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關燈
待先生這樣光景,不但先生就誤了我的子弟,并不耽過,而且自己把子弟先已誤了,對不住祖宗。

    這個想頭,料必就同辦學堂的道理相近,辦得不好,不但對不住衆子弟的父母,也對不住國家要培養人材的主意,糟蹋了衆子弟,就是糟蹋了國家人材。

    現在人材很難得的,可禁不住一處一處的學堂糟蹋開來。

    所以諸位雖是辦個家塾,辦個小小女學堂,想出些好法子,又想立得經久,實在是不錯的。

    我張開化人是在公門之中,這些道理卻悟得透了。

    新官到任以後,那改并書院的事,不由我經手,我也一直同諸位在一起,不去理會,簡直的從此跟着諸位辦事,不願理會那官辦的事了。

    ” 黃通理道:“改書院的事,你可以不消理會,那法律上的事,同近來舉辦警察,你是離不脫的呀。

    ”張先生道:“你看我近來公事,都交給夥計們,不去過問。

    等諸位各事辦成了,用得着我,我情願縮做小孩子,請諸位教導教導。

    不則我還有一個主意,現在不說給諸位聽了。

    ” 旁邊複華張着眼睛,看大家此談彼論。

    隻有黃繡球半日不語。

    大家聽張先生說到此處,也無話接下去,低低的向着黃繡球道:“姊姊,我那筆錢不好用麼?也有一千多呢。

    ”黃繡球陡然的站起來,走了開去,用手招複華行至外面。

    黃通理也趕上去問是何事。

    原來複華的那句話,大家都沒有在意,隻有黃繡球聽見,故此走出去,要問複華一個實在。

    那時黃通理、黃繡球先後走開,張先生同畢太太也出了景福堂。

    及至黃繡球同複華問過了話,張先生已去,畢太太與黃鐘、黃權在那裡談笑。

    隻見他兄弟二人,拿着他母親教王老娘們的一本說唱底稿,帶看帶問。

    畢太太贊了幾聲,随後也仍回張先生家。

     這裡黃繡球自與黃通理趕辦各事,三日兩頭,照常同張先生、畢太太等往來商酌。

    王老娘們也照常做她的女先兒。

     有一天又是陳膏芝陳鄉紳自己做生日,他老太太又叫家人們,在街上彈唱的場子上喚了王老娘、曹新姑到她府裡。

    那老太太見王老娘這般年紀,還是像強健得很,覺得自己雖然福氣好些,精神還不如她,老年人碰着老年人,說話投機,就談得十分親熱。

    這日外面的熱鬧應酬,都有人承值。

    那王老娘們說的唱的,也無人愛聽,隻有這老太太用兩個丫環在裡面服伺着,叫王老娘們說說唱唱,作個陪伴。

    那老太太聽了又談,談了又聽,中間問起王老娘、曹新姑二人的出身來曆。

    二人雖則吞吞吐吐,不曾實說。

    老太太卻是絮絮叨叨,問個不了。

    後來老太太因為咳嗽了幾聲,躺上牀去,叫兩個丫環捶着兩隻腿子,把臉朝着牀外對王老娘道:“我就是這個咳嗽毛病,怪可厭的,咳得不好,就要起痰,一起了痰,胸口就有幾天不舒服。

    這痰又吐不幹淨,請過多少大夫,吃過多少藥,年年吃燕窩、吃白木耳,總順不下去。

    你倒一向強旺,沒有什麼病麼?”王老娘一時觸動他的舊事,說:“我從前也是這撈什子的痰,常要發作。

    去年才奇怪呢。

    ” 說到這裡,曹新姑搶住接道:“去年我幹娘那痰病發了,厥過去好半天,醒過來,大吐一頓,吐出一塊同冰糖似的,從此直到如今,沒有發過,連咳嗽都除了根,并沒有吃什麼藥,所以真奇怪呀。

    ”王老娘原意要叙她碰着黃繡球的一段故事,看曹新姑搶着說了,又暗中得了個眼色,便不往下再說。

    那老太太聽了,又道:“這是你一定有菩薩保佑了,怪可憐像你這種人,比不得我們,到底菩薩有眼,你好好的修着罷。

    ”王老娘聽見提起了菩薩,忍不住又道:“菩薩的靈不靈,我倒活了幾十歲,修了幾十年,參它不透。

    ”老太太便問:“這是句什麼話?你不信菩薩便罷,信了菩薩,沒有個不靈的。

    ”曹新姑忙又道:“不慌不慌,請聽外面鬧嚷嚷的為什麼事?”老太太靜心一聽,就坐起來,叫一個丫環,到外面張了一張,說老婆子們同二爺們口角,不知為了何事。

    老太太吩咐喊進一個老婆子來,又叫了少奶奶進來,先說:“今日是老爺的壽辰,圖得大家安靜,連我也要替老爺取個歡喜兆頭,不肯生氣,你們大膽的,鬧得聲音,到了我耳朵裡!少奶奶們也不闌着些,外面的客人來了多少?席面可端整齊備?廚房裡的酒菜可好?少奶奶也該招呼周到些,難道還要我出來催三督四的嗎?少奶奶,你去查查,那個底下人同老婆子吵,我立刻告訴老爺,攆掉了他們。

    ”老婆子站着不敢則聲,少奶奶見老太太動了肝氣,也引了王老娘們退出來,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