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張浚被劾谪嶺南
關燈
小
中
大
辭曰:“臣以匪才,如當此任,恐負陛下望也。
”帝曰:“四川全盛,半天下之地盡以付卿,黜陟專之可也。
”鼎乃條陳治安之策數事,朱勝非忌其妨己,從中抑之,鼎志竟不得行,乃上疏曰:“頃者陛下遣張浚出使川、陝,國勢百倍于今。
浚有補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帶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無二,而終緻物議,以被竄逐。
夫喪師失地,浚則有之,然未必如言者之甚也。
大抵專黜陟之典,受不禦之權,則小人不安其分,謂爵賞可以苟求,一不如意,便生怏望。
是時蜀士至于醵金募人詣阙訟之,以無為有,何以自明?故有志之士欲為國立事者,每以浚為戒。
今臣無浚之功,當此重責,去朝廷遠,恐好惡是非,行複紛紛于聰明之下矣。
伏望闵臣孤忠,使得展布四體,少寬陛下西顧之憂。
”疏上,高宗诏下允其舉措事宜得專行之。
話分兩頭。
卻說金國遣李永壽、王翊朝見高宗,備奏:“大金皇帝遣臣來與陛下議和。
”帝曰:“講和欲要何議?”永壽曰:“大金謂中原士民有在江南者以還劉豫,黃河西北士民在于江南者還我大金。
隻以長江為界,江之南則為宋地,大江迤北則為齊地。
”高宗曰:“待朕與臣議之,使命且回驿舍停止。
”使者既退,帝召廷臣議和戰二策,或曰:“衆寡不敵,強弱已分,與之和漸可舒生靈之困,軍士亦得以解息也。
”帝善其言。
呂頤浩奏曰:“昔太祖取天下,兵不過十萬人。
今有兵士六七萬矣,比年韓世忠、張浚、陳思恭、張崇屢奏人有戰心,願決策北向。
今之精銳皆中原人,恐久而消磨,他日難以舉事。
”帝意方主和議,不從。
呂頤浩因辭免,帝允其請。
是時,虔、吉二州盜賊蠭起。
吉州賊首彭友手下有李動天等十人,号為“十大王”。
虔州賊首陳颙手下有羅閑十等,連衆數萬,循梅嶺分路剽掠廣、惠、英、韶四州,南雄、南安、建昌、邵武四府,聲息甚緊,報到臨安行在所,高宗乃頒诏專委嶽飛征讨。
诏下江州,紹興三年夏四月也。
嶽飛奉诏,不辭炎暑,引張憲、徐慶、王貴等共一萬人馬前到吉州。
卻說吉州賊彭友聽知嶽飛部兵欲來征他,悉衆飛奔來迎,列成陣勢待之。
遙望見大隊人馬,嶽飛身披铠甲,手執利槍,立于門旗下,謂彭友曰:“觀君一表,非賊類耶,何不返邪歸正,以圖善計?”彭友更不打話,躍馬舞刀直殺過來。
飛曰:“誰先擒此賊?”張憲應聲而出,策馬舉刀抵住彭友。
二人戰了數合,未分勝敗。
嶽飛見張憲勝不得彭友,一騎馳出,隻兩合,将彭友捉于馬上。
張憲揮兵掩殺,賊衆大敗,退保固石洞。
嶽飛将彭友囚之,下令軍中曰:“賊勢已離,不可緩攻,當乘勝剿除之。
”遣敢死士疾馳登山。
陳颙、李天王等占據不定,骁将楊再興騰湧上來,一刀砍死陳颙。
李天王驚慌不疊,被衆軍士并前殺之,賊黨大潰皆降。
二州賊盜悉平,獲其降卒有老弱者二萬餘人,放歸田裡,選其精壯者盡編入伍從軍,檢其金帛盡行給賞戰士。
班師回江州,差人報捷于朝。
高宗大悅,仍下诏命嶽飛赴行在。
嶽飛得诏,令張憲、王貴等總戎事,自與子嶽雲赴阙。
”帝曰:“四川全盛,半天下之地盡以付卿,黜陟專之可也。
”鼎乃條陳治安之策數事,朱勝非忌其妨己,從中抑之,鼎志竟不得行,乃上疏曰:“頃者陛下遣張浚出使川、陝,國勢百倍于今。
浚有補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帶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無二,而終緻物議,以被竄逐。
夫喪師失地,浚則有之,然未必如言者之甚也。
大抵專黜陟之典,受不禦之權,則小人不安其分,謂爵賞可以苟求,一不如意,便生怏望。
是時蜀士至于醵金募人詣阙訟之,以無為有,何以自明?故有志之士欲為國立事者,每以浚為戒。
今臣無浚之功,當此重責,去朝廷遠,恐好惡是非,行複紛紛于聰明之下矣。
伏望闵臣孤忠,使得展布四體,少寬陛下西顧之憂。
”疏上,高宗诏下允其舉措事宜得專行之。
話分兩頭。
卻說金國遣李永壽、王翊朝見高宗,備奏:“大金皇帝遣臣來與陛下議和。
”帝曰:“講和欲要何議?”永壽曰:“大金謂中原士民有在江南者以還劉豫,黃河西北士民在于江南者還我大金。
隻以長江為界,江之南則為宋地,大江迤北則為齊地。
”高宗曰:“待朕與臣議之,使命且回驿舍停止。
”使者既退,帝召廷臣議和戰二策,或曰:“衆寡不敵,強弱已分,與之和漸可舒生靈之困,軍士亦得以解息也。
”帝善其言。
呂頤浩奏曰:“昔太祖取天下,兵不過十萬人。
今有兵士六七萬矣,比年韓世忠、張浚、陳思恭、張崇屢奏人有戰心,願決策北向。
今之精銳皆中原人,恐久而消磨,他日難以舉事。
”帝意方主和議,不從。
呂頤浩因辭免,帝允其請。
是時,虔、吉二州盜賊蠭起。
吉州賊首彭友手下有李動天等十人,号為“十大王”。
虔州賊首陳颙手下有羅閑十等,連衆數萬,循梅嶺分路剽掠廣、惠、英、韶四州,南雄、南安、建昌、邵武四府,聲息甚緊,報到臨安行在所,高宗乃頒诏專委嶽飛征讨。
诏下江州,紹興三年夏四月也。
嶽飛奉诏,不辭炎暑,引張憲、徐慶、王貴等共一萬人馬前到吉州。
卻說吉州賊彭友聽知嶽飛部兵欲來征他,悉衆飛奔來迎,列成陣勢待之。
遙望見大隊人馬,嶽飛身披铠甲,手執利槍,立于門旗下,謂彭友曰:“觀君一表,非賊類耶,何不返邪歸正,以圖善計?”彭友更不打話,躍馬舞刀直殺過來。
飛曰:“誰先擒此賊?”張憲應聲而出,策馬舉刀抵住彭友。
二人戰了數合,未分勝敗。
嶽飛見張憲勝不得彭友,一騎馳出,隻兩合,将彭友捉于馬上。
張憲揮兵掩殺,賊衆大敗,退保固石洞。
嶽飛将彭友囚之,下令軍中曰:“賊勢已離,不可緩攻,當乘勝剿除之。
”遣敢死士疾馳登山。
陳颙、李天王等占據不定,骁将楊再興騰湧上來,一刀砍死陳颙。
李天王驚慌不疊,被衆軍士并前殺之,賊黨大潰皆降。
二州賊盜悉平,獲其降卒有老弱者二萬餘人,放歸田裡,選其精壯者盡編入伍從軍,檢其金帛盡行給賞戰士。
班師回江州,差人報捷于朝。
高宗大悅,仍下诏命嶽飛赴行在。
嶽飛得诏,令張憲、王貴等總戎事,自與子嶽雲赴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