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回 下嶽飛大理寺獄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周三畏回到家中,悶悶不悅,背叉兩手,仰天嗟歎:“常言道,得寵思辱,居安慮危。
看那做官的豈謂之榮?如嶽太尉,似這等大功勞,天下人仰望他,今日反遭斯辱。
量區區隻是個大理寺丞,微如蝼蟻。
且如韓信、伍于胥,這等大功不能自保其身,卻不如張良、範蠡歸山泛舟而去。
今我隻是屈勘嶽飛,上逆天心,下悖人理。
朋惡相濟,遺罵于萬年矣。
若是不從奸賊之謀,必被其害。
不如棄職休官還了朝廷,歸山辦道,脫了是非,豈不保全殘喘。
”就解下束帶,換上麻縧,脫下羅袍,穿上道服幞頭,象簡安在中堂,潛身走脫不在話下。
次日早晨,吏卒報與秦桧曰:“夜來有大理寺丞周三畏勘問嶽飛,因見事有冤枉,晚夕回家,脫下冠袍束帶,盡夜走了。
”秦桧大怒曰:“如今便要差人捉去,奈有這樁事未了,且待殺卻嶽飛父子,然後捕他未遲。
”乃使人去催何鑄鞫斷。
何鑄正在府中,自體嶽飛一事,亦察其冤。
又見秦桧遣人來催問,鑄即往秦府見桧,白知:“嶽飛謀反事情,實無證驗,丞相休得屈人。
”桧曰:“此出上意也,非吾所得專。
嶽飛本有通謀,王俊首狀已具明白。
中丞何謂屈之?”鑄曰:“鑄豈區區為嶽飛者?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
”桧語塞。
何鑄已退去。
秦桧知鑄不為問理,乃改命禦史大夫萬俟卨同大理寺評事元龜年,“他兩個平日在我門下往還謀些私事,我不曾阻他。
如今着他兩人問這樁事,必然不敢違我主意。
”一時呼召二人來到相府,謂之曰:“嶽飛父子與張憲謀為不軌,我委周三畏勘問,他原來與嶽飛有同謀之心,怕死走了。
今特委你兩個,問成這樁事,加你大官?”萬俟卨曰:“丞相放心,我與嶽飛舊有仇恨。
此事隻在下官身上要了,不必憂心,隻要丞相與我二人做主。
”二人入到大理寺獄中,隻取出嶽飛來,看他一一招成謀反事情。
這兩賊非法用刑,将嶽飛渾身拷打,皮開肉裂,死了用水噴活再打。
又用檀木攢指,傍立二人用杖敲打,然後二人拿住攢指厮扭。
左扭右扭,扭得嶽飛頭發撒開,就地打滾,指骨皆碎。
如此酷刑,他隻管眼下,不顧析害,滅門絕戶。
他本無反情,難以屈招。
苦打将有兩個月日,不成其獄。
忽有人對元龜年說道:“可把策應淮西不即提兵東下之事問他。
”龜年到第二日,将這言語萬俟卨商議,萬俟卨大喜,就取出嶽飛來問:“你在鄂州,朝廷不次宣召你提兵東下,策應淮西,你卻在途遷延不進,意在窺伺朝廷勝負。
兵勝則進,兵敗則反。
明有是情,何得抵賴不招?”嶽飛對曰:“承诏領兵東下,沿途追殺金兵,累有禦劄止我人馬不須前進,現存禦書可昭。
”那萬俟卨無事可證,乃以其言桌白秦桧,就遣人前去鄂州嶽飛家下,詐取他前後頒降诏敕,盡數取回,入于内庫,無可稽考。
萬俟卨又取出嶽飛問曰:“你與諸将同領大兵北讨,你所部人馬屯在朱仙鎮。
朝廷宣召諸将回兵,其劉锜等即日領兵還朝,為何隻有你一枝人馬不肯班師?前後一十三道金牌召你,你亦不肯回兵。
這必懷異心,好好逐一從實招承,免得皮肉受苦。
”嶽飛曰:“我一生立心務要恢複中原,雪國之恨,用了十年之功,追趕兀朮到于朱仙鎮,離去京師隻有四十五裡。
那時兀朮怕我兵勢,棄了汴京北走。
兩河豪傑,守臣父老,頭頂香盤,待我兵到。
此時朝廷若寬我三日限期,必定克複汴京,迎回聖駕,然後進取燕雲,直搗黃龍,報複國雠,迎取先帝、太後回朝。
此乃是我平生之願,有何異心?皇天後土,可表我心。
”言畢,呼天叫地,氣堵咽喉。
兩行吏卒無不動情。
萬俟卨亦無言可問,喝令獄卒:“不要聽他胡說。
快寫招服便罷,若是不招,性命隻在目下。
”嶽飛被他刑苦不過,謂萬俟卨曰:“與我紙筆,待我親供,死當瞑目。
”萬俟卨、元龜年大喜,即令吏典遞與飛紙筆墨硯。
嶽飛接了,從頭至尾,寫下一張,遞與萬俟卨。
招詞曰:武勝定國軍節度使、神武後軍都統制、湖北京西路
看那做官的豈謂之榮?如嶽太尉,似這等大功勞,天下人仰望他,今日反遭斯辱。
量區區隻是個大理寺丞,微如蝼蟻。
且如韓信、伍于胥,這等大功不能自保其身,卻不如張良、範蠡歸山泛舟而去。
今我隻是屈勘嶽飛,上逆天心,下悖人理。
朋惡相濟,遺罵于萬年矣。
若是不從奸賊之謀,必被其害。
不如棄職休官還了朝廷,歸山辦道,脫了是非,豈不保全殘喘。
”就解下束帶,換上麻縧,脫下羅袍,穿上道服幞頭,象簡安在中堂,潛身走脫不在話下。
次日早晨,吏卒報與秦桧曰:“夜來有大理寺丞周三畏勘問嶽飛,因見事有冤枉,晚夕回家,脫下冠袍束帶,盡夜走了。
”秦桧大怒曰:“如今便要差人捉去,奈有這樁事未了,且待殺卻嶽飛父子,然後捕他未遲。
”乃使人去催何鑄鞫斷。
何鑄正在府中,自體嶽飛一事,亦察其冤。
又見秦桧遣人來催問,鑄即往秦府見桧,白知:“嶽飛謀反事情,實無證驗,丞相休得屈人。
”桧曰:“此出上意也,非吾所得專。
嶽飛本有通謀,王俊首狀已具明白。
中丞何謂屈之?”鑄曰:“鑄豈區區為嶽飛者?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
”桧語塞。
何鑄已退去。
秦桧知鑄不為問理,乃改命禦史大夫萬俟卨同大理寺評事元龜年,“他兩個平日在我門下往還謀些私事,我不曾阻他。
如今着他兩人問這樁事,必然不敢違我主意。
”一時呼召二人來到相府,謂之曰:“嶽飛父子與張憲謀為不軌,我委周三畏勘問,他原來與嶽飛有同謀之心,怕死走了。
今特委你兩個,問成這樁事,加你大官?”萬俟卨曰:“丞相放心,我與嶽飛舊有仇恨。
此事隻在下官身上要了,不必憂心,隻要丞相與我二人做主。
”二人入到大理寺獄中,隻取出嶽飛來,看他一一招成謀反事情。
這兩賊非法用刑,将嶽飛渾身拷打,皮開肉裂,死了用水噴活再打。
又用檀木攢指,傍立二人用杖敲打,然後二人拿住攢指厮扭。
左扭右扭,扭得嶽飛頭發撒開,就地打滾,指骨皆碎。
如此酷刑,他隻管眼下,不顧析害,滅門絕戶。
他本無反情,難以屈招。
苦打将有兩個月日,不成其獄。
忽有人對元龜年說道:“可把策應淮西不即提兵東下之事問他。
”龜年到第二日,将這言語萬俟卨商議,萬俟卨大喜,就取出嶽飛來問:“你在鄂州,朝廷不次宣召你提兵東下,策應淮西,你卻在途遷延不進,意在窺伺朝廷勝負。
兵勝則進,兵敗則反。
明有是情,何得抵賴不招?”嶽飛對曰:“承诏領兵東下,沿途追殺金兵,累有禦劄止我人馬不須前進,現存禦書可昭。
”那萬俟卨無事可證,乃以其言桌白秦桧,就遣人前去鄂州嶽飛家下,詐取他前後頒降诏敕,盡數取回,入于内庫,無可稽考。
萬俟卨又取出嶽飛問曰:“你與諸将同領大兵北讨,你所部人馬屯在朱仙鎮。
朝廷宣召諸将回兵,其劉锜等即日領兵還朝,為何隻有你一枝人馬不肯班師?前後一十三道金牌召你,你亦不肯回兵。
這必懷異心,好好逐一從實招承,免得皮肉受苦。
”嶽飛曰:“我一生立心務要恢複中原,雪國之恨,用了十年之功,追趕兀朮到于朱仙鎮,離去京師隻有四十五裡。
那時兀朮怕我兵勢,棄了汴京北走。
兩河豪傑,守臣父老,頭頂香盤,待我兵到。
此時朝廷若寬我三日限期,必定克複汴京,迎回聖駕,然後進取燕雲,直搗黃龍,報複國雠,迎取先帝、太後回朝。
此乃是我平生之願,有何異心?皇天後土,可表我心。
”言畢,呼天叫地,氣堵咽喉。
兩行吏卒無不動情。
萬俟卨亦無言可問,喝令獄卒:“不要聽他胡說。
快寫招服便罷,若是不招,性命隻在目下。
”嶽飛被他刑苦不過,謂萬俟卨曰:“與我紙筆,待我親供,死當瞑目。
”萬俟卨、元龜年大喜,即令吏典遞與飛紙筆墨硯。
嶽飛接了,從頭至尾,寫下一張,遞與萬俟卨。
招詞曰:武勝定國軍節度使、神武後軍都統制、湖北京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