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關燈
前講學問的人,不是太高,便是太低,高的近乎迂闊,低的更多腐敗。

    我們村上又向來腐敗到極處,非一時所能轉移。

    若是各人肯以國民自任,結成團體,曉得地方自治主義,那事就好辦了。

    一沾了【官辦】兩字,便算那官真正實心,托付了我,我也不恤人言,盡力承辦。

    究竟事既當官,地方上的人,不問誰,都可插一隻腳,開一張嘴,弄得不好,連官也不得安逸,說不定三個五個月,事情還沒有頭緒,官倒調開了。

    後來的能夠保存,總不能夠沒些更動。

    萬一竟同前任反對,從中那些插腳張嘴的人,再加上些傾軋,可就一敗難成。

    雖說添一番阻力,必定長一番新機,到底鬧得亂糟糟,有損無益。

    ” 黃通理話未說完,張先生洗耳拱聽,旁邊畢太太說:“這其中微有不同,如其是官辦照例的事,像那書院改的學堂,我們自可不必過問,這回卻是特别的舉動,那祠堂裡先輩的後裔,又恰恰都在我們女學堂,聽他們所講公德私德的幾句話,很是明白。

    通理先生,就看在這幾個女學生分上,不要推辭。

    ”黃繡球道:“我家通理做事,說有這種遲遲疑疑。

    他偏不是請我,不是改女學堂,若是請我去開女學堂,我不管他事情如何,既請教到我,我總肯去的。

    何況這是分内應當去辦的事,那裡顧慮得許多?你不記得你從前何等憤激,如今變成了這般畏縮,再歇幾年,怕你連這家塾還不高興開呢。

    ”黃通理隻笑而不言。

     畢太太道:“可惜妹妹萬不能丢了自己的學堂,應聘去教那官的小姐,此外就實在無人可薦,這也是打通我們學界的機關,不可錯過,總得替他想出一個人來。

    ”黃通理便道:“就是這句話呀,我這家塾,也急切少個替手,怎樣又好去接那中學堂?斷無把自己已成的丢開,又去辦初創的。

    不過我總還分得開來。

    繡球,他是我一隻大幫手,斷不能叫他進那衙門裡去的。

    讓我明日就去見了那官,請他将小姐交給繡球,到學堂裡來。

    ”黃繡球、畢太太同聲說好。

    張先生不覺的笑道:“從今我們村上,一定應着黃大嫂子的話,可以繡出光彩來了,好叫别處人看熱鬧,看得眼花缭亂,這才快樂呢。

    ” 大家說過之後,到了第二天,黃通理果真到那官府中拜見。

    那官兩三次來請黃通理未去,原想行個先施之禮,隻因事多耽擱。

    這日聞說黃通理到來,随即邀入相見,着實叙了些仰慕佩服的話,然後說道:“拿祠堂改辦學堂,一切經費章程都大略議定,經費雖不能多,總叫常年足敷開支,一面再加籌劃,積成的款。

    惟是章程怕有什麼不妥不好之處,要拜托你通理先生悉心參酌。

    一向聽得尊夫人辦的女學堂,有條有理,都是先生從中主持;又聽得先生府上設立家塾,教法極好,所編的教科書,如今各處風行,稱為善本,可見先生大才,為一鄉之望。

    不過同先生少親近些,今日幸蒙光臨,當面領教。

    ”黃通理隻是謙謝不遑,看他的章程底稿,也就是尋常普通辦法,果然經費足,辦得好,事卻不難,一時且不肯承任,用話支吾開了。

     漸漸的引到李太史所說,要替他小姐請一位女師傅。

    那官道:“這事能夠費心更好。

    ”黃通理便将難得其人的情形說知,又言:“提倡女學,正是美事。

    晚生家所辦的女學堂,還不十分腐敗。

    在内辦事的,也都是鄉紳眷屬,沒有弊端,若請令媛小姐到堂讀書,顯得格外體面。

    那些地方上的女孩子,更必聞風鼓舞,隻要打發老媽子,早晚接送,在學堂裡,都是幾位奶奶小姐親自照應,大可放心,并不收什麼束修。

    ”那官道:“小女一向給他嬌養慣了,尊處的學堂,覺得路太遠些,既然承情,何不在那鄉紳眷屬當中舉薦一位,請到我衙内設帳?如嫌不便,就早上用轎子接來,下午用轎子送回。

    小孩子初次開蒙,那裡望他能領會什麼?不過帶着叫賤内也聽聽看看,開發點知識,這倒是兄弟的實情。

    ” 黃通理聽說這話,心上大喜,便道:“這就等晚生回去,告訴賤内,代邀那姓畢的畢太太,早晚到衙門裡來,見見這裡太太,另外商議。

    至于中學堂的事,晚生把章程也帶去細看一回,再來請示。

    經理一席,實在不能承當。

    ”那官道:“這是必須借重,先生如果分身不開,也請舉薦一個人。

    貴地方上人才雖多,究竟能擔任學務的,兄弟不很深知。

    卻不比從前書院請山長,隻顧情面聲望的事。

    兄弟雖是俗吏,還明白這一層的。

    ”黃通理不覺大為敬服,答應起身,說:“老公祖如此通達高明,真乃地方幸福,晚生那容不竭力效勞?一準等明日回複上來,賤内也一準明日過來給太太請安。

    ”那官送出黃通理後,進了上房,也與他太太說了。

    下文怎樣,再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