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萬星宮參觀祕會 紫微帝預洩玄機

關燈
少刻,見殿中四位文臣,將那王者並年幼童子,保駕上樓去了,剛到樓梯盡頭,隻見那軍師以足蹬樓,大呼一聲,儼若雷霆,震動殿宇,〈(將來大勢隻在此大聲一呼中)〉說道:「時機到了,各人趕辦去罷。

    」眾星官一齊散席。

    妙慧因這大聲一呼,到反嚇了一跳,方纔定過神來,又見呂祖帝君上樓呼喚道:「紫微大帝傳柳仙妙慧上樓,有話吩咐。

    」於是二人隨著呂祖,下了南樓,逕到北樓之上,寶座之下,朝見大帝,行參甫畢。

    大帝諭妙慧曰:「今夕爾生得入吾宮,適逢開會,亦是奇緣。

    如有所聞回壇之後,慎勿妄洩。

    當今世道,五倫不敦,八德不守,廢棄君統,天下泯棼,不能合一。

    以緻盜賊?起,幹戈不息,水深火熱,民不聊生,言之可為浩歎!吾帝目擊時艱,不忍坐視,因急籌一挽救之方,今夕開會,蓋為此也。

    〈(天之愛民,甚於民之自愛,天之保民,甚於民之自保。

    )〉兼有緊要訓語,略洩與爾,爾其靜聽: 萬星教主中天紫微北極大帝訓曰: 「洪荒初闢,人道未立,民性渾淪,未有君辟。

    盤古禦世,聰明睿智,首出為君,萬民統治。

    三皇五帝,君統相承,百官以設,庶務以興。

    自茲以後,國有元首,總握乾綱,維持永久。

    三代以降,迄於漢唐,宋元明清,世有哲王。

    桀紂不德,亡身喪國。

    武乙射天,雷霆誅殛。

    漢晉六朝,傳至五季,以臣犯君,篡弒相繼。

    得國不正,不知天命,天速其亡,慘報立應。

    仁政不行,黷武窮兵,政煩賦重,苦我蒼生。

    有君如此,不如無有,天下怨咨,難防民口。

    〈(歷敘暴君不為天佑為世懲瞽)〉殊知中國,不可無君,一日無主,瓦解瓜分。

    〈(國不可一日無君)〉既有君主,尤貴有道,切戒昏庸,荒淫殘暴。

    〈(有君而昏不如無君)〉古之聖王,視民如傷,勤勞宵旰,日昃不遑。

    堯肌如臘,禹跡胼胝,情深飢溺,念切瘡痍。

    深宮節儉,省刑薄歛,兢業為心,主德無忝。

    用人行政,不雜以私,國法憲典,上下守之。

    為君之德,仁慈是則,奚以專制,貽人口實。

    人言君難,名論不刊,克盡君道,長治久安。

    〈(歷敘古聖心跡,為世君主則,君而體此,即為聖君。

    )〉胡今之世,廢棄帝制,不揣人情,不識時勢。

    敗紀倒綱,亂國之常,自由平等,甘蹈危亡。

    中原糜爛,生靈塗炭,無父無君,令吾悼歎。

    吾帝無奈,特開此會,篤生聖人,民所有賴。

    維皇建極,四海統一,保爾萬民,同登?席,試看天星,北極熒熒,光徹中外,照於帝庭。

    吾今論說,天機已洩,望爾世人,仍尋軌轍。

    〈(敘中國當守帝制,不可以新政體,糜爛生民。

    )〉」 大帝將訓諭畢,命左右侍駕官,錄為一稿,交與妙慧收置,帶回紹壇。

    刊入記中。

    說道:「吾帝此訓,乃言中國不可無君,有君而無德,仍不可以為君。

    世之無德,而狡焉思逞,妄希大位,妄自僭竊者,既非真人下降,吾帝星不照臨,未見有能成事,而不敗亡者矣。

    歷觀前史,可為殷鑒也。

    此文傳世,有人讀吾文,數年之後,方信吾言之不謬矣。

    今知《洞冥記》亦已演周,最後結果,到吾宮中,吾帝不勝其喜,故準爾聽奇聞,睹奇觀,不然,豈是容易。

    吾帝為諸子賀喜了。

    」大帝吩咐畢。

    文、呂二帝柳帝,辭別大帝,將妙慧領起下樓,出了星宮。

    將出門,見粉壁上,題出數語,墨尚淋漓未乾,妙慧讀其文,乃是七言四句: 三股洪水沖野雞,犬吠狐狸任所歸; 紫氣東來在田內,田下有樹不生稊。

     往後看,又是五言四句: 天機若露明,要等黑白分, 白雲人腰繫,天下一家春。

     再看又是四言古詩雲: 明明上天,爛然星陳, 日月光華,宏於一人。

     〈【這些隱語奇奇祕祕,大家去解。

    】〉 妙慧逐一看罷,不解其意,亦不敢問。

    隻好低著頭,跟隨三位帝君,步趨而出,到了大門之外,文、呂二帝道:「吾二帝要回宮去了,煩柳仙仍領妙慧回壇去罷。

    」妙慧聞言九叩辭謝二帝,真君跨上鶴,妙慧隨後,踅轉回壇,纔進壇中,即向大帝行禮,備述一切。

    忽見功曹二人降壇,宣傳 上皇口詔,說道:「《洞冥記》今已演周,三豐亦已批訖,此時尚未刊刻,合令蓬萊各散仙,暨各壇真官工書者,先行鈔錄一百部,限十日呈繳,以備分給天、地、人三曹,並東西洋各國,以為進化國人之用。

    由明日初五起,至十五日呈投,不可違誤,欽遵欽此,爾壇諸生,亦準消停十日夜,至三月十五晚,關卿在協天界,重開大會,萬仙齊集賀功,仍命桓侯領定一到會參觀,藉酬諸子之勞,兼獎勵德壇信女之功善,好好記下。

    」宣畢,功曹繳旨去了。

    大帝與真君各自回宮,妙慧亦甦醒起來,未知十五晚開會,又是如何的熱鬧?欲知後事,再看下回分解。

     總評: ⊙天機祕密,多隱露於此回書中,讀者會心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