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

關燈
得軍事,想必會接受您的意見。

    」然而費禕出軍門後,趕緊快馬加鞭地離去(有如逃命),魏延後悔放走費禕,但也追不上他了。

    魏延派人去探視楊儀等人的動靜,發現他們按照諸葛亮生前的規定,每一枝部隊分别撤退。

    魏延因而非常生氣,在楊儀尚未出發前,率領軍隊先行往南,然後燒掉所經過的棧道,以阻止楊儀的回軍。

    魏延與楊儀都分别上表指責對方造反,一日之中,軍情上表首都數次。

    劉禅感到困惑,因而詢問侍中董允、長史蔣琬的意見。

    然而他們兩個人都站在楊儀這一邊。

    而楊儀因棧道被燒,因此命士兵開辟山路,而且又急行軍,也緊跟在魏延之後。

    魏延先抵達南谷口,據守該地并且派兵攻擊楊儀等人。

    楊儀派何平(王平)前往抵抗,何平在面對魏延的先鋒時,叱責他們說:「丞相屍骨未寒,你們竟敢造反。

    」魏延的部隊知道魏延理屈,因此不敢為他效命,於是一哄而散。

    魏延在此情況下,隻好跟着兒子們逃向漢中。

    楊儀派遣馬岱前去追趕,将他們父子全數斬首。

    馬岱将魏延的首級交給楊儀,楊儀踐踏着頭顱說:「無能的奴才,你現在還能做亂嗎?」於是屠殺魏延三族。

    而蔣琬率領成都的軍隊向北迎喪,出發了數十裡後,聽到魏延被斬之後,才率軍回都。

     其實魏延并不想投降魏國,而是想誅殺楊儀等人後,希望能受人推舉他取代諸葛亮北伐,毫無反叛之意。

    然而平時心高氣傲,與衆人不合,導緻最後關頭無人支持而身————————— 魏延的悲哀 光明網 -------------------------------------------------------------------------------- 本文來源于光明網2002-11-28發布 《三國演義》中西蜀有位大将魏延,在諸葛亮帳下屢建戰功,官至漢中太守、前将軍、征西大将軍、南鄭侯等要職。

    但諸葛亮死後卻擁兵反叛,結果死于非命。

    多少年來,世人無不敬佩諸葛亮的“先見之明”,也無不譴責魏延“腦有反骨”,終于不守晚節。

    對此,筆者鬥膽想為魏延鳴幾分不平。

     早在劉備倒黴、被曹軍追得惶惶不可終日之時,魏延就在襄陽砍死守城将士、開了城門,放下吊橋,又與曹軍大将文聘鏖戰,掩護劉出走江陵,隻是因“自襄陽趕玄德不着”,才投了韓玄。

    後來,又在長沙殺韓玄,救黃忠,使關羽輕易取得長沙重鎮。

    僅此兩樁大功也該受到禮遇或回報。

    然而,待關羽引魏延來見,孔明卻喝令刀斧手推下斬之。

    玄德驚問:“魏延乃有功無罪之人,軍師何故欲殺之?”孔明曰:“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

    由于劉備的說情,魏延總算保住了腦袋,但諸葛亮還是指着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

    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你首級”。

    魏延隻好諾諾連聲而退。

     這以後,魏延追随諸葛亮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然,有時也免不了在背後發些牢騷,或者在同僚面前賣弄戰功,犯一些“自由主義”。

    但從“大節”言,對諸葛亮還是戰戰兢兢、言聽計從,不敢做絲毫有悖之事。

    即便如此,諸葛亮就是看不上他,明知魏延有勇有謀,堪能獨當一面,卻是對魏延處處提防,屢加掣肘。

    到了“蜀中無大将,廖化當先鋒”時,諸葛亮不得已啟用魏延,仍是時而“敲打”,動辄訓斥,通部《三國演義》裡極少見諸葛亮對魏延的鼓勵表彰之語;另對魏的獻策更是不屑一顧,極少采納。

    不過,當諸葛亮遇到棘手難題時,魏延就成了僅次于老将趙雲、可堪倚重的大将,或沖鋒陷陣,或掩護斷後,總把魏延派上用場。

    寫書人是贊佩諸葛亮“知人善任”,其實也看出魏延的本事确實非比尋常。

     但是,諸葛亮自始至終也沒把魏延當作心腹愛将,原因就在于魏延“腦有反骨”。

    人們都知道,諸葛亮再有先見之明,也不可能從初見魏延之日,就推斷出其人數十年後會反叛,這不過是寫書人的神來之筆罷了。

    用現代的語言說,諸葛亮從開始就對魏延抱有“偏見”該不算冤枉他。

    正因為這種偏見,盡管魏延戰功赫赫,智勇雙全,但在諸葛亮的眼裡,不過是“可利用對象”,活計要你去幹,危險要你去擔,但無論如何也進不了諸葛老先生的“圈子”裡,更不會象對待姜維那樣熱心地授之以業、傳之以道、提拔成“接班人”。

    不僅如此,即使死後也要留下錦囊妙計算計着你。

     說來,魏延也不争氣,真的按着寫書人的道道反了教,“燒斷棧道,把住隘口”,還聲稱“當時若依我計,取長安久矣”,終于把多年來的不滿一下子發洩出來。

    卻沒想到,到頭來還是死在老先生的錦囊妙計之下,又壞了一世的功名。

     在這裡,筆者對魏大将軍的反叛決不敢取贊同态度。

    隻是想,倘若當初諸葛老先生放棄成見或偏見,不是先入為主,一見面就喝令刀斧手給魏延一個下馬威,不是在後來的日子裡時時提防和掣肘,而是任其所長,避其所短,一視同仁,賞罰得體,本來就不算“階級異己分子”的魏延豈會對諸葛丞相不滿?當然也不會做出反叛的蠢舉了吧。

     嗚呼,魏延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