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回 嶽飛兵近黃龍府
關燈
小
中
大
遣小騎求見嶽飛,願将所部之兵五萬來降而為内應。
兵飛許之。
金将馬陵思謀,最骁勇者。
夜來巡視,聞得軍中号叫之聲,馬陵思謀潛聽之,皆曰:“我等皆是宋朝士民,被兀朮拘迫為軍。
今嶽少保大兵來到,兀朮出戰即敗,虜賊早晚休矣。
所怕金将馬陵思謀素強悍,我們何不暗用計策,殺此賊去見嶽侯,功勞不校”數内一個道:“不要走透,我們看個空便下手。
”馬陵思謀聞之大驚,自思曰:“軍心已變,莫如做個人情,同去歸降嶽家,又且自保其患,豈不美哉。
”次日至其軍中,但渝之曰:“爾衆人毋自輕動,待嶽家軍來到即降。
”衆人大喜,各備候迎接官軍。
金将王鎮、崔慶、李凱、崔虎、華旺等,皆率所部降飛。
金龍虎大王部将忄乞查等亦密受嶽飛旗榜,自本國來降。
嶽飛大喜,語其下曰:“須待大軍直至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是夕,嶽侯歡悅不自勝,出帳外仰觀星象,見紫微垣奸星近逼,知朝廷有人蔽惑聖聰矣。
因作《滿江紅》詞一阕以見志雲。
詞雲:怒發沖冠,凴欄處,潇潇雨歇。
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阙。
次日,嶽飛複遣統制官李興,領着五百精兵,同陵台令朱正甫前去修理永安、永昌、永熙三陵,令之芟除荊棘,栽植松柏,遣官緻祭而還。
一面犒賞軍士,約在克日起營,欲先複汴京,乘勝以複中原,不在話下。
且說司農李若虛回見高宗,具嶽飛進兵以奏。
高宗聞奏,欲從其議。
秦桧出班立谏曰:“陛下欲使韋太後早還,正須在講結盟好,豈可與邊将邀功而失大謀乎。
乞再遣使命,赍金字牌遞到劄子,催促張竣楊沂中、韓世忠、劉锜、郭浩各領人馬還本鎮。
”高宗允奏,即遣使召回諸路官軍。
隻有嶽飛人馬不回,複具表奏曰:“金将家小盡聚在東京,即目兀朮累戰累敗,銳氣已喪。
探事人報,兀朮老小盡夜渡河北去,辎重皆棄。
況今豪傑向風,士卒用命。
天時人事,強弱已見。
時不再來,機會難得。
臣實謂恢複中原,在此一舉。
今若召臣回還,挫了十年之功,一旦而廢。
若不乘時,必留後患。
願陛下圖之。
”高宗得奏,因與秦桧專主和議,遂不允。
秦桧恐嶽飛成功,則背金人之約,禍及己身,乃暗使台臣王次翁等力請于朝曰:“即今諸帥皆将領回鎮,隻有嶽飛孤軍在外,不可久留,誠恐有失,乞促班師。
”高宗準其議,連發金牌,前去召還嶽飛。
是時,嶽飛在朱仙鎮,盡力謀劃克複兩京之計。
隻一日之間,金字牌遞到劄子一十二道。
嶽飛不勝憤激,東向再拜曰:“臣十年之力,廢于一旦。
非臣子不能稱職,實在廷奸佞之誤陛下矣。
”拜訖,嗚咽流涕。
軍中将士無不切齒。
後人有降箕仙者,得鐘、呂聯句題《吟宋鄂王墓》雲:金牌十二促還軍,黃霧遮天白日昏。
大廈可人支一木,腥風從此汗中原。
青泥尚染苌弘血,東市猶銜蘊古冤。
欲斲當年奸桧首,南枝樹下祭忠魂。
嶽飛與衆将憤惋未已,又見丞相府差田思中赍金字牌,遞到尚書省劄子,到于軍前,催促嶽飛即速領兵回還鄂州,聽候加官受賞,其邊庭軍務朝廷自有處置。
若有稽遲,即是抗違宣命。
嶽飛見劄子,默然莫對。
帳前轉過嶽雲、張憲告曰:“今日兀朮計窮,取東京隻在眼下。
豈不聞将在軍令,君命有所不受。
伏望大人暫停數日,待擒了兀朮,修理宮阙,迎取聖駕回京,那時以功贖罪,未為晚矣。
”田思中見嶽飛部下不肯回,因謂飛曰:“招讨父子忠孝人矣,豈不知君臣禮哉。
今朝廷連召招讨回軍,欲拟封爵,實報功臣之盛典也。
今若弗随诏而回,久後朝廷見罪,功過自不相掩耳。
招讨其熟思之。
嶽飛沉吟半晌,謂嶽雲等曰:“我父子與部下盡忠報國,今如抗違君命,反為逆臣矣。
況朝廷十二次金牌來到,如何到得不回兵。
爾等勿再猶豫。
”下令各營準備起行。
先令使臣田思中回奏,臨歧飛謂之曰:“切不可漏洩我回軍機事。
”思中曰:“謹當受教。
”即辭了嶽飛,馳驿回還臨安。
兵飛許之。
金将馬陵思謀,最骁勇者。
夜來巡視,聞得軍中号叫之聲,馬陵思謀潛聽之,皆曰:“我等皆是宋朝士民,被兀朮拘迫為軍。
今嶽少保大兵來到,兀朮出戰即敗,虜賊早晚休矣。
所怕金将馬陵思謀素強悍,我們何不暗用計策,殺此賊去見嶽侯,功勞不校”數内一個道:“不要走透,我們看個空便下手。
”馬陵思謀聞之大驚,自思曰:“軍心已變,莫如做個人情,同去歸降嶽家,又且自保其患,豈不美哉。
”次日至其軍中,但渝之曰:“爾衆人毋自輕動,待嶽家軍來到即降。
”衆人大喜,各備候迎接官軍。
金将王鎮、崔慶、李凱、崔虎、華旺等,皆率所部降飛。
金龍虎大王部将忄乞查等亦密受嶽飛旗榜,自本國來降。
嶽飛大喜,語其下曰:“須待大軍直至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是夕,嶽侯歡悅不自勝,出帳外仰觀星象,見紫微垣奸星近逼,知朝廷有人蔽惑聖聰矣。
因作《滿江紅》詞一阕以見志雲。
詞雲:怒發沖冠,凴欄處,潇潇雨歇。
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阙。
次日,嶽飛複遣統制官李興,領着五百精兵,同陵台令朱正甫前去修理永安、永昌、永熙三陵,令之芟除荊棘,栽植松柏,遣官緻祭而還。
一面犒賞軍士,約在克日起營,欲先複汴京,乘勝以複中原,不在話下。
且說司農李若虛回見高宗,具嶽飛進兵以奏。
高宗聞奏,欲從其議。
秦桧出班立谏曰:“陛下欲使韋太後早還,正須在講結盟好,豈可與邊将邀功而失大謀乎。
乞再遣使命,赍金字牌遞到劄子,催促張竣楊沂中、韓世忠、劉锜、郭浩各領人馬還本鎮。
”高宗允奏,即遣使召回諸路官軍。
隻有嶽飛人馬不回,複具表奏曰:“金将家小盡聚在東京,即目兀朮累戰累敗,銳氣已喪。
探事人報,兀朮老小盡夜渡河北去,辎重皆棄。
況今豪傑向風,士卒用命。
天時人事,強弱已見。
時不再來,機會難得。
臣實謂恢複中原,在此一舉。
今若召臣回還,挫了十年之功,一旦而廢。
若不乘時,必留後患。
願陛下圖之。
”高宗得奏,因與秦桧專主和議,遂不允。
秦桧恐嶽飛成功,則背金人之約,禍及己身,乃暗使台臣王次翁等力請于朝曰:“即今諸帥皆将領回鎮,隻有嶽飛孤軍在外,不可久留,誠恐有失,乞促班師。
”高宗準其議,連發金牌,前去召還嶽飛。
是時,嶽飛在朱仙鎮,盡力謀劃克複兩京之計。
隻一日之間,金字牌遞到劄子一十二道。
嶽飛不勝憤激,東向再拜曰:“臣十年之力,廢于一旦。
非臣子不能稱職,實在廷奸佞之誤陛下矣。
”拜訖,嗚咽流涕。
軍中将士無不切齒。
後人有降箕仙者,得鐘、呂聯句題《吟宋鄂王墓》雲:金牌十二促還軍,黃霧遮天白日昏。
大廈可人支一木,腥風從此汗中原。
青泥尚染苌弘血,東市猶銜蘊古冤。
欲斲當年奸桧首,南枝樹下祭忠魂。
嶽飛與衆将憤惋未已,又見丞相府差田思中赍金字牌,遞到尚書省劄子,到于軍前,催促嶽飛即速領兵回還鄂州,聽候加官受賞,其邊庭軍務朝廷自有處置。
若有稽遲,即是抗違宣命。
嶽飛見劄子,默然莫對。
帳前轉過嶽雲、張憲告曰:“今日兀朮計窮,取東京隻在眼下。
豈不聞将在軍令,君命有所不受。
伏望大人暫停數日,待擒了兀朮,修理宮阙,迎取聖駕回京,那時以功贖罪,未為晚矣。
”田思中見嶽飛部下不肯回,因謂飛曰:“招讨父子忠孝人矣,豈不知君臣禮哉。
今朝廷連召招讨回軍,欲拟封爵,實報功臣之盛典也。
今若弗随诏而回,久後朝廷見罪,功過自不相掩耳。
招讨其熟思之。
嶽飛沉吟半晌,謂嶽雲等曰:“我父子與部下盡忠報國,今如抗違君命,反為逆臣矣。
況朝廷十二次金牌來到,如何到得不回兵。
爾等勿再猶豫。
”下令各營準備起行。
先令使臣田思中回奏,臨歧飛謂之曰:“切不可漏洩我回軍機事。
”思中曰:“謹當受教。
”即辭了嶽飛,馳驿回還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