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羅仁禍陷飛刀陣 公主喜訂三生約

關燈
發困住,倒是妙計。

    ”衆小番依令即把關門大開,吊橋放下,裝載了糧草,帶了諸将,竟望木陽城大路而走了。

    此話丢開。

     且表那羅通見公主進入關中,遂即回營。

    衆将接住了馬,往中營坐下,有程咬金開言道:“侄兒,你兄弟之仇不報,反被番婆逃入關中,何時得破?” 羅通說:“伯父!那父王龍駕如今救得成了。

    ”咬金道:“侄兒,黃龍嶺還未能破,龍駕怎麼就救得出?”那番,羅通就把方才屠爐公主這番始未根由的言語細細一講。

    咬金不覺大喜道:“侄兒!你心中果肯與他成親麼?”羅通說:“伯父又來了,他是我兄弟仇人,我要與兄弟報仇,怎麼反與他成親起來?這是無非哄他。

    ”咬金說:“侄兒,不是這樣講的。

    你兄弟身喪沙場,也是自己命該如此,何必歸怨于他,公主既有如此美意,肯在木陽城接引我邦人馬,共破番兵,救出陛下龍駕,是他一樁大大的功勞,也就算将功贖罪,可消得仇恨來了。

    侄兒不是這等講,待等此番救駕之後,待我做伯父的與你為媒,成全這段良姻便了。

    ”正在營門講論,早有軍士報進說:“啟上元帥,屠爐公主不知為甚把關門大開,領了小番們都退去了。

    ”羅通知道其意,吩咐四名家将:“有書一封,回家見大夫人說,不要悲傷,若日後救了陛下龍駕,自然取屠爐女首級,回家祭奠兄弟的。

    ”四名家将領了元帥書信,竟是回家往長安大路而行,我且不表。

     單講羅通傳令,大小三軍拔寨起兵,穿過黃龍嶺,一路徑往木陽城進發。

     再說赤壁寶康王同丞相屠封、元帥祖車輪在禦營飲酒,康王說:“元帥,報聞大唐救兵打破白良關、金銀二川、野馬川;鐵雷三弟兄如此骁勇,俱皆戰死沙場,如此奈何?”祖車輪道:“狼主放心,鐵雷弟兄雖勇,皆是無謀之輩,故有失地喪師之禍。

    如今黃龍嶺公主娘娘多謀足智,況有飛刀利害,自然守得住的。

    ”君臣正在議論之間,忽有探子報來:“啟上千歲!公主娘娘回軍了。

    ”康王聽報,大吃一驚,說:“元帥,唐兵何其兇勇,破關如此甚急,王兒不守黃龍嶺,反領兵回來做什麼?”祖車輪說:“連及臣也不知是什麼意思,且去迎接入營,問個明白便了。

    ”康王曰:“善!”車輪上馬帶了番兵出營,一路迎接來見公主說:“公主娘娘在上,臣祖車輪在此迎接。

    ” 公主說:“元帥平身,随俺家進營來。

    ”車輪奉命,同進禦營。

    俯伏說:“父王在上,臣兒見駕,願父王千歲,千幹歲!”康王說:“王兒平身,賜坐!” 旁邊問道:“王兒,那唐朝救兵實為利害,連破幾座關頭,殺傷數員上将。

     王兒為何不守黃龍嶺,反自回營何幹?”公主道:“父王在上,那唐朝小将羅通邪法利害,臣兒飛刀都被他破了,所以難守此關,隻得回來見父王。

    ” 康王聽說,心中十分納悶,隻得與衆臣議論,唐朝救兵到此,怎生破敵,這話不表。

     且說大唐人馬相近,到了木陽城,有探子報進說:“啟上元帥,前面就是木陽城了!”羅通擡頭一看,果見番兵如山似海,圍得密不通風,那衆将軍大家驚駭。

    羅通吩咐大小三軍到這邊平陽之地安營。

    軍士一聲答應,頃刻紮下營盤。

    羅通便叫:“程老伯父!如今待侄兒獨馬單槍殺進番營,叫開木陽城,見了陛下,同軍兵殺出城來,聽見炮響,要伯父領衆侄兒攻進番營。

    正是外破内攻,不怕番兵不退。

    ”咬金說:“侄兒言之有理,須要小心!” 羅通道:“這個不妨。

    ”就把銀铠紮束停當,跨上小白龍駒,提了梅花槍,出了營門,豁喇喇沖到番營。

    把都幾看見叫聲:“奇阿!那邊來的這個小将是什麼人,難道是唐朝救兵不成?為什麼單人獨馬的?”那都兒答道:“哥阿!不要管他,我們放箭。

    ”紛紛的射将下來。

    羅通說:“營下的!休放箭,今已救兵到了,快快退兵。

    如有半聲不肯,本帥要踹營盤哩!”說罷,把槍串動,冒着弓矢,一馬沖進。

    吓得番兵魂不附體,箭都來不及放了。

    被羅通手起槍落好挑,猶如彈子一般,有着咽喉的,有着前心的。

    番兵見不是路,隻得讓一條路待他走。

    這羅通進了第一座營盤,又殺進第二座營頭。

    不好了! 驚動了番邦正将、偏将,提斧拿刀在羅通馬前馬後,刺的、劈的、斬的,這個羅通那裡在他心上!把槍前遮後攔,左鈎右掠,落空的所在,一槍去掉了偏将幾人;那一槍又傷了副将幾員,把馬一催,沖過了這一個營盤。

    在裡邊隻見槍刀閃爍,那裡見什麼路頭!羅通原是個小英雄,開了殺戒,透第七營盤方才到得護城河。

    隻見木陽城上都是大唐旗号,喘息定了一口氣,望着南城而來,正要叫城,隻聽:一聲炮響轟天地,沖出番邦骁勇人! 不知沖出番将是誰,但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