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霧茫茫

關燈
經營集體的農副業生産,都不由得十分感動。

    因為那些年,她們都在娘家,一家人好熱鬧,老頭兒忙着集體的事情,整天臉上泛着紅光。

    那年頭,是許家最為昌盛發達的年代,也是許茂一生中最為光輝燦爛的年代啊!……當然,在為他祝壽的日子裡,大多數的客人都不是來白吃他的,特别令他感興趣的是家住川西壩的第二、第五和第六三個女婿,他們各自領着一家大小,帶着豐厚的禮物前來,他們的孩子們一個個都穿戴整齊、長得像小豬仔似的分外可愛。

    至于對待出嫁在本大隊的三個女兒,雖然不能說老漢有嫌貧愛富的思想,至少可以認為是表面上沒得那麼親熱。

     就說老大許素雲兩口子吧,提起他們,許茂老漢的心就會感到冰涼。

    前年,在葫蘆壩的政治生活中發生過一場醞釀已久的大風暴,許茂老漢的大女婿金東水首當其沖,結果是金東水的支部書記被停職;不久,倒黴的金東水又遭了一場禍事:火災毀掉了他的住房。

    當時,身任大隊長的龍慶跑來找許茂商量:要老漢把他寬敞的房屋騰出兩間來給老金夫婦和兩個孩子暫住。

    許茂先不吭聲,進到自己屋裡獨個兒召開了一次緊張的“形勢分析會”。

    這位精明的莊稼人思前想後,竟得出了一個目光短淺的結論,他斷定金東水摔了這一跤以後,是永遠也爬不起來了。

    這倒不是老漢嫌棄大女婿的為人,金東水從部隊轉業回來,當上支部書記以後,也确曾像他許茂當年辦高級社那樣,盡心盡力地領導集體生産,使老漢覺得好像又回到了那興旺的年代。

    可是結果呢,啪嗒一聲摔下來,誰知道以後會有個什麼結局?他終于心一橫,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龍慶的要求,使人們都驚奇得睜大了一雙眼睛。

    沒有法子,老金一家隻好搬到葫蘆壩抽水房的小棚子裡去住,随後,女人又一病不起,老金為她耗盡了火燒以後剩下的全部家私,終于醫治不好,臨到落氣的時候,連口棺材都沒有辦法買回來。

    聽到大女兒落氣的消息,許茂老漢獨自彈了淚,到底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啊!然而,當九姑娘領着幾個社員來到家裡(扌老)木料去為死者做棺材的時候,老漢卻巍然站立在大門口,不讓人們進去,九姑娘氣得大哭也不頂用。

    這實在太奇怪了!整個葫蘆壩的善良的人們,莫不感到不可理解。

    人們完全不懂得這個勞動一輩子的莊稼人為啥這般的沒情沒義?當時,似乎隻有龍慶懂得這個。

    他來到許家門前,把衆人勸說離去,默默地望了許茂一眼,然後就承頭邀集了幾個相好的幹部和鄉鄰,湊起錢來把老金的女人——許茂的從小受苦的大女兒的喪事辦了。

    自此以後,許茂老漢做生,再也見不到大女婿一家的影子。

    他似乎也沒有把他們計算在自己的親戚名單裡了。

     許茂老漢太狠了!真太狠了!但他并非生來就是一個沒有心肝的人。

    他是一個被土地牢牢束縛着的農民啊!在他的壯年時代,他也曾走在合作化的前列,站在葫蘆壩這塊集體的土地上做過許多美好的夢。

    那時候,他那間三合頭草房大院剛剛興建起來,他的女兒們常常可以聽到他爽朗的笑聲。

    但今天,在中國社會處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動亂的時刻,當葫蘆壩大隊的集體土地上的荒草淹沒了莊稼苗的年代,他許茂還能笑得出來麼?他怎麼能不擔驚受怕首先顧着自己。

    這是自私自利!是的。

    可是許茂老漢什麼時候也沒有誇過自己“大公無私”呀!當許多人高喊着革命的口号進行着政治戰争,幾乎忘掉了土地的時候,許茂确曾為着自己的利益,運用他驚人的智慧,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拼命聚集着财富。

    他甚至不怕被人家取笑,曾專門幹過一段時間揀廢破字紙的工作。

    那年頭連雲場、太平鎮遍街都是大字報,他每天晚上跑十來裡到場上去撕下來,存放好,定期賣到供銷社的廢品收購站去。

    他理直氣壯、慢條斯理地幹着那件事,并不認為有什麼不好或下賤;後來,街上的大字報少了,他倒覺得是十分遺憾的事情呢! 在那個年代,社會把許茂忘掉了!高喊着政治口号的人們,不僅沒有注意到鄉村裡油鹽柴米等等“經濟小事兒”,反而想出了種種的妙計不讓鄉下人過日子!沒有人給許茂這個農民一點實際利益,沒有人找他談心,也沒有人對他進行耐心的批評或适當的教育,卻有人在背地裡議論這個老漢的“資本主義”;甚至連他的女兒——擔任團支部書記的許琴,整天忙着社會工作,也把他朝夕相處的父親忽略了。

     許茂老漢幾年來就在這樣的“空隙”裡生活着和發展着。

    然而,今天早上,他的生活秩序也給四姑娘打亂了。

    四姑娘惹起的一場麻煩事,确實嚴重影響了老漢的心情,而且必定會沖淡許家即将到來的“節日氣氛”。

    ——對這一點,老漢尤其憤慨極了!他罵起來: “肇皮!……看樣子她硬是不走了?……哼哼,‘做些吃些’,說得撇脫!” 遇事都有主見、按着自己的方式思考問題和決定“政策”的許茂老漢,絕不相信這樣的事情:一個女人沒有自己的丈夫、孩子和家庭,可以獨立生活下去。

    他對于女人們個人感情和精神方面的利益,向來不考慮,他用以指導自己行為的方針,是實實在在的“現實”。

    他決定:假如現在遷就了她(像那些沒有出息的父親那樣),那麼,将來不論對她還是對自己都是永遠的麻煩。

    非叫四姑娘許秀雲離開不可!葫蘆壩有什麼好留戀的,他不打算在自己家裡養一個離了婚的老姑娘! 代理支書龍慶從幾丈遠的大路上走過,陽光刺着他生病的眼睛,隻能隐隐約約感覺到許茂蹲在一個地方,于是便喊道:“許大爺,過午了麼?你家老九叫你莫等她吃晌午飯了,下午還要開會呢!” 許茂站起身來回答說:“聽到啦!”接着罵道:“死女子!跑野了!”他對幺女兒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這當然不是什麼“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那些閑情逸緻,而完全是從最實際的考慮出發。

    他早把許琴的生活前途給安排好了的。

    他的已故的妻子生了九胎,他曾一次又一次地盼望她生一個男娃兒,但直到許琴出世,老婆害“産後寒”過世為止,他沒得到一個可以繼承他的“事業”的兒子。

    舊的傳統思想壓力曾使他痛苦得咬牙切齒,然而現實主義者的許茂卻并不因此悲觀厭世,他不久就習慣了,他把老九當兒子看待。

    在他看來,既然老九被确定為一個“兒子”,那麼,必須像教育兒子那樣對她的前途進行苦心經營,他盡了最大的力量供她上學,一直讀完高中。

    他從來不反對她參加社會活動,雖然他覺得那是沒意思的事。

    但他相信,這樣的世道,一個莊稼人的家庭裡,有個把人當點公事也并不是壞事情。

    老九一年年長大起來,他不聲不響地注視着葫蘆壩上的青年人,看有沒有一個稱他心的小夥子,他要尋一個“上門女婿”。

    但那條件當然是非常的嚴格,他不能讓自己這座帶石頭院牆的寬敞的草房院落在一個浪子手上。

     許茂聽說九姑娘不回來,自己也無心回家煮飯。

    他又開始他的崇高的勞動了,一面幹着,一面繼續思考。

    他有着良好的思考習慣,他會自言自語地表達他思想裡面的矛盾鬥争,而且不向任何人請教就能作出他自以為正确的決斷。

     這樣一個身體健壯的老人,并不是不會感到肚于餓的,半下午的時候,他肚子裡一副健康的腸胃就開始咕咕叫了。

    太陽一打斜,柳溪河上的風就吹過來,這會兒,他又覺得身上的棉襖太薄太輕了。

    他想到圈裡的豬,應該喂了。

    但他沒有回去,還發狠地幹着。

     太陽落坡的時候,他還堅持着幹下去。

    為了明天在連雲場的早市上赢得人們的贊歎和驚奇,他彎着腰,用最準确的動作,一根一根地把豌豆尖掐下來。

    每一根豌豆尖幾乎都掐得太長了些,帶着一截根本沒法吃的老稈兒。

    他這樣不顧質量的行為,完全是出于他的豐富經驗和通曉價值法則:他知道,眼下即使捎帶着更長一點的老稈兒,也能賣出去,大約再過兩三天以後,賣豌豆尖的莊稼人多起來了,那時候再注意質量也不為遲。

     許茂老漢背起背篼直起腰來,正要回家的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奇迹發生了:他看見鄭百如正向他對直走來。

     這會兒,天色完全黑下來了。

    許茂過去的四女婿從公社開完會,不走通往鄭家瓦屋的直路,卻繞着河邊的小道來到老漢面前,白淨的臉盤上完全沒有平常那種驕矜的神态,眼裡流露着負疚的神情,站在許茂面前。

    老漢完全沒有想到,不由得心裡有點失措了,但他并沒顯得慌張。

    他尖利地望着對方,兩手拄着鋤把,等着人家先發話。

     鄭百如笑嘻嘻開口說:“爹,才收工呀?” 鄭百如當面這樣恭順地叫他“爹”,在許茂的記憶裡已經是好幾年以前的事了。

    那是同許秀雲新婚前後的事情。

    這不能不使許茂更為吃驚,但他依然不說話。

     鄭百如故意躲開老漢的目光,收起笑容,用略為沙啞的聲音說道:“哪陣你老人家有空,我想跟你談談自己的思想。

    哎,想想過去的事情,我真後悔,都怪我年輕無知。

    自從和秀雲離婚以後,我才知道我是大不該!” 許茂心頭湧起一種滿足和勝利的喜悅,但他還是不開腔。

    他常常用這個辦法逼得對方把真話全說出來。

     但是,鄭百如卻在這裡打住了。

    他隻是告訴他說:今晚他要開會,沒有時間了,過兩天再到許茂家來“彙報思想”,聽取“批評幫助”。

    說完,又用求告的眼光望了許茂一刻,便折轉身從麥田的小徑離開了。

     許茂噴着鼻子,一步一步慢慢往家走。

    及至走入院子門以後,還有點心神不定。

    他把背篼放在高高的階沿石上,搔了搔腦殼,自語道:“呸!……這又是咋個一回事啊,未必你們這幾年還沒有鬧夠麼?” 院子裡靜悄悄的。

    梅花散發着幽香。

    四姑娘的孤零零的破小屋裡亮着燈。

    正房卻是黑黑的,老九還沒有回來。

     六 羅祖華,一個文文秀秀的農民。

    二十年前讀過高小,如今三十六歲,已近中年,是葫蘆壩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擔任着二隊副隊長的職務快十年了,社員們沒有不說他好的。

    這是一個多才多藝的農村土專家,泥木石篾樣樣精通,編鴛絞索、犁牛打耙、抛糧下種、擔擡推拉門門在行,什麼樣的難活、技巧活,到了他手上。

    沒有做不好的。

    隻是,正像人們常說的那樣——瓜無個個圓,人無樣樣全。

    老成厚道的農村實幹家羅祖華,對于為人處事方面的學問簡直少得可憐。

    然而,這有啥關系呢?在待人接物、處理有關親戚鄰朋等方面的事情,用不着他動腦子,家中有個聰明幹練的女人。

     他女人就是許秋雲。

    在許茂“女兒國”裡,秋雲排行第三。

    許家三姑娘不僅身材高大壯實,吃得、做得、累得,而且能說會道,直來直去,又好管個閑事。

    外号人稱“三辣子”。

    從許茂家裡出來的姑娘,就數她潑辣。

    羅祖華和許秋雲的結合,是農村中老年人稱之為“新式結婚”的那種方式,即: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加互相了解自由戀愛。

    這一對性情全然不同的夫妻,組成了一個和睦美滿的家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