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煉金術在宗教史中的象征作用
關燈
小
中
大
未成形之前。
但是,在此之前,煉金術已經達到了其最高的發展階段,與此同時,在歌德的《浮士德》中出現了一個曆史性轉折點。
《浮士德》自始至終都沉浸在煉金術的思想形式之中,這一點在帕裡斯和海倫的場景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對中世紀的煉金術士來說,這個場景代表的就是太陽和月亮在蒸餾瓶中的&ldquo神秘化合”但是現代人通過浮士德這個人物的僞裝,認識到了這種投射,并把自己置于帕裡斯或月亮的位置上,從而占有了海倫或露娜,即他自己内部的、女性的部分。
于是這種整合的客觀過程就變成了煉金術士的主觀體驗。
他沒有觀看戲劇,而是變成了一個演員。
但浮士德的主觀幹預導緻了整個過程的真正目标(不會腐爛的物質的生産)的丢失。
被認為是不朽的和不燃的哲學之子的歐福裡翁(Euphorion),在火焰中騰空而起并且消失不見了&mdash&mdash對煉金術士來說這是一場災難,對心理學家來說這是批評浮士德的一個機會,盡管這種現象絕非常見。
因為每一種原型,當它第一次出現時,隻要它處在無意識狀态,就會占有整個人的心靈,并迫使他扮演某種相應的角色。
因此,浮士德在愛上海倫之後必然要取代帕裡斯,并難以抗拒相關的&ldquo誕生&rdquo和返老還童,例如那個小男孩車夫和那個小侏儒,他們都被同樣的貪婪毀滅了。
這很可能就是為什麼浮士德最後的返老還童隻存在于死後的狀态中,即隻有在被投射到未來之後才會發生的深層次原因。
獲得完滿的浮士德,這個人物擁有一個(我們已經遇到過的)最著名的早期煉金術士的名字:&ldquo馬裡安努斯&rdquo(Marianus),或者以其最常見的拼寫法,摩利努斯(Morienus),難道這是巧合嗎? 通過把他自己與帕裡斯相等同,浮士德把&ldquo化合&rdquo從其被投射狀态帶回到個人心理經驗領域,從而使之又回到意識之中。
這個關鍵的步驟意味着煉金術之謎的破解,同時也意味着以前被認為是無意識的人格方面獲得了拯救。
但是,意識的每一次增長都隐藏着膨脹的危險,就像在浮士德那超人的力量中非常清晰地表現出來的那樣。
雖然他的死,對于他那個時代來說很有必要,但并不是一個令人滿意的解答。
化合之後的再生和轉換是在陰世(hereafter),即在無意識中發生的&mdash&mdash這樣一來反而使這個問題處在懸而未決的狀态。
我們都知道,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再次提到了這個話題,并把它轉換到超人概念之中;但是他危險地認為超人就近似于馬路上的行人。
通過這樣做,他必然會喚起後者心中保留的那種反基督教的仇恨,因為他的超人就是個體意識過于自信的傲慢和狂妄自大,這必然會與基督教的集體力量發生沖突,并導緻個體遭受災難性的破壞。
我們僅僅知道這個命運是怎樣,以及以什麼樣的獨具特色的形式壓倒尼采的:既是哲理也是物理。
那麼下一世代對于尼采超人的個體主義會給出怎樣的回答呢?它用一種集體主義、一種群衆組織,把暴民群集在一起,以&ldquo既是哲理也是物理&rdquo的方式做出了回答,這使以前發生的一切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糟糕的玩笑。
窒息的個體人格和軟弱無力的基督教完全可能已經遭受了緻命的創傷&mdash&mdash這就是我們時代最純粹的&ldquo資産負債&rdquo。
浮士德的罪行是,他把自己與有待轉換和已經被轉換的東西相相同。
尼采通過把他的自我與超人查拉圖斯特拉相等同而超越了他自己,這個超人就是奮力想要進入意識之中的部分個體人格。
但是,我們能說查拉圖斯特拉是個體人格的一部分嗎?難道他不是與此相反的超人之類的東西,即人所不是的某種東西嗎,雖然其中也有人的成分?難道上帝真的死了嗎,因為尼采宣稱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聽到上帝的聲音了?難道上帝不可以身着超人的僞裝回來嗎? 在他盲目追求超人力量的時候,浮士德把斐樂蒙(Philemon)和鮑希斯(Baucis)害死了。
這兩位溫和的老人到底是什麼人?當這個世界變得沒有了神靈,也不再對神聖的陌生人朱庇特和墨丘利烏斯提供友善的休養之地的時候,正是斐樂蒙和鮑希斯接待了超人的那些客人。
當鮑希斯打算為他們犧牲她自己最後的那隻鵝時,轉換開始發生:上帝使自己為世人所知,那個溫和的小屋變成了一座寺廟,而這對老夫婦變成了不朽的神廟中的仆人。
在某種意義上說,古代的煉金術士要比浮士德更接近于&ldquo精神&rdquo的核心真理,因為當時他們正奮力要把狂暴的精靈從化學成分中拯救出來,認為秘密仿佛就藏在大自然那黑暗而寂靜的子宮裡。
它仍然處于他們之外。
但是,進化意識的那種向上的沖動(thrust)遲早會結束這種投射,把從一開始就屬于精神的東西恢複到精神之中。
不過,自從啟蒙時代以來以及在科學理性主義時代的當下,精神究竟是什麼呢?它已經變成了意識的同義詞。
精神就是&ldquo我之所知&rdquo。
在自我之外并沒有精神。
這樣一來,自我不可避免地要與投射消失之後積累的内容相等同。
精神在大多數情況下仍然&ldquo處在身體之外&rdquo并且想象着身體所無法把握的&ldquo那些更大的事情&rdquo,這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過去那些被投射的内容現在注定要作為個人的所有物,作為自我意識的奇異幻象而出現。
火變成了寒氣,而氣則變成查拉圖斯特拉的大風,并且引起意識的膨脹,這似乎隻能通過最可怕的災難才能使之得到平息,這是諸神施加到不友好的人性身上的另一場洪水。
膨脹的意識總是以自我為中心,除了它自己的存在之外,任何其他東西都意識不到。
它不可能向過去學習,也不可能理解當代的事件,更不可能就未來做出正确的結論。
它是被自己催眠的,因此不可能和它進行争論。
它不可避免地注定會發生災難,而這必定會置它于死地。
相當自相矛盾的是,膨脹意味着意識退行到無意識之中。
當意識把太多的無意識内容帶到它自己身上,在失去了分辨能力,即所有意識共有的必要條件(sinequanon)之後,這種情況總是會發生的。
當命運,在整整四年的時間裡在歐洲的舞台上發動了一場極其恐怖的戰争(一場誰也不想要的戰争)時,沒有人會夢想着确切地詢問一下,究竟是誰或者是什麼引起了這場戰争并使之持續了這麼長時間。
誰也沒有認識到,歐洲人竟然被一個搶奪了其全部自由意志的東西所占有。
這種無意識占有狀态将繼續不受阻攔地持續下去,直到我們歐洲人對&ldquo全能的神&rdquo感到畏懼為止。
這種變化隻能以個體作為開端,因為集體是盲目的野獸,這是我們付出代價後才知道的。
因此,在我看來具有一定重要意義的是,很少數的個體,或者作為個體的人,會開始理解,有些内容并不屬于自我人格,而必須歸于精神的非自我。
如果我們想要避免會帶來危險的膨脹,我們就必須進行這種心理活動。
為了自救,我們就必須擁有詩人和哲學家賦予我們的那些有用且有益的模型&mdash&mdash我們完全可以把針對人類和時代的治療方法稱為模型或&ldquo原型&rdquo。
當然,我們在那裡發現的東西是不可能施加給集體的&mdash&mdash隻有某些隐藏的東西我們才能獨自且安靜地賦予我們自己。
很少有人關心對這種事情的了解;把普遍的&ldquo萬靈藥&rdquo講給每一個人聽,要比自己獨自接受容易得多,正如我們大家都知道的,當所有人都在同一條船上的時候,事情就顯得沒有那麼糟糕。
在集體中不可能存在任何懷疑;擁擠的人群越大,真理就越好&mdash&mdash而且災難也就越大。
我們可能從過去的模型中學到的東西首先就是:精神包含着内容,或受其影響,與其同化就會出現最大的危險。
如果古代的煉金術士把他們的秘密歸因于物質,如果浮士德和查拉圖斯特拉都不是表現這種發生在我們身上的秘密的一個非常鼓舞人心的例子,那麼,留給我們的唯一的解釋,就是否認意識心靈想要成為精神整體的那種傲慢自大的訴求,并且承認,精神是我們無法用目前的理解手段來把握的一種現實。
我并沒有把那個承認其無知的人稱為反啟蒙主義者;我認為完全相反,這個人的意識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他無法覺察到其無知。
我堅持這種觀點,煉金術士希望把哲學的金子,或萬靈藥,或美妙的哲人石用魔法召喚出來,這隻是一種幻象,一種投射效應,在其他方面它與無意識心理學中具有重大意義的某些心理事實相對應。
正如這些文本及其象征所顯示的,煉金術士把我稱之為&ldquo自性化過程&rdquo的東西投射到化學變化的過程之中。
一個像&ldquo自性化&rdquo這樣的科學術語并非意味着,我們應對的是某種已知的并且最終已被厘清的東西,在此不再贅述。
[557]它隻表示,這還是一個需要大力探索的非常模糊的研究領域:旨在構築人格的無意識中的核心過程。
我們應對的是生命過程,考慮到其無以計數的特點,這些過程從不知何年代起就提供了形成象征的最強烈誘因。
這些過程沉浸在神秘之中;它們制作了人類心靈将長期奮力解決的一些謎題,而且這種努力或許是白費力氣。
因為,歸根結底,人類理性是否就是達到這個目的的最合适工具,仍是格外令人懷疑的。
煉金術使自己具有了一種&ldquo藝術&rdquo風格,從感覺上來說(而且确實如此)它關注的是隻有通過經驗才能真正把握的創造過程,盡管理智可能會給它起個名字。
煉金術士警告我們:&ldquo把書借出去,以免你的心被扯得粉碎&rdquo,盡管他們自己仍堅持不懈地進行研究。
經驗,而不是書,才是導緻理解的東西。
在關于夢之象征的研究中(參見《煉金術之夢》),我已經表明了這種經驗在現實中看上去是什麼樣子的。
由此我們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當一項嚴肅的研究被轉向未知的靈魂領域時,會發生什麼情況。
經驗在每一位個體身上所表現出的形式可能會有無數的變體,但是,和煉金術的象征一樣,它們都是某些核心類型的變式,而且這些類型的出現是具有普遍性的。
它們是原始的意象,每一種宗教都由此得出了它們獨自的絕對真理。
但是,在此之前,煉金術已經達到了其最高的發展階段,與此同時,在歌德的《浮士德》中出現了一個曆史性轉折點。
《浮士德》自始至終都沉浸在煉金術的思想形式之中,這一點在帕裡斯和海倫的場景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對中世紀的煉金術士來說,這個場景代表的就是太陽和月亮在蒸餾瓶中的&ldquo神秘化合”但是現代人通過浮士德這個人物的僞裝,認識到了這種投射,并把自己置于帕裡斯或月亮的位置上,從而占有了海倫或露娜,即他自己内部的、女性的部分。
于是這種整合的客觀過程就變成了煉金術士的主觀體驗。
他沒有觀看戲劇,而是變成了一個演員。
但浮士德的主觀幹預導緻了整個過程的真正目标(不會腐爛的物質的生産)的丢失。
被認為是不朽的和不燃的哲學之子的歐福裡翁(Euphorion),在火焰中騰空而起并且消失不見了&mdash&mdash對煉金術士來說這是一場災難,對心理學家來說這是批評浮士德的一個機會,盡管這種現象絕非常見。
因為每一種原型,當它第一次出現時,隻要它處在無意識狀态,就會占有整個人的心靈,并迫使他扮演某種相應的角色。
因此,浮士德在愛上海倫之後必然要取代帕裡斯,并難以抗拒相關的&ldquo誕生&rdquo和返老還童,例如那個小男孩車夫和那個小侏儒,他們都被同樣的貪婪毀滅了。
這很可能就是為什麼浮士德最後的返老還童隻存在于死後的狀态中,即隻有在被投射到未來之後才會發生的深層次原因。
獲得完滿的浮士德,這個人物擁有一個(我們已經遇到過的)最著名的早期煉金術士的名字:&ldquo馬裡安努斯&rdquo(Marianus),或者以其最常見的拼寫法,摩利努斯(Morienus),難道這是巧合嗎? 通過把他自己與帕裡斯相等同,浮士德把&ldquo化合&rdquo從其被投射狀态帶回到個人心理經驗領域,從而使之又回到意識之中。
這個關鍵的步驟意味着煉金術之謎的破解,同時也意味着以前被認為是無意識的人格方面獲得了拯救。
但是,意識的每一次增長都隐藏着膨脹的危險,就像在浮士德那超人的力量中非常清晰地表現出來的那樣。
雖然他的死,對于他那個時代來說很有必要,但并不是一個令人滿意的解答。
化合之後的再生和轉換是在陰世(hereafter),即在無意識中發生的&mdash&mdash這樣一來反而使這個問題處在懸而未決的狀态。
我們都知道,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再次提到了這個話題,并把它轉換到超人概念之中;但是他危險地認為超人就近似于馬路上的行人。
通過這樣做,他必然會喚起後者心中保留的那種反基督教的仇恨,因為他的超人就是個體意識過于自信的傲慢和狂妄自大,這必然會與基督教的集體力量發生沖突,并導緻個體遭受災難性的破壞。
我們僅僅知道這個命運是怎樣,以及以什麼樣的獨具特色的形式壓倒尼采的:既是哲理也是物理。
那麼下一世代對于尼采超人的個體主義會給出怎樣的回答呢?它用一種集體主義、一種群衆組織,把暴民群集在一起,以&ldquo既是哲理也是物理&rdquo的方式做出了回答,這使以前發生的一切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糟糕的玩笑。
窒息的個體人格和軟弱無力的基督教完全可能已經遭受了緻命的創傷&mdash&mdash這就是我們時代最純粹的&ldquo資産負債&rdquo。
浮士德的罪行是,他把自己與有待轉換和已經被轉換的東西相相同。
尼采通過把他的自我與超人查拉圖斯特拉相等同而超越了他自己,這個超人就是奮力想要進入意識之中的部分個體人格。
但是,我們能說查拉圖斯特拉是個體人格的一部分嗎?難道他不是與此相反的超人之類的東西,即人所不是的某種東西嗎,雖然其中也有人的成分?難道上帝真的死了嗎,因為尼采宣稱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聽到上帝的聲音了?難道上帝不可以身着超人的僞裝回來嗎? 在他盲目追求超人力量的時候,浮士德把斐樂蒙(Philemon)和鮑希斯(Baucis)害死了。
這兩位溫和的老人到底是什麼人?當這個世界變得沒有了神靈,也不再對神聖的陌生人朱庇特和墨丘利烏斯提供友善的休養之地的時候,正是斐樂蒙和鮑希斯接待了超人的那些客人。
當鮑希斯打算為他們犧牲她自己最後的那隻鵝時,轉換開始發生:上帝使自己為世人所知,那個溫和的小屋變成了一座寺廟,而這對老夫婦變成了不朽的神廟中的仆人。
在某種意義上說,古代的煉金術士要比浮士德更接近于&ldquo精神&rdquo的核心真理,因為當時他們正奮力要把狂暴的精靈從化學成分中拯救出來,認為秘密仿佛就藏在大自然那黑暗而寂靜的子宮裡。
它仍然處于他們之外。
但是,進化意識的那種向上的沖動(thrust)遲早會結束這種投射,把從一開始就屬于精神的東西恢複到精神之中。
不過,自從啟蒙時代以來以及在科學理性主義時代的當下,精神究竟是什麼呢?它已經變成了意識的同義詞。
精神就是&ldquo我之所知&rdquo。
在自我之外并沒有精神。
這樣一來,自我不可避免地要與投射消失之後積累的内容相等同。
精神在大多數情況下仍然&ldquo處在身體之外&rdquo并且想象着身體所無法把握的&ldquo那些更大的事情&rdquo,這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過去那些被投射的内容現在注定要作為個人的所有物,作為自我意識的奇異幻象而出現。
火變成了寒氣,而氣則變成查拉圖斯特拉的大風,并且引起意識的膨脹,這似乎隻能通過最可怕的災難才能使之得到平息,這是諸神施加到不友好的人性身上的另一場洪水。
膨脹的意識總是以自我為中心,除了它自己的存在之外,任何其他東西都意識不到。
它不可能向過去學習,也不可能理解當代的事件,更不可能就未來做出正确的結論。
它是被自己催眠的,因此不可能和它進行争論。
它不可避免地注定會發生災難,而這必定會置它于死地。
相當自相矛盾的是,膨脹意味着意識退行到無意識之中。
當意識把太多的無意識内容帶到它自己身上,在失去了分辨能力,即所有意識共有的必要條件(sinequanon)之後,這種情況總是會發生的。
當命運,在整整四年的時間裡在歐洲的舞台上發動了一場極其恐怖的戰争(一場誰也不想要的戰争)時,沒有人會夢想着确切地詢問一下,究竟是誰或者是什麼引起了這場戰争并使之持續了這麼長時間。
誰也沒有認識到,歐洲人竟然被一個搶奪了其全部自由意志的東西所占有。
這種無意識占有狀态将繼續不受阻攔地持續下去,直到我們歐洲人對&ldquo全能的神&rdquo感到畏懼為止。
這種變化隻能以個體作為開端,因為集體是盲目的野獸,這是我們付出代價後才知道的。
因此,在我看來具有一定重要意義的是,很少數的個體,或者作為個體的人,會開始理解,有些内容并不屬于自我人格,而必須歸于精神的非自我。
如果我們想要避免會帶來危險的膨脹,我們就必須進行這種心理活動。
為了自救,我們就必須擁有詩人和哲學家賦予我們的那些有用且有益的模型&mdash&mdash我們完全可以把針對人類和時代的治療方法稱為模型或&ldquo原型&rdquo。
當然,我們在那裡發現的東西是不可能施加給集體的&mdash&mdash隻有某些隐藏的東西我們才能獨自且安靜地賦予我們自己。
很少有人關心對這種事情的了解;把普遍的&ldquo萬靈藥&rdquo講給每一個人聽,要比自己獨自接受容易得多,正如我們大家都知道的,當所有人都在同一條船上的時候,事情就顯得沒有那麼糟糕。
在集體中不可能存在任何懷疑;擁擠的人群越大,真理就越好&mdash&mdash而且災難也就越大。
我們可能從過去的模型中學到的東西首先就是:精神包含着内容,或受其影響,與其同化就會出現最大的危險。
如果古代的煉金術士把他們的秘密歸因于物質,如果浮士德和查拉圖斯特拉都不是表現這種發生在我們身上的秘密的一個非常鼓舞人心的例子,那麼,留給我們的唯一的解釋,就是否認意識心靈想要成為精神整體的那種傲慢自大的訴求,并且承認,精神是我們無法用目前的理解手段來把握的一種現實。
我并沒有把那個承認其無知的人稱為反啟蒙主義者;我認為完全相反,這個人的意識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他無法覺察到其無知。
我堅持這種觀點,煉金術士希望把哲學的金子,或萬靈藥,或美妙的哲人石用魔法召喚出來,這隻是一種幻象,一種投射效應,在其他方面它與無意識心理學中具有重大意義的某些心理事實相對應。
正如這些文本及其象征所顯示的,煉金術士把我稱之為&ldquo自性化過程&rdquo的東西投射到化學變化的過程之中。
一個像&ldquo自性化&rdquo這樣的科學術語并非意味着,我們應對的是某種已知的并且最終已被厘清的東西,在此不再贅述。
[557]它隻表示,這還是一個需要大力探索的非常模糊的研究領域:旨在構築人格的無意識中的核心過程。
我們應對的是生命過程,考慮到其無以計數的特點,這些過程從不知何年代起就提供了形成象征的最強烈誘因。
這些過程沉浸在神秘之中;它們制作了人類心靈将長期奮力解決的一些謎題,而且這種努力或許是白費力氣。
因為,歸根結底,人類理性是否就是達到這個目的的最合适工具,仍是格外令人懷疑的。
煉金術使自己具有了一種&ldquo藝術&rdquo風格,從感覺上來說(而且确實如此)它關注的是隻有通過經驗才能真正把握的創造過程,盡管理智可能會給它起個名字。
煉金術士警告我們:&ldquo把書借出去,以免你的心被扯得粉碎&rdquo,盡管他們自己仍堅持不懈地進行研究。
經驗,而不是書,才是導緻理解的東西。
在關于夢之象征的研究中(參見《煉金術之夢》),我已經表明了這種經驗在現實中看上去是什麼樣子的。
由此我們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當一項嚴肅的研究被轉向未知的靈魂領域時,會發生什麼情況。
經驗在每一位個體身上所表現出的形式可能會有無數的變體,但是,和煉金術的象征一樣,它們都是某些核心類型的變式,而且這些類型的出現是具有普遍性的。
它們是原始的意象,每一種宗教都由此得出了它們獨自的絕對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