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遊一殿創觀獄所 測無間初試明珠
關燈
小
中
大
「這幾個禿頭,在世替人修齋設醮,純是欺人,所誦經典,字句錯訛,又多遺漏,隻圖敷衍了事。
當齋主者,從何而知?似此修齋設醮,並許願誦經之家,不惟無功,反遭罪過。
他不念及世俗所言,得人錢財,與人消災,這個道理。
口內誦經,眼中邪睨,專窺視人家婦女,不知他誦些甚麼經咒?一陣鐃鈸亂敲,也就含糊去了,至所得之經錢,用以嫖賭,淫孽更重,故本所先罰其遺漏錯訛之罪,待其補經更正之後,然後再發入無間獄中,用重刑處治,比此間更慘苦也。
」 〈【這般行為是和尚最慣伎倆。
】〉 定一問曰:「東廂之內,那些僧人,身無刑具,行動自由,燈光亦亮,在佛前誦經者,又是何說?」所員曰:「諸僧無貪淫孽,雖漏經文,小有訛誤,亦從寬也。
」〈(此罪從輕冥司公道)〉定一聞言,悚然而悟。
因口占一絕曰:「釋子慈悲憫眾生,如何淫孽亂胡行?誦經復把經文漏,哄騙經錢罪不輕。
」 吟罷,遂同千歲出了新門,又向飢渴廠而去,這飢渴廠,乃在所之東北,亦相距不遠,石砌為城,此至城門,上書「飢渴廠」三字,左右聯雲:人太輕生,在陽間服毒投繯,衹想把人貽累。
你既樂死,到陰府忍飢受渴,仍然教你熬煎。
定一將對讀罷,廠員已出來迎接,向少千歲行禮畢,即引導入城,不數步,到了靜室,獻上香茗,坐了片刻。
廠員曰:「請少千歲在此飲茶,末員領遊生到廠內參觀一番可也。
」定一即隨廠員入廠,見內中犯人甚多,品類下一。
廠員曰:「此皆在世輕生者也。
」定一問其輕生類數?廠員曰:「有投繯、刎頸者,有服毒、投水者,又有投崖而死,頭觸柱而死,跳火坑而死者,等等不一。
其死之理由,或因情急,或因小忿,或緣羞辱,〈(此條最多)〉或緣畏懼,遂尋短見,欲死萬事皆休,〈(好輕易)〉還要與人作難,貽禍無窮。
〈(其心可誅)〉這等居心,也就不良,究竟天下那有不了的事,縱然貽累多人,口舌官司,耗費銀錢。
少則數日,多則數月,也就了結。
隻是此等輕生之人,死時已受苦不堪,到此更懊悔不及,因他到此廠內,要令他身受飢渴,腹如針刺,口吐青煙,比他死時,更覺難過。
〈(這就是萬事皆休)〉無非教他試試這種苦惱,纔曉得輕生的失著,且每日戌亥二時,還教他如臨死時之痛苦,照樣行為。
〈(是他自願的)〉成數月後,或一二年後,命鬼卒押其魄,歸附尋死之所,不準受享羹飯紙帛,倘能知悔斂藏,不現形影驚人,妄尋替代者,〈(自知過犯情尚可原)〉俟其遭累人等,各無牽涉之日,門竈諸神,仍將該犯解交本殿,轉發第二殿,查較功過,照律施行,以次遞解各殿處治發落。
如或在死所地點,妄現形驚斃了人,或妄尋替代者,〈(居心險惡罪難赦免)〉不惟不能投生,還令青面獠牙厲鬼,勾到各獄,受苦滿日,發入阿鼻大地獄內,永遠受苦,不準投生,此本殿注定之刑律也。
」 〈【此段文字原原本本,把饑渴廠主律例,以及苦惱曲曲,傳出以為世人炯戒。
】〉 定一曰:「輕生之人死後費這許多周折,經無數苦惱,由此看來,世人何故輕生,轉討罪受。
我想其中道理,這輕生之人,定是今生把惡孽造多,或係前生欠下冤債,〈(抉出病根)〉如其不然,何苦忍心而出於此。
曷不思天地生人,原具好生之心,父母生兒,費盡養育之苦,乃不忍一時之忿,遂爾尋死自盡,他隻計及拚一死,以受一時之苦,並未料到死後更受無窮之苦,世人憒憒若此,真真嘆息人矣!」〈(名言至論喚醒癡迷)〉 二人談論已畢,廠員領定一在廠內,周歷一遭,隻見人盡披頭散髮,七孔流血,涎淚下垂,舌出口外,種種怪象,令人畏怖。
〈(慘狀可憐)〉 口占一律曰:「輕生本是婦人多,獄底沈淪可奈何?每為貪淫爭醋海,因而尋釁起風波,懸樑刎頸由來慘,服毒投江自入魔;我勤世人休恨恨,免遭飢渴墮恆河。
」 〈【此詩為輕生婦女,下腦後一鍼。
】〉 嘆畢,乃同廠員回見少千歲,細述一切,少千歲曰:「時辰不待,吾領爾回壇去也。
」於是二人各各跨上神馬,風馳電掣,瞬息到了壇中。
王天君喚醒定一起來,說道:「師弟連宵勞苦,明夕又煩守一師弟一行,去遊二殿可也。
」吩咐訖,少千歲、王天君各自回宮,諸生亦商量預備一切,但不知二殿各獄,又是甚麼景況?且看下回分解。
總評: ⊙地府若無孽鏡,老仙想十殿閻王,亦無如眾鬼何? ⊙士為民首,人格最高,故造孽之徒,當於一殿設獄,先處治之。
⊙今日佛門弟子,盡皆酒肉和尚,安得鬼差肉包、葷麵灌之哉!哈哈。
⊙好生惡死,人之常情,輕生之輩,冥司設獄治之,亦天地好生之心也。
當齋主者,從何而知?似此修齋設醮,並許願誦經之家,不惟無功,反遭罪過。
他不念及世俗所言,得人錢財,與人消災,這個道理。
口內誦經,眼中邪睨,專窺視人家婦女,不知他誦些甚麼經咒?一陣鐃鈸亂敲,也就含糊去了,至所得之經錢,用以嫖賭,淫孽更重,故本所先罰其遺漏錯訛之罪,待其補經更正之後,然後再發入無間獄中,用重刑處治,比此間更慘苦也。
」 〈【這般行為是和尚最慣伎倆。
】〉 定一問曰:「東廂之內,那些僧人,身無刑具,行動自由,燈光亦亮,在佛前誦經者,又是何說?」所員曰:「諸僧無貪淫孽,雖漏經文,小有訛誤,亦從寬也。
」〈(此罪從輕冥司公道)〉定一聞言,悚然而悟。
因口占一絕曰:「釋子慈悲憫眾生,如何淫孽亂胡行?誦經復把經文漏,哄騙經錢罪不輕。
」 吟罷,遂同千歲出了新門,又向飢渴廠而去,這飢渴廠,乃在所之東北,亦相距不遠,石砌為城,此至城門,上書「飢渴廠」三字,左右聯雲:人太輕生,在陽間服毒投繯,衹想把人貽累。
你既樂死,到陰府忍飢受渴,仍然教你熬煎。
定一將對讀罷,廠員已出來迎接,向少千歲行禮畢,即引導入城,不數步,到了靜室,獻上香茗,坐了片刻。
廠員曰:「請少千歲在此飲茶,末員領遊生到廠內參觀一番可也。
」定一即隨廠員入廠,見內中犯人甚多,品類下一。
廠員曰:「此皆在世輕生者也。
」定一問其輕生類數?廠員曰:「有投繯、刎頸者,有服毒、投水者,又有投崖而死,頭觸柱而死,跳火坑而死者,等等不一。
其死之理由,或因情急,或因小忿,或緣羞辱,〈(此條最多)〉或緣畏懼,遂尋短見,欲死萬事皆休,〈(好輕易)〉還要與人作難,貽禍無窮。
〈(其心可誅)〉這等居心,也就不良,究竟天下那有不了的事,縱然貽累多人,口舌官司,耗費銀錢。
少則數日,多則數月,也就了結。
隻是此等輕生之人,死時已受苦不堪,到此更懊悔不及,因他到此廠內,要令他身受飢渴,腹如針刺,口吐青煙,比他死時,更覺難過。
〈(這就是萬事皆休)〉無非教他試試這種苦惱,纔曉得輕生的失著,且每日戌亥二時,還教他如臨死時之痛苦,照樣行為。
〈(是他自願的)〉成數月後,或一二年後,命鬼卒押其魄,歸附尋死之所,不準受享羹飯紙帛,倘能知悔斂藏,不現形影驚人,妄尋替代者,〈(自知過犯情尚可原)〉俟其遭累人等,各無牽涉之日,門竈諸神,仍將該犯解交本殿,轉發第二殿,查較功過,照律施行,以次遞解各殿處治發落。
如或在死所地點,妄現形驚斃了人,或妄尋替代者,〈(居心險惡罪難赦免)〉不惟不能投生,還令青面獠牙厲鬼,勾到各獄,受苦滿日,發入阿鼻大地獄內,永遠受苦,不準投生,此本殿注定之刑律也。
」 〈【此段文字原原本本,把饑渴廠主律例,以及苦惱曲曲,傳出以為世人炯戒。
】〉 定一曰:「輕生之人死後費這許多周折,經無數苦惱,由此看來,世人何故輕生,轉討罪受。
我想其中道理,這輕生之人,定是今生把惡孽造多,或係前生欠下冤債,〈(抉出病根)〉如其不然,何苦忍心而出於此。
曷不思天地生人,原具好生之心,父母生兒,費盡養育之苦,乃不忍一時之忿,遂爾尋死自盡,他隻計及拚一死,以受一時之苦,並未料到死後更受無窮之苦,世人憒憒若此,真真嘆息人矣!」〈(名言至論喚醒癡迷)〉 二人談論已畢,廠員領定一在廠內,周歷一遭,隻見人盡披頭散髮,七孔流血,涎淚下垂,舌出口外,種種怪象,令人畏怖。
〈(慘狀可憐)〉 口占一律曰:「輕生本是婦人多,獄底沈淪可奈何?每為貪淫爭醋海,因而尋釁起風波,懸樑刎頸由來慘,服毒投江自入魔;我勤世人休恨恨,免遭飢渴墮恆河。
」 〈【此詩為輕生婦女,下腦後一鍼。
】〉 嘆畢,乃同廠員回見少千歲,細述一切,少千歲曰:「時辰不待,吾領爾回壇去也。
」於是二人各各跨上神馬,風馳電掣,瞬息到了壇中。
王天君喚醒定一起來,說道:「師弟連宵勞苦,明夕又煩守一師弟一行,去遊二殿可也。
」吩咐訖,少千歲、王天君各自回宮,諸生亦商量預備一切,但不知二殿各獄,又是甚麼景況?且看下回分解。
總評: ⊙地府若無孽鏡,老仙想十殿閻王,亦無如眾鬼何? ⊙士為民首,人格最高,故造孽之徒,當於一殿設獄,先處治之。
⊙今日佛門弟子,盡皆酒肉和尚,安得鬼差肉包、葷麵灌之哉!哈哈。
⊙好生惡死,人之常情,輕生之輩,冥司設獄治之,亦天地好生之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