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雨潇潇
關燈
小
中
大
闊自己的視野,走進更為廣闊的社會去思索,他将會更痛心地惋惜:像七姑娘這樣的一代青年,被攫走了靈魂和理想!
……許貞伏在四姐的床上嘤嘤哭泣一陣以後,仍覺得心頭空得發慌,好像那身比農家姑娘要華貴得多的衣服裹着的健壯的軀體也不存在了似的。
她翻身爬了起來,坐在床沿上,百無聊賴之中,緩緩地掠着額上散亂的頭發。
随後,便動手拈起針線來,試着按四姐的吩咐去縫皮襖領子。
然而,好幾年來不事女紅,連衣服補釘都不會縫的七姑娘,指頭不聽使喚,沒有幾下,針尖就紮進手指頭,冒出鮮紅的血珠來了。
她氣忿地丢開這讨厭的針線活,站起身來,慢慢踱到門外去。
她返身掩上大門,漫步走向田野。
細雨剛剛停歇,天空顯得高了一些,也亮了一些。
隻是,遠處的山巒仍是朦朦胧胧的,柳溪河上還挂着白色的水霧。
葫蘆壩靜得出奇。
人們都集合到村小的幾間破教室裡開會去了。
偶爾有兩三個小孩子出現在紅花草田裡采摘那些小紅花兒,玩“娶親”的遊戲。
這些孩子們,穿着黑色、藍色的破棉襖,頭上戴着他們哥哥或父親的棉帽子或毛皮帽,很難分清哪一個是男孩,哪一個是女孩。
許貞踏着泥濘的田坎路,無目的地朝前走着。
寒風吹在她身上,冷飕飕的。
她後悔自己為什麼不穿棉襖。
——這是近來在一些年輕人中流行的一種時髦的風尚,他們為了顯示自己苗條的身材和“風度”,冬天裡也不穿棉衣。
七姑娘剛剛學到這種時髦,還沒有完全适應,尤其是這空曠原野上的“刀兒風”,她那毛線衣以及花呢外套哪裡抵擋得住! 前面田邊上有一棵年老的柳樹,樹下是一眼古井,有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婆拄着竹竿提着小桶走上井台。
許貞見她那吃力的樣子,便走上前去,一看原是三隊的五保老人姜三婆。
她說:“三婆婆,我來幫你提吧。
”她不由老太婆分說,便搶過小桶和扯水竿,迅速地打起一桶水來。
她覺得這個活兒很好玩,便又說:“三婆婆,我給你提回去吧!”說罷便提起那一小桶清亮亮的井水朝姜三婆家走。
當她把水桶放在那虛掩着的籬笆門外,回轉身來時,姜三婆才走到半路上。
老太婆高興地說道:“我想了半天,是誰家的姑娘呀?哈哈哈……原來是許家老七啊!七姑娘,你如今出落得這樣富态,我這老太婆都差點兒認不出來啦!”許貞因為剛才的勞動,臉上紅噴噴的,顯得容光煥發。
她說:“三婆婆,你老人家好啊!”老太婆回答道:“好啥子喲!這條命死不下去罷了。
落幾天雨,吃水都成困難啰!呃,七姑娘,幾時回來的啊?你爹可好呀?……從前你娘在世,也像你這樣肯幫忙。
有一回,我病在床上爬不起來,你娘天天來看我,給我熬藥湯,那時你才兩三歲,你家老八還在吃奶,老九還沒出世。
葫蘆壩上正組織互助組,你爹當組長,對我們這些孤寡人家才好咧!那一回我害的是傷寒夾濕……”整天整月沒有一個說話的對象,老太婆今天像要把存放在肚子裡的陳年老話一股腦兒向七姑娘倒出來。
她東拉西扯地說着。
好一會,許貞聽得厭煩了,便說:“三婆婆,天冷呢,你回去烤烘籠去吧!”說完便離開老太婆,繼續漫無目标地向前走去。
許貞繞過一塊幹涸的堰塘,從一片竹林裡穿過去。
突然,背後有一個年輕人的聲音叫着她的名字: “許貞!……嗨呀,你也在家麼?” 她回過頭,隻見一個披翻領大衣,露一段深紅色絨線圍巾的青年向她奔跑過來,闆平的臉上現出興高釆烈的神色,隻有在荒涼沙漠中的旅行者意外地與知己重逢時,才會有那樣的神态。
許貞淡淡地回答:“呵,你也在家麼?” “昨天回來的,可今天就想走啦!明天一定回縣上去。
真沒意思。
”小夥子說,“我媽一封信又一封信叫我回來,原來是給我找了一個對象……好笑人!”他自己先笑了,接着補充道:“是個‘向陽花’,哈哈……” 許貞有點讨厭這個人。
他舅舅是縣商業局的什麼主任,前幾年開後門把他弄去當了百貨公司的工作員。
“怎麼?你不懂得啥子叫做‘向陽花’麼?” “不懂,沒聽說過。
” “你真不懂還是假不懂啊?……你會唱一支歌吧?”說着,小夥子唱起來了:“……社員(呀)都是(那個)向、陽、花(呀)……” 唱得荒腔頂闆的怪難聽,許貞嘴一撇。
小夥子忙說:“還不懂麼?‘農二’!懂了吧?我媽給我找了個‘農二’。
笑死人!” 許貞懂得了。
這是城裡某些青年對農民輕蔑、鄙視的稱呼。
她不由更加讨厭這個無聊的青年了。
此刻,不知怎麼的,她聽見人家用輕慢的語言提到農村姑娘,就覺得難以容忍!雖然她自己并不熱愛廣袤的土地和農家的草屋。
七姑娘轉身要走,小夥子卻跨前一步,攔住她: “到我家去坐一坐吧。
” “不坐了,我還……有事呀!” “隻坐一會兒吧!”青年自作多情地瞅着她,輕聲說:“我媽在家,舅媽也在……你願意離開供銷分社到縣上去麼?百貨公司闊氣多啦。
隻要給我舅媽說一聲……” 要在平時,許貞會動心的。
百貨公司的店堂、櫃台、櫥窗,哪一樣像連雲場供銷分社那般寒酸呀!但是,她此刻卻不感興趣。
她覺得此人比她自己更淺薄,更空虛。
她伸手推開那青年,傲然地向前走去。
隻有這一刻,七姑娘臉上才突然閃耀出許家姑娘們所共有的那種固執和高潔的神采來。
“唉!……”闆平臉、圍紅圍巾青年怅然地站立在原地,望着七姑娘健美的腰肢,沉重地歎了一口氣。
七姑娘心上突然湧起一陣憤懑的情緒!——她背後沒有眼睛,可是她卻知道那個人在用怎樣令人讨厭的目光盯着她,使她無端地感到受了侮辱。
“好氣人喲!……”她自成年以來,這會兒才第一次感到作為一個女子,自尊心是多麼重要。
“他們那些人,都一樣讨厭,像餓狗一樣,可惡死了!” 在許貞這個大姑娘的愛情詞典裡,早已抹掉了“純真”二字。
别人欺騙過她,她也欺騙過别人。
但是,盡管如此、嚴峻的生活仍然在不厭其煩地喚醒她去追求一種真正的生活、純潔的愛情。
她對自己以往的鬼混感到羞恥和厭倦了。
她又一次明白地意識到:自己原來是多麼的淺薄無聊,而現在又是多麼的空虛啊! 她依然漫無目的地走着。
她不知道自己繞過多少根田埂,跳過多少條小水溝,也不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
這樣在泥濘的路上走,任憑寒風刮着她的臉,透進她的心。
她冷得牙齒打顫,卻感到一種從未體驗過的清新的氣息。
一陣猛烈的風吹來,掀起她花呢短外套的前襟。
她時而走得很慢,從眼前随便什麼東西——一丘田,一方土,一個大石包,一棵道旁的柳樹——身上,去追尋少女時代的記憶,讓自己的思緒久久地沉湎在那些純潔生活的回憶中;時而她又飛快地走着,泥漿濺起老高,濺滿了她的褲腳,好像是要抓住那突然斷了線的思緒,又像是為了甩掉記憶的長河中的某一個令人不偷快的細節。
她的童年時代,是在不聲不響中度過的。
姐妹們過多的家庭中,做母親的人不可能把她們全都摟在懷裡。
那時候,她像小雞似的,成天跟着姐姐們轉,下田,挖地,收割或在家裡做飯洗衣。
她最愛跟的是三姐,愛看三姐大聲說話大聲笑。
可有時候三姐要打她,挨了打以後,她去找四姐,四姐總是溫和地給她擦幹眼淚。
在不知不覺中,她逐漸地長大起來,告别了童年,又跨進了少女的美妙年月。
她親眼看着姐姐們一個個長成大人之後,就有一個個陌生的小夥子相繼而來,都是精神飽滿,聲音渾厚,眼睛燃燒着熱情,做出害羞的樣子,而對老人們卻表現得很有禮貌。
接着,把姐姐們一個個地帶出了許家的大門。
姐姐們走的時候,都要哭,好像很舍不得這個院子似的。
但後來證明,她們哪裡是舍不得,她們有了丈夫、孩子以後,都挺高興呢。
這一切,七姑娘都是親眼見到的。
送走了姐姐們,她有時不能不想到自己。
沒有母親來引導她、教育她。
于是,她過早地開始了戀愛。
她的初戀雖然還多少帶着一點小孩子的頑皮色彩,但那開始的時候卻是純潔而忠誠的。
勞動中互相關懷,青年會上暗送秋波,梨樹林裡談情說愛,柳溪河邊私訂終身。
兩年過去了,鄭百如問她:“你打算一輩子蹲在農村麼?出去工作,掙工資、住樓房、穿料子,不曬太陽不淋雨的生活,你想不想啊?”她動搖了。
……後來的經過,正如前面叙述過了的那樣,可以借用“被誘惑”或“堕落”這些詞兒去概括。
然而,這個心不在焉的輕佻女子,怎麼也想不到,她的傳情的眼睛和默默的相許,卻害苦了一個忠厚的癡情的青年!她說過的話,私許終身的諾言,她自己淡忘了,而他卻一字一句刻在心上,永世難忘。
這個癡情的男兒名叫吳昌全。
五 吳昌全走進大會會場不久,看看天上亮開了,雨也住了,他便立即擠出村小的教室往回跑,跑進他們的科研地裡幹活來了。
這幾天,他為豌豆“霜前花”問題的一個新發現苦惱着,焦灼得吃不下、睡不好。
落雨前,他在偶然的情況下觀察到一個怪現象:霜前花在氣溫還沒有達到豌豆授粉溫度的情況下,居然也能授粉,證明“霜前花”也有結果的可能。
這個意外的發現使他驚喜萬分,正待繼續觀察,天卻落起雨來了。
久晴有久雨,開了頭就沒完沒了地落,落得叫人牽腸挂肚。
雨天的花,開不了無法進行觀察。
每天,工作組的齊明江同志開完會回去吃飯,都看見吳昌全不是在翻書,就是坐在門坎上憂郁地望着雨霧茫茫的天空出神。
小齊同志心想:這個人準是又害相思病了。
吳昌全盼着天空放晴,隻有天晴以後,才好繼續他對霜前花授粉問題的研究。
說吳昌全“癡情”,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他這個人,隻要迷上什麼,就總是丢不下,放不開,長久地眷眷于心懷。
他對鄉土的眷戀,對以提高産量為目的的科學研究傾注滿腔的熱情,既不是為了完成誰交給他的任務,也不是出于好奇的心理,更不是為了去領賞,完全是一種強烈的熱愛人民的情感,使他對農村家鄉的貧困感到切膚之痛。
葫蘆壩的農業産量不高;莊稼人缺吃少穿;上學的孩子們趴在凹凸不平的石闆書桌上寫字;婦女們打着赤腳;青年妙齡的女子不聽親人的勸告,被騙賣到那遙遠的地方……所有這些觸目傷心的事,都發生在七十年代的葫蘆壩上,而這些勤勞苦作創造物質财富以支撐祖國社會主義大廈的婦女,是不應該遭受這種命運的!……吳昌全對于他的鄉土人民,有一顆赤子之心,他沉重感受到這一切,他簡單而又固執地認定:這一切都是由于技術落後,産量太低,人不夠吃,生活不富。
他天真而又誠摯地相信:靠集體的力量,用新的科學辦法生産,就一定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這就是葫蘆壩新一代農民吳昌全的“癡情”的一例。
工作組的同志齊明江,難以理解這個農村知識分子樸實的感情和高尚的情操,當然并不奇怪。
他有他的理由和根據。
自從他第一次偷看了吳昌全的日記以後,他怎麼也按捺不住好奇的心情去繼續偵探吳昌全的秘密。
不久前,他又倫偷地看到了如下一段記載: 我已經把不少的精力和時光都花費在那刻骨的相思之中了。
……看來,她是完全被那些低級庸俗的生活情趣同化了。
這是一個心性高傲的姑娘終于走向堕落的最明顯的事實。
這兩年來,我遠遠地望着她。
為什麼她成天同那些遊手好閑的青年混在一起?常常往城裡跑,并沒有結婚,卻在别人那裡吃住,節假日天天在别人家中。
幹些什麼呢?不外是給人家做家務、做奴隸、做妻子!……在這樣
她翻身爬了起來,坐在床沿上,百無聊賴之中,緩緩地掠着額上散亂的頭發。
随後,便動手拈起針線來,試着按四姐的吩咐去縫皮襖領子。
然而,好幾年來不事女紅,連衣服補釘都不會縫的七姑娘,指頭不聽使喚,沒有幾下,針尖就紮進手指頭,冒出鮮紅的血珠來了。
她氣忿地丢開這讨厭的針線活,站起身來,慢慢踱到門外去。
她返身掩上大門,漫步走向田野。
細雨剛剛停歇,天空顯得高了一些,也亮了一些。
隻是,遠處的山巒仍是朦朦胧胧的,柳溪河上還挂着白色的水霧。
葫蘆壩靜得出奇。
人們都集合到村小的幾間破教室裡開會去了。
偶爾有兩三個小孩子出現在紅花草田裡采摘那些小紅花兒,玩“娶親”的遊戲。
這些孩子們,穿着黑色、藍色的破棉襖,頭上戴着他們哥哥或父親的棉帽子或毛皮帽,很難分清哪一個是男孩,哪一個是女孩。
許貞踏着泥濘的田坎路,無目的地朝前走着。
寒風吹在她身上,冷飕飕的。
她後悔自己為什麼不穿棉襖。
——這是近來在一些年輕人中流行的一種時髦的風尚,他們為了顯示自己苗條的身材和“風度”,冬天裡也不穿棉衣。
七姑娘剛剛學到這種時髦,還沒有完全适應,尤其是這空曠原野上的“刀兒風”,她那毛線衣以及花呢外套哪裡抵擋得住! 前面田邊上有一棵年老的柳樹,樹下是一眼古井,有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婆拄着竹竿提着小桶走上井台。
許貞見她那吃力的樣子,便走上前去,一看原是三隊的五保老人姜三婆。
她說:“三婆婆,我來幫你提吧。
”她不由老太婆分說,便搶過小桶和扯水竿,迅速地打起一桶水來。
她覺得這個活兒很好玩,便又說:“三婆婆,我給你提回去吧!”說罷便提起那一小桶清亮亮的井水朝姜三婆家走。
當她把水桶放在那虛掩着的籬笆門外,回轉身來時,姜三婆才走到半路上。
老太婆高興地說道:“我想了半天,是誰家的姑娘呀?哈哈哈……原來是許家老七啊!七姑娘,你如今出落得這樣富态,我這老太婆都差點兒認不出來啦!”許貞因為剛才的勞動,臉上紅噴噴的,顯得容光煥發。
她說:“三婆婆,你老人家好啊!”老太婆回答道:“好啥子喲!這條命死不下去罷了。
落幾天雨,吃水都成困難啰!呃,七姑娘,幾時回來的啊?你爹可好呀?……從前你娘在世,也像你這樣肯幫忙。
有一回,我病在床上爬不起來,你娘天天來看我,給我熬藥湯,那時你才兩三歲,你家老八還在吃奶,老九還沒出世。
葫蘆壩上正組織互助組,你爹當組長,對我們這些孤寡人家才好咧!那一回我害的是傷寒夾濕……”整天整月沒有一個說話的對象,老太婆今天像要把存放在肚子裡的陳年老話一股腦兒向七姑娘倒出來。
她東拉西扯地說着。
好一會,許貞聽得厭煩了,便說:“三婆婆,天冷呢,你回去烤烘籠去吧!”說完便離開老太婆,繼續漫無目标地向前走去。
許貞繞過一塊幹涸的堰塘,從一片竹林裡穿過去。
突然,背後有一個年輕人的聲音叫着她的名字: “許貞!……嗨呀,你也在家麼?” 她回過頭,隻見一個披翻領大衣,露一段深紅色絨線圍巾的青年向她奔跑過來,闆平的臉上現出興高釆烈的神色,隻有在荒涼沙漠中的旅行者意外地與知己重逢時,才會有那樣的神态。
許貞淡淡地回答:“呵,你也在家麼?” “昨天回來的,可今天就想走啦!明天一定回縣上去。
真沒意思。
”小夥子說,“我媽一封信又一封信叫我回來,原來是給我找了一個對象……好笑人!”他自己先笑了,接着補充道:“是個‘向陽花’,哈哈……” 許貞有點讨厭這個人。
他舅舅是縣商業局的什麼主任,前幾年開後門把他弄去當了百貨公司的工作員。
“怎麼?你不懂得啥子叫做‘向陽花’麼?” “不懂,沒聽說過。
” “你真不懂還是假不懂啊?……你會唱一支歌吧?”說着,小夥子唱起來了:“……社員(呀)都是(那個)向、陽、花(呀)……” 唱得荒腔頂闆的怪難聽,許貞嘴一撇。
小夥子忙說:“還不懂麼?‘農二’!懂了吧?我媽給我找了個‘農二’。
笑死人!” 許貞懂得了。
這是城裡某些青年對農民輕蔑、鄙視的稱呼。
她不由更加讨厭這個無聊的青年了。
此刻,不知怎麼的,她聽見人家用輕慢的語言提到農村姑娘,就覺得難以容忍!雖然她自己并不熱愛廣袤的土地和農家的草屋。
七姑娘轉身要走,小夥子卻跨前一步,攔住她: “到我家去坐一坐吧。
” “不坐了,我還……有事呀!” “隻坐一會兒吧!”青年自作多情地瞅着她,輕聲說:“我媽在家,舅媽也在……你願意離開供銷分社到縣上去麼?百貨公司闊氣多啦。
隻要給我舅媽說一聲……” 要在平時,許貞會動心的。
百貨公司的店堂、櫃台、櫥窗,哪一樣像連雲場供銷分社那般寒酸呀!但是,她此刻卻不感興趣。
她覺得此人比她自己更淺薄,更空虛。
她伸手推開那青年,傲然地向前走去。
隻有這一刻,七姑娘臉上才突然閃耀出許家姑娘們所共有的那種固執和高潔的神采來。
“唉!……”闆平臉、圍紅圍巾青年怅然地站立在原地,望着七姑娘健美的腰肢,沉重地歎了一口氣。
七姑娘心上突然湧起一陣憤懑的情緒!——她背後沒有眼睛,可是她卻知道那個人在用怎樣令人讨厭的目光盯着她,使她無端地感到受了侮辱。
“好氣人喲!……”她自成年以來,這會兒才第一次感到作為一個女子,自尊心是多麼重要。
“他們那些人,都一樣讨厭,像餓狗一樣,可惡死了!” 在許貞這個大姑娘的愛情詞典裡,早已抹掉了“純真”二字。
别人欺騙過她,她也欺騙過别人。
但是,盡管如此、嚴峻的生活仍然在不厭其煩地喚醒她去追求一種真正的生活、純潔的愛情。
她對自己以往的鬼混感到羞恥和厭倦了。
她又一次明白地意識到:自己原來是多麼的淺薄無聊,而現在又是多麼的空虛啊! 她依然漫無目的地走着。
她不知道自己繞過多少根田埂,跳過多少條小水溝,也不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
這樣在泥濘的路上走,任憑寒風刮着她的臉,透進她的心。
她冷得牙齒打顫,卻感到一種從未體驗過的清新的氣息。
一陣猛烈的風吹來,掀起她花呢短外套的前襟。
她時而走得很慢,從眼前随便什麼東西——一丘田,一方土,一個大石包,一棵道旁的柳樹——身上,去追尋少女時代的記憶,讓自己的思緒久久地沉湎在那些純潔生活的回憶中;時而她又飛快地走着,泥漿濺起老高,濺滿了她的褲腳,好像是要抓住那突然斷了線的思緒,又像是為了甩掉記憶的長河中的某一個令人不偷快的細節。
她的童年時代,是在不聲不響中度過的。
姐妹們過多的家庭中,做母親的人不可能把她們全都摟在懷裡。
那時候,她像小雞似的,成天跟着姐姐們轉,下田,挖地,收割或在家裡做飯洗衣。
她最愛跟的是三姐,愛看三姐大聲說話大聲笑。
可有時候三姐要打她,挨了打以後,她去找四姐,四姐總是溫和地給她擦幹眼淚。
在不知不覺中,她逐漸地長大起來,告别了童年,又跨進了少女的美妙年月。
她親眼看着姐姐們一個個長成大人之後,就有一個個陌生的小夥子相繼而來,都是精神飽滿,聲音渾厚,眼睛燃燒着熱情,做出害羞的樣子,而對老人們卻表現得很有禮貌。
接着,把姐姐們一個個地帶出了許家的大門。
姐姐們走的時候,都要哭,好像很舍不得這個院子似的。
但後來證明,她們哪裡是舍不得,她們有了丈夫、孩子以後,都挺高興呢。
這一切,七姑娘都是親眼見到的。
送走了姐姐們,她有時不能不想到自己。
沒有母親來引導她、教育她。
于是,她過早地開始了戀愛。
她的初戀雖然還多少帶着一點小孩子的頑皮色彩,但那開始的時候卻是純潔而忠誠的。
勞動中互相關懷,青年會上暗送秋波,梨樹林裡談情說愛,柳溪河邊私訂終身。
兩年過去了,鄭百如問她:“你打算一輩子蹲在農村麼?出去工作,掙工資、住樓房、穿料子,不曬太陽不淋雨的生活,你想不想啊?”她動搖了。
……後來的經過,正如前面叙述過了的那樣,可以借用“被誘惑”或“堕落”這些詞兒去概括。
然而,這個心不在焉的輕佻女子,怎麼也想不到,她的傳情的眼睛和默默的相許,卻害苦了一個忠厚的癡情的青年!她說過的話,私許終身的諾言,她自己淡忘了,而他卻一字一句刻在心上,永世難忘。
這個癡情的男兒名叫吳昌全。
五 吳昌全走進大會會場不久,看看天上亮開了,雨也住了,他便立即擠出村小的教室往回跑,跑進他們的科研地裡幹活來了。
這幾天,他為豌豆“霜前花”問題的一個新發現苦惱着,焦灼得吃不下、睡不好。
落雨前,他在偶然的情況下觀察到一個怪現象:霜前花在氣溫還沒有達到豌豆授粉溫度的情況下,居然也能授粉,證明“霜前花”也有結果的可能。
這個意外的發現使他驚喜萬分,正待繼續觀察,天卻落起雨來了。
久晴有久雨,開了頭就沒完沒了地落,落得叫人牽腸挂肚。
雨天的花,開不了無法進行觀察。
每天,工作組的齊明江同志開完會回去吃飯,都看見吳昌全不是在翻書,就是坐在門坎上憂郁地望着雨霧茫茫的天空出神。
小齊同志心想:這個人準是又害相思病了。
吳昌全盼着天空放晴,隻有天晴以後,才好繼續他對霜前花授粉問題的研究。
說吳昌全“癡情”,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他這個人,隻要迷上什麼,就總是丢不下,放不開,長久地眷眷于心懷。
他對鄉土的眷戀,對以提高産量為目的的科學研究傾注滿腔的熱情,既不是為了完成誰交給他的任務,也不是出于好奇的心理,更不是為了去領賞,完全是一種強烈的熱愛人民的情感,使他對農村家鄉的貧困感到切膚之痛。
葫蘆壩的農業産量不高;莊稼人缺吃少穿;上學的孩子們趴在凹凸不平的石闆書桌上寫字;婦女們打着赤腳;青年妙齡的女子不聽親人的勸告,被騙賣到那遙遠的地方……所有這些觸目傷心的事,都發生在七十年代的葫蘆壩上,而這些勤勞苦作創造物質财富以支撐祖國社會主義大廈的婦女,是不應該遭受這種命運的!……吳昌全對于他的鄉土人民,有一顆赤子之心,他沉重感受到這一切,他簡單而又固執地認定:這一切都是由于技術落後,産量太低,人不夠吃,生活不富。
他天真而又誠摯地相信:靠集體的力量,用新的科學辦法生産,就一定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這就是葫蘆壩新一代農民吳昌全的“癡情”的一例。
工作組的同志齊明江,難以理解這個農村知識分子樸實的感情和高尚的情操,當然并不奇怪。
他有他的理由和根據。
自從他第一次偷看了吳昌全的日記以後,他怎麼也按捺不住好奇的心情去繼續偵探吳昌全的秘密。
不久前,他又倫偷地看到了如下一段記載: 我已經把不少的精力和時光都花費在那刻骨的相思之中了。
……看來,她是完全被那些低級庸俗的生活情趣同化了。
這是一個心性高傲的姑娘終于走向堕落的最明顯的事實。
這兩年來,我遠遠地望着她。
為什麼她成天同那些遊手好閑的青年混在一起?常常往城裡跑,并沒有結婚,卻在别人那裡吃住,節假日天天在别人家中。
幹些什麼呢?不外是給人家做家務、做奴隸、做妻子!……在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