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革命爆發前的法蘭西

關燈
權提供足夠穩固有力的支持,卻也曾在法蘭西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并且時至今日仍影響巨大。

    其中一個階層就是教會。

    教會不僅有廣闊的封地、巨大的莊園,還有積累了幾個世紀的财富和崇高權力。

    教會的顯要人物紛紛跻身貴族階層,大部分成了波旁家族的成員,并享有許多特權。

    這些跻身貴族階層的高級教士的待遇與普通僧侶和下等教徒天差地别。

    他們舉止傲慢、自命不凡,令人們畏懼、反感。

    另外一個階層就是遍布整個法蘭西的世俗貴族階層。

    在中世紀法蘭西衰敗過程中,它是最不受歡迎的且毫無價值的階層之一。

    這個時期,法蘭西仍然保留着十六世紀封建社會的許多令人厭惡的特權。

    世俗貴族不僅被豁免了大部分賦稅,還有權壓榨其屬地上的人民。

    他們雖處于封建制度環境下,卻與其屬地的關聯不甚密切。

    因為除了極少數的世俗貴族之外,他們很少住在自己的屬地,而是帶着從屬地上收來的租金去凡爾賽或巴黎揮霍。

    大部分世俗貴族是新晉貴族或膽量過人的冒險家。

    他們不信任任何階層,雖自吹自擂,卻鮮有人能真正名留青史。

    他們炫耀自己過去或現在的成就,來證明自己的社會地位。

    我們可以斷定,法蘭西人民不喜歡這種專制、黑暗的政體。

    法蘭西的八萬奴隸和三分之二的農民階層或許已經被蝗蟲一般的貴族階層啃噬得惶惶不可終日。

    然而,導緻這一切的根源尚未被發現。

    也正是這樣,法屬領地才飽受诟病。

    在法蘭西,無論手段光彩與否,成為尊貴的人并不難,但成為貴族卻不易。

    因為貴族與其他低等階層之間有着嚴格的、難以逾越的區别。

    長此以往,貴族們變得狂妄自大、傲慢無禮,其舉止令人瞠目結舌。

    年輕的貴族推倒中産階級的小販,并當面侮辱其妻子。

    四十多年前,一位有名的領主因以射殺農民為樂而遭到路易十五的輕微訓斥,他竟然因此滿腹牢騷。

    類似的事件數不勝數。

    毫無疑問,法蘭西貴族們雖性格迥異,卻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他們都享有特權,這使他們最終走向了同樣的結局。

     讓-巴普蒂斯特·柯爾貝爾 世俗貴族們在凡爾賽宮揮霍享樂 然而,無論君主政體如何威嚴,無論教會和貴族如何高高在上,他們的權力都是軟弱和分裂的。

    法蘭西君主并沒有完全得到所有權威力量的支持,因為從某種角度來說,海軍在很大程度上受王公大臣控制,幾乎獨立于王權。

    軍人長期以來心懷不滿,因為非但得不到提拔和獎勵,還必須遵守殘酷且有辱人格的戒律。

    由于封建殘餘勢力的束縛,君主制政權不能發揮優勢,加之幾代人買賣官職,君主制政權在國家事務與公共服務管理上表現得松散無力。

    雖然國王仍然擁有并經常行使其至高無上的特權,但君主制政權的根基已經動搖。

    本該雷厲風行的行動,卻在當時受到了諸多阻礙。

    君主在人事任命和處理公務上的權力已經基本被剝奪。

    臭名昭著的教會也日漸衰落。

    教會統治者們沉迷于吹噓其響亮的頭銜,炫耀其錦衣玉食的生活,已經失去了精神力量。

    他們雖能繼續打壓胡格諾派、燒毀異教書籍,卻無力阻止新思潮的到來。

    很快,他們曾引以為豪的權力也将煙消雲散。

    此外,教會統治者和低級僧侶之間由于意見不合,産生了不可跨越的鴻溝。

    教會統治者們雖然身處高位,卻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跟伏爾泰進行辯論;許多主教教區的鄉村神父秘密反對上級,憎恨教會體系。

    世俗貴族階層的狀況也不容樂觀,正逐漸變弱并存在内部分歧。

    在一個像法蘭西這樣統治秩序長期不變的國家,統治階層的政治權力終将喪失殆盡。

    統治階層看似擁有最高特權,但實際上其擁有的與中央政府有關的實權卻非常小。

    貴族階層在國民議會中沒有絕對的發言權,不參與立法工作。

    在許多公共服務部門甚至國家行政部門,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力。

    高等貴族和低等貴族之間長期明争暗鬥&mdash&mdash蒙特默倫西家族和拉特梅爾家族鄙視那些新晉的小資産階級群體,認為他們的成就與自己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不僅如此,即使是較為開明的統治者,也會戲谑地将新晉貴族稱為&ldquo同胞&rdquo,并譴責他們傲慢、暴虐、貪婪。

     我們可以看到,法蘭西那些有權有勢的階層之間沖突頻發,各階層代表人物的名聲一落千丈。

    皇室和貴族之間的矛盾始于路易十四時期,之後,在其繼承人統治時期不斷升級。

    由于巴黎最高法院不止一次地反對皇室的主張和要求,路易十五受身邊親近之人的影響,極為反感巴黎最高法院的表現。

    此外,教會與皇室和貴族之間也發生了許多争執;法蘭西各級法院盡管都積極地加入了迫害胡格諾派的行列,也因為個人情感而拒絕改變野蠻的刑事訴訟程序,但偶爾也會抵制那些頑固的、無情的主張。

    這些公開沖突的影響不難評判。

    統治者将政體的弱點和弊端完全暴露在受壓迫的人民眼前,招來了人民的蔑視。

    到十八世紀,法蘭西上層階級的名聲跌入谷底。

    統治者的淫亂與恺撒時期異教徒的黑暗别無二緻;路易十五自甘堕落、沉迷于低級趣味,即使心如明鏡,也願意受詭計多端的教士和情婦擺布。

    至于貴族,無論教會貴族還是統治者,即使有一些可圈可點的傑出人物,也抵不過絕大多數人的極盡放蕩、奢侈和享樂。

    紅衣主教和主教們毫不掩飾地縱情聲色,這已是人盡皆知的醜聞。

    而較高階層的相對高雅的日常娛樂也無非是慵懶地享受美食。

    世俗貴族勢必衰敗,其光輝歲月也将一去不回。

    即使是曆史悠久的大家族,也很少出現真正名留青史的人物。

    甚至,為法蘭西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的黎賽留家族和孔代家族也堕落了,極盡享樂與谄媚之能事。

    還有龐大的貴族統治者群體,他們與具有濃郁騎士精神的羅克魯瓦[12]騎士和蘭登[13]騎士截然不同。

    他們無知頹廢、傲慢自負,把精力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