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楚兵入鹹陽
關燈
小
中
大
漢楚兵入鹹陽
卻說沛公兵行南路,於路七十二處府邑盡皆降附。
高陽太守王德迎接沛公入城。
公坐定,謂德曰:&ldquo吾欲求一賢士相助,公可推舉?&rdquo王德曰:&ldquo此間有一賢人,姓郦,名食其。
(食音異,其音箕)其人因家貧,隻圖酒食。
食後醉狂,嘗言:&lsquo若遇明君,吾必醒。
&rsquo&rdquo沛公大喜,即令王德請來相見。
禮畢,沛公見食其散發披襟,全無檢束,似非智謀之士,頗有謾意。
乃問曰:&ldquo吾欲伐暴安民,公何以教我?&rdquo食其笑曰:&ldquo原來如此如此。
&rdquo沛公又降階請至座上,曰:&ldquo吾孤寒少學,願先生明白開導。
&rdquo食其曰:&ldquo秦皇暴虐已非一日,今胡亥君之殘酷尤甚,公乃仁德之主,正無德合讓于有德也。
&rdquo沛公曰:&ldquo雖然如此,奈之賢智扶持。
&rdquo食其曰:&ldquo公誠求賢,臣舉一人乃是韓國姬成手下,五世相臣之後,姓張名良表字子房,此人有孫吳之韬略,儀秦之智謀,若得彼來輔公,破秦興劉易如反掌。
&rdquo沛公聽罷大喜曰:&ldquo此人既賢,韓王如何肯放?&rdquo食其曰:&ldquo公發一使與韓王借糧五萬石,若無糧借,必令子房來複,公即晉之。
&rdquo沛公曰:&ldquo别無的當,就煩先生一行。
&rdquo食其欣然領諾,迳至韓國,入見姬成曰:&ldquo沛公今往伐秦,與大王借糧五萬以資軍用。
&rdquo王曰:&ldquo自秦滅國,業荒民苦,今新立未安,焉有儲積。
&rdquo食其曰:&ldquo大王既不與糧,亦須遣使複之。
&rdquo王即命子房與食其回見沛公,相叙禮畢。
子房曰:&ldquo韓主因乏糧石,不能奉命,特令小臣複公,萬勿見罪。
&rdquo沛公曰:&ldquo久聞先生才智高士,若無糧借,願借先生同伐暴秦如何?&rdquo子房自思:吾亦欲與韓王報仇,今天假機會正合吾意。
乃答曰:&ldquo某奉主命而來,豈敢擅留于公。
公如必欲效謀,願公同回與王面議方可。
&rdquo沛公依言,即與子房至韓。
韓王接入,禮畢坐定。
沛公曰:&ldquo昨問大王借糧,如果無糧,乞借子房相助,王意何如?&rdquo韓王曰:&ldquo公既用子房,吾亦與公同往,但伐秦之後,富貴共之。
&rdquo沛公喜諾。
韓王随收拾國事喚子房相從,與沛公一同迳至寨内。
次日,拔寨起程。
正行間,忽報前有貫英阻路。
沛公命傅寬傅弼迎敵。
戰不多時,二将俱被貫英活擒過去。
須臾英複至陣前,沛公乃親出馬曰:&ldquo将軍武藝高強,何不助吾伐秦,共成大事。
&rdquo英見沛公狀貌非常,有帝王之度,乃下馬拜伏願降。
沛公大喜。
前至武關關上,守将朱蒯知沛公兵至,已先遣人馳報鹹陽趙高。
高乃自思:關外兵來伐秦。
吾今掌握大權,何不及先奪取天下,想衆官員惟有李斯不服,必須以計除之。
次早遂入朝,奏二世曰:&ldquo今有李斯權勢重大。
長子李由為三川令,結連諸侯謀反。
&rdquo二世聞奏大怒,即令趙高擒拿李斯父子,極刑勘問,務要招其反情。
将李斯父子腰斬于市,夷滅三族。
高既除卻李斯,恐朝中尤有不服者。
次日,請二世於望夷宮飲酒。
高奏曰:&ldquo臣有一匹龍駒,請陛下觀看。
&rdquo二世曰:&ldquo宣來朕看。
&rdquo須臾牽至,高曰:&ldquo好馬。
&rdquo二世笑曰:&ldquo是鹿何言是馬?&rdquo趙高仗劍指群臣曰:&ldquo吾言是馬,天子言是鹿,爾衆官說是鹿是馬?&rdquo唬得衆文武盡皆低首,不敢言鹿。
高笑曰:&ldquo衆官皆言是馬,爾何言鹿?&rdquo遂揮壯士齊出,殺二世于望夷宮。
二世在位二年,為高所弑而崩。
即日複立扶蘇子子嬰為三世皇帝。
子嬰在太廟受玉玺,喑與韓覃、李落甲謀殺趙高。
次日,詐病不出宮。
高入探病,覃與落甲伏兵齊出,擒住趙高,一劍砍死於宮前。
帝遂傳旨,夷其三族。
後人歎胡亥詩日: 二世為君懦且昏,望夷宮内鹿亡身。
不久子嬰降漢室,果然胡滅暴赢秦。
又譏李斯、趙
高陽太守王德迎接沛公入城。
公坐定,謂德曰:&ldquo吾欲求一賢士相助,公可推舉?&rdquo王德曰:&ldquo此間有一賢人,姓郦,名食其。
(食音異,其音箕)其人因家貧,隻圖酒食。
食後醉狂,嘗言:&lsquo若遇明君,吾必醒。
&rsquo&rdquo沛公大喜,即令王德請來相見。
禮畢,沛公見食其散發披襟,全無檢束,似非智謀之士,頗有謾意。
乃問曰:&ldquo吾欲伐暴安民,公何以教我?&rdquo食其笑曰:&ldquo原來如此如此。
&rdquo沛公又降階請至座上,曰:&ldquo吾孤寒少學,願先生明白開導。
&rdquo食其曰:&ldquo秦皇暴虐已非一日,今胡亥君之殘酷尤甚,公乃仁德之主,正無德合讓于有德也。
&rdquo沛公曰:&ldquo雖然如此,奈之賢智扶持。
&rdquo食其曰:&ldquo公誠求賢,臣舉一人乃是韓國姬成手下,五世相臣之後,姓張名良表字子房,此人有孫吳之韬略,儀秦之智謀,若得彼來輔公,破秦興劉易如反掌。
&rdquo沛公聽罷大喜曰:&ldquo此人既賢,韓王如何肯放?&rdquo食其曰:&ldquo公發一使與韓王借糧五萬石,若無糧借,必令子房來複,公即晉之。
&rdquo沛公曰:&ldquo别無的當,就煩先生一行。
&rdquo食其欣然領諾,迳至韓國,入見姬成曰:&ldquo沛公今往伐秦,與大王借糧五萬以資軍用。
&rdquo王曰:&ldquo自秦滅國,業荒民苦,今新立未安,焉有儲積。
&rdquo食其曰:&ldquo大王既不與糧,亦須遣使複之。
&rdquo王即命子房與食其回見沛公,相叙禮畢。
子房曰:&ldquo韓主因乏糧石,不能奉命,特令小臣複公,萬勿見罪。
&rdquo沛公曰:&ldquo久聞先生才智高士,若無糧借,願借先生同伐暴秦如何?&rdquo子房自思:吾亦欲與韓王報仇,今天假機會正合吾意。
乃答曰:&ldquo某奉主命而來,豈敢擅留于公。
公如必欲效謀,願公同回與王面議方可。
&rdquo沛公依言,即與子房至韓。
韓王接入,禮畢坐定。
沛公曰:&ldquo昨問大王借糧,如果無糧,乞借子房相助,王意何如?&rdquo韓王曰:&ldquo公既用子房,吾亦與公同往,但伐秦之後,富貴共之。
&rdquo沛公喜諾。
韓王随收拾國事喚子房相從,與沛公一同迳至寨内。
次日,拔寨起程。
正行間,忽報前有貫英阻路。
沛公命傅寬傅弼迎敵。
戰不多時,二将俱被貫英活擒過去。
須臾英複至陣前,沛公乃親出馬曰:&ldquo将軍武藝高強,何不助吾伐秦,共成大事。
&rdquo英見沛公狀貌非常,有帝王之度,乃下馬拜伏願降。
沛公大喜。
前至武關關上,守将朱蒯知沛公兵至,已先遣人馳報鹹陽趙高。
高乃自思:關外兵來伐秦。
吾今掌握大權,何不及先奪取天下,想衆官員惟有李斯不服,必須以計除之。
次早遂入朝,奏二世曰:&ldquo今有李斯權勢重大。
長子李由為三川令,結連諸侯謀反。
&rdquo二世聞奏大怒,即令趙高擒拿李斯父子,極刑勘問,務要招其反情。
将李斯父子腰斬于市,夷滅三族。
高既除卻李斯,恐朝中尤有不服者。
次日,請二世於望夷宮飲酒。
高奏曰:&ldquo臣有一匹龍駒,請陛下觀看。
&rdquo二世曰:&ldquo宣來朕看。
&rdquo須臾牽至,高曰:&ldquo好馬。
&rdquo二世笑曰:&ldquo是鹿何言是馬?&rdquo趙高仗劍指群臣曰:&ldquo吾言是馬,天子言是鹿,爾衆官說是鹿是馬?&rdquo唬得衆文武盡皆低首,不敢言鹿。
高笑曰:&ldquo衆官皆言是馬,爾何言鹿?&rdquo遂揮壯士齊出,殺二世于望夷宮。
二世在位二年,為高所弑而崩。
即日複立扶蘇子子嬰為三世皇帝。
子嬰在太廟受玉玺,喑與韓覃、李落甲謀殺趙高。
次日,詐病不出宮。
高入探病,覃與落甲伏兵齊出,擒住趙高,一劍砍死於宮前。
帝遂傳旨,夷其三族。
後人歎胡亥詩日: 二世為君懦且昏,望夷宮内鹿亡身。
不久子嬰降漢室,果然胡滅暴赢秦。
又譏李斯、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