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未圓的月亮
關燈
小
中
大
二叔咋說呀?你見到他麼。
” 昌全在屋裡回答道:“不是上級的布置,也不是支部的決定,是鄭大會計的鬼花樣!” “老龍的意思該咋個辦啦?是執行,還是不執行呀?” “他也沒咋說,反正我們四隊不執行。
” 許琴聽他倆一對一答,摸不淸頭腦,正要問一問,金順玉大娘卻改變了話題,對兒子說道: “你出來呀,團支書找你研究工作呢!” 吳昌全踱到堂屋來了,抓了根闆凳靠牆壁坐下,離許琴遠遠的,冷淡得很。
許琴說:“今天在公社開了一天會。
下午分頭安排的時候,團委布置了幾項工作,有宣傳工作、掃盲工作、科研組的工作,還有衛生村。
宣傳方面,要我們各大隊團支部立即把原有的業餘文藝宣傳隊恢複起來,編排一台小節目,内容是宣傳第一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的精神。
今晚我找你商量,主要是各生産隊以團小組為骨幹成立科研小組的事。
縣委工作組到了公社,馬上就要下隊來了,顔組長對成立科研組的事很支持,叫我們立即行動,以團員、青年為骨幹,請老農做參謀,把各隊都搞起來,先訂出規劃……我給顔組長講了你搞科研的情況,她聽着高興極了,說是一定要來向你學習呢……呃,昌全哥,你看咋辦?” 吳昌全說:“各隊都成立科研組,這事早該辦了。
可是,具體咋個成立,我可不懂行。
你們團支部去辦吧。
” 許琴笑着驚叫起來:“哦喲,‘你們團支部’!這話虧你說得出口呢,你不是團員呀!” “我這個團員,快超齡了。
“在組織裡一天,也得做工作。
” “嘿嘿,我可是……” “怎麼?怕把你們小隊搞科研的好經驗傳給外隊?你保守麼?自私麼?” 許琴這個團幹部,懂得一點怎樣做動員工作,她這連笑帶刺的一長串話,再加以她那活活潑潑的神态,柔中有剛的淸脆聲音,是誰也無法招架的。
吳昌全隻好說:“好啦好啦,你說咋辦吧。
” 于是他們一起商量起來。
隻要是搞科研,而不是演劇或幹其它什麼差事,吳昌全總是樂意接受,并決心實實在地幹一番的。
他們終于達成了協議:明天召開團支部會議研究這個問題,讓昌全去作指導。
商量已定,許琴又向金順玉大娘告辭了,大娘說:“忙啥呢,難得有空,再擺一會兒龍門陣嘛!……你怕夜深了不敢一個人回去?我叫昌全送你。
” 許琴雖然嘴裡說要走,腳杆卻并沒有要往外移動的意思。
不知為啥,她真願意多坐一會兒。
于是,三個人你一言我一語,抓住每一個話題,漫無章節地說了開去。
不知過了多久,看着時候不早,金順玉怕許茂老漢責怪,才示意叫吳昌全護送許琴出門。
此刻,上弦月已經快要擱在西山上了。
四 從前有句俗語:“屋漏又遭連夜雨,行船卻遇打頭風。
” 四十歲的壯年漢子金東水的命運似乎正好應驗了這句古老的俗語。
全國解放以後,才第一次穿上鞋子,提着書包上村小讀書的少年金東水,在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者辛苦創建的平平坦坦的大路上走着,無憂無慮地度過了他的青春年華。
接着是當兵、複員,平凡的勞動,雖然清苦卻有樂趣的家庭生活,繼而是做黨的工作,擔起建設葫蘆壩這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擔…… 這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幹部,真是誰也想不到啊!——當他自己的兒子都已經戴上了紅領巾的時候,生活會出現如此的艱難! 在那冰刀霜劍的日月裡,人們曾懷疑過:是不是曆史果真會在什麼時候發生什麼誤會呢?不!老金自己并不那樣認為。
曾經學習過“社會發展史”、特别是在部隊雖用心學習過黨史的共産黨員金東水,當他在一九七五年冬天的這個夜晚,坐在這荒涼的葫蘆壩上守水人的小草棚棚裡邊,點起煤油燈,一邊讀書一邊指導十一歲的兒子複習功課時,外表看去,他那嚴肅的方臉膛,還是平常那個樣子。
支部書記被停職,以及接二連三的坷坎,似乎并沒有在他臉上留下什麼悲涼或郁憤的痕迹,好像他們父子們的生活,原本如此,什麼也不曾發生過。
葫蘆壩這個地方,交通閉塞,算得上個窮鄉僻壤。
然而,這一年春天裡“四屆人大”吹起的春風,夏天裡,傳來黨中央關于整頓各條戰線的喜訊,特别是深秋時節,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了那個農業會議以後,出現在遼闊農村的熱浪,鼓動着葫蘆壩上這位受貶谪的共産黨員的心扉,敲擊着千家萬戶莊稼人的門窗。
寡言少語的農民金東水是個喜歡沉思默想的人,他固執地認定:曆史像奔騰不息的長江大河一樣,有時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一個漩渦,生活的流水在這裡回旋一陣以後,又要浩蕩東流的。
萌蘆壩的事情必将往好處變化!跟随着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長大成人,剛剛進入中年時代的金東水,同葫蘆壩的上一輩莊稼人大不一樣,他根本不相信命運這個東西! 耳鼓山柏樹林盤裡吹來的風,把小草棚棚頂上的茅草掃得刷刷刷響。
門外,東來的柳溪河水在山腳下焦急地拍打着岩石,發出那種迫不及待的叭叭聲。
左邊,一裡以外的梨樹坪那兒響起東一聲西一聲的狗吠……在這一切聽慣了的音響裡,從梨樹坪那邊的小路上傳來了一陣輕輕的腳步聲。
“爹,龍二爸來了!” 十一歲的高小學生從課本上擡起頭來。
老金側耳聽聽,搖了搖纏着青布頭帕的腦殼,說:“不是他。
” 兒子眨眨眼,又說:“是昌全表叔?” “也不像。
” 那麼是誰呢?誰在這夜靜更深的時候朝這荒僻的地方走來呀? 輕快、細碎的腳步聲在草棚棚外面停住了。
沒有敲門,也沒有叫喊。
警惕性很高的紅小兵便扯起童音向門外厲聲問道: “哪一個?” “是我。
……還沒有睡麼,長生娃?”一個年輕女人的聲音這樣回答。
長生娃迅速地望了他爹一眼,就跳過去開門;而老金卻一把抓住兒子的手膀。
由于事情太使人感到意外,也由于過去那些難以說得清楚的情由,老金此刻,眉毛擰成兩個疙瘩,心上的血刷地湧到臉上來了。
可是,長生娃哪裡曉得過去的事情?他向父親解釋道: “四姨娘來了!她的聲音你都聽不出來?” 門外頭的腳步聲離開了,去遠了。
長生娃急得差點兒哭起來!他掙脫父親的手,一步跳到門邊,嘩的一聲把門打開一看,黑暗中,已看不見人影兒了,隻有門檻底下放着一個包袱。
長生娃剛要彎腰去揀包袱,幾丈開外黑糊糊的小路上傳來了那個女人的聲音: “長生娃,你快過來一下。
” 孩子一聽,顧不得去看包袱裡裹着的東西,便急忙忙向他四姨娘奔去了。
老金自從火燒房子、女人病逝以後,生活上常常得到居住在本大隊的三姨子許秋雲、四姨子許秀雲,以及那個還沒出嫁的老九許琴姑娘的照看,特别是兩個孩子的穿戴,補補連連什麼的;有時還給送來一點糧食和小菜。
小女兒長秀兩歲離娘,怪可憐的,四姨子許秀雲沒有孩子,就接了過去代為撫養。
親戚處,這都是常情嘛!誰家敢挂無事牌,保證沒得個三長兩短的?然而,難聽的閑言怪話從葫蘆壩上“閑話公司”鄭百香那裡制造出來,而且很快傳開了,說是“下台幹部”金東水,同他四姨子許秀雲“不醒豁”。
為了這個無中生有的風波,缺少調查研究的老好人代理支書龍慶曾委婉吿誡老金: “要注意影響啊!莫找些虱子在自己腦殼上爬喲!” 為了這個不光彩的風聲,六十多歲的許茂老漢鼓起眼睛,惡狠狠地教訓他的女兒們:“不給老子顧臉!看老子捶你們!” 當時,鄭百如正要找岔子鬧離婚,就以此為“理由”,将許秀雲打了一頓,提出離婚。
而秀雲呢,在鄭家的生活早就有許多難言之苦,早就想離開那個狼穴了,便咬牙忍受了這個屈辱,在離婚書上按下了手印,搬回老父親那兒去了。
……為這些,老金不僅成了老丈人的眼中釘,而且整個葫蘆壩以“閑話公司”為中心的“輿論界”,幾乎把他的形象歪曲得不成樣子了,他忿忿地從四姨子那裡把小女兒長秀要了回來,自己撫養。
下地幹活,将小女兒背在背上,有時夜裡挨批鬥,便将小女兒抱在手上。
總之從那以後,即使在小路上與四姨子狹道相逢,他也決不再打招呼,對面走過,他把臉扭到一邊去。
老金是一個甯肯割腦殼而不願割耳朵的漢子,他認為:什麼樣的打擊迫害都好忍受,什麼樣的屈辱終有澄淸之日,惟獨那樣的男女間的閑話受不了!那是傷風敗俗的事情! 這一陣,老金粗壯的身子在小屋裡焦躁地踱來踱去,他心裡煩透了!而這窄小的地面卻根本不是踱步的地方。
長生娃回來了,揀起了那個包袱,他站在父親面前,歡歡喜喜地告訴父親說: “四姨娘說的,縣委的工作組就要到葫蘆壩來了。
” 老金聽也不願聽,他依然踱來踱去。
長生娃才不管他聽不聽呢,繼續報吿第二件事情:“四姨娘問你,過幾天外公做生,你去不去?她還說,外公的身體一年比一年不行,你一定要去看看他才對頭。
做生辦禮信的事,四姨娘給我們準備齊,過幾天送來……” 老金到底聽清了兒子這幾句,愣了一下,但随即卻狠狠地訓斥兒子道: “莫多嘴!不去!不去!” 長生娃莫名其妙地望望他爹,便動手打開四姨娘放在門檻底下那個包袱,原來裡邊裹着一件白底碎紅花紡綢面子小棉襖,看得出來這花色半新的小襖是用舊衣服改制的,但是針線密密,十分的精巧好看。
老金有些茫然地把眼光落在小祅上,漸漸的兩眼模糊起來。
長生娃歡歡喜喜地奔到床前,把小長秀搖醒過來。
小姑娘揉着眼睛,讓哥哥為她試穿一下厚實、柔和的小祅。
知寒知暖的四姨娘!為了給小侄女兒縫下這小棉襖,也不知對着那盞孤燈,獨自熬了多少個深夜! 五 對于性情溫良的四姑娘許秀雲來說,驅逐舊恨的萦繞本來就是一種痛苦的過程。
假如不是因為長秀,不是因為心中有着對未來的朦胧的希望,她斷然
” 昌全在屋裡回答道:“不是上級的布置,也不是支部的決定,是鄭大會計的鬼花樣!” “老龍的意思該咋個辦啦?是執行,還是不執行呀?” “他也沒咋說,反正我們四隊不執行。
” 許琴聽他倆一對一答,摸不淸頭腦,正要問一問,金順玉大娘卻改變了話題,對兒子說道: “你出來呀,團支書找你研究工作呢!” 吳昌全踱到堂屋來了,抓了根闆凳靠牆壁坐下,離許琴遠遠的,冷淡得很。
許琴說:“今天在公社開了一天會。
下午分頭安排的時候,團委布置了幾項工作,有宣傳工作、掃盲工作、科研組的工作,還有衛生村。
宣傳方面,要我們各大隊團支部立即把原有的業餘文藝宣傳隊恢複起來,編排一台小節目,内容是宣傳第一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的精神。
今晚我找你商量,主要是各生産隊以團小組為骨幹成立科研小組的事。
縣委工作組到了公社,馬上就要下隊來了,顔組長對成立科研組的事很支持,叫我們立即行動,以團員、青年為骨幹,請老農做參謀,把各隊都搞起來,先訂出規劃……我給顔組長講了你搞科研的情況,她聽着高興極了,說是一定要來向你學習呢……呃,昌全哥,你看咋辦?” 吳昌全說:“各隊都成立科研組,這事早該辦了。
可是,具體咋個成立,我可不懂行。
你們團支部去辦吧。
” 許琴笑着驚叫起來:“哦喲,‘你們團支部’!這話虧你說得出口呢,你不是團員呀!” “我這個團員,快超齡了。
“在組織裡一天,也得做工作。
” “嘿嘿,我可是……” “怎麼?怕把你們小隊搞科研的好經驗傳給外隊?你保守麼?自私麼?” 許琴這個團幹部,懂得一點怎樣做動員工作,她這連笑帶刺的一長串話,再加以她那活活潑潑的神态,柔中有剛的淸脆聲音,是誰也無法招架的。
吳昌全隻好說:“好啦好啦,你說咋辦吧。
” 于是他們一起商量起來。
隻要是搞科研,而不是演劇或幹其它什麼差事,吳昌全總是樂意接受,并決心實實在地幹一番的。
他們終于達成了協議:明天召開團支部會議研究這個問題,讓昌全去作指導。
商量已定,許琴又向金順玉大娘告辭了,大娘說:“忙啥呢,難得有空,再擺一會兒龍門陣嘛!……你怕夜深了不敢一個人回去?我叫昌全送你。
” 許琴雖然嘴裡說要走,腳杆卻并沒有要往外移動的意思。
不知為啥,她真願意多坐一會兒。
于是,三個人你一言我一語,抓住每一個話題,漫無章節地說了開去。
不知過了多久,看着時候不早,金順玉怕許茂老漢責怪,才示意叫吳昌全護送許琴出門。
此刻,上弦月已經快要擱在西山上了。
四 從前有句俗語:“屋漏又遭連夜雨,行船卻遇打頭風。
” 四十歲的壯年漢子金東水的命運似乎正好應驗了這句古老的俗語。
全國解放以後,才第一次穿上鞋子,提着書包上村小讀書的少年金東水,在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者辛苦創建的平平坦坦的大路上走着,無憂無慮地度過了他的青春年華。
接着是當兵、複員,平凡的勞動,雖然清苦卻有樂趣的家庭生活,繼而是做黨的工作,擔起建設葫蘆壩這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擔…… 這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幹部,真是誰也想不到啊!——當他自己的兒子都已經戴上了紅領巾的時候,生活會出現如此的艱難! 在那冰刀霜劍的日月裡,人們曾懷疑過:是不是曆史果真會在什麼時候發生什麼誤會呢?不!老金自己并不那樣認為。
曾經學習過“社會發展史”、特别是在部隊雖用心學習過黨史的共産黨員金東水,當他在一九七五年冬天的這個夜晚,坐在這荒涼的葫蘆壩上守水人的小草棚棚裡邊,點起煤油燈,一邊讀書一邊指導十一歲的兒子複習功課時,外表看去,他那嚴肅的方臉膛,還是平常那個樣子。
支部書記被停職,以及接二連三的坷坎,似乎并沒有在他臉上留下什麼悲涼或郁憤的痕迹,好像他們父子們的生活,原本如此,什麼也不曾發生過。
葫蘆壩這個地方,交通閉塞,算得上個窮鄉僻壤。
然而,這一年春天裡“四屆人大”吹起的春風,夏天裡,傳來黨中央關于整頓各條戰線的喜訊,特别是深秋時節,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了那個農業會議以後,出現在遼闊農村的熱浪,鼓動着葫蘆壩上這位受貶谪的共産黨員的心扉,敲擊着千家萬戶莊稼人的門窗。
寡言少語的農民金東水是個喜歡沉思默想的人,他固執地認定:曆史像奔騰不息的長江大河一樣,有時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一個漩渦,生活的流水在這裡回旋一陣以後,又要浩蕩東流的。
萌蘆壩的事情必将往好處變化!跟随着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長大成人,剛剛進入中年時代的金東水,同葫蘆壩的上一輩莊稼人大不一樣,他根本不相信命運這個東西! 耳鼓山柏樹林盤裡吹來的風,把小草棚棚頂上的茅草掃得刷刷刷響。
門外,東來的柳溪河水在山腳下焦急地拍打着岩石,發出那種迫不及待的叭叭聲。
左邊,一裡以外的梨樹坪那兒響起東一聲西一聲的狗吠……在這一切聽慣了的音響裡,從梨樹坪那邊的小路上傳來了一陣輕輕的腳步聲。
“爹,龍二爸來了!” 十一歲的高小學生從課本上擡起頭來。
老金側耳聽聽,搖了搖纏着青布頭帕的腦殼,說:“不是他。
” 兒子眨眨眼,又說:“是昌全表叔?” “也不像。
” 那麼是誰呢?誰在這夜靜更深的時候朝這荒僻的地方走來呀? 輕快、細碎的腳步聲在草棚棚外面停住了。
沒有敲門,也沒有叫喊。
警惕性很高的紅小兵便扯起童音向門外厲聲問道: “哪一個?” “是我。
……還沒有睡麼,長生娃?”一個年輕女人的聲音這樣回答。
長生娃迅速地望了他爹一眼,就跳過去開門;而老金卻一把抓住兒子的手膀。
由于事情太使人感到意外,也由于過去那些難以說得清楚的情由,老金此刻,眉毛擰成兩個疙瘩,心上的血刷地湧到臉上來了。
可是,長生娃哪裡曉得過去的事情?他向父親解釋道: “四姨娘來了!她的聲音你都聽不出來?” 門外頭的腳步聲離開了,去遠了。
長生娃急得差點兒哭起來!他掙脫父親的手,一步跳到門邊,嘩的一聲把門打開一看,黑暗中,已看不見人影兒了,隻有門檻底下放着一個包袱。
長生娃剛要彎腰去揀包袱,幾丈開外黑糊糊的小路上傳來了那個女人的聲音: “長生娃,你快過來一下。
” 孩子一聽,顧不得去看包袱裡裹着的東西,便急忙忙向他四姨娘奔去了。
老金自從火燒房子、女人病逝以後,生活上常常得到居住在本大隊的三姨子許秋雲、四姨子許秀雲,以及那個還沒出嫁的老九許琴姑娘的照看,特别是兩個孩子的穿戴,補補連連什麼的;有時還給送來一點糧食和小菜。
小女兒長秀兩歲離娘,怪可憐的,四姨子許秀雲沒有孩子,就接了過去代為撫養。
親戚處,這都是常情嘛!誰家敢挂無事牌,保證沒得個三長兩短的?然而,難聽的閑言怪話從葫蘆壩上“閑話公司”鄭百香那裡制造出來,而且很快傳開了,說是“下台幹部”金東水,同他四姨子許秀雲“不醒豁”。
為了這個無中生有的風波,缺少調查研究的老好人代理支書龍慶曾委婉吿誡老金: “要注意影響啊!莫找些虱子在自己腦殼上爬喲!” 為了這個不光彩的風聲,六十多歲的許茂老漢鼓起眼睛,惡狠狠地教訓他的女兒們:“不給老子顧臉!看老子捶你們!” 當時,鄭百如正要找岔子鬧離婚,就以此為“理由”,将許秀雲打了一頓,提出離婚。
而秀雲呢,在鄭家的生活早就有許多難言之苦,早就想離開那個狼穴了,便咬牙忍受了這個屈辱,在離婚書上按下了手印,搬回老父親那兒去了。
……為這些,老金不僅成了老丈人的眼中釘,而且整個葫蘆壩以“閑話公司”為中心的“輿論界”,幾乎把他的形象歪曲得不成樣子了,他忿忿地從四姨子那裡把小女兒長秀要了回來,自己撫養。
下地幹活,将小女兒背在背上,有時夜裡挨批鬥,便将小女兒抱在手上。
總之從那以後,即使在小路上與四姨子狹道相逢,他也決不再打招呼,對面走過,他把臉扭到一邊去。
老金是一個甯肯割腦殼而不願割耳朵的漢子,他認為:什麼樣的打擊迫害都好忍受,什麼樣的屈辱終有澄淸之日,惟獨那樣的男女間的閑話受不了!那是傷風敗俗的事情! 這一陣,老金粗壯的身子在小屋裡焦躁地踱來踱去,他心裡煩透了!而這窄小的地面卻根本不是踱步的地方。
長生娃回來了,揀起了那個包袱,他站在父親面前,歡歡喜喜地告訴父親說: “四姨娘說的,縣委的工作組就要到葫蘆壩來了。
” 老金聽也不願聽,他依然踱來踱去。
長生娃才不管他聽不聽呢,繼續報吿第二件事情:“四姨娘問你,過幾天外公做生,你去不去?她還說,外公的身體一年比一年不行,你一定要去看看他才對頭。
做生辦禮信的事,四姨娘給我們準備齊,過幾天送來……” 老金到底聽清了兒子這幾句,愣了一下,但随即卻狠狠地訓斥兒子道: “莫多嘴!不去!不去!” 長生娃莫名其妙地望望他爹,便動手打開四姨娘放在門檻底下那個包袱,原來裡邊裹着一件白底碎紅花紡綢面子小棉襖,看得出來這花色半新的小襖是用舊衣服改制的,但是針線密密,十分的精巧好看。
老金有些茫然地把眼光落在小祅上,漸漸的兩眼模糊起來。
長生娃歡歡喜喜地奔到床前,把小長秀搖醒過來。
小姑娘揉着眼睛,讓哥哥為她試穿一下厚實、柔和的小祅。
知寒知暖的四姨娘!為了給小侄女兒縫下這小棉襖,也不知對着那盞孤燈,獨自熬了多少個深夜! 五 對于性情溫良的四姑娘許秀雲來說,驅逐舊恨的萦繞本來就是一種痛苦的過程。
假如不是因為長秀,不是因為心中有着對未來的朦胧的希望,她斷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