岩縣。

    三月,至梅州,始與一家相見。

    旨授銀青光祿大夫,職任依舊。

    時經略江西,五月,入贛州會昌縣。

    六月三日,戰雩都,大捷。

    二十一日,入興國縣,遣兵攻贛、吉,斬汀州偽天子黃從,臨、洪、袁、瑞豪傑響應。

    興國軍、黃州新復,號令通於江淮。

    不幸攻贛、吉兵敗,行府趨永豐,就處置司會兵,尋為追騎所及。

    至空坑,失歐陽夫人,一子、二女。

    行府收拾散兵,十月,入汀州。

    十一月,至循州,屯南嶺。

     〈(正月,北兵大入,汀關不守。

    公欲據城拒敵,汀守黃去疾聞車駕航海,擁郡兵有異志。

    公移次漳州龍岩縣,時賞、孟溁還軍,追及於中途。

    吳浚以虜命來招降,人情洶洶,殛浚,乃定。

    時唆都右丞、阿剌罕左丞、董參政入閩,李玨、王積翁等已降,仍為福建宣慰、招撫等使,乃使淮軍羅輝持書來。

    二月,復梅州。

    四月,斬二大將之跋扈者,曰都統錢漢英、王福,以釁鼓。

    出江西,開府興國縣,淮西野人原寨劉源等兵復黃州、壽昌軍,用景炎正朔者四十日。

    潭州衡山縣趙璠等起兵嶽下,張琥起兵邵、永間,跨數縣。

    撫州何時起兵應同都督府,分寧、武寧、建昌三縣豪傑,皆遣使詣軍門,受要束。

    七月,督謀張汴,監軍率趙時賞、趙孟溁等,盛兵薄贛城,招諭鄒,率贛諸縣兵搗永豐,吉水招撫副使黎貴達,率吉諸縣兵攻太和。

    時贛惟存孤城,吉八縣復其半,半垂下。

    臨、洪諸郡豪傑,送款無虛日。

    大江以西,有席卷包舉之勢。

    福建斬汀州偽天子黃從,淮西兵復興國軍、黃州,復壽昌軍,湖南所在起義兵不可數計,四方響應,孔明有雲:漢事將成也。

    天未悔禍,相望旬日間,贛、吉州皆以驚潰。

    北兵自隆興來,適乘其弊,戰於廬陵方石嶺下,我師不利。

    及永豐空坑,軍士解散,妻子為虜。

    公收拾餘眾,奉老母入汀州,轉移諸州,將請命行朝,請益兵再舉。

    會北帥劉深自海至,唆都自陸至,道路梗塞,朝訊斷絕。

    公駐循之南嶺,柵險以自全。

    黎貴達觀望有陰謀,事覺,伏誅。

     八月,黎貴達以正軍千人、民兵數千次鍾步,遇北軍,民兵驚潰。

    未旬日,汴、賞、溁率民兵數萬逼贛城,北軍以百餘騎衝之,眾奔潰。

    聚兵數萬在永豐境,亦潰。

    北元帥李恒等以大軍乘其弊,追及於東固方石嶺下,都統鞏信率數十卒短兵接戰。

    北帥駭其以寡拒眾,疑山中有伏,斂兵不進。

    信坐巨石,餘卒侍左右,箭雨集,屹不動。

    北愈疑,獲村夫,引間道逾嶺至山後,闃無人焉。

    就視信等,創遍體,死未仆耳!以此,北騎稽滯,公遂得遠去。

     空坑陳師韓曰:二十七日,公至空坑,潰卒困憊,藉地睡。

    公宿山前師韓家,夜得報:追騎已逼。

    陳送公由間道去,諸卒不之知也。

    追騎至,詰公所在,無知之者,遂攻破其寨,屠之。

    公行山徑逼窄,民老幼負荷奔走填塞,公窘迫不能前。

    既而,山墜巨石,橫壅於路,追騎至,迂回拔緣前,公去遠矣。

    至今居民指為相公石。

     酆古庭主簿曰:公既遁,追騎將及。

    是早重霧,尋丈遠不相睹,公猶聞後喧哄聲。

    乃騎見轎中人風姿偉然,問「為誰」?曰「姓文」。

    騎以為丞相也。

    群擁至帥所,問之,必曰「姓文」,問轎夫,鹹不知也。

    遍求俘虜人識認,乃有曰:「此趙通判時賞也。

    」以此追騎逗留,公又得遠去。

    趙至隆興帥府,罵不絕口,遂受害。

     歐陽夫人曰:空坑敗,潰卒意公所向,疾至隨護。

    公命五百手斫山樹為鹿角,池隘道。

    頃之,數人負傷至,則五百手已摧踣不支,公即去。

    夫人驚問故,則追騎已林立於前,夫人與佛生、柳小娘、環小娘,顏孺人、黃孺人等,皆為俘虜。

    夫人沿路意有深水險崖即投死,而一路坦平。

    至元帥所,已失佛生,必有愛其俊秀養為己子矣。

    )〉 戊寅,宋景炎三年 二月,進兵惠州海豐縣。

    三月,屯麗江浦衝,遣間使沿海訪問車駕。

    六月,行朝至厓山,行府移船澳,規入覲。

    八月,授少保、信國公,職任依舊,封母曾氏齊、魏國夫人。

    九月,齊、魏國夫人薨,旨起復。

    十一月,進屯潮州潮陽縣。

    十二月十五日,移屯趨海豐。

    二十日,為虜騎追及於道,軍潰,被執,服腦子,不死。

    見張元帥,抗節不屈,張待以客禮。

     〈(四月十六日,大行皇帝遺詔曰:「朕以幼衝之資,當艱厄之會。

    方大皇命之南服,黽勉於行;及三宮胥而北遷,悲憂欲死。

    臥薪之憤,飯麥不忘;奈何乎人,猶託於我?涉甌而肇霸府,次閩而擬行都。

    吾無樂乎為君,天未釋於有宋。

    強膺推戴,深抱懼慚。

    而夷虜無厭,氛祲甚惡。

    海桴浮避,澳岸棲存。

    雖國步之如斯,意時機之有待。

    乃季冬之月,忽大霧以風,舟楫為之一摧,神明拔於既溺。

    事而至此,夫復何言!矧驚魂之未安,奄北哨其已及。

    賴師之武,荷天之靈。

    連濱於危,以相所往;沙洲何所?垂閱十旬。

    氣候不齊,積成今疾。

    念眾心之鞏固,忍萬古以違離?藥非不良,數不可逭。

    惟此一髮千鈞之託,幸哉連枝同氣之依!衛王某,聰明夙成,仁孝天賦,相從險阻,久繫本根。

    可於樞前即皇帝位,傳璽綬。

    喪制以日易月,內庭不用過哀,梓宮毋得輒置金玉,一切務從簡約,安便州郡,權暫奉陵寢。

    嗚呼!窮山極川,古所未嘗之患難;涼德薄祚,我乃有負於臣民。

    尚竭至忠,共持新運。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 十七日,祥興皇帝登寶位。

    詔曰:「朕勉承丕緒,祗若令猷。

    皇天付中國民,既勤用德;聖人居大寶位,曰守以仁。

    藐茲渺衝,適際危急。

    惟我朝之聖神繼統,而家法以忠厚傳心。

    滲漉在人,億萬年其未泯;遭逢多事,百六數之相乘。

    先皇帝聰明出乎群倫,孝友根於天性。

    痛憤三宮之北,未嘗一日而忘。

    遺大投艱,丕應徯志;除兇刷恥,惟懷永圖。

    託於神明,辱在草莽。

    上霧下潦之所偃薄,洪濤巨浪之所震驚。

    謂多難以殷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