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韓世忠鏖戰大儀
關燈
小
中
大
紹興四年冬十月,趙鼎與張浚出于教場,操練諸軍。
浚執趙鼎手曰:“此行舉措,皆合人心。
”鼎笑曰:“喻子才之功也。
”鼎計有二十萬人馬,奏報朝廷。
高宗謂群臣曰:“朕今養兵數年,已夠二十萬,則不畏懼敵人。
”旁有侍禦史常同奏曰:“臣雖愚昧,未聞有二十萬兵而怕人者也。
”高宗大喜,決意前征。
張浚受命辭朝,奏曰:“伏願陛下星火差人去召嶽飛,領兵渡江入淮會兵退虜。
臣自往鎮江,督召劉光世、韓世忠等與兀朮決日交兵。
陛下以大軍出平江取齊。
”高宗準其奏,即差内侍赍書,疾忙前去宣召嶽飛;一邊差官領兵護送後宮妃後盡去溫州,上船入海,投奔福建泉州,暫且停止。
趙鼎又怕高宗親征之意有變,又奏曰:“陛下養兵将有十年,用他正在今日。
聞知聖駕親征,無不欣悅用命。
陛下之心若有少懈,即使人心離散,大江之險則不能保。
此江若被虜賊得了,我這江南之地無可靠也,陛下當熟思之。
先年隻因失了大江之險,聖駕直到海濱,無可歸矣。
”高宗聞其所言,泣謂鼎曰:“非惟朕無所歸,累及隆佑太後、妃嫔皆不知下落。
今朕決意親征,卿當激勵諸将盡忠為國。
”趙鼎再拜以謝。
時高宗駕起臨安府,諸将各擁重兵,分道而進:江東淮南路兵,命劉光世率領;鎮江建康淮東路兵,命韓世忠率領;荊南、嶽、鄂、潭、鼎沣、貴六州并漢陽兵,命張俊率領;江西路舒州、蕲州兵,命嶽飛率領;利州路兵,命吳玠率領;明州沿海兵,命郭仲荀率領。
趙鼎分調以定,内廷一班文武并随禦駕親征,高宗曰:“可先遣魏良臣使金,陳兩國利害,然後示兵。
”胡松年奏曰:“既與決戰,何必再通使命?”帝曰:“二聖在彼,若猶如前不悛,朕決與卿等直抵沙漠,剿絕醜類,而迎回車駕也。
”竟遣行。
帝又以“惟韓世忠一路,朕當以手敕命之駐兵揚州,以候迎朕。
”趙鼎曰:“世忠兵屯鎮江,正當金人來路,豈可移之。
聖上更宜裁詳。
”帝不從,下诏遣使馳報世忠。
卻說韓世忠在鎮江得高宗駐揚州手敕,感泣曰:“主憂如此,臣子何以生為?”遂聚部下議曰:“君上禦駕親出,兀朮約金聶兒孛堇兵出江上。
若吾大軍進駐揚州,長江必為虜得,則江南之地何以為計?”正猶豫間,忽報朝廷遣魏良臣通使金國,迳由鎮江。
世忠聞此消息,以手加額曰:“此天賜吾機會也。
”衆将問計将安出?世忠曰:“近日金聶兒孛堇屢欲窺睨鎮江,以吾屯紮在此,不敢即來也。
世忠預畫此策,使子牙再出,諸葛複生,金人亦逃不出吾圈套也。
”衆皆未信。
世忠因命部下撤去軍中炊爨,待良臣至,以幹糧給之。
衆人得令,盡去其炊爨,示以匮乏之意。
良臣入見世忠。
世忠與之交論片時,因謂曰:“近來與金兵交戰,儲積已空,未有甚禮供給。
且目下君命移師駐揚州事急,使臣寬容。
到金國雖決,君上欲激勵示師江上,勿以朝廷自屈為辭,實社稷幸也。
”魏良臣不悅,即辭世忠,急上馬馳去。
又報趙鼎奏準:即日金人入寇,诏世忠暫停駐揚州,命移守長江
浚執趙鼎手曰:“此行舉措,皆合人心。
”鼎笑曰:“喻子才之功也。
”鼎計有二十萬人馬,奏報朝廷。
高宗謂群臣曰:“朕今養兵數年,已夠二十萬,則不畏懼敵人。
”旁有侍禦史常同奏曰:“臣雖愚昧,未聞有二十萬兵而怕人者也。
”高宗大喜,決意前征。
張浚受命辭朝,奏曰:“伏願陛下星火差人去召嶽飛,領兵渡江入淮會兵退虜。
臣自往鎮江,督召劉光世、韓世忠等與兀朮決日交兵。
陛下以大軍出平江取齊。
”高宗準其奏,即差内侍赍書,疾忙前去宣召嶽飛;一邊差官領兵護送後宮妃後盡去溫州,上船入海,投奔福建泉州,暫且停止。
趙鼎又怕高宗親征之意有變,又奏曰:“陛下養兵将有十年,用他正在今日。
聞知聖駕親征,無不欣悅用命。
陛下之心若有少懈,即使人心離散,大江之險則不能保。
此江若被虜賊得了,我這江南之地無可靠也,陛下當熟思之。
先年隻因失了大江之險,聖駕直到海濱,無可歸矣。
”高宗聞其所言,泣謂鼎曰:“非惟朕無所歸,累及隆佑太後、妃嫔皆不知下落。
今朕決意親征,卿當激勵諸将盡忠為國。
”趙鼎再拜以謝。
時高宗駕起臨安府,諸将各擁重兵,分道而進:江東淮南路兵,命劉光世率領;鎮江建康淮東路兵,命韓世忠率領;荊南、嶽、鄂、潭、鼎沣、貴六州并漢陽兵,命張俊率領;江西路舒州、蕲州兵,命嶽飛率領;利州路兵,命吳玠率領;明州沿海兵,命郭仲荀率領。
趙鼎分調以定,内廷一班文武并随禦駕親征,高宗曰:“可先遣魏良臣使金,陳兩國利害,然後示兵。
”胡松年奏曰:“既與決戰,何必再通使命?”帝曰:“二聖在彼,若猶如前不悛,朕決與卿等直抵沙漠,剿絕醜類,而迎回車駕也。
”竟遣行。
帝又以“惟韓世忠一路,朕當以手敕命之駐兵揚州,以候迎朕。
”趙鼎曰:“世忠兵屯鎮江,正當金人來路,豈可移之。
聖上更宜裁詳。
”帝不從,下诏遣使馳報世忠。
卻說韓世忠在鎮江得高宗駐揚州手敕,感泣曰:“主憂如此,臣子何以生為?”遂聚部下議曰:“君上禦駕親出,兀朮約金聶兒孛堇兵出江上。
若吾大軍進駐揚州,長江必為虜得,則江南之地何以為計?”正猶豫間,忽報朝廷遣魏良臣通使金國,迳由鎮江。
世忠聞此消息,以手加額曰:“此天賜吾機會也。
”衆将問計将安出?世忠曰:“近日金聶兒孛堇屢欲窺睨鎮江,以吾屯紮在此,不敢即來也。
世忠預畫此策,使子牙再出,諸葛複生,金人亦逃不出吾圈套也。
”衆皆未信。
世忠因命部下撤去軍中炊爨,待良臣至,以幹糧給之。
衆人得令,盡去其炊爨,示以匮乏之意。
良臣入見世忠。
世忠與之交論片時,因謂曰:“近來與金兵交戰,儲積已空,未有甚禮供給。
且目下君命移師駐揚州事急,使臣寬容。
到金國雖決,君上欲激勵示師江上,勿以朝廷自屈為辭,實社稷幸也。
”魏良臣不悅,即辭世忠,急上馬馳去。
又報趙鼎奏準:即日金人入寇,诏世忠暫停駐揚州,命移守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