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ldquo況且,他們是不是那麼粗魯,您也實在沒有把握。
&rdquo阿爾芒絲說。
&ldquo即便再粗魯十倍,&rdquo奧克塔夫又說,&ldquo學學那種陌生的語言,也是很有趣味的。
不過,那我就要稱作馬爾丹先生,或者勒努瓦爾先生了。
&rdquo &ldquo您何不找一個有頭腦的人,讓他到自由派的沙龍裡偵察一番呢?&rdquo &ldquo我的好幾位朋友到那裡去跳舞,回來說那裡的冰淇淋非常可口,僅此而已。
總有一天,我要親自去冒冒險,因為,連續考慮了一年有多麼危險,也許危險根本不存在,那豈不是太傻了嗎?&rdquo 阿爾芒絲終于把他的話逼出來了。
原來,他在想辦法到隻講财富、不講出身的那些人當中去。
&ldquo嗯,好了,我想到辦法了,&rdquo奧克塔夫又說,&ldquo然而,治療的方法可能比疾病還要痛苦,因為,這要耗費我生命中的好幾個月時間,我還得遠離巴黎。
&rdquo &ldquo什麼辦法呀?&rdquo阿爾芒絲問道,表情突然嚴肅起來。
&ldquo我要到倫敦去;到了那裡,我自然要拜會所有的社會名流。
到了英國,怎麼能不去拜訪德·蘭斯頓侯爵、布魯漢先生、霍蘭德勳爵呢?那些先生必然要向我提起法國的名人,他們會奇怪我竟不認識,我便表示非常遺憾;回國之後,我就去拜見我們法國那些深孚衆望的人。
即使有人瞧得起我,在當克爾公爵夫人府上談起來,我這種行為也根本算不上背棄思想,也就是說,背棄别人以為同我的姓氏分不開的思想。
我的願望其實極其自然,隻不過想了解本世紀的優秀人物。
要是見不到弗依将軍,我要引為終生遺憾。
&rdquo阿爾芒絲沉默不語。
&ldquo那個階級除了出身之外,什麼優越條件都具備,&rdquo奧克塔夫又說,&ldquo所有支持我們的人,甚至那些每天早晨在報上登文章,鼓吹門第與宗教優越的保皇派作家,也都是那個階級輸送給我們的,這難道不是一件丢臉的事情嗎?&rdquo &ldquo哦!您這種話,可别讓德·蘇比拉納先生聽到!&rdquo &ldquo迫不得已地整天說假話,這是我的最大不幸,您就不要觸碰我這個痛處了&hellip&hellip&rdquo 這種親密無間的語氣,容得下無休無止的題外語,他們卻談得津津有味,因為這證明了他們之間無限信賴,不過在第三者聽來,未免十分乏味。
我們隻想指出,德·馬利維爾子爵令人矚目的地位,對他根本不是什麼純粹快樂的源泉。
我們要是做秉筆直書的曆史學家,不是沒有危險的。
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被政治打斷,其效果很可能像音樂會中間的一聲槍響。
再說,奧克塔夫根本不是哲學家,他對當時社會兩部分色彩的描繪,是非常不公正的。
他不像一個五十歲的智者那樣進行推論,這又算得上什麼丢臉的事呢? ◎原文為意大利文。
這段引言可能是作者的杜撰。
◎羅西尼(1792&mdash1868):意大利著名作曲家。
◎盧梭(1712&mdash1778):生于日内瓦的法語作家。
◎法語中的&ldquo公爵&rdquo與&ldquo土耳其&rdquo兩個詞的發音相近。
◎其實同盧梭一樣,可憐的奧克塔夫在同幻想搏鬥。
盡管他的姓氏冠以爵銜,他無論到巴黎的哪座沙龍,也不會引起别人的注意。
況且,那部分社會他從來沒見過,描述起來采取了可笑的敵對的口吻,後來他放棄了這種調子。
哪個階級都有愚蠢的人。
不管對與不對,如果一個階級被人指責為粗俗,那麼過不了多久,這個階級就會以無比僞善、莊嚴的舉止聞名。
&mdash&mdash原注 ◎利昂古爾:巴黎北部烏瓦茲省的城市。
◎曼徹斯特:英國重要工業城市,以紡織、機械制造、化學工業著稱。
◎《故事》:拉維爾·德·米爾蒙于一八二五年創作的喜劇。
◎《帝國新聞》:拿破侖統治時期的官方報紙。
◎塔爾馬(1763&mdash1826):法國著名演員,他的演出給戲劇的朗誦與服裝帶來深刻的改革,使之更自然,更合乎曆史真實。
◎《波利厄克特》(1642):法國悲劇作家高乃依(1606&mdash1684)的悲劇。
◎弗依将軍(1775&mdash1825):自由派政治家,兩度當選為議員,他的葬禮成為人民的盛大示威。
◎對維萊爾内閣,大家表達的感激恐怕不夠。
百分之三稅法、長子繼承權、新聞法,這些促進了黨派的融合。
貴族院與衆議院的必然聯系也開始密切起來,這一點奧克塔夫不可能預見到,而且,這個既驕傲又膽怯的年輕人今天的看法,幸虧比他幾個月之前還不準确;不過,根據他生來的性格,他就應該這樣看待事物。
能因為他對所有的人不公正,就讓這個古怪性格的描述殘缺不全嗎?他的不幸正是他這種不公正造成的。
&mdash&mdash原注
&rdquo阿爾芒絲說。
&ldquo即便再粗魯十倍,&rdquo奧克塔夫又說,&ldquo學學那種陌生的語言,也是很有趣味的。
不過,那我就要稱作馬爾丹先生,或者勒努瓦爾先生了。
&rdquo &ldquo您何不找一個有頭腦的人,讓他到自由派的沙龍裡偵察一番呢?&rdquo &ldquo我的好幾位朋友到那裡去跳舞,回來說那裡的冰淇淋非常可口,僅此而已。
總有一天,我要親自去冒冒險,因為,連續考慮了一年有多麼危險,也許危險根本不存在,那豈不是太傻了嗎?&rdquo 阿爾芒絲終于把他的話逼出來了。
原來,他在想辦法到隻講财富、不講出身的那些人當中去。
&ldquo嗯,好了,我想到辦法了,&rdquo奧克塔夫又說,&ldquo然而,治療的方法可能比疾病還要痛苦,因為,這要耗費我生命中的好幾個月時間,我還得遠離巴黎。
&rdquo &ldquo什麼辦法呀?&rdquo阿爾芒絲問道,表情突然嚴肅起來。
&ldquo我要到倫敦去;到了那裡,我自然要拜會所有的社會名流。
到了英國,怎麼能不去拜訪德·蘭斯頓侯爵、布魯漢先生、霍蘭德勳爵呢?那些先生必然要向我提起法國的名人,他們會奇怪我竟不認識,我便表示非常遺憾;回國之後,我就去拜見我們法國那些深孚衆望的人。
即使有人瞧得起我,在當克爾公爵夫人府上談起來,我這種行為也根本算不上背棄思想,也就是說,背棄别人以為同我的姓氏分不開的思想。
我的願望其實極其自然,隻不過想了解本世紀的優秀人物。
要是見不到弗依将軍,我要引為終生遺憾。
&rdquo阿爾芒絲沉默不語。
&ldquo那個階級除了出身之外,什麼優越條件都具備,&rdquo奧克塔夫又說,&ldquo所有支持我們的人,甚至那些每天早晨在報上登文章,鼓吹門第與宗教優越的保皇派作家,也都是那個階級輸送給我們的,這難道不是一件丢臉的事情嗎?&rdquo &ldquo哦!您這種話,可别讓德·蘇比拉納先生聽到!&rdquo &ldquo迫不得已地整天說假話,這是我的最大不幸,您就不要觸碰我這個痛處了&hellip&hellip&rdquo 這種親密無間的語氣,容得下無休無止的題外語,他們卻談得津津有味,因為這證明了他們之間無限信賴,不過在第三者聽來,未免十分乏味。
我們隻想指出,德·馬利維爾子爵令人矚目的地位,對他根本不是什麼純粹快樂的源泉。
我們要是做秉筆直書的曆史學家,不是沒有危險的。
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被政治打斷,其效果很可能像音樂會中間的一聲槍響。
再說,奧克塔夫根本不是哲學家,他對當時社會兩部分色彩的描繪,是非常不公正的。
他不像一個五十歲的智者那樣進行推論,這又算得上什麼丢臉的事呢? ◎原文為意大利文。
這段引言可能是作者的杜撰。
◎羅西尼(1792&mdash1868):意大利著名作曲家。
◎盧梭(1712&mdash1778):生于日内瓦的法語作家。
◎法語中的&ldquo公爵&rdquo與&ldquo土耳其&rdquo兩個詞的發音相近。
◎其實同盧梭一樣,可憐的奧克塔夫在同幻想搏鬥。
盡管他的姓氏冠以爵銜,他無論到巴黎的哪座沙龍,也不會引起别人的注意。
況且,那部分社會他從來沒見過,描述起來采取了可笑的敵對的口吻,後來他放棄了這種調子。
哪個階級都有愚蠢的人。
不管對與不對,如果一個階級被人指責為粗俗,那麼過不了多久,這個階級就會以無比僞善、莊嚴的舉止聞名。
&mdash&mdash原注 ◎利昂古爾:巴黎北部烏瓦茲省的城市。
◎曼徹斯特:英國重要工業城市,以紡織、機械制造、化學工業著稱。
◎《故事》:拉維爾·德·米爾蒙于一八二五年創作的喜劇。
◎《帝國新聞》:拿破侖統治時期的官方報紙。
◎塔爾馬(1763&mdash1826):法國著名演員,他的演出給戲劇的朗誦與服裝帶來深刻的改革,使之更自然,更合乎曆史真實。
◎《波利厄克特》(1642):法國悲劇作家高乃依(1606&mdash1684)的悲劇。
◎弗依将軍(1775&mdash1825):自由派政治家,兩度當選為議員,他的葬禮成為人民的盛大示威。
◎對維萊爾内閣,大家表達的感激恐怕不夠。
百分之三稅法、長子繼承權、新聞法,這些促進了黨派的融合。
貴族院與衆議院的必然聯系也開始密切起來,這一點奧克塔夫不可能預見到,而且,這個既驕傲又膽怯的年輕人今天的看法,幸虧比他幾個月之前還不準确;不過,根據他生來的性格,他就應該這樣看待事物。
能因為他對所有的人不公正,就讓這個古怪性格的描述殘缺不全嗎?他的不幸正是他這種不公正造成的。
&mdash&mdash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