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未圓的月亮
關燈
小
中
大
去八九年間鄭百如給她的生活投下的條條陰影,鄭百如對她、對葫蘆壩的鄉親們犯下的宗宗罪惡,像疾風在她眼前掃過。
十年前,那個隻讀了半年高中就被學校開除回來的鄭百如,那個使葫蘆壩上每一個誠實的待嫁姑娘都讨厭的花花公子,是怎樣在一個夏日的黃昏,趁着她在河邊洗衣服的時候,将她拖到蘆蒿叢裡,強奸了她。
而軟弱的四姑娘隻能飲泣吞聲,不敢向家庭、向組織上透露半點兒聲息…… 結婚以後,四姐做了母親。
曾經被毀滅了的少女的幻想,被新的希望鼓舞着,渴望着美滿的家庭幸福;但是,不久又失望了:孩子在一次病中夭折。
而在“文化大革命”中突然紅火起來的鄭百如,竟然帶了連雲場上那個爛污女人回家來睡覺。
在鄭百如瓦房裡,經常設酒擺宴,他們那一群家夥,怎樣的咒罵共産黨,怎樣的挖空心思誣陷四姑娘的大姐夫金東水——當時的大隊支部書記,又怎樣的暗地裡偷盜隊裡的糧食,籌劃投機倒賣……而鄭百如在幹下了這一切罪行之後,又是怎樣的威脅她:将她綁起來,舉着明晃晃的刀在她眼前晃來晃去…… 後來,鄭百如掌了葫蘆壩的大權,要換老婆,正式的換一個。
他們離婚了。
…… 離了婚,對四姑娘來說,是一次解放,逃離了苦海。
離婚以後,勞動慣了的樸實得像泥土一樣的四姑娘,心裡依然對未來抱着希望,希望永遠忘記過去了的痛苦,希望那春日的和風來到的時候,播種、發芽、開花、結果。
雖然,這個缺少文化教養的農村勞動婦女懂不得多少革命的道理,她的希望也還很朦胧,然而,那希望确實照耀着她依然熱烈的心。
一年來,她悄然無聲地生活,全靠着那一點希望鼓勵着。
怎麼也想不到鄭百如有這一着!而這一着又是怎麼發生的?是為了什麼? 好心腸的三姐,憑着她直通通的火熱的肚腸,怎麼能了解四姑娘心靈上的創傷?又怎麼能曉得當妹子的此刻的心情!她隻見秀雲臉色蒼白,便說道: “這事兒,能成倒好,隻怕後久他龜兒子又變心。
那種男人隻怕你管他不住呢!” “三姐!”秀雲咬了咬嘴唇,說道:“剛才三哥來說的那些話,隻求你莫往心上記,也千萬莫要對人說,那是萬萬不能答應的!” “看你啊!”三姐總愛自以為是,她說:“你把我當成那些沒長心顆顆的人啦?我才不像你那羅三哥,我也能轉個心思呢。
我說呀,這個事怎麼能一口氣就答應了他呢!條件都不講清楚?既是他自己求上門來,總得給他個約法三章,哪有那麼撇脫喲!” 四姑娘搖了搖頭。
“好啦,睡吧。
”三辣子爽快地說,“管他媽的!我們睡下商量吧,等他龜兒子着急去!” 羅祖華在門外假裝咳嗽,但是三姑娘沒聽見,秀雲說: “三哥還在外面等你哩!” 羅祖華硬着頭皮在門外問道:“哎,你真的不回去麼?那……我就走啰!” “死鬼!”三辣子對着門外嗔道,“老子們今晚不回去,看得不得死個人來擺起!”話雖這樣說,她還是起身向門外走去。
在小屋門口又回過頭來望着四妹子,像诳小孩似的說道: “睡吧睡吧,天垮下來,還有我給你做主呢。
莫叫人笑話我們許家沒得個男兒漢!” 四姑娘知道三姐的脾氣,隻當沒聽見她這些不頂用的大話。
二 龍慶還沒有睡。
屋裡沒有點燈。
這倒不是為了省兩個煤油錢,主要是眼睛痛,畏光。
他坐在他家惟一的一隻破靠椅裡,懷裡抱着個竹烘籠兒,閉目沉思。
公社的幹部,這些年來對這位久經考驗而又飽經風霜的基層幹部抱有一種難以改變的成見,都認為他是個和事佬,缺乏鬥争性,還多少有點糊裡糊塗。
其實不然。
他是睜着一隻眼閉着一隻眼過日子,表面糊塗,心裡可明白着呢!喜歡他的社員們都說他是假裝糊塗,心正! 去年批林批孔運動一來,好家夥!金東水突然成了全公社支部書記的“典型”!不論什麼運動,誰要當上了“典型”,那可不好玩的。
老金被宣布“停職檢查”,公社黨委決定讓大隊長龍慶做“代理支書”。
他心裡好苦!他對公社領導說心裡話:“老金他反對大寨式評工記分,複辟三包一獎,這個罪也有我一份呢,我倆商量過來的。
如今你們這樣一降一升,别人不說是我有野心整他下台麼!……後人也要罵我!”他堅決不當代理支書。
後來,要不是金東水私下對他說:“事已至此,我鬥不過人家,是得下台。
你就應承了這個差事吧,要不,支部的大權落到姓鄭的人手上,葫蘆壩的老百姓可就苦啦!”這樣他才擔任起這個職務來。
遇着什麼大事,他還常去找老金先商量個譜子。
有一回,老金開玩笑說:“你搞兩面政權。
”他不懂什麼叫“兩面政權”,便在一次幹部會說:“我們現在要搞‘兩面政權’,多多聽取各方面的意見。
”自那以後,鄭百如那派的人就給他起了個綽号,叫他“維持會長”。
他也不明白這“維持會長”是個什麼樣等級的“幹部”。
好在他這樣“維持”着,葫蘆壩的生産才保着一個起碼水平:說好,好不了,減一點産也不多,包括他龍慶本人在内的大多數莊戶人家的日子過得緊繃繃的,“農閑吃稀,農忙也吃稀”;要說壞吧,也不見得壞到哪裡去,地裡雖然耕作粗放,雜草和莊稼苗一齊長,然而也還沒有一片一片地丢荒。
耳鼓山和葫蘆壩多年就是兩個“對手賽”的單位,而人家耳鼓山的集體和個人早已搞得倉滿囤流了,葫蘆壩呢,這兩年一到冬春就得靠吃國家“救濟”。
對這一點,社員們埋着一肚子怨氣,龍慶何嘗又不埋怨?隻是他覺得自己不貪不占,秉公正直兩袖清風,社員缺吃的,他不也缺煮的,真是同甘共苦!這樣一想,他也就暫時地覺得心安理得了。
今天夜裡他可沒有去想以上那些事情,他在考慮著明後天的工作安排。
擺在眼面前的一樁工作是:工作組就要來了。
而急着要辦的事有兩件:一是落實一個住處,工作組要有一個吃的、住的、辦公事的地方;其次就是主持召開一個全體幹部會議,把所有的大隊小隊幹部一一介紹給工作組。
然後,他龍慶就聽工作組安排了,像每次的運動一樣,工作組來了,他就“靠邊站”。
對,他從來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凡是已經成為慣例的事,都是“理所當然”嘛! 在工作組住哪裡才合适些這個主要問題上,龍慶代理支書的思想從桑園壩到梨樹坪,從東到西把整個葫蘆壩的莊稼人戶接個挨個地考慮了一遍,此刻,他已經把注意力集中到許茂老漢那個帶石頭院牆、種着滿園花草的草房院子裡了。
那兒整潔,寬敞、明亮。
主要是,許家人丁少空着的房間就有兩三間;更重要的還有,許茂家的生活——也就是飲食,比起别的農家來,多少要像樣一些;雖然許茂老漢也吃得儉省,然而“底子”比人家厚實得多。
“對,對,就這樣辦。
”他喃喃自語着。
龍家的守門狗在門外的田埂上“汪汪”叫了幾聲,向主人報告:有人往這邊走來了。
葫蘆壩冬天的夜晚靜得出奇,莊稼人多數是不在黑夜裡互相串門的,除非為着火燒眉毛的急事。
有的人,為着人民的利益或别的利益,在這寒風飕飕的夜裡還在田野奔走:有的人則純全是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出門,而遲遲忘返;有的人卻又僅僅是心裡有什麼話亟待向什麼人說一說,真是“不吐不快”,簡直不能等到明天,為這個目的甚至于不顧可能遇到閑言閑語、諷刺打擊!……今天夜裡,葫蘆壩阡陌縱橫的田野,籠罩在深藍色的夜幕之中,小草兒已經枯了的田埂路上,正有那麼些人在奔走着。
這會兒朝着代理支書的草屋走來的是個精神勃勃的青年,淡淡的月光傾瀉在他的寬厚結實的肩膀上。
他名叫吳昌全,葫蘆壩第四生産隊的會計,太平鎮區級中學畢業的高中生。
要不是這些年廢除了前些年那種考試制度,他完全可以憑着自己優異的才學,考進某個高等學府去鑽研他喜愛的無線電專業,而不會出現在長着紅花草和小麥的田野上。
他家裡如今隻有一個母親了,母子倆在葫蘆壩上所有被人敬仰的正派人物中間是最受尊崇者。
要是今夜的月光再亮一些,就能看得清楚他那方正、英俊的容貌,以及臉上那種誠懇的腼腆得叫人放心的神情。
這種青年,如果你問他個人的理想是什麼?他一定答不上來;然而你千萬不要因他的語言遲鈍而失掉了對他的興趣。
他會用他那種朝朝暮暮、持之以恒的無言的勞動回答你:他是生活的真正的主人!自從高中畢業回鄉以後,他沒有片刻的遲疑,立即就投身在田野裡,而且很快地便對農業科學研究産生了強烈的熱愛。
第一年,他在他們四隊科研小組的試驗地裡使用“九二○”激素噴射棉花,減少落花落鈴、創造了高産以後,給他對未來農村生活的幻想塗上了極為鮮麗的色彩。
他滿懷激情自個兒在肚裡思忖着:在這社會主義的土地上,用科學的方法生産,葫蘆壩的鄉親們還會缺吃少穿麼!……小夥子在葫蘆壩上抓住了通向未來生活的門環,決心用腦子和肩膀、知識和氣力闖進那個目前還對葫蘆壩緊閉着的科學的大門。
如今他的科研組那片小小的園地,已經成了葫蘆壩上一顆明珠,吸引着大多數的年輕人,也使那些懂莊稼經的老漢們大大地吃驚。
金子放在金盤子裡,不顯得怎麼樣,然而,把金子放在泥土上,它就立即閃光耀眼了。
我們的吳昌全在葫蘆壩上,正是一塊真金子! 龍慶高高興興地迎接着這位受人敬重的農村知識分子,把惟一的破舊靠椅讓給昌全,自己在一條木頭凳上坐下來。
“三娃,快把燈盞點起!”代理支書高聲向着隔壁叫喊,有一個少年立即應聲過來,劃着火柴,點燃了方桌上的墨水瓶改裝的煤油燈兒。
“怎麼樣?”龍慶先開口,“你們那些治棉花蚜蟲的‘金小蜂’,該沒有冷死吧?……哎,我的眼睛痛,有幾天沒到你們四隊去了。
” 吳昌全湊過去看了看龍慶的病眼,真誠而體貼地說:“龍二叔,你熬夜熬多了。
” 龍慶承認着,同時樸充道:“還有,火大,醫生說,虛火
十年前,那個隻讀了半年高中就被學校開除回來的鄭百如,那個使葫蘆壩上每一個誠實的待嫁姑娘都讨厭的花花公子,是怎樣在一個夏日的黃昏,趁着她在河邊洗衣服的時候,将她拖到蘆蒿叢裡,強奸了她。
而軟弱的四姑娘隻能飲泣吞聲,不敢向家庭、向組織上透露半點兒聲息…… 結婚以後,四姐做了母親。
曾經被毀滅了的少女的幻想,被新的希望鼓舞着,渴望着美滿的家庭幸福;但是,不久又失望了:孩子在一次病中夭折。
而在“文化大革命”中突然紅火起來的鄭百如,竟然帶了連雲場上那個爛污女人回家來睡覺。
在鄭百如瓦房裡,經常設酒擺宴,他們那一群家夥,怎樣的咒罵共産黨,怎樣的挖空心思誣陷四姑娘的大姐夫金東水——當時的大隊支部書記,又怎樣的暗地裡偷盜隊裡的糧食,籌劃投機倒賣……而鄭百如在幹下了這一切罪行之後,又是怎樣的威脅她:将她綁起來,舉着明晃晃的刀在她眼前晃來晃去…… 後來,鄭百如掌了葫蘆壩的大權,要換老婆,正式的換一個。
他們離婚了。
…… 離了婚,對四姑娘來說,是一次解放,逃離了苦海。
離婚以後,勞動慣了的樸實得像泥土一樣的四姑娘,心裡依然對未來抱着希望,希望永遠忘記過去了的痛苦,希望那春日的和風來到的時候,播種、發芽、開花、結果。
雖然,這個缺少文化教養的農村勞動婦女懂不得多少革命的道理,她的希望也還很朦胧,然而,那希望确實照耀着她依然熱烈的心。
一年來,她悄然無聲地生活,全靠着那一點希望鼓勵着。
怎麼也想不到鄭百如有這一着!而這一着又是怎麼發生的?是為了什麼? 好心腸的三姐,憑着她直通通的火熱的肚腸,怎麼能了解四姑娘心靈上的創傷?又怎麼能曉得當妹子的此刻的心情!她隻見秀雲臉色蒼白,便說道: “這事兒,能成倒好,隻怕後久他龜兒子又變心。
那種男人隻怕你管他不住呢!” “三姐!”秀雲咬了咬嘴唇,說道:“剛才三哥來說的那些話,隻求你莫往心上記,也千萬莫要對人說,那是萬萬不能答應的!” “看你啊!”三姐總愛自以為是,她說:“你把我當成那些沒長心顆顆的人啦?我才不像你那羅三哥,我也能轉個心思呢。
我說呀,這個事怎麼能一口氣就答應了他呢!條件都不講清楚?既是他自己求上門來,總得給他個約法三章,哪有那麼撇脫喲!” 四姑娘搖了搖頭。
“好啦,睡吧。
”三辣子爽快地說,“管他媽的!我們睡下商量吧,等他龜兒子着急去!” 羅祖華在門外假裝咳嗽,但是三姑娘沒聽見,秀雲說: “三哥還在外面等你哩!” 羅祖華硬着頭皮在門外問道:“哎,你真的不回去麼?那……我就走啰!” “死鬼!”三辣子對着門外嗔道,“老子們今晚不回去,看得不得死個人來擺起!”話雖這樣說,她還是起身向門外走去。
在小屋門口又回過頭來望着四妹子,像诳小孩似的說道: “睡吧睡吧,天垮下來,還有我給你做主呢。
莫叫人笑話我們許家沒得個男兒漢!” 四姑娘知道三姐的脾氣,隻當沒聽見她這些不頂用的大話。
二 龍慶還沒有睡。
屋裡沒有點燈。
這倒不是為了省兩個煤油錢,主要是眼睛痛,畏光。
他坐在他家惟一的一隻破靠椅裡,懷裡抱着個竹烘籠兒,閉目沉思。
公社的幹部,這些年來對這位久經考驗而又飽經風霜的基層幹部抱有一種難以改變的成見,都認為他是個和事佬,缺乏鬥争性,還多少有點糊裡糊塗。
其實不然。
他是睜着一隻眼閉着一隻眼過日子,表面糊塗,心裡可明白着呢!喜歡他的社員們都說他是假裝糊塗,心正! 去年批林批孔運動一來,好家夥!金東水突然成了全公社支部書記的“典型”!不論什麼運動,誰要當上了“典型”,那可不好玩的。
老金被宣布“停職檢查”,公社黨委決定讓大隊長龍慶做“代理支書”。
他心裡好苦!他對公社領導說心裡話:“老金他反對大寨式評工記分,複辟三包一獎,這個罪也有我一份呢,我倆商量過來的。
如今你們這樣一降一升,别人不說是我有野心整他下台麼!……後人也要罵我!”他堅決不當代理支書。
後來,要不是金東水私下對他說:“事已至此,我鬥不過人家,是得下台。
你就應承了這個差事吧,要不,支部的大權落到姓鄭的人手上,葫蘆壩的老百姓可就苦啦!”這樣他才擔任起這個職務來。
遇着什麼大事,他還常去找老金先商量個譜子。
有一回,老金開玩笑說:“你搞兩面政權。
”他不懂什麼叫“兩面政權”,便在一次幹部會說:“我們現在要搞‘兩面政權’,多多聽取各方面的意見。
”自那以後,鄭百如那派的人就給他起了個綽号,叫他“維持會長”。
他也不明白這“維持會長”是個什麼樣等級的“幹部”。
好在他這樣“維持”着,葫蘆壩的生産才保着一個起碼水平:說好,好不了,減一點産也不多,包括他龍慶本人在内的大多數莊戶人家的日子過得緊繃繃的,“農閑吃稀,農忙也吃稀”;要說壞吧,也不見得壞到哪裡去,地裡雖然耕作粗放,雜草和莊稼苗一齊長,然而也還沒有一片一片地丢荒。
耳鼓山和葫蘆壩多年就是兩個“對手賽”的單位,而人家耳鼓山的集體和個人早已搞得倉滿囤流了,葫蘆壩呢,這兩年一到冬春就得靠吃國家“救濟”。
對這一點,社員們埋着一肚子怨氣,龍慶何嘗又不埋怨?隻是他覺得自己不貪不占,秉公正直兩袖清風,社員缺吃的,他不也缺煮的,真是同甘共苦!這樣一想,他也就暫時地覺得心安理得了。
今天夜裡他可沒有去想以上那些事情,他在考慮著明後天的工作安排。
擺在眼面前的一樁工作是:工作組就要來了。
而急着要辦的事有兩件:一是落實一個住處,工作組要有一個吃的、住的、辦公事的地方;其次就是主持召開一個全體幹部會議,把所有的大隊小隊幹部一一介紹給工作組。
然後,他龍慶就聽工作組安排了,像每次的運動一樣,工作組來了,他就“靠邊站”。
對,他從來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凡是已經成為慣例的事,都是“理所當然”嘛! 在工作組住哪裡才合适些這個主要問題上,龍慶代理支書的思想從桑園壩到梨樹坪,從東到西把整個葫蘆壩的莊稼人戶接個挨個地考慮了一遍,此刻,他已經把注意力集中到許茂老漢那個帶石頭院牆、種着滿園花草的草房院子裡了。
那兒整潔,寬敞、明亮。
主要是,許家人丁少空着的房間就有兩三間;更重要的還有,許茂家的生活——也就是飲食,比起别的農家來,多少要像樣一些;雖然許茂老漢也吃得儉省,然而“底子”比人家厚實得多。
“對,對,就這樣辦。
”他喃喃自語着。
龍家的守門狗在門外的田埂上“汪汪”叫了幾聲,向主人報告:有人往這邊走來了。
葫蘆壩冬天的夜晚靜得出奇,莊稼人多數是不在黑夜裡互相串門的,除非為着火燒眉毛的急事。
有的人,為着人民的利益或别的利益,在這寒風飕飕的夜裡還在田野奔走:有的人則純全是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出門,而遲遲忘返;有的人卻又僅僅是心裡有什麼話亟待向什麼人說一說,真是“不吐不快”,簡直不能等到明天,為這個目的甚至于不顧可能遇到閑言閑語、諷刺打擊!……今天夜裡,葫蘆壩阡陌縱橫的田野,籠罩在深藍色的夜幕之中,小草兒已經枯了的田埂路上,正有那麼些人在奔走着。
這會兒朝着代理支書的草屋走來的是個精神勃勃的青年,淡淡的月光傾瀉在他的寬厚結實的肩膀上。
他名叫吳昌全,葫蘆壩第四生産隊的會計,太平鎮區級中學畢業的高中生。
要不是這些年廢除了前些年那種考試制度,他完全可以憑着自己優異的才學,考進某個高等學府去鑽研他喜愛的無線電專業,而不會出現在長着紅花草和小麥的田野上。
他家裡如今隻有一個母親了,母子倆在葫蘆壩上所有被人敬仰的正派人物中間是最受尊崇者。
要是今夜的月光再亮一些,就能看得清楚他那方正、英俊的容貌,以及臉上那種誠懇的腼腆得叫人放心的神情。
這種青年,如果你問他個人的理想是什麼?他一定答不上來;然而你千萬不要因他的語言遲鈍而失掉了對他的興趣。
他會用他那種朝朝暮暮、持之以恒的無言的勞動回答你:他是生活的真正的主人!自從高中畢業回鄉以後,他沒有片刻的遲疑,立即就投身在田野裡,而且很快地便對農業科學研究産生了強烈的熱愛。
第一年,他在他們四隊科研小組的試驗地裡使用“九二○”激素噴射棉花,減少落花落鈴、創造了高産以後,給他對未來農村生活的幻想塗上了極為鮮麗的色彩。
他滿懷激情自個兒在肚裡思忖着:在這社會主義的土地上,用科學的方法生産,葫蘆壩的鄉親們還會缺吃少穿麼!……小夥子在葫蘆壩上抓住了通向未來生活的門環,決心用腦子和肩膀、知識和氣力闖進那個目前還對葫蘆壩緊閉着的科學的大門。
如今他的科研組那片小小的園地,已經成了葫蘆壩上一顆明珠,吸引着大多數的年輕人,也使那些懂莊稼經的老漢們大大地吃驚。
金子放在金盤子裡,不顯得怎麼樣,然而,把金子放在泥土上,它就立即閃光耀眼了。
我們的吳昌全在葫蘆壩上,正是一塊真金子! 龍慶高高興興地迎接着這位受人敬重的農村知識分子,把惟一的破舊靠椅讓給昌全,自己在一條木頭凳上坐下來。
“三娃,快把燈盞點起!”代理支書高聲向着隔壁叫喊,有一個少年立即應聲過來,劃着火柴,點燃了方桌上的墨水瓶改裝的煤油燈兒。
“怎麼樣?”龍慶先開口,“你們那些治棉花蚜蟲的‘金小蜂’,該沒有冷死吧?……哎,我的眼睛痛,有幾天沒到你們四隊去了。
” 吳昌全湊過去看了看龍慶的病眼,真誠而體貼地說:“龍二叔,你熬夜熬多了。
” 龍慶承認着,同時樸充道:“還有,火大,醫生說,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