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萬星宮參觀祕會 紫微帝預洩玄機

關燈
大家返本纔好。

    】〉 妙慧聽了這段議論,不覺駭然,對真君道:「據仙師所言,不特為官宦,享富貴者,是大根器。

    即具聰明知識,如學校中之士子,善壇內之乩生,如弟子輩者,亦前生有根器乎?」真君道:「師弟乃代天宣化之人,焉得無根器,務須好自為之,將來證果,未可限量也。

    至儒林士子,有根器者甚多,大都自暴自棄,自誤前程者,比比皆是。

    生時不曉,死後方知,悔之晚矣。

    」 〈【得此人身,則聖賢仙佛,皆可能這,況身列儒林,具有根器,而可自暴自棄乎?】〉 二人在鶴背上,談論許久,二鶴飛騰又速,已不計歷了多少程途,妙慧舉首一看,見前面有一片城垣宮闕,被五色彩雲籠住,隱隱約約,不知有若幹間?行行漸近,隻見光輝燦爛,四面樓閣玲瓏,如水晶塔一般,此等仙宮,天上罕見。

    乃問真君道:「前面宮殿,即紫微大帝所在乎?」真君曰:「然也。

    」言話間,已抵宮門,二人下了鶴,妙慧向上一望,隻見門上一匾,署曰:「萬星宮」三箇大字,左右有聯雲: 萬道全光輝北極, 滿天星鬥拱宸垣。

     門左右值門將吏,有數十人,都是武裝,手執刀鎗,相貌兇猛,妙慧不敢上前,真君道:「師弟勿懼,吾師與之交涉可也。

    」乃上前拱手說道:「各位將吏請了。

    」答曰:「請了,柳帝君到此何事?」真君道:「吾柳奉五聖敕命,兼奉 上皇玉旨,因完全《洞冥》一書,命吾領小徒張妙慧,來這「萬星宮」內參觀一番,並謁見星主,求示訓言,煩為轉達為荷,眾武士說道:「以何為憑?」真君道:「以皇令為憑,並有令劍為符信。

    」說準,即向身邊取出皇令一枝,再取令劍為質證。

    眾武士道:「今夕開祕密大會,帝君知否?」真君道:「知之。

    」眾武士道:「若單是帝君來,有何不可?今帶來張生,乃是凡人,豈可洩漏天機,倘有錯誤,誰敢當之?此事還須斟酌。

    」真君正在作難間,忽然文帝、呂帝、駕臨,真君連忙上前,表明一切,二聖對眾武士道:「儘管放人,如有過咎,有吾二帝當之可也。

    」於是真君、妙慧,始得跟隨三帝入門,連歷十餘重,兩邊俱是各星宿朝房,忙中不及細看,每至一門,俱有雷君把守。

    見二帝與柳帝引著遊生而來,眾雷君也不盤詰,及到了第十二重,二帝說道:「此時正在開會,商量機密大事,柳仙與妙慧,且上南樓之上,小憩片刻,候散會後,吾師向星主代達,方傳爾進見可也。

    」 言畢,真君引著妙慧,輕步上了南樓,屏息以後待。

    可巧樓上無人,妙慧由窗隙中暗暗偷窺,見內中是一大院落,其寬可容萬人,院中筵席設滿,約有千餘席之多,隻見入席之人,裝束不同,相貌亦異,奇形古怪,色色俱有,也不辨是何神仙?是何星宿?對面建一正殿,係坐北向南,殿當中設一寶座,有一人如王者,坐在寶座之上,頭戴冕旒,身穿袞龍袍服,腰繫寶帶,足踏粉底皁?,手執玉如意一柄,端拱垂裳,如如不動。

    寶座之前,亦設一席,有一童子,年約十齡左右,坐在其上,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相貌清奇,人間未曾見過。

    〈(萬星議會此童子入會何為令人難猜難解)〉距寶座尺許,設一玉案,外挂黃桌圍一幅,案上陳設籤筒一具,中插黃令數枝,寶座之下邊,左右又設四個座位,內有三人坐定,似文官的模樣,都是烏紗蟒袍玉帶裝束,手中各執一朝笏,其左邊上坐一人,亦是文官。

    如劇場所扮的孔明先生一般,妙慧細細測之,又不是孔明先生,乃是登壇大帥,號令三軍的軍師。

    隻見他穩坐左邊首席之上,與王者附耳低言,談而笑,笑而談,旋又以斑箸向案上指畫,如繪地圖一樣,那王者隻是點首,不知說些甚麼?〈(這軍師舉動宛如張良之躡足附耳又如諸葛武侯之隆中對策將來天下大事都在笑談指畫中耳)〉 〈【妙慧得覷諸多神仙,亦是萬幸。

    】〉 妙慧又向後看,見王者背後壁上,懸掛一張大榜,乃係黃錦製成,約有五丈鄉長,隻見首行上寫「封神」二字,有缽盂大,特用硃書,其外俱是墨書,約有數千字,看不清楚。

    那些星官,歡歡笑笑,舉觴痛飲,各發議論,手畫指書,也不聽見所說何事?妙慧心中,隻是個悶葫蘆,欲向真君問個明白,因事關祕密,又不敢問。

    隻好靜以待之,消停片刻,又向隙中望去,忽見那軍師向筒中取出令旗八枝,走到丹墀上邊立定,高聲宣言道:「某星君聽令。

    」即見座中有一人立起身來,至丹墀之下,拱立伺候,那軍師將令傳下,說道:「命爾前去整頓這件大事。

    」那人連聲應諾,雙手捧著令旗,展開一看,乃是一箇「孝」字如是連下七令,合計乃是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枝令旗。

    〈(八枝令旗所書八德可見治平天下非五倫入德不可)〉下令已畢,各歸坐位,又暢飲了一回。

     〈【此榜、其三會收圓之封神乎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