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回 嶽飛上表辭官爵

關燈
卻說劉浩引着五千精兵,于平川曠野擺開陣勢索戰。

    隻見虜陣搖旗吶喊,金将斡朵思驟馬舞狼牙棍直取劉浩,劉浩舉方天戟交還。

    二将兩馬相交,戰數合,劉浩佯輸,撥回馬便走。

     斡朵思不舍,掩衆追來,鬥聲連天。

    山上胡盞望見金兵得勝,将分騎而出,時紅日已沉西矣。

    習不祝谏曰:“統軍且勿出,恐宋人謀也。

    ”盞曰:“璘智謀吾見之矣。

    古人順時而動,見機而發。

    今宋人勢敗,何又不戰?”言訖,哨鼓大震,引三萬人馬斬寨而下。

     吳璘見金将親出,掄槍拍馬來迎。

    胡盞勒騎舞斧,與吳璘鏖戰二十餘合,不分勝負。

    二人精神愈倍,各無退志。

    兩下金鼓齊鳴,又戰數十合。

    宋軍中以疊陣法更休疊戰,輕裘肥馬,亟麾之士,殊死而鬥。

    金人皆遠涉勞困,不能抵敵。

    胡盞未知地利,即抛了吳璘,勒馬望鹿角砦而走。

    習不祝引人馬接應。

     将近一更初,璘下令放起火炮,虜兵大驚,奔走鹿角砦。

    忽聞山頂大喊,火光沖天而起,上下通紅。

    撒不吪提兵殺來,正遇大将姚仲,手起刀落,撒不吪死于非命,餘衆潰散。

    姚仲與王彥以精騎抄出鹿角砦,金人兩下受敵,遂大敗,死者不可勝計。

     胡盞與習不祝潰圍沖出,又遇前軍胡世将攔住大殺一陣,降者以萬人。

    胡盞乘夜襲餘光,且戰且走,退入臘家城。

    璘見金人去遠,又是夜裡,遂收軍據了鹿角砦,得其馬駝糧食無算。

     平明,體探胡盞屯駐臘家城,璘下令曰:“金人勢窮矣,可乘勝攻之,二酋可擒。

    ”姚仲曰:“宜相連營壘,屯四門困之。

    不過一月,使虜賊盡死城中矣。

    ”璘然之,即令衆将領所部分門攻擊。

    果是金人困迫,城将垂陷。

    忽朝廷方主議和,秦桧恐邊将邀功,遣使以驿書诏璘班師。

    璘得诏,與世将議曰:“破虜賊功在即矣,朝廷诏來班師,何以處之?”世将曰:“君命也,豈敢抗違?此必金國有人在朝議和,隻得奉诏班師。

    ”姚仲等曰:“機會難再,不若打破城池,擒了金将胡盞、習不祝,解赴行在,從朝廷發落,然後班師未遲。

    ”世将曰:“不可。

    嶽侯功蓋天下,聖旨到,亦且回軍,何況我等乎!衆人勿複猶豫。

    ”即日下令軍中拔營撤圍而去。

    胡盞在城上望見宋軍退去,知金國有人議和,诏取班師。

    盞甚喜,與習不祝議之。

    不祝曰:“統軍宜速退臘家城。

    吾國講和不常,恐宋人複來,難以支撐。

    ”胡盞從之,連夜率所部退回函谷關,不在話下。

    吳璘自臘家城引兵還河池。

    胡世将見朝廷屢挫邊将之功,惟浩歎而已。

     卻說高宗自夏四月間,與廷臣議論講和,秦桧力主成之。

     至十一月和議既成,金兀朮以蕭毅、邢具瞻二人為審議使,與宋魏良臣偕來,議以淮水為界,求割唐、鄧二州及陝西餘地,要歲币銀絹各二十五萬,仍許歸梓宮及太後。

    高宗悉從其請,命宰臣具誓表告祭于天地宗廟社稷。

    诏下,宰執領命而行。

    誓表略曰:臣構言:“今來畫疆以淮水中流為界,西有唐、鄧州割屬上國,自鄧州西四十裡并南四十裡為界屬鄧,四十裡外并西南盡屬光化軍為弊邑。

    沿邊州城既蒙恩造,許備藩方。

    世世子孫,謹守臣節。

    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稱賀不絕,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自壬戌年為首,每春李差人搬送至泗州交納。

    有渝此盟,明神是殛。

    墜命亡氏,踣其國家。

    臣今既進誓表,伏望上國早降誓诏,庶使弊邑永為憑焉。

     宰執既具誓表,殺黑牛白馬,告祭天地宗廟社稷畢,奏知高宗。

    高宗以何鑄簽書樞密院事,奉表稱臣于金。

    何鑄領表将行,蕭毅亦進辭帝。

    帝谕毅曰:“若今歲太後果還,寡人自當謹守誓約。

    如今歲未成朕志,則誓文為虛設。

    ”毅再拜領旨,與何鑄離了臨安,迳至汴京,見兀朮具知宋帝所以講和之意。

     兀朮曰:“此金主重命也。

    使臣須再詣會甯候旨,然後可以複表。

    ”何鑄遂如會甯聽候指揮。

    兀朮具表,遣使詣金國奏知熙宗,請問宋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