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 秦桧怒貶張九成
關燈
小
中
大
且說嶽飛喚過張憲、王貴二人近前,密與之曰:“我今所領三十萬兵,内分一半與爾二人,領回淮南駐紮。
其餘人馬,吾帶回鄂州,以待朝廷之命,此須不可令外人知覺。
”張憲、王貴密受令而去。
此時嶽飛探知兀朮已渡河北走,因教大小三軍拔營,離了朱仙鎮,自郾城引還。
其附近州縣士民聽得嶽侯班師,各遮馬痛哭而訴曰:“我等因相公檄文傳到,欲複兩京,以此父老士民,皆頭頂香盤,箪食壺漿,迎接官軍,金人悉知之。
今相公複領兵離此,我等必遭虜騎所殲無噍類矣。
乞相公暫停數日,待取了汴京,委将鎮守,方能保吾家屬,免被金人苦虐。
”言罷放聲大哭。
宋軍見之無不心酸。
嶽飛在馬上亦泣下,即令人捧将金字牌一十三面,尚書省劄子十三道,與衆人看曰:“非我遺棄汝等,今因朝廷連降金字牌到此,促我班師,此時不敢擅留也。
”因謂之曰:“我當駐兵五日,爾等可速遷徙,以免金人禍也。
”衆人聞其說,哭聲震野,各攜妻孥而南者,猶如墟市。
嶽飛急奏以漢上六郡閑田,給處所徙士民。
兀朮在汴探聽得嶽飛回兵,知是秦桧之謀,大喜,欲分兵追擊之。
左右曰:“嶽侯機深智足,太子未可輕動。
若追,恐墜其計也。
”兀朮從其言。
不數日,而河南新複府州皆為金人占去。
兀朮憂慮中原士民有懷貳心,與龍虎大王等計議。
龍虎大王曰:“元帥宜置屯田法以處之,自能制其去,又可以充足軍饷也。
”兀朮曰:“其法安出。
”龍虎大王曰:“略效古制,凡女真及契丹之人,令其将本部徙居中州,與當地百姓雜處,計其戶口,以官田付之,使自播種,至春秋量給其衣服。
如此重養之。
若遇出兵時,則又給與錢米,安其室家。
着令于界上築起壁壘,使村落間庶防宋人侵擾。
此策正宜行在今日也。
”兀朮聞之大喜,遂着其令以行。
果是未數年間,屯田之所,自燕地至河南,及淮隴以北,俱有之矣。
卻說田思中回奏,高宗曰:“即今嶽少保随金牌禦劄,領軍還自郾城,令臣先回複奏。
”高宗未下命,秘閣修撰張九成率廷臣喻攉、陳剛中、淩景夏、樊光遠、毛叔度等奏曰:“嶽少保指揮所部,克日恢複兩京。
陛下正須手敕勉勵,使之得就此舉。
深雠可雪,故疆可齲而信讒言,诏其班師,緻使兩河忠義知朝廷不複用兵。
将士解體,竟為南渡之偏安,可勝惜哉。
”秦桧廷诘之曰:“昔公曾與趙尚書言金實厭兵,而張虛聲以撼中國。
因奏聖上,道彼誠能從吾所言,則與之和,使權在朝廷。
公此言衆皆知之,今日何不成前言乎?”九成曰:“九成何為異議?特不可圖苟安耳。
”桧複曰:“立朝須優遊委曲,方可保其位也。
”九成曰:“未有枉己而能直人者。
”高宗見桧與九成交論不已,因問九成曰:“朕今決意以和,卿可證其是非。
”九成對曰:“敵情多詐,陛下不可不審。
”高宗默然。
秦桧尤惡之,乃生枝節,奏貶九成為邵州知州。
同時谏和議為非計者迹貶之,喻攉貶知懷安縣,陳剛中知安遠縣,淩景夏知辰州,樊光遠為阆州學教授,毛叔度為加州司戶參軍。
由是中外緘口,再不複有诤者矣。
話分兩頭。
且說撒離喝自泾州之敗屯鳳翔,及聞兀朮複失利于郾城,亦不敢出兵救應。
哨馬報嶽飛因朝廷降诏班師,諸路官軍亦将
其餘人馬,吾帶回鄂州,以待朝廷之命,此須不可令外人知覺。
”張憲、王貴密受令而去。
此時嶽飛探知兀朮已渡河北走,因教大小三軍拔營,離了朱仙鎮,自郾城引還。
其附近州縣士民聽得嶽侯班師,各遮馬痛哭而訴曰:“我等因相公檄文傳到,欲複兩京,以此父老士民,皆頭頂香盤,箪食壺漿,迎接官軍,金人悉知之。
今相公複領兵離此,我等必遭虜騎所殲無噍類矣。
乞相公暫停數日,待取了汴京,委将鎮守,方能保吾家屬,免被金人苦虐。
”言罷放聲大哭。
宋軍見之無不心酸。
嶽飛在馬上亦泣下,即令人捧将金字牌一十三面,尚書省劄子十三道,與衆人看曰:“非我遺棄汝等,今因朝廷連降金字牌到此,促我班師,此時不敢擅留也。
”因謂之曰:“我當駐兵五日,爾等可速遷徙,以免金人禍也。
”衆人聞其說,哭聲震野,各攜妻孥而南者,猶如墟市。
嶽飛急奏以漢上六郡閑田,給處所徙士民。
兀朮在汴探聽得嶽飛回兵,知是秦桧之謀,大喜,欲分兵追擊之。
左右曰:“嶽侯機深智足,太子未可輕動。
若追,恐墜其計也。
”兀朮從其言。
不數日,而河南新複府州皆為金人占去。
兀朮憂慮中原士民有懷貳心,與龍虎大王等計議。
龍虎大王曰:“元帥宜置屯田法以處之,自能制其去,又可以充足軍饷也。
”兀朮曰:“其法安出。
”龍虎大王曰:“略效古制,凡女真及契丹之人,令其将本部徙居中州,與當地百姓雜處,計其戶口,以官田付之,使自播種,至春秋量給其衣服。
如此重養之。
若遇出兵時,則又給與錢米,安其室家。
着令于界上築起壁壘,使村落間庶防宋人侵擾。
此策正宜行在今日也。
”兀朮聞之大喜,遂着其令以行。
果是未數年間,屯田之所,自燕地至河南,及淮隴以北,俱有之矣。
卻說田思中回奏,高宗曰:“即今嶽少保随金牌禦劄,領軍還自郾城,令臣先回複奏。
”高宗未下命,秘閣修撰張九成率廷臣喻攉、陳剛中、淩景夏、樊光遠、毛叔度等奏曰:“嶽少保指揮所部,克日恢複兩京。
陛下正須手敕勉勵,使之得就此舉。
深雠可雪,故疆可齲而信讒言,诏其班師,緻使兩河忠義知朝廷不複用兵。
将士解體,竟為南渡之偏安,可勝惜哉。
”秦桧廷诘之曰:“昔公曾與趙尚書言金實厭兵,而張虛聲以撼中國。
因奏聖上,道彼誠能從吾所言,則與之和,使權在朝廷。
公此言衆皆知之,今日何不成前言乎?”九成曰:“九成何為異議?特不可圖苟安耳。
”桧複曰:“立朝須優遊委曲,方可保其位也。
”九成曰:“未有枉己而能直人者。
”高宗見桧與九成交論不已,因問九成曰:“朕今決意以和,卿可證其是非。
”九成對曰:“敵情多詐,陛下不可不審。
”高宗默然。
秦桧尤惡之,乃生枝節,奏貶九成為邵州知州。
同時谏和議為非計者迹貶之,喻攉貶知懷安縣,陳剛中知安遠縣,淩景夏知辰州,樊光遠為阆州學教授,毛叔度為加州司戶參軍。
由是中外緘口,再不複有诤者矣。
話分兩頭。
且說撒離喝自泾州之敗屯鳳翔,及聞兀朮複失利于郾城,亦不敢出兵救應。
哨馬報嶽飛因朝廷降诏班師,諸路官軍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