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執政府與戰後重建
關燈
小
中
大
世俗化&rdquo引起了神聖羅馬帝國議會的激烈争論,每個人都渴望獲得更多的利益。
奧地利和普魯士更是提出了過分的要求,要求弱小國家的君主可以向強大的法蘭西統治者請求援助。
第一執政很樂意成為調解人,于是又獲得了包括巴伐利亞、巴登和符騰堡在内的大片領土。
而令普魯士政治家極為滿意的是,第一執政還進一步擴大了普魯士的邊界,以增強普魯士的實力去對抗奧地利,從而遵循他以自己特殊的方式所制定的傳統法蘭西政策。
這樣一來,法蘭西自黎塞留時代以來就在神聖羅馬帝國所具備的強大影響力再次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但如果拿破侖的政策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而神聖羅馬帝國人也學會了審視結果,那麼,當因為法蘭西侵略而一籌莫展時,他們才可能會意識到是誰召喚來了這位&ldquo保護者&rdquo。
這樣一來,在一片安靜詳和的氣氛中,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統治範圍擴大了,而且它的統治者無可争辯地成了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的歐洲仲裁者。
這種權力的增長無疑會使唯一一個至今仍與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抗衡的國家感到惱怒和警覺。
從一開始就認為《亞眠條約》所帶來的和平不能長久的英國政治家們開始意識到戰争即将到來。
一個在國外具有強大的武裝和影響力但在國内卻虛弱分散的國家的存在對其他國家來說始終是危險的。
一個在法蘭西和歐洲其他地區都具有巨大權力的天才軍事指揮家及其領導的強大專制主義國家,就是這樣一個危險的存在。
輝格黨和保守黨也同樣認為,對英國來說,歐洲大陸目前的狀況極具威脅性。
在這種情況下,導緻兩國分歧的原因迅速出現了。
英國的政客們公開抱怨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權力和勢力的巨大擴張,而拿破侖則抨擊英國對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叛國者的庇護以及英國媒體對法蘭西表現出的敵意。
英國媒體的自由言論對于拿破侖的專制本能來說極具威脅性。
同時,由于拿破侖的勃勃野心違反了《亞眠條約》,馬耳他并未按計劃割讓。
這個問題最後以暴力方式得到了解決。
不知是真的還是假裝的暴怒,第一執政恐吓了我們[2]在巴黎的使臣。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官方報紙的出版,揭露了收複埃及的計劃,從而增加了不和諧的因素。
另外,拿破侖帶着一貫地對民衆的蔑視态度向英國發起挑戰,引起了持續的憤慨。
關于馬耳他的談判毫無結果。
盡管這次談判是引起沖突的主要原因,但也隻是衆多因素之一。
總之,英法之間的戰争又開始了。
1803年5月,西方大國之間再次走向了殊死鬥争的境地。
鑒于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當時的擴張态勢,保留馬耳他并不違背《亞眠條約》的真正精神。
盡管在抵制英國的自由意志這件事上,第一執政犯了錯誤,體現了他作為政治家的一個主要缺陷,但研究是誰挑起了戰争是無意義的。
上一次英法戰争爆發的原因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對英國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那我們可以說英國政治家是無辜的。
然而,接下來的這場新的戰争原本可以避免卻發生了。
這不禁讓人感到惋惜。
新的戰争将法蘭西帶到了榮耀的頂峰後,又令它在可怕的不幸中跌落。
戰争将給英國帶來不朽的聲譽,但也将給它帶來可怕的危險,令其社會發展停滞數年,并令它建立了一個人民不贊同的政治體系。
英國政治家們從一開始就不認為《亞眠條約》會帶來長久的和平。
漫畫中的法蘭西軍官對英國女王說:&ldquo請允許我向您緻以深深的敬意,在您的香唇上印上我永恒的眷戀。
&rdquo英國女王回答道:&ldquo你真是個有教養的紳士,你的吻如此美妙,我真是無法拒絕。
可我也更加确定,你會再次欺騙我。
&rdquo *** [1]梯也爾先生在《法蘭西執政府和帝國的曆史》中詳細巧妙地描述了拿破侖的國内外政策。
這部作品内容豐富,極具研究價值;但無論是對戰争的描寫還是對和平的描寫,都過于誇張。
朗弗雷在《拿破侖史》中的評價恰恰相反,他以高超的手法描繪了拿破侖專制的缺點和危害,以及他本人性格的缺點。
《評論》特别是拿破侖的《書簡》展示了作為統治者、管理者和士兵的拿破侖。
比尼翁和費恩的作品也可以作為參考。
格倫維爾男爵、阿瑟·韋爾斯利勳爵、西德茅斯子爵和卡斯爾雷子爵的通信,威廉·皮特先生和查爾斯·詹姆斯·福克斯先生的通信,以及哈登貝格親王的《回憶錄》,顯示了英國和德意志的政治家眼中的拿破侖的制度;而艾利森的《曆史》盡管被政黨觀點所迷惑,卻充分評價了政府的領事制與帝制。
&mdash&mdash原注 [2]即英國。
作者是英國人,所以&ldquo我們&rdquo指英國。
文中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用法。
&mdash&mdash譯者注
奧地利和普魯士更是提出了過分的要求,要求弱小國家的君主可以向強大的法蘭西統治者請求援助。
第一執政很樂意成為調解人,于是又獲得了包括巴伐利亞、巴登和符騰堡在内的大片領土。
而令普魯士政治家極為滿意的是,第一執政還進一步擴大了普魯士的邊界,以增強普魯士的實力去對抗奧地利,從而遵循他以自己特殊的方式所制定的傳統法蘭西政策。
這樣一來,法蘭西自黎塞留時代以來就在神聖羅馬帝國所具備的強大影響力再次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但如果拿破侖的政策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而神聖羅馬帝國人也學會了審視結果,那麼,當因為法蘭西侵略而一籌莫展時,他們才可能會意識到是誰召喚來了這位&ldquo保護者&rdquo。
這樣一來,在一片安靜詳和的氣氛中,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統治範圍擴大了,而且它的統治者無可争辯地成了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的歐洲仲裁者。
這種權力的增長無疑會使唯一一個至今仍與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抗衡的國家感到惱怒和警覺。
從一開始就認為《亞眠條約》所帶來的和平不能長久的英國政治家們開始意識到戰争即将到來。
一個在國外具有強大的武裝和影響力但在國内卻虛弱分散的國家的存在對其他國家來說始終是危險的。
一個在法蘭西和歐洲其他地區都具有巨大權力的天才軍事指揮家及其領導的強大專制主義國家,就是這樣一個危險的存在。
輝格黨和保守黨也同樣認為,對英國來說,歐洲大陸目前的狀況極具威脅性。
在這種情況下,導緻兩國分歧的原因迅速出現了。
英國的政客們公開抱怨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權力和勢力的巨大擴張,而拿破侖則抨擊英國對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叛國者的庇護以及英國媒體對法蘭西表現出的敵意。
英國媒體的自由言論對于拿破侖的專制本能來說極具威脅性。
同時,由于拿破侖的勃勃野心違反了《亞眠條約》,馬耳他并未按計劃割讓。
這個問題最後以暴力方式得到了解決。
不知是真的還是假裝的暴怒,第一執政恐吓了我們[2]在巴黎的使臣。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官方報紙的出版,揭露了收複埃及的計劃,從而增加了不和諧的因素。
另外,拿破侖帶着一貫地對民衆的蔑視态度向英國發起挑戰,引起了持續的憤慨。
關于馬耳他的談判毫無結果。
盡管這次談判是引起沖突的主要原因,但也隻是衆多因素之一。
總之,英法之間的戰争又開始了。
1803年5月,西方大國之間再次走向了殊死鬥争的境地。
鑒于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當時的擴張态勢,保留馬耳他并不違背《亞眠條約》的真正精神。
盡管在抵制英國的自由意志這件事上,第一執政犯了錯誤,體現了他作為政治家的一個主要缺陷,但研究是誰挑起了戰争是無意義的。
上一次英法戰争爆發的原因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對英國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那我們可以說英國政治家是無辜的。
然而,接下來的這場新的戰争原本可以避免卻發生了。
這不禁讓人感到惋惜。
新的戰争将法蘭西帶到了榮耀的頂峰後,又令它在可怕的不幸中跌落。
戰争将給英國帶來不朽的聲譽,但也将給它帶來可怕的危險,令其社會發展停滞數年,并令它建立了一個人民不贊同的政治體系。
英國政治家們從一開始就不認為《亞眠條約》會帶來長久的和平。
漫畫中的法蘭西軍官對英國女王說:&ldquo請允許我向您緻以深深的敬意,在您的香唇上印上我永恒的眷戀。
&rdquo英國女王回答道:&ldquo你真是個有教養的紳士,你的吻如此美妙,我真是無法拒絕。
可我也更加确定,你會再次欺騙我。
&rdquo *** [1]梯也爾先生在《法蘭西執政府和帝國的曆史》中詳細巧妙地描述了拿破侖的國内外政策。
這部作品内容豐富,極具研究價值;但無論是對戰争的描寫還是對和平的描寫,都過于誇張。
朗弗雷在《拿破侖史》中的評價恰恰相反,他以高超的手法描繪了拿破侖專制的缺點和危害,以及他本人性格的缺點。
《評論》特别是拿破侖的《書簡》展示了作為統治者、管理者和士兵的拿破侖。
比尼翁和費恩的作品也可以作為參考。
格倫維爾男爵、阿瑟·韋爾斯利勳爵、西德茅斯子爵和卡斯爾雷子爵的通信,威廉·皮特先生和查爾斯·詹姆斯·福克斯先生的通信,以及哈登貝格親王的《回憶錄》,顯示了英國和德意志的政治家眼中的拿破侖的制度;而艾利森的《曆史》盡管被政黨觀點所迷惑,卻充分評價了政府的領事制與帝制。
&mdash&mdash原注 [2]即英國。
作者是英國人,所以&ldquo我們&rdquo指英國。
文中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用法。
&mdash&mdash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