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秦瓊兵進金靈川 寶林槍挑伍國龍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老少英雄武藝高,旗開馬列見功勞。
太宗唐祚興隆日,父子勳名麟閣标。
再講尉遲恭出來,跨上雕鞍,提槍懸鞭,沖出營門,兩邊戰鼓震動,大喝道:&ldquo呔!小番兒,你還不服某老将軍手段麼?管叫你命在旦夕。
&rdquo寶林心中一想,把烏金槍一起,喝聲:&ldquo老蠻子,不必多言,照槍罷。
&rdquo兜回就刺,尉遲恭急架相迎,兩人戰到六七回合,寶林把金槍虛晃一晃,叫聲:&ldquo老蠻子果然槍法利害,小爺讓你。
&rdquo撥馬往落荒而走。
尉遲恭心中大喜,大叫道:&ldquo你往那裡走,老爺來取你命了。
&rdquo把馬一催,豁喇喇追上來了。
寶林假敗下來,往山凹内一走,回頭不見了白良關,把馬呼一帶轉來。
尉遲恭到了面前喝聲:&ldquo還不下馬受死。
&rdquo嚓的一槍,直到面門。
寶林把烏金槍嗒啷一聲響,迎住叫聲:&ldquo爹爹,休得發槍,孩兒在這裡。
&rdquo連忙跳下雕鞍,跪拜于地。
尉遲恭見他口叫爹爹,下馬跪拜。
到收住了槍,說:&ldquo小番兒,你不必這等懼怕,隻要獻關投順,就免你一死。
&rdquo寶林說:&ldquo爹爹,當真孩兒在此相認父親。
&rdquo尉遲恭說:&ldquo豈有此量,你認錯了。
某家在中原為國家大臣,那裡有什麼兒子在于北番外邦。
沒有的,沒有的。
&rdquo寶林叫聲:&ldquo爹爹你可記得二十年前在朔州麻衣縣打鐵投軍,與梅氏母親分離,孩兒還在腹内。
一去之後,并無音信,到今二十餘年,才得長成相認父親。
難道爹爹就忘了麼?&rdquo尉遲恭一聽此言,猶如夢中驚醒,不覺兩淚交流說:&ldquo是有的。
那年離别之後,我妻身懷六甲,叫我留信物一件,以為日後相認,隻是你無信物,未可深信,一定認錯了。
&rdquo寶林叫聲:&ldquo爹爹,怎麼沒有信物?&rdquo抽起一條水鐵鋼鞭,提與尉遲恭說道:&ldquo爹爹,你還認得此鞭麼?&rdquo敬德把鞭接在手中仔細一看,柄上還刻着&ldquo尉遲寶林&rdquo四字,認得自己親造兩條雌雄二鞭。
昔年留于妻子之處,叫他撫養孩兒長大成人,拿鞭前來認我,誰想到今方見此鞭。
果然是我該兒了。
那時便滾鞍下馬,說道:&ldquo我兒,今日為父得見孩兒之面,真乃萬幸也。
為父與你母親分别後,也受了許多苦楚,才蒙主上加封,差人到麻衣縣相接你母親,并無下落。
那時為父思想了十多年,差人四處察訪,音信絕無,豈知孩兒反在北番。
因何到此,母親何在?&rdquo寶林叫聲:&ldquo阿呀!爹爹。
自從别離之後,母親在家苦守,不想被番奴劉國貞這賊虜在北番,屢欲強逼,我母親欲要全節而亡,因有該兒在腹,猶恐絕了後嗣,所以毀容阻撓,堅心苦守,孩兒長大,叫我今朝相認父親,總是孩兒不孝,望爹爹不必追究過去之事。
&rdquo尉遲恭又驚又喜道:&ldquo原來如此。
為今之計,怎生見得夫人?&rdquo寶林說:&ldquo爹爹,母親曾對我講過的,叫爹爹假敗進營,會合諸将,上馬提兵,待孩兒假敗,砍斷吊橋索子,沖殺進關去擒賊子,就好相見。
得了白良關,一件大功。
&rdquo尉遲恭道:&ldquo此計甚妙,我兒快快上馬。
&rdquo 父子提槍跨上雕鞍,沖出山凹。
叫聲:&ldquo小番兒果然利害,某今走矣。
休趕,休趕。
&rdquo一馬奔至營前,寶林收住絲缰,假作呼呼大笑道:&ldquo我隻道你久常不敗,誰知也有今日大敗!罷,快叫能事的出來會我。
&rdquo此話不表。
再講尉遲恭下馬,上中軍來見元帥說:&ldquo真算我主洪福齊天,白良關已得。
&rdquo叔寶說:&ldquo将軍未能取勝,白良關怎麼得來?&rdquo敬德說:&ldquo北番這位小将,乃是某家嫡子。
所以今日假敗,到落荒相認,父子團圓。
我妻梅氏,現在關中,叫孩兒時某所講,會合各位将軍,坐馬提兵,殺出營門。
等我孩兒假敗下去,砍落吊橋,搶進關中,共擒守将,豈不是白良關唾手而得矣。
&rdquo
太宗唐祚興隆日,父子勳名麟閣标。
再講尉遲恭出來,跨上雕鞍,提槍懸鞭,沖出營門,兩邊戰鼓震動,大喝道:&ldquo呔!小番兒,你還不服某老将軍手段麼?管叫你命在旦夕。
&rdquo寶林心中一想,把烏金槍一起,喝聲:&ldquo老蠻子,不必多言,照槍罷。
&rdquo兜回就刺,尉遲恭急架相迎,兩人戰到六七回合,寶林把金槍虛晃一晃,叫聲:&ldquo老蠻子果然槍法利害,小爺讓你。
&rdquo撥馬往落荒而走。
尉遲恭心中大喜,大叫道:&ldquo你往那裡走,老爺來取你命了。
&rdquo把馬一催,豁喇喇追上來了。
寶林假敗下來,往山凹内一走,回頭不見了白良關,把馬呼一帶轉來。
尉遲恭到了面前喝聲:&ldquo還不下馬受死。
&rdquo嚓的一槍,直到面門。
寶林把烏金槍嗒啷一聲響,迎住叫聲:&ldquo爹爹,休得發槍,孩兒在這裡。
&rdquo連忙跳下雕鞍,跪拜于地。
尉遲恭見他口叫爹爹,下馬跪拜。
到收住了槍,說:&ldquo小番兒,你不必這等懼怕,隻要獻關投順,就免你一死。
&rdquo寶林說:&ldquo爹爹,當真孩兒在此相認父親。
&rdquo尉遲恭說:&ldquo豈有此量,你認錯了。
某家在中原為國家大臣,那裡有什麼兒子在于北番外邦。
沒有的,沒有的。
&rdquo寶林叫聲:&ldquo爹爹你可記得二十年前在朔州麻衣縣打鐵投軍,與梅氏母親分離,孩兒還在腹内。
一去之後,并無音信,到今二十餘年,才得長成相認父親。
難道爹爹就忘了麼?&rdquo尉遲恭一聽此言,猶如夢中驚醒,不覺兩淚交流說:&ldquo是有的。
那年離别之後,我妻身懷六甲,叫我留信物一件,以為日後相認,隻是你無信物,未可深信,一定認錯了。
&rdquo寶林叫聲:&ldquo爹爹,怎麼沒有信物?&rdquo抽起一條水鐵鋼鞭,提與尉遲恭說道:&ldquo爹爹,你還認得此鞭麼?&rdquo敬德把鞭接在手中仔細一看,柄上還刻着&ldquo尉遲寶林&rdquo四字,認得自己親造兩條雌雄二鞭。
昔年留于妻子之處,叫他撫養孩兒長大成人,拿鞭前來認我,誰想到今方見此鞭。
果然是我該兒了。
那時便滾鞍下馬,說道:&ldquo我兒,今日為父得見孩兒之面,真乃萬幸也。
為父與你母親分别後,也受了許多苦楚,才蒙主上加封,差人到麻衣縣相接你母親,并無下落。
那時為父思想了十多年,差人四處察訪,音信絕無,豈知孩兒反在北番。
因何到此,母親何在?&rdquo寶林叫聲:&ldquo阿呀!爹爹。
自從别離之後,母親在家苦守,不想被番奴劉國貞這賊虜在北番,屢欲強逼,我母親欲要全節而亡,因有該兒在腹,猶恐絕了後嗣,所以毀容阻撓,堅心苦守,孩兒長大,叫我今朝相認父親,總是孩兒不孝,望爹爹不必追究過去之事。
&rdquo尉遲恭又驚又喜道:&ldquo原來如此。
為今之計,怎生見得夫人?&rdquo寶林說:&ldquo爹爹,母親曾對我講過的,叫爹爹假敗進營,會合諸将,上馬提兵,待孩兒假敗,砍斷吊橋索子,沖殺進關去擒賊子,就好相見。
得了白良關,一件大功。
&rdquo尉遲恭道:&ldquo此計甚妙,我兒快快上馬。
&rdquo 父子提槍跨上雕鞍,沖出山凹。
叫聲:&ldquo小番兒果然利害,某今走矣。
休趕,休趕。
&rdquo一馬奔至營前,寶林收住絲缰,假作呼呼大笑道:&ldquo我隻道你久常不敗,誰知也有今日大敗!罷,快叫能事的出來會我。
&rdquo此話不表。
再講尉遲恭下馬,上中軍來見元帥說:&ldquo真算我主洪福齊天,白良關已得。
&rdquo叔寶說:&ldquo将軍未能取勝,白良關怎麼得來?&rdquo敬德說:&ldquo北番這位小将,乃是某家嫡子。
所以今日假敗,到落荒相認,父子團圓。
我妻梅氏,現在關中,叫孩兒時某所講,會合各位将軍,坐馬提兵,殺出營門。
等我孩兒假敗下去,砍落吊橋,搶進關中,共擒守将,豈不是白良關唾手而得矣。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