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國民公會
關燈
小
中
大
間。
1792年9月20日,普魯士軍隊突破了法軍防線,但渙散的法軍仍成功擊退了普魯士軍隊,将其從瓦爾密高地上趕走了[3]。
法軍的勝利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布侖斯威克公爵查爾斯·威廉·費迪南的錯誤指揮。
這個微不足道的勝利卻産生了絕妙的結果。
普魯士國王、布侖斯威克公爵查爾斯·威廉·費迪南和奧軍将領開始産生分歧,并彼此産生防備心理。
更糟糕的是,奧普盟軍中成千上萬的軍人因為惡劣季節的極端潮濕天氣而難逃一劫。
不出幾日,推進到沙隆附近的耀武揚威的奧普盟軍開始全線撤退。
這次入侵如果不是因為指揮失誤,一定會壓倒一切抵抗。
可以說,巴黎和整個法蘭西僥幸躲過了一場劫難。
朗巴勒公主的屍體被扔到街上 也正是在這時,國民公會在閑置的杜伊勒裡宮成立了。
國民公會是在1792年8月10日事件和外國侵略的共同影響下成立的,雖然比其前身立法議會更具革命性,但主要成員大部分都是立法議會的成員,其中大多數反對無政府主義。
然而,山嶽派的加入使國民公會比立法議會更有力量,而平原派則更搖擺不定了。
有人指出,幾位激進左翼山嶽派的傑出代表現在改投保守右翼吉倫特派。
吉倫特派的領袖再次回歸,成為所謂的溫和派首領。
盡管來自巴黎的代表讓-保羅·馬拉、羅伯斯庇爾和丹東都是非常傑出的政治煽動者,但立法議會總的來說還是社會秩序的擁護者。
在1792年9月20日的瓦爾密戰役中,原本渙散的法軍成功擊退普魯士軍隊,将其從瓦爾密高地上趕走 弗朗西斯·克裡斯多夫·克勒曼 1792年9月20日瓦爾密戰役中的普魯士士兵 國民公會的第一項措施顯示了其真正的政治傾向。
它成立了一個委員會,專門調查對路易十六的指控。
近一年裡,尤其是與奧普同盟開戰以來,法蘭西王室的行為引起了的民衆的憤慨和不信任,因此共和國[4]中無人反對廢除君主制。
法軍也在努力加強力量,不斷驅逐入境的敵軍。
作為對《布侖斯威克宣言》和仍記憶猶新的《皮爾尼茨宣言》的回應,國民公會以抵制國王作為國家事業,并以法蘭西國家的名義向任何有意推翻暴君、追求自由的國家提供支持。
即使對外國來說具有侵略性、破壞性甚至挑釁的意味,國民公會的大多數人也仍然真誠地希望在國内遏制無政府狀态。
國民公會警覺地察覺到了最近發生的有辱首都威嚴的事件。
以傑出的吉倫特派為主的溫和派譴責了1792年9月的暴行,公開宣稱巴黎革命政府對國家造成了緻命的威脅,并宣布羅伯斯庇爾及其同伴的最終目的是實行恐怖的暴政。
指責的聲音肆意蔓延,盡管巴黎革命政府對此持質疑态度并進行了自查,無政府主義者的俱樂部也以威脅回應,但這些&ldquo亂黨&rdquo最初在國民公會中的力量尚微不足道。
然而,暴力情緒已經被喚起,首都的暴徒組織了示威以表憤怒,溫和派的雄辯激怒了雅各賓派煽動者,後者對溫和派尤其是吉倫特派的領袖開始産生了仇恨和嫉妒。
關于國王的報告一提交,國民公會就開始騷動不安。
雅各賓派領導人提議判處國王死刑。
最後,國民公會決定審判路易十六,并定期進行彈劾。
1792年12月11日,這位命運多舛的君主被從監獄帶到原來的宮殿,接受共和國法官的審判。
他頭戴紗巾,沉默地接受着一切,順從地回答關于&ldquo路易十六&rdquo的問詢。
國王一貫的被動順從觸動了許多人的心,人們親眼看到偉人堕落時常會産生同情心理,也正是這一點挽救了他的性命。
然而,國民公會發現了一些被奉命藏在鐵箱子裡的可疑文件,從而對國王産生了新的懷疑。
1792年12月26日,國王的辯護人做了極具說服力的辯護之後,國王本人隻簡單地補充了一句:&ldquo1792年8月10日的流血事件不應該記在我的頭上。
&rdquo辯論開始不久,雅各賓派就明顯地企圖利用1792年8月10日事件激起民衆對國王的仇恨,以便進一步實現自身目的。
雅各賓派提出立即制裁暴君,宣稱不打倒王室國家就不會安全&mdash&mdash這将給歐洲各國樹立很好的榜樣,并宣稱所有反對愛國者提議的人是反動的、隐藏的保皇黨。
除了這些惡毒的謾罵,雅各賓派還使用了屢試不爽的應急手段:首都當局及其爪牙随時準備恐吓那些在&ldquo國家事業&rdquo面前猶豫不決的代表。
就在這時,溫和派分裂了。
溫和派的大多數人譴責國王,但也希望饒恕他的性命。
吉倫特派領袖在信念、感情、欲望和恐懼之間徘徊不決,在雅各賓派的堅決果敢面前怯懦退縮了。
當勇氣和意志跟優柔寡斷不期而遇時,結果不言自喻。
1793年1月14日,國民公會宣布路易十六有罪,第二天又宣判死刑并立即執行。
緩期執行和向人民上訴的建議在此關鍵時刻被駁回了。
在長達幾天的會議上,在代表們的鄭重請求下,投票開始了。
當時的場景令許多目擊者内心久久不能平靜:大廳内無比昏暗,令人敬畏的法官決定着前君主的命運,像在劇場一樣坐成排的人們隻露出半張臉看着台上戲劇性的一幕,爆發出刺耳的喧鬧聲。
據說,盡管許多擠在走廊裡的婦女尖叫着控訴路易十六,但有一票卻激起了人們甚至是最為殘忍的山嶽派領袖的反感。
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約瑟夫·德·奧爾良以雅各賓派的身份再次回到巴黎,贊成立即處決他的堂弟,聲音中充滿了無恥。
羅伯斯庇爾 法王路易十六接受共和國法官的審判 丹東辭職了,新的司法大臣于1793年1月20日宣布了路易十六的判決書。
接到判決書後,路易十六請求給予三天時間,以做好死前準備,但遭到了拒絕。
幾個小時後,巴黎革命政府官員打開了路易十六的房門,站在那裡一言不發。
瑪麗·安托瓦内特王後、伊麗莎白夫人和王室的兩個孩子,都被劫數難逃的國王抱在懷裡。
為什麼要揭開這個痛苦場景的面紗?為什麼要探究這悲慘不幸的離别中那無聲的順從、激動的眼淚和心碎的悲傷呢?1793年1月21日清晨,平靜的夜晚過後,路易十六站起身來,将一個代表王後的結婚戒指給了近身侍從。
路易十六曾承諾跟家人見面道别,但因不希望家人承受痛苦而改變了主意。
不一會兒,路易十六收到了埃奇沃思[5]神父的聖餐。
埃奇沃思神父品德高尚,在國王生命的危機時
1792年9月20日,普魯士軍隊突破了法軍防線,但渙散的法軍仍成功擊退了普魯士軍隊,将其從瓦爾密高地上趕走了[3]。
法軍的勝利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布侖斯威克公爵查爾斯·威廉·費迪南的錯誤指揮。
這個微不足道的勝利卻産生了絕妙的結果。
普魯士國王、布侖斯威克公爵查爾斯·威廉·費迪南和奧軍将領開始産生分歧,并彼此産生防備心理。
更糟糕的是,奧普盟軍中成千上萬的軍人因為惡劣季節的極端潮濕天氣而難逃一劫。
不出幾日,推進到沙隆附近的耀武揚威的奧普盟軍開始全線撤退。
這次入侵如果不是因為指揮失誤,一定會壓倒一切抵抗。
可以說,巴黎和整個法蘭西僥幸躲過了一場劫難。
朗巴勒公主的屍體被扔到街上 也正是在這時,國民公會在閑置的杜伊勒裡宮成立了。
國民公會是在1792年8月10日事件和外國侵略的共同影響下成立的,雖然比其前身立法議會更具革命性,但主要成員大部分都是立法議會的成員,其中大多數反對無政府主義。
然而,山嶽派的加入使國民公會比立法議會更有力量,而平原派則更搖擺不定了。
有人指出,幾位激進左翼山嶽派的傑出代表現在改投保守右翼吉倫特派。
吉倫特派的領袖再次回歸,成為所謂的溫和派首領。
盡管來自巴黎的代表讓-保羅·馬拉、羅伯斯庇爾和丹東都是非常傑出的政治煽動者,但立法議會總的來說還是社會秩序的擁護者。
在1792年9月20日的瓦爾密戰役中,原本渙散的法軍成功擊退普魯士軍隊,将其從瓦爾密高地上趕走 弗朗西斯·克裡斯多夫·克勒曼 1792年9月20日瓦爾密戰役中的普魯士士兵 國民公會的第一項措施顯示了其真正的政治傾向。
它成立了一個委員會,專門調查對路易十六的指控。
近一年裡,尤其是與奧普同盟開戰以來,法蘭西王室的行為引起了的民衆的憤慨和不信任,因此共和國[4]中無人反對廢除君主制。
法軍也在努力加強力量,不斷驅逐入境的敵軍。
作為對《布侖斯威克宣言》和仍記憶猶新的《皮爾尼茨宣言》的回應,國民公會以抵制國王作為國家事業,并以法蘭西國家的名義向任何有意推翻暴君、追求自由的國家提供支持。
即使對外國來說具有侵略性、破壞性甚至挑釁的意味,國民公會的大多數人也仍然真誠地希望在國内遏制無政府狀态。
國民公會警覺地察覺到了最近發生的有辱首都威嚴的事件。
以傑出的吉倫特派為主的溫和派譴責了1792年9月的暴行,公開宣稱巴黎革命政府對國家造成了緻命的威脅,并宣布羅伯斯庇爾及其同伴的最終目的是實行恐怖的暴政。
指責的聲音肆意蔓延,盡管巴黎革命政府對此持質疑态度并進行了自查,無政府主義者的俱樂部也以威脅回應,但這些&ldquo亂黨&rdquo最初在國民公會中的力量尚微不足道。
然而,暴力情緒已經被喚起,首都的暴徒組織了示威以表憤怒,溫和派的雄辯激怒了雅各賓派煽動者,後者對溫和派尤其是吉倫特派的領袖開始産生了仇恨和嫉妒。
關于國王的報告一提交,國民公會就開始騷動不安。
雅各賓派領導人提議判處國王死刑。
最後,國民公會決定審判路易十六,并定期進行彈劾。
1792年12月11日,這位命運多舛的君主被從監獄帶到原來的宮殿,接受共和國法官的審判。
他頭戴紗巾,沉默地接受着一切,順從地回答關于&ldquo路易十六&rdquo的問詢。
國王一貫的被動順從觸動了許多人的心,人們親眼看到偉人堕落時常會産生同情心理,也正是這一點挽救了他的性命。
然而,國民公會發現了一些被奉命藏在鐵箱子裡的可疑文件,從而對國王産生了新的懷疑。
1792年12月26日,國王的辯護人做了極具說服力的辯護之後,國王本人隻簡單地補充了一句:&ldquo1792年8月10日的流血事件不應該記在我的頭上。
&rdquo辯論開始不久,雅各賓派就明顯地企圖利用1792年8月10日事件激起民衆對國王的仇恨,以便進一步實現自身目的。
雅各賓派提出立即制裁暴君,宣稱不打倒王室國家就不會安全&mdash&mdash這将給歐洲各國樹立很好的榜樣,并宣稱所有反對愛國者提議的人是反動的、隐藏的保皇黨。
除了這些惡毒的謾罵,雅各賓派還使用了屢試不爽的應急手段:首都當局及其爪牙随時準備恐吓那些在&ldquo國家事業&rdquo面前猶豫不決的代表。
就在這時,溫和派分裂了。
溫和派的大多數人譴責國王,但也希望饒恕他的性命。
吉倫特派領袖在信念、感情、欲望和恐懼之間徘徊不決,在雅各賓派的堅決果敢面前怯懦退縮了。
當勇氣和意志跟優柔寡斷不期而遇時,結果不言自喻。
1793年1月14日,國民公會宣布路易十六有罪,第二天又宣判死刑并立即執行。
緩期執行和向人民上訴的建議在此關鍵時刻被駁回了。
在長達幾天的會議上,在代表們的鄭重請求下,投票開始了。
當時的場景令許多目擊者内心久久不能平靜:大廳内無比昏暗,令人敬畏的法官決定着前君主的命運,像在劇場一樣坐成排的人們隻露出半張臉看着台上戲劇性的一幕,爆發出刺耳的喧鬧聲。
據說,盡管許多擠在走廊裡的婦女尖叫着控訴路易十六,但有一票卻激起了人們甚至是最為殘忍的山嶽派領袖的反感。
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約瑟夫·德·奧爾良以雅各賓派的身份再次回到巴黎,贊成立即處決他的堂弟,聲音中充滿了無恥。
羅伯斯庇爾 法王路易十六接受共和國法官的審判 丹東辭職了,新的司法大臣于1793年1月20日宣布了路易十六的判決書。
接到判決書後,路易十六請求給予三天時間,以做好死前準備,但遭到了拒絕。
幾個小時後,巴黎革命政府官員打開了路易十六的房門,站在那裡一言不發。
瑪麗·安托瓦内特王後、伊麗莎白夫人和王室的兩個孩子,都被劫數難逃的國王抱在懷裡。
為什麼要揭開這個痛苦場景的面紗?為什麼要探究這悲慘不幸的離别中那無聲的順從、激動的眼淚和心碎的悲傷呢?1793年1月21日清晨,平靜的夜晚過後,路易十六站起身來,将一個代表王後的結婚戒指給了近身侍從。
路易十六曾承諾跟家人見面道别,但因不希望家人承受痛苦而改變了主意。
不一會兒,路易十六收到了埃奇沃思[5]神父的聖餐。
埃奇沃思神父品德高尚,在國王生命的危機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