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白良關劉寶林認父 殺劉方梅夫人明節
關燈
小
中
大
猶如昏鏡,此冤屈從何說起,孩兒心内不明,乞母親快快說與孩兒知道。
”夫人道:“兒阿,做娘的今日與你說明,報仇不報仇由你,我做娘的如今就死黃泉也是瞑目的。
”寶林說:“母親到底怎麼樣?”梅氏夫人說:“我的兒,今日交兵的尉遲恭,你道是何人?”“孩兒不知道。
”夫人看見丫環們在此,說道:“你們外邊去看,老爺進來,報我知道。
”丫環應聲走出。
夫人見無人在此,叫聲:“我兒,那書房中劉國貞,這奸賊你道是誰人?”寶林說:“是我爹爹。
母親,中原尉遲恭,有甚瓜葛?”夫人喝道:“吠,我想你這不孝子的畜生,怎麼生身之父也不認得?”寶林道:“阿呀,母親此言差矣,我爹爹現在書房,何見得不認生身之父。
”夫人說:“我兒,今日對敵的尉遲恭,是你父親。
劉國貞這天殺的奸賊,與做娘是冤仇,你還不知麼?”寶林大驚道:“母親,孩兒不信如此,乞母親細細說明此事。
”夫人說:“你不信這也怪你不得,方才這鞭,你快拿過來就知明白。
”寶林拿過鞭來,叫聲:“母親,鞭在此。
”夫人叫聲:“我兒,這一條鞭名曰雄鞭。
你可見那嫡父手中乃是一條雌鞭,還有四個字嵌在柄上,你也不當心去看他一看,自己名字可姓劉麼。
”寶林把鞭輪轉一看,果然有四個字在上面,刻着尉遲寶林四個細字。
“阿呀!母親,看這鞭上姓名,實不姓劉,反與中原尉遲恭同姓,母親又是這等講,不知其中委屈之事到底是怎樣的?一一說與孩兒明白。
”夫人說:“我兒,今日做娘的對你說明白,看你良心。
說起來,真正可惱可恨,做娘的當日同你嫡父在朔州麻衣縣中,做了四五年的夫妻,打鐵為活。
從那一年隋屬大唐,那唐王招兵,你父往太原投軍,做娘再四阻擋,你父不聽,我身懷六甲,有你在腹,要你父親留個憑信,日後好父子相認。
你父親說,‘我有雌雄鞭兩條,有敬德兩字在上,自為兵器,随身所帶乃是雌鞭,這雄鞭上有寶林二字在上,你若生女,不必提起;倘得生男,就取名尉遲寶林,日後長大成人,叫他拿此鞭來認父。
’不想你父親一去投軍,數載杳無音信回來,卻被這奸賊劉國貞擄搶做娘的到番邦,欲行一逼。
那時為娘要尋死路,因你尚在母懷,故猶恐絕了尉遲家後代,所以做娘的隻得毀容立阻,含忍到今,專等你父前來定北平番,好得你父子團圓,所以為娘的含冤負屈,撫養你長大成人,好明母之節,以接尉遲宗嗣,做娘就死也安心的了。
”定林聽罷,不覺大叫一聲:“母親,如此說起來,今日與孩兒大戰之人,乃我嫡父親也。
阿唷,尉遲寶林阿,你好不孝,當場父親不認,反與仇人出力!罷、罷、罷,待孩兒先往書房斬了劉國貞這賊,明日再去認父便了。
”就在壁上抽下一口寶劍,提在手中,正欲出房,夫人連忙阻住說道:“我兒不可造次,動不得的。
”寶林說:“母親,為什麼?”夫人說:“我兒,我那劉國貞在書房中,心腹伴當甚多,你若仗劍前去,似畫虎不成反類其犬,被他拿住,我與你母子的性命反難保了。
如今做娘的有一個計較在此,你隻做不知,明日出關交戰,與你父親當場說明,會合營中諸将,你詐敗進關,砍斷吊橋索子,引進唐兵諸将,殺到衙内,共擒賊子,碎屍萬段。
一來全孝,與母報仇;二來做娘受你父之托,不負你父子團圓;三來掃北第一關是你父子得了頭功,豈不為美。
”寶林聽了叫聲:“母親此言雖是,但我孩兒那裡忍耐得這一夜?” 母子說話多端,也不能睡。
再講那劉國貞在私衙與偏将等議論退敵南朝人馬,就調養書房,直到天明。
尉遲寶林叫聲:“母親,孩兒就此出去,勾引父親進關,同殺奸賊。
” 夫人說:“我兒須要小心。
”寶林應道:“曉得。
”連忙頂盔貫甲,懸鞭出房,來到書房。
國貞看見,叫聲:“我兒,你昨日與大唐蠻子大戰辛苦,養息一天,明日開兵罷。
”那寶林不見那對方開口,到也走過了;因見他問了一聲,不覺火冒大惱,恨不得把他一刀劈為兩段,隻得且耐定性子,随口應聲:“不妨得。
”出了書房,吩咐帶馬擡槍,小番答應,齊備,寶林上馬,竟是去了。
國貞看寶林自去,因自己打傷要調養,吩咐小番把都兒當心掠陣:“倘小将軍有些力怯,你就鳴金收軍。
”把都兒一應得令。
再表尉遲寶林來到關前,吩咐把都兒放炮開關。
隻聽一聲炮響,大開關門,放下吊橋,一陣當先,沖出營前,大叫:“快報與尉遲老蠻子,叫他早早兒出來會俺。
”軍士報進唐營:“啟上元帥爺,營外有小番将,口出大言,原要尉遲老千歲出去會他。
”尉遲恭在旁聽得,走上前來叫聲:“元帥,某家昨日對他說過,今日大家決一個高下。
”叔寶說:“務必小心。
”尉遲恭得令而行,有分教: 北番頃刻歸唐主,父子團圓又得功。
要知尉遲恭出戰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夫人道:“兒阿,做娘的今日與你說明,報仇不報仇由你,我做娘的如今就死黃泉也是瞑目的。
”寶林說:“母親到底怎麼樣?”梅氏夫人說:“我的兒,今日交兵的尉遲恭,你道是何人?”“孩兒不知道。
”夫人看見丫環們在此,說道:“你們外邊去看,老爺進來,報我知道。
”丫環應聲走出。
夫人見無人在此,叫聲:“我兒,那書房中劉國貞,這奸賊你道是誰人?”寶林說:“是我爹爹。
母親,中原尉遲恭,有甚瓜葛?”夫人喝道:“吠,我想你這不孝子的畜生,怎麼生身之父也不認得?”寶林道:“阿呀,母親此言差矣,我爹爹現在書房,何見得不認生身之父。
”夫人說:“我兒,今日對敵的尉遲恭,是你父親。
劉國貞這天殺的奸賊,與做娘是冤仇,你還不知麼?”寶林大驚道:“母親,孩兒不信如此,乞母親細細說明此事。
”夫人說:“你不信這也怪你不得,方才這鞭,你快拿過來就知明白。
”寶林拿過鞭來,叫聲:“母親,鞭在此。
”夫人叫聲:“我兒,這一條鞭名曰雄鞭。
你可見那嫡父手中乃是一條雌鞭,還有四個字嵌在柄上,你也不當心去看他一看,自己名字可姓劉麼。
”寶林把鞭輪轉一看,果然有四個字在上面,刻着尉遲寶林四個細字。
“阿呀!母親,看這鞭上姓名,實不姓劉,反與中原尉遲恭同姓,母親又是這等講,不知其中委屈之事到底是怎樣的?一一說與孩兒明白。
”夫人說:“我兒,今日做娘的對你說明白,看你良心。
說起來,真正可惱可恨,做娘的當日同你嫡父在朔州麻衣縣中,做了四五年的夫妻,打鐵為活。
從那一年隋屬大唐,那唐王招兵,你父往太原投軍,做娘再四阻擋,你父不聽,我身懷六甲,有你在腹,要你父親留個憑信,日後好父子相認。
你父親說,‘我有雌雄鞭兩條,有敬德兩字在上,自為兵器,随身所帶乃是雌鞭,這雄鞭上有寶林二字在上,你若生女,不必提起;倘得生男,就取名尉遲寶林,日後長大成人,叫他拿此鞭來認父。
’不想你父親一去投軍,數載杳無音信回來,卻被這奸賊劉國貞擄搶做娘的到番邦,欲行一逼。
那時為娘要尋死路,因你尚在母懷,故猶恐絕了尉遲家後代,所以做娘的隻得毀容立阻,含忍到今,專等你父前來定北平番,好得你父子團圓,所以為娘的含冤負屈,撫養你長大成人,好明母之節,以接尉遲宗嗣,做娘就死也安心的了。
”定林聽罷,不覺大叫一聲:“母親,如此說起來,今日與孩兒大戰之人,乃我嫡父親也。
阿唷,尉遲寶林阿,你好不孝,當場父親不認,反與仇人出力!罷、罷、罷,待孩兒先往書房斬了劉國貞這賊,明日再去認父便了。
”就在壁上抽下一口寶劍,提在手中,正欲出房,夫人連忙阻住說道:“我兒不可造次,動不得的。
”寶林說:“母親,為什麼?”夫人說:“我兒,我那劉國貞在書房中,心腹伴當甚多,你若仗劍前去,似畫虎不成反類其犬,被他拿住,我與你母子的性命反難保了。
如今做娘的有一個計較在此,你隻做不知,明日出關交戰,與你父親當場說明,會合營中諸将,你詐敗進關,砍斷吊橋索子,引進唐兵諸将,殺到衙内,共擒賊子,碎屍萬段。
一來全孝,與母報仇;二來做娘受你父之托,不負你父子團圓;三來掃北第一關是你父子得了頭功,豈不為美。
”寶林聽了叫聲:“母親此言雖是,但我孩兒那裡忍耐得這一夜?” 母子說話多端,也不能睡。
再講那劉國貞在私衙與偏将等議論退敵南朝人馬,就調養書房,直到天明。
尉遲寶林叫聲:“母親,孩兒就此出去,勾引父親進關,同殺奸賊。
” 夫人說:“我兒須要小心。
”寶林應道:“曉得。
”連忙頂盔貫甲,懸鞭出房,來到書房。
國貞看見,叫聲:“我兒,你昨日與大唐蠻子大戰辛苦,養息一天,明日開兵罷。
”那寶林不見那對方開口,到也走過了;因見他問了一聲,不覺火冒大惱,恨不得把他一刀劈為兩段,隻得且耐定性子,随口應聲:“不妨得。
”出了書房,吩咐帶馬擡槍,小番答應,齊備,寶林上馬,竟是去了。
國貞看寶林自去,因自己打傷要調養,吩咐小番把都兒當心掠陣:“倘小将軍有些力怯,你就鳴金收軍。
”把都兒一應得令。
再表尉遲寶林來到關前,吩咐把都兒放炮開關。
隻聽一聲炮響,大開關門,放下吊橋,一陣當先,沖出營前,大叫:“快報與尉遲老蠻子,叫他早早兒出來會俺。
”軍士報進唐營:“啟上元帥爺,營外有小番将,口出大言,原要尉遲老千歲出去會他。
”尉遲恭在旁聽得,走上前來叫聲:“元帥,某家昨日對他說過,今日大家決一個高下。
”叔寶說:“務必小心。
”尉遲恭得令而行,有分教: 北番頃刻歸唐主,父子團圓又得功。
要知尉遲恭出戰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