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 秦桧定計削兵權

關燈
卻說嶽飛輕騎至臨安朝見高宗,奏道:“金人舉國南來,巢穴必虛,若以吾軍長驅京洛以搗之,彼必奔命,可坐而斃。

    ”帝不從。

    秦桧尤惡之,背地奏高宗,以為:“陛下既诏各路班師,不久太上皇梓宮及韋太後消息至矣。

    今濠州雖失,乃小忿耳。

    請陛下以大孝自體,勿聽臣下之言也。

    ”高宗因見金人屢失盟好,遲疑未決。

    嶽飛既退私第,身沾宿疾苦寒,咳嗽不已。

     然其志圖報效,又恐高宗急于退敵,次日又具奏曰:“臣如領兵搗其虛國,勢必得利。

    陛下若以敵方在迩,未暇遠圖,欲乞親至蕲、黃以議攻敵,庶幾為後計也。

    ”帝見嶽飛意切,乃下诏着飛會樂蕲、黃。

    飛承命,即日辭帝回鄂州,收拾人馬,望蕲、黃進發。

    時值春盡三月間,天氣暄暖,人馬精神,所過秋毫無犯,隴道中耕夫皆荷鋤而觀。

    嶽侯遣人探濠州消息,哨馬回報,濠州日前被金人陷了,今退去二朝矣。

    嶽飛得諜報,即以人馬進濠州,安撫軍民,修理府庫,令軍士築壕垣,委官鎮守,具表遣人遞奏行在。

    遂還兵屯舒州,以候朝廷之命。

     高宗得嶽飛條陳濠州表疏,差内臣赍于尚書府發落。

    内臣領诏,迳至秦桧府中呈報。

    秦桧見了奏疏,着人請過給事中範同,到府有事商議。

    差人去不多時,範同随入府,參見秦桧畢,桧引入後堂,與之分賓主而坐。

    同曰:“小官何得有坐?”桧曰:“有事與執事計議,但坐無妨。

    ”同始敢坐于堂側。

    桧曰:“吾意力主和議,嶽飛諸人往往奏上,欲圖恢複。

    近日府中接到疏章疊積,誠恐諸将難制,今欲盡收其兵權,足下有何良策?”範同曰:“此易事矣。

    且朝廷封爵出由丞相,何不奏上,請除韓世忠、張竣嶽飛樞府之職,則兵柄自解。

    ”桧大喜曰:“公言深合我意。

    ”因設酒禮待同。

    飲至半酣,桧問及朝中某人可進,某人可退,同一一為之開導。

    桧見同阿己,甚悅。

    酒罷,範同辭桧退去。

     次日,秦桧密奏:“張俊戰石臯之捷,遂複廬州。

    韓世忠鎮守江淮,金人不敢南下。

    嶽飛兵駐朱仙鎮,兀朮徙家遠遁。

     是三将者,偉績昭著,望陛下降诏,召赴行在,論功升賞,庶使朝廷諸人知所勉勵。

    ”高宗大悅,遂允其請,即日頒诏,遣内臣齊于各鎮去訖。

     且說一路使臣齊诏到建康召張浚張俊正在府中議事,聽得朝廷有使命來,即降階迎候。

    使臣迳至堂中,宣讀聖旨。

    诏曰:朕承中業,遭家不造,天步艱難,人心騷動。

    氐羌蠹侵于西土,玁狁蜂擾于中原,生靈荼毒,朕實憫焉。

    所賴文武同心,将士戮力,内平禍亂,外靖邊庭。

    茲者,宣撫使張俊,狥國無家,護兵有法。

    智謀深博,可以運籌帷幄之中;聲名隐隆,可以折沖廟堂之上。

    朕心所屬,與論攸歸,卿宜疾赴行在,論功授封。

    嗚呼,盡忠匡國,惟臣子之至誠;崇德報功,乃朝廷之通典。

    欽予時命,想宜體悉。

     張俊接诏,謝恩已畢,即吩咐軍中,戎務委能将總理,自随使臣迳赴行在。

    次日朝見高宗,高宗大悅,謂曰:“卿為國勤勞,多聞捷報,朕嘗欲一見,因卿總戎在外,未可遽離。

    今召赴行在,實以卿克理内政也。

    ”俊頓首稱謝。

    俊既退出居府,第二日韓世忠、楊沂中、王德等,皆随诏來到,獨嶽飛未至。

     秦桧問于參知政事王次翁,次翁曰:“嶽飛一軍最為關要。

    明日再奏,仍遣使促之。

    待衆人聚于京師,權柄不一,自生猜忌,此正鎮諸侯法也,丞相慎勿失此。

    ”秦桧然之。

    遇早朝,桧複奏:“嶽飛兵屯舒州未至,陛下再差内臣召入,則可以拟封爵。

    ”高宗允奏,複遣司農李若虛同内官黃順,齊诏催促嶽飛速赴朝廷。

    李若虛、黃順領诏,迳往舒州見嶽侯,宣讀上意。

     嶽飛俯伏聽命。

    诏曰: 提七萃之旅,入則拱衛于岩除;建六纛之威,出則撫臨于邊塞。

    克備爪牙之寄,聿資心膂之臣。

    誕敷顯命,播告治朝。

    乃者諸路招讨使嶽飛偉量沈雄,英資果毅,早膺勇爵,備曆戎行。

    懷幹城禦侮之材,着斬将奪旗之績。

    屢得捷聞,甚契朕意。

    今将頒诏于諸鎮,即日鹹聚于京師。

     欲拟封賞,惟卿未至,故茲诏示,指不多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