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觀生臺詳看六道 轉劫所細論八司

關燈
富貴壽考也。

    其享富貴而壽促者,或緣其先天不足,又不能培補後天,既處富貴,口厭膏梁,衣窮文繡,貪於聲色,營於貨利,耽於嗜好,遂乃精神耗竭,氣血枯槁,斲喪已多,不亡何待?〈(如此死者不知多少)〉又況天物暴殄,不知惜福,命中衣祿折除已盡,烏得不死?又有居官殘忍,好行殺戮;貪於口腹,害命已多,大傷天地之和,有乖好生之德,故為造物所忌,鬼神不福,以折除其壽命也。

    〈(富貴紈褲之子命多短促卻是如此)〉 貧窮乞丐,壽命短促,固理之常,今反享高年者,非天愛憐之,實天磨折之也。

    〈(這個道理人鮮知者)〉其打胎而死,生下溺死、悶死者,乃前生犯淫亂之輩,或為僧道者犯淫惡,故遭此劫,亦或前生曾造打胎溺女之孽,故仍以此劫報之,非無因也。

    其數日、數月或數年而夭殤者,乃偷生之鬼也。

    惟枉死各節,各有原因,天理報應,存乎其中焉。

    至物類之遭殺,或為同類殘殺者,乃前生造孽已深,而又加殺孽者也。

    」〈(定然如此)〉 〈【不是債主不成父子,不是冤家不成夫婦,此理玄妙非常,吾因而一律批之,願世人勿再結來生冤孽,而糾纏不已也。

    人生富貴貧賤,前世修成,我勸大家,各宜安分守命,莫再失了皮囊也。

    凡犯此者,各宜警之。

    】〉 妙慧聽罷,不禁合掌稱讚曰:「善哉!貴司之論說,真足以開弟子之茅塞矣。

    」四人一面談,一面走,不覺之間已歷過了七司地面,每司門口,俱有匾對,不暇記誦,看看又到了一司門口,隻見門上直立一匾上書「授生司」三字,門左右有聯曰: 生復死,死復生,問輪迴何時停歇? 畜轉人,人轉畜,這道理各自思維。

     妙慧看罷對聯,又看這司公廨,較他司尤寬廣,人員較他司尤多,隻見許多男女到司門,領衣服者,領器械者,又有身上披牛馬六畜之皮,及各色羽毛者,亦有頭頂鱗介之殼者,擁擁擠擠,千形百狀,不一而足。

    妙慧知道這般人是去變飛禽走獸,及龜鱉蛇蚌之類,也不再問。

     〈【造物難名。

    】〉 掉轉頭來,差官領路上前,已出了甬道之外,見前面有一高台,即而視之,見上面書「驅忘台」三個大字,台上坐一老嫗,滿頭珠翠,笑容可掬,左右有許多侍女圍繞,台下地面寬闊,搭起四五十個涼棚,幾凳安好,棚內有許多男女坐定,大家舉杯痛飲,提壺舉勺者,盡是婦女,往來奔忙不疊,好似陽間熱鬧市場,開的茶寮酒館一般。

    〈(大千世界人物聚會之場何等熱鬧)〉 妙慧望見,心中頗覺煩渴,也想去飲一杯,判司連忙止住道:「飲不得,飲不得,此非茶酒,即陽世所謂迷魂湯也。

    〈(迷魂湯之來歷)〉善人豈未之聞耶?」妙慧曰:「弟子雖嘗聽過,究未知其來歷,究竟這老嫗是何人?在此何事?望乞指明。

    」判司曰:「此老嫗乃孟婆神也,生於前漢,幼讀儒書,壯誦佛經,凡有過去之事不思,未來之事不想,在世惟勸人戒殺喫素,年至八十一歲,鶴髮童顏,終是處女。

    隻知自己姓孟,人故皆稱之曰:『孟婆阿奶』,〈(孟婆神之事跡如此)〉入山修真得道。

     至後漢時,世人有能知前世因者,妄認為前生眷屬,是以 上帝敕令孟氏為幽冥之神,造築醧忘一台,準選鬼吏使喚,以採取俗世藥物,合成似酒非酒之湯,分為甘辛苦酸鹹五味,諸魂轉世,派飲此湯,使忘前生各事。

    但惡人飲此,使其入世,常帶一二三分之病。

    若善人飲此,轉益聰明強健。

    〈(同一迷湯而善人惡人飲之其效果各自不同奇妙奇妙)〉凡投生之男女,必由此經過,令飲此湯。

    如有刁猾鬼魂,不肯飲者,腳下即現出鉤刀絆住,上以銅管刺喉,受痛灌吞,諸魂飲畢,各聽由甬道而出。

    上了玉石木竹各橋,跳入紅波,即去投生矣。

    」 妙慧曰:「盍去觀投生處?」判司即領路上前,果然這條甬道,出路隻有一尺四寸寬,〈(此道為眾人之所必經)〉眾人魚貫而出,到了前面,見有六座大橋,景緻不一,以問判司?判司曰:「此六座橋,乃金、銀、玉、石、木、竹、所成也。

    金橋乃大善人所登,得授仙職,從此而上天曹也。

    銀橋乃二等功善之橋,凡授地仙地祇之職,得而登之。

    玉橋乃三等功善之橋,凡投生福地,享受人間富貴者,亦得而登之。

    若石橋乃生前積有小功善之人,出世亦令其衣食豐足,不受凍餒者,即走此橋也。

    若木橋乃有罪過者所由行,出世則衣食不濟,困苦艱難,甚則乞丐、殘疾之流是已。

    最下即是竹橋,上鋪瓦礫泥土,乃投生畜道者所行,凡胎卵溼化之類,均附之也。

    」 〈【觀看六橋風景,令人悲喜交縈,可見為善最樂,而作惡至苦也。

    】〉 妙慧擡頭一望,見登金銀橋者,寥寥無幾。

    上玉橋者,尚有數人,然皆衣裳楚楚,嘻笑而過。

    行石橋者,人數較多,亦俱得得行去,尚有歡笑之容。

    又看那木橋之上,多係手提筐缽,肩荷竹杖,衣衫襤褸之人,最居多數。

    行竹橋者,乃披毛戴角之輩,實繁有徒,俱皆大放悲聲,號啕痛哭而去。

     妙慧看罷,不勝嘆息。

    判司又領妙慧上了金橋,將四面一望,隻見六橋之外,又有大道六條,〈(此即六道輪迴)〉內中又分羊腸細路,盤曲轉灣,不知有若幹條,以問判司?判司曰:「共有十萬八千條,能通四大部洲,投生之人,各尋道路,各奔前程去也。

    」妙慧又見道路之外,一澗橫流,其水渾赤,一望汪洋,對岸赤石巖前,上有鬥大粉字四行曰: 為人容易做人難,再要為人恐更難; 欲生福地無難處,口與心同卻不難。

     粉字兩邊又有對聯曰: 好去做人,要抱定八德五倫,莫教放棄。

     各宜立志,休再墮三途六道,緻歎沈淪。

     又有七字聯曰: 來世怕為雙角獸, 今生莫作兩頭蛇。

     〈【叮嚀告誡,無限深情。

    】〉 隻見眾鬼魂到了澗邊,看見對面題著粉字對聯,個個注目念讀,忽然跳出長大二鬼,將投生鬼魂,從背後一掌推下,落於水中。

    眾魂沈於水中,如醉如癡,莫解其故的模樣。

    妙慧正在看得出神,也不知其中原故?判司曰:「這些鬼魂,此時氣悶神昏,顛倒不能自由,善人試猜他做些甚麼?」妙慧曰:「弟子不知,還要請教?」判司曰:「此時正是他兩足踏破紫河車,進出娘胎,哇的一聲落地時也。

    」 〈【迷離恍惚,奇妙難言世人欲除此苦惱,須具大願力,大善功,跳出紅塵苦海,而後可。

    】〉 妙慧始恍然大悟,乃是凡人臨盆的光景;杏杳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