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李綱措置禦金人

關燈
且說李鋼自車駕辍行已後,方治都城四壁守具,以百步法分兵備禦。

    每壁用正兵一萬二千餘人,而保甲居民、廂軍之屬,不在其内。

    修樓橹,挂氈幕,安炮坐,設弩牀,運磚石,施燎炬,垂檑木,備火油,凡防守之具,無不畢備。

    四壁各有從官,宗室武臣為提舉官。

    諸門皆有中貴大小使臣,分地以守。

    因是兵勢甚張,民心已安。

     卻說金将蓋斡離不,率領衆兵直抵城下,屯紮于牟駝岡。

     是夜,金兵大小三軍進攻西水門,以火船數十隻,順汴流相繼而下。

    城外喊聲大震,火光照耀天地,如同白日。

    李綱帥諸将臨城捍禦。

    有骁将霍超,率敢死士二千人,列布拐子弩,從城垛中射下,金兵近城者皆應弦而倒。

    金兵衆甚,沿流而下者,不可勝紀。

    火舡近城,綱令捷卒即以長鈎摘挹就岸,投石碎之,金兵不能近城。

    綱恐衆将不肯用命,親自督戰,斬獲金将百餘人。

     次日入奏事,忽報金人統大軍攻打酸棗門甚是緊急。

    帝聞,謂綱曰:“金兵勢大,卿以何策退之。

    ”綱曰:“臣恐城上兵卒不足用,乞上禁禦班直善射者同臣往酸棗門,捍禦金兵,自有機變。

    ”帝即頒诏發下禁軍千餘人,随綱退敵金兵。

    綱即辭上出殿。

    至酸棗門幾二十裡,命軍士各于夾道委巷中行,以防賊将登城。

    綱軍至門,正遇賊衆金鼓連天,槍刀布密,方以短丹渡濠,豎立雲梯攻城。

    綱顧左右曰:“誰肯出城,先挫其堅陣?”言未畢,一将應聲而出。

    綱視之,乃健将霍超也。

    綱即令二百善射者付之。

    超全身披挂,放開南門而出,正遇金将斡離不弟蓋斡強率金兵五百餘人,長槍短槊,一齊攻入。

    霍超抖擻威風,一擁殺入。

    二百班直軍并随而進,無不以一當百。

     金兵失陣,望後便退。

    李綱于城上見金兵小卻,仍命班直乘城射下,金兵死者不計其數。

    将近黃昏,左側始鳴金收軍,金兵退走二十裡矣。

    綱重賞超等,激勵其下。

    因是,将士皆賈勇而前。

     次日,斡離不大聚胡兵,乘筏渡濠而進。

    綱督戰之際,見金兵近者,以手炮檑木擊下,遠者以神臂弓射之,金兵皆不敢近。

    主将斡離不怒曰:“宋将止有一旅之師,尚不能取勝,倘四方勤王之衆一集,我輩無遺類矣。

    ”自鳴鼓而前,胡兵從後擁至。

    綱命馬忠率京西壯士數百人,舉火缒城而下,燒其雲梯數十座。

    超首迎胡将黑龍大王,超喊聲如雷,一刀揮下,斬于城下。

    從兵各奮勇争先,斬獲酋首十餘級,皆耳有金環。

    蓋斡離不終是勢大,複聚兵攻陳橋、封丘、衛州等門。

    而酸棗門困打尤急,虜将箭射上城如猬毛。

    綱督戰,士卒亦有中傷者,皆厚賞之。

    時帝在祥曦殿,聞報,即遣中使,至綱軍中勞問。

    綱得上禦筆褒谕,并給内府酒、銀椀、彩絹等,即頒與将士。

    人皆歡呼,願以死鬥,自卯至申,殺虜賊數千人。

    蓋斡離不知守城有備,不可以攻,乃鳴金收軍,退師二十餘裡,與其下議曰:“我軍今深入其地,不能得進,此乃大失機也。

    不如乘宋王初立,因人請與講和,若得滿吾所求,漸且退師。

    候退機會,又作計較未遲。

    不然四下兵集,吾何以當之。

    ”衆皆曰:“此計大妙。

    ”次日,遣一能言使者直入都城議和。

     卻說上在崇政殿,與衆臣商議敵禦金兵之策。

    閣門大使奏知:“有金國遣使來議請和。

    ”欽宗聞奏,即頒诏命侍官引使入對。

    使者朝拜訖,出斡離不書進呈,道其統帥犯中國之意,“聞上内禅,願複講和,乞遣大臣赴軍前,議如何處和。

    ”帝召群臣議之,曰:“此事如何處斷。

    ”李邦彥曰:“金兵勢逼,勤王之衆未暇,莫若割地請和,庶救一城生靈。

    ”李綱奏曰:“金兵不識時務,孤軍入我深地,數日交兵,彼屢挫其鋒,正恐四下兵會,故有遣使請和之議。

    乞聖明鼓勇三軍,再延數日,金兵知吾有備,仍慮勤王師集,是自取其敗也,豈可與之和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