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哲人石與耶稣基督的比較
關燈
小
中
大
貝雅的身體之中是相對應的。
[444]國王代表那種占支配地位的意識心靈,在與無意識相結合的過程中,這種意識心靈被無意識吞噬掉了。
這就産生了黑化現象,一種最終導緻國王獲得新生和再生的黑暗狀态。
國王&ldquo是在太陽的翅膀下被撫養長大的&rdquo,這個奇怪的觀點可能指的是《瑪拉基書》中的那段話,它有助于人們在理性基礎上把耶稣基督作為太陽神赫利俄斯或太陽來崇拜&mdash&mdash這是聖奧古斯丁也不得不争論的一種傾向:&ldquo但是對于你們這些害怕聽到我的名字的人來說,正義的太陽終将升起,它的翅膀會帶來健康;你們将向前走去,像牛群那樣跳躍不已。
&rdquo[445]這段話總是被人們理解為關于彌賽亞的預言,而且瑞普利顯然深谙其道。
&ldquo太陽的翅膀&rdquo[446]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意象,而且必然與《瑪拉基書》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因為它就是埃及的太陽象征。
被這個太陽撫養長大的他就是上帝的兒子,即國王。
[447] 就像在《阿裡斯萊的幻想》中一樣,國王那死去的兒子是通過哲學樹上的果實而得以複活的,因此在瑞普利那裡,那個生病的國王是在&ldquo物種層面&rdquo上被治愈的&mdash&mdash這顯然是指一種&ldquo生命之藥&rdquo,或者說是煉金術意義上的&ldquo萬靈藥&rdquo。
使他獲得再生的那棵樹就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同時那棵樹上長滿了創造奇迹的果實,即《阿裡斯萊的幻想》中的那種果實。
母親在懷孕期間的食物就是血和孔雀肉。
孔雀是古代基督教關于拯救者的象征,雖然瑞普利是否知道此事還值得懷疑。
但是,孔雀是鳳凰的同宗兄妹[448],是耶稣基督的一種象征,對此他肯定是知道的。
血液來自躺在聖母瑪利亞大腿上的那隻受了傷的綠獅子[449];這些顯然就是聖餐儀式和耶稣基督的象征。
那隻綠獅子也是墨丘利烏斯的形象之一。
[450] 作為新生兒的生育者,母親就像樹一樣。
在《潘多拉》一書1588年的版本中,樹是用一個戴着皇冠的赤裸少女來表示的。
[451]哲學樹是煉金術過程的一種很合适的象征,當瑞普利談到耶稣基督這棵樹時,他把創造奇迹的樹等同于耶稣基督的十字架[452]。
這個過程以把處女母親尊奉為神而告結束。
在前述《潘多拉》一書中,将此描述為對聖母瑪利亞的提升。
在她死後,通過一個神迹,她的身體再次與她的靈魂結合,兩者共同被提升到天國。
這早已成為教會中的主流觀點,盡管直到最近才被作為教義公布。
在圖畫中,她被标注着&ldquo大地&rdquo、&ldquo身體&rdquo以及&ldquo成為處女的喜悅&rdquo等文字;鴿子降落在她的頭頂,上帝用他的右手觸摸她并給她賜福。
她被戴上王冠。
手握天體的上帝被标注着&ldquo阿尼瑪&rdquo和&ldquo父親耶西,母親和兒子&rdquo。
這裡的&ldquo母親&rdquo指的是在他(即國王)身旁登基的天國的王後,因為土這種物質在她複活後的身體中得到變形,并被吸收到上帝之中。
[453]在她的左邊是一個長着絡腮胡子的人物,其地位等同于上帝,他身邊标注着&ldquo智慧&rdquo。
在下面的庇護所裡有一個雌雄同體的精靈,它是從原初物質中被釋放出來的。
整張圖都體現出一種曼荼羅的形式,且是用福音傳道者的符号象征構想出來的。
在這幅畫的底部寫着:&ldquo神聖三位一體的鏡面人物。
&rdquo[454] 瑞普利把他的國王描述為勝利者,治愈疾病的人和把人從罪惡中拯救出來的人。
在《哲學玫瑰園》一書的末尾,有一幅上帝升天的畫,上面寫着: 在我遭受了許多痛苦并成為偉大的烈士之後 我再次升天得以變形,被免除了所有的污點。
8.後輩英雄時代 所謂後輩英雄時代,我在這裡是指17世紀的煉金術作者們,在這個時代,他們看到了煉金術的全盛時期,但也正是這個時代,因為越來越明确地把&ldquo神秘&rdquo與&ldquo物理&rdquo分離開來,從而使煉金術開始走向崩潰。
神秘傾向和哲學傾向變得比以前更為明顯,而另一方面,化學本身則開始表現出更明确的特征。
科學和技術的時代正在來臨,中世紀的那種内省的态度正在走向衰落。
宗教價值觀和形而上學價值觀越來越無法恰當地表達煉金工作所闡明的心理體驗。
隻是在經過幾個世紀之後,實證心理學才對煉金術體驗的模糊的心理内容有了新的了解。
在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的文獻中,由于受到人文主義和教會分裂的鼓舞,不可思議的猜想開始從古代神秘傳統的面紗背後浮現出來,這個時代的作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表達那些根本無法用文字和意象來表達的東西。
但是,他們創造的那種形象化的象征,有很多都是相當怪誕的,不僅對闡明這種奧秘毫無幫助,而且從世俗的眼光來看還極大地貶低了其價值,從而加速了煉金術智慧的衰亡。
當我們在深思歐洲大陸這種無與倫比的混亂狀态時,憑借我們尖銳的心理學理解,才剛剛開始認識到歐洲的精神文化究竟以這種方式喪失了多少。
令人高興的是,這種喪失并不是不可挽回的:&ldquo我們的天性仍在。
&rdquo 在後文中我想要再多提及幾個從文獻中摘錄的把哲人石比作耶稣基督的類比。
在《化學藝術之書》(&ldquoLiberdeartechymica&rdquo)[455]這部由匿名作者[456]撰寫的論著中,有一種類比就是把墨丘利烏斯比作哲人石,對此我不能不提一下就忽略過去,因為它把墨丘利烏斯和聖母瑪利亞做了比較: 請聽一聽[457]這個有深刻寓意的寓言吧:天上的天國對所有人都不開放,這樣他們就要下降到地獄之中并且永遠被囚禁在那裡。
但是耶稣基督打開了天上的奧林匹斯山的大門,打開了陰曹地府的鎖,從而使靈魂被釋放出來。
在他做這件事的時候,聖母瑪利亞在聖靈的幫助下,借助于無法表達的秘密和具有最深刻寓意的聖餐,在其永世童貞的子宮裡懷了孕,懷上的就是這個在天國裡和在大地上都最崇高的人。
最後她生出了這個全世界的救世主,隻要有罪的人向他忏悔祈禱,他就會用其全部的善,來拯救那些迷失在罪惡之中的人。
但是聖母瑪利亞并沒有受到傷害而且仍然是純潔的;因此把墨丘利烏斯等同于最光榮和最神聖的聖母瑪利亞,這是完全有理由的。
墨丘利烏斯是很純潔的,因為他從未在大地的深處增加任何金屬的身體,并且還借助于&ldquo天國&rdquo的溶解為我們創造了哲人石;即,他打開了金庫,把靈魂領了出來。
你必須把這個靈魂理解為一種&ldquo神性”他曾一度把它放在自己的肚子裡,還順便把它變成了純潔的身體,在那裡,他為我們帶來了那個小男孩,即哲人石,男孩的血液浸染了那些低級的身體,并使之全部回到了黃金天堂。
[458] 作為&ldquo世界靈魂&rdquo,我們實際上完全可以把墨丘利烏斯比作諾斯替教的&ldquo光之處女&rdquo,比作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或者正如這本書所主張的,甚至可以把他們&ldquo相等同&rdquo,需要注意的是,我提出的隻不過是那位匿名作者的觀點。
因此,這個&ldquo小男孩&rdquo就是&ldquo宏觀世界之子&rdquo,也可以比作耶稣基督。
這位作者也得出了這個結論,因為他把耶稣基督的物質性質與哲人石的功效進行了比較: 在耶稣基督的身體裡,因為他沒有犯過罪,還因為神聖本質的那種神奇的結合,元素才會具有這麼強大的親和力,才會結合在一起,要不是出于他自己的自由意志想要尋求死亡的話,他是絕不會死亡的,因為他出生的目的就是為了拯救人類。
[459]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在哲人石中元素之間的混亂對抗被這種最強烈的相互結合所取代,這就是使哲人石不會腐爛的原因,按照我們的這位作者的意見,這就是為什麼它和救世主的血液有同樣的功效:&ldquo為了健康和幸福長壽,這就是我們尋找這塊石頭的主要原因。
&rdquo[460] 人們曾經大量引用其言論的巴西爾·瓦倫丁,也是充滿謎團的作者之一,其真實姓名至今不為人知,據說生活在15世紀初。
[461]有時人們認為,德國圖林根州弗蘭肯豪森的約翰·泰爾德(JohannTholde),可能是所謂瓦倫丁文本的作者,兩者的活躍時間非常吻合。
最早提到這些文本的一個參考文獻可以在邁克爾·梅耶的《聖壇符号》中找到。
梅耶根本無法确定究竟誰是這些作品的作者:&ldquo他不想變得臭名昭著,因而甯願保持不為人知。
&rdquo從寫作風格來看,瓦倫丁的作品毫無疑問屬于16世紀末。
這位作者深受帕拉賽爾蘇斯的影響,并且接受了他關于&ldquo元氣&rdquo(Archaeus)的觀點,以及關于星體和元素精靈的學說。
[462]在1700年出版的完整版本中(現在這個版本就放在我面前),提到了&ldquo神聖三位一體與哲人石的寓言&rdquo,我從中摘錄了下面這段話: 因此,正如哲學家們所說的那樣,哲人墨丘利烏斯被認為是一個具有精神的身體。
兒子耶稣基督是從上帝父親那裡生出來的,耶稣基督既是神也是人,他沒有犯過罪,也沒有必要死亡。
但是他要死于自己的自由意志,并且為了他的兄弟姐妹而重新站起來,他們可以和他生活在一起而永遠不會犯罪。
沒有瑕疵的金子也是如此,它不易揮發且強而有力,可以經受所有的考驗,而且是光榮的;但是,為了它的那些不完善的和生病的兄弟姐妹,它要死去和複活,成為榮耀和救贖,使他們改變顔色獲得永生,使它們變得就像純金一樣完善。
三位一體中的第三個人是上帝聖靈,是我們的主耶稣基督送給其忠實信徒的慰藉,以便在信仰上強化和撫慰他們,直到獲得永生。
因此,&ldquo陽魂&rdquo就像是材料或墨丘利烏斯的身體。
當它們結合在一起時,他就被稱為墨丘利烏斯的複制品;即,兩個精靈,聖父和聖靈;但是聖子是那個受到贊美的人,就像那個受到贊美的和不易變的金子,即哲人石一樣;因此這塊石頭也被稱為三位一體:兩種水或精靈,礦物和植物,以及源自動物的太陽之硫黃。
[463] 在1619年出現了一本關于&ldquo奉獻&rdquo的煉金術著作,書名是《維森的瓦瑟斯坦》(WassersteinderWeysen,85)。
在該書第67頁,那位匿名作者說,現在他将要闡明,那塊被遺棄的基石是怎樣&ldquo與塵世的和肉體的哲人石微妙且巧妙地達成一緻的&rdquo,從中人們将會看到,這塊塵世的哲人石&ldquo是怎樣成為真正的精神與天國的基石,耶稣基督之原型的&rdquo。
例證占據了将近五十頁的篇幅。
這本書造成了很大的震動,甚至雅各布·伯麥都被認為是這本書的崇拜者。
柯普(Kopp)曾提到過這本書[464],因為這本書中混雜着亵渎上帝的煉金術觀點使他深感震驚,這些煉金術觀點利用的是一些非常令人讨厭的象征。
但是,我們不應該過分嚴厲地對中世紀人們的天真看法進行批判,而是一定要努力理解,這種不實用的語言想要傳達的究竟是什麼意思。
把哲人石比作耶稣基督在雅各布·伯麥那裡發揮過重要作用,但我不想在這裡深入探讨。
一段具有這種特點的引文可以在《萬物的簽名》(Designaturererum)中發現。
[465] 從這份材料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煉金術的終極目标究竟是什麼:它想要産生一種身體的敏感性,一種經過變形和複活的身體,即,一種同時也是精神的身體。
[466]在這裡,它發現了與中國煉丹術共同的基礎,而我們已經從《太乙金華宗旨》一書中了解到了這一點。
[467]那本書主要關心的是&ldquo金剛體&rdquo,換句話說,是通過身體的轉換而達到長生不老。
金剛石是一種卓越的象征,因為它堅硬、炙熱和透明。
奧希利烏斯(Orthelius)[468]告訴我們,哲學家們從未找到能比他們所謂高貴和給人賜福的哲人石這種東西更好的藥劑,因為它很堅硬、透明而且是紅寶石色的。
這個奧希利烏斯也曾就哲人石的&ldquo神學&rdquo寫過長篇大論的著述。
但是,他比伯麥要晚,我之所以在這裡提到他,是因為他專注于研究在物質中體現出來的精神: 據說有兩種寶藏:一種是&ldquo書寫的文字&rdquo,另一種是成為&ldquo事實的話語&rdquo。
在&ldquo書寫的文字&rdquo中,耶稣基督仍然身穿嬰兒的衣服在搖籃裡待着;但是在成為&ldquo事實的話語&rdquo中,話語是以上帝的創造物之形式具體體現出來的,在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可以用手觸摸它。
我們必須把我們的寶藏從它們那裡提升起來,因為話語無非就是火、生命和靈魂,它們是神聖的三位一體從創世一開始就四散傳播的,它們是在水面上孵化出來的,通過上帝的話語而使萬物有了生氣,并且具體體現在它們身上,正如文中所寫:&ldquo上帝的靈魂充滿了整個世界。
&rdquo還有人表達了這種觀點,這個&ldquo世界靈魂&rdquo就是上帝的第三個人;但是,他們并沒有考慮到&ldquo耶洛因&rdquo(Elohim)這個詞,這是一個複數名詞,可以擴展到三位一體中的所有人。
這個靈魂是從那裡開始的,而且是通過它創造出來的。
它變成了身體,成為救世主或哲人石的主要組成成分,是身體和靈魂在我們的生命中結合起來的真正媒介。
那個躺在諾亞時代的洪水之上的&ldquo世界靈魂&rdquo,使它們懷了孕,并且在它們之中孵化出一粒種子,就像母雞下蛋一樣。
它就是居住在大地内部,尤其是在金屬之中的&ldquo美德&rdquo,這門藝術的任務就是把&ldquo元氣&rdquo[469],世界靈魂,從物質中分離出來,并且産生一種精華,其功能或許可以和耶稣基督在人類身上發揮的作用相比。
諾斯替教關于努斯纏綿在菲西斯的擁抱中的幻象,在煉金術的這位後來者的作品中再一次出現。
但是,這個曾經像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那樣下降到地獄的黑暗之中去完成一件神聖工作的哲學家,成了一個喜歡深思熟慮的實驗室工匠;在已經看不到煉金術神秘主義的崇高目标之後,現在他想要發現的是一種将會&ldquo把身體與靈魂保持在一起&rdquo的滋補藥劑,正如我們的祖父在說到好酒時經常說的那樣。
煉金術的這種方向性的變化應歸因于帕拉賽爾蘇斯的巨大影響,他是現代醫學的祖師。
奧希利烏斯選擇傾向于自然科學,而把神秘體驗留給了教會。
帕拉賽爾蘇斯和伯麥分别把煉金術分裂成自然科學和新教徒神秘主義。
哲人石又回到了它以前的狀态:難看的、不恰當的、天底下最壞的東西,就算被扔到大街上也無人問津,就像斯皮特勒的寶石那樣。
就是在今天,摩利努斯[470]可能也還是會說:&ldquo如果一個人拒絕接受他已經唾棄的東西,那麼,當他想要爬得更高的時候,他就會退縮。
&rdquo 把哲人石比作耶稣基督,這個主題在17世紀煉金術的最後一段時光裡一再出現,但都隻是以模仿的形式出現的。
這是那些秘密結社争相崛起的時代,尤其是玫瑰十字會&mdash&mdash這是煉金術的秘密自我毀滅的最好證據。
因為秘密結社存在的全部理由就是保護一個已經失去其生命活力的秘密,而且這個秘密隻有作為一種外部形式存在才能保持其活力。
邁克爾·梅耶使我們窺見到了這個悲劇:在其著作的末尾他忏悔地說道,在其宏大的遊曆過程中,他既沒有找到墨丘利烏斯,也沒有找到鳳凰,而隻是找到了一根鳳凰的羽毛,即他的筆!這是一種微妙的暗示,暗示他已經認識到,這個偉大的冒險并沒有超越他那多産的文字成就,如果他隻依賴于後三個世紀的精神,他的偉業無疑會被人們所遺忘。
但是,雖然那個時代正在興起的唯物主義認為煉金術是一種巨大的失敗,一種愚蠢的心理失常,依然有人認為&ldquo即便把它包裹在制作金子的那個傻瓜的衣服裡,那也是一種絕不會完全消失的幻想&rdquo。
[444]國王代表那種占支配地位的意識心靈,在與無意識相結合的過程中,這種意識心靈被無意識吞噬掉了。
這就産生了黑化現象,一種最終導緻國王獲得新生和再生的黑暗狀态。
國王&ldquo是在太陽的翅膀下被撫養長大的&rdquo,這個奇怪的觀點可能指的是《瑪拉基書》中的那段話,它有助于人們在理性基礎上把耶稣基督作為太陽神赫利俄斯或太陽來崇拜&mdash&mdash這是聖奧古斯丁也不得不争論的一種傾向:&ldquo但是對于你們這些害怕聽到我的名字的人來說,正義的太陽終将升起,它的翅膀會帶來健康;你們将向前走去,像牛群那樣跳躍不已。
&rdquo[445]這段話總是被人們理解為關于彌賽亞的預言,而且瑞普利顯然深谙其道。
&ldquo太陽的翅膀&rdquo[446]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意象,而且必然與《瑪拉基書》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因為它就是埃及的太陽象征。
被這個太陽撫養長大的他就是上帝的兒子,即國王。
[447] 就像在《阿裡斯萊的幻想》中一樣,國王那死去的兒子是通過哲學樹上的果實而得以複活的,因此在瑞普利那裡,那個生病的國王是在&ldquo物種層面&rdquo上被治愈的&mdash&mdash這顯然是指一種&ldquo生命之藥&rdquo,或者說是煉金術意義上的&ldquo萬靈藥&rdquo。
使他獲得再生的那棵樹就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同時那棵樹上長滿了創造奇迹的果實,即《阿裡斯萊的幻想》中的那種果實。
母親在懷孕期間的食物就是血和孔雀肉。
孔雀是古代基督教關于拯救者的象征,雖然瑞普利是否知道此事還值得懷疑。
但是,孔雀是鳳凰的同宗兄妹[448],是耶稣基督的一種象征,對此他肯定是知道的。
血液來自躺在聖母瑪利亞大腿上的那隻受了傷的綠獅子[449];這些顯然就是聖餐儀式和耶稣基督的象征。
那隻綠獅子也是墨丘利烏斯的形象之一。
[450] 作為新生兒的生育者,母親就像樹一樣。
在《潘多拉》一書1588年的版本中,樹是用一個戴着皇冠的赤裸少女來表示的。
[451]哲學樹是煉金術過程的一種很合适的象征,當瑞普利談到耶稣基督這棵樹時,他把創造奇迹的樹等同于耶稣基督的十字架[452]。
這個過程以把處女母親尊奉為神而告結束。
在前述《潘多拉》一書中,将此描述為對聖母瑪利亞的提升。
在她死後,通過一個神迹,她的身體再次與她的靈魂結合,兩者共同被提升到天國。
這早已成為教會中的主流觀點,盡管直到最近才被作為教義公布。
在圖畫中,她被标注着&ldquo大地&rdquo、&ldquo身體&rdquo以及&ldquo成為處女的喜悅&rdquo等文字;鴿子降落在她的頭頂,上帝用他的右手觸摸她并給她賜福。
她被戴上王冠。
手握天體的上帝被标注着&ldquo阿尼瑪&rdquo和&ldquo父親耶西,母親和兒子&rdquo。
這裡的&ldquo母親&rdquo指的是在他(即國王)身旁登基的天國的王後,因為土這種物質在她複活後的身體中得到變形,并被吸收到上帝之中。
[453]在她的左邊是一個長着絡腮胡子的人物,其地位等同于上帝,他身邊标注着&ldquo智慧&rdquo。
在下面的庇護所裡有一個雌雄同體的精靈,它是從原初物質中被釋放出來的。
整張圖都體現出一種曼荼羅的形式,且是用福音傳道者的符号象征構想出來的。
在這幅畫的底部寫着:&ldquo神聖三位一體的鏡面人物。
&rdquo[454] 瑞普利把他的國王描述為勝利者,治愈疾病的人和把人從罪惡中拯救出來的人。
在《哲學玫瑰園》一書的末尾,有一幅上帝升天的畫,上面寫着: 在我遭受了許多痛苦并成為偉大的烈士之後 我再次升天得以變形,被免除了所有的污點。
8.後輩英雄時代 所謂後輩英雄時代,我在這裡是指17世紀的煉金術作者們,在這個時代,他們看到了煉金術的全盛時期,但也正是這個時代,因為越來越明确地把&ldquo神秘&rdquo與&ldquo物理&rdquo分離開來,從而使煉金術開始走向崩潰。
神秘傾向和哲學傾向變得比以前更為明顯,而另一方面,化學本身則開始表現出更明确的特征。
科學和技術的時代正在來臨,中世紀的那種内省的态度正在走向衰落。
宗教價值觀和形而上學價值觀越來越無法恰當地表達煉金工作所闡明的心理體驗。
隻是在經過幾個世紀之後,實證心理學才對煉金術體驗的模糊的心理内容有了新的了解。
在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的文獻中,由于受到人文主義和教會分裂的鼓舞,不可思議的猜想開始從古代神秘傳統的面紗背後浮現出來,這個時代的作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表達那些根本無法用文字和意象來表達的東西。
但是,他們創造的那種形象化的象征,有很多都是相當怪誕的,不僅對闡明這種奧秘毫無幫助,而且從世俗的眼光來看還極大地貶低了其價值,從而加速了煉金術智慧的衰亡。
當我們在深思歐洲大陸這種無與倫比的混亂狀态時,憑借我們尖銳的心理學理解,才剛剛開始認識到歐洲的精神文化究竟以這種方式喪失了多少。
令人高興的是,這種喪失并不是不可挽回的:&ldquo我們的天性仍在。
&rdquo 在後文中我想要再多提及幾個從文獻中摘錄的把哲人石比作耶稣基督的類比。
在《化學藝術之書》(&ldquoLiberdeartechymica&rdquo)[455]這部由匿名作者[456]撰寫的論著中,有一種類比就是把墨丘利烏斯比作哲人石,對此我不能不提一下就忽略過去,因為它把墨丘利烏斯和聖母瑪利亞做了比較: 請聽一聽[457]這個有深刻寓意的寓言吧:天上的天國對所有人都不開放,這樣他們就要下降到地獄之中并且永遠被囚禁在那裡。
但是耶稣基督打開了天上的奧林匹斯山的大門,打開了陰曹地府的鎖,從而使靈魂被釋放出來。
在他做這件事的時候,聖母瑪利亞在聖靈的幫助下,借助于無法表達的秘密和具有最深刻寓意的聖餐,在其永世童貞的子宮裡懷了孕,懷上的就是這個在天國裡和在大地上都最崇高的人。
最後她生出了這個全世界的救世主,隻要有罪的人向他忏悔祈禱,他就會用其全部的善,來拯救那些迷失在罪惡之中的人。
但是聖母瑪利亞并沒有受到傷害而且仍然是純潔的;因此把墨丘利烏斯等同于最光榮和最神聖的聖母瑪利亞,這是完全有理由的。
墨丘利烏斯是很純潔的,因為他從未在大地的深處增加任何金屬的身體,并且還借助于&ldquo天國&rdquo的溶解為我們創造了哲人石;即,他打開了金庫,把靈魂領了出來。
你必須把這個靈魂理解為一種&ldquo神性”他曾一度把它放在自己的肚子裡,還順便把它變成了純潔的身體,在那裡,他為我們帶來了那個小男孩,即哲人石,男孩的血液浸染了那些低級的身體,并使之全部回到了黃金天堂。
[458] 作為&ldquo世界靈魂&rdquo,我們實際上完全可以把墨丘利烏斯比作諾斯替教的&ldquo光之處女&rdquo,比作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或者正如這本書所主張的,甚至可以把他們&ldquo相等同&rdquo,需要注意的是,我提出的隻不過是那位匿名作者的觀點。
因此,這個&ldquo小男孩&rdquo就是&ldquo宏觀世界之子&rdquo,也可以比作耶稣基督。
這位作者也得出了這個結論,因為他把耶稣基督的物質性質與哲人石的功效進行了比較: 在耶稣基督的身體裡,因為他沒有犯過罪,還因為神聖本質的那種神奇的結合,元素才會具有這麼強大的親和力,才會結合在一起,要不是出于他自己的自由意志想要尋求死亡的話,他是絕不會死亡的,因為他出生的目的就是為了拯救人類。
[459]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在哲人石中元素之間的混亂對抗被這種最強烈的相互結合所取代,這就是使哲人石不會腐爛的原因,按照我們的這位作者的意見,這就是為什麼它和救世主的血液有同樣的功效:&ldquo為了健康和幸福長壽,這就是我們尋找這塊石頭的主要原因。
&rdquo[460] 人們曾經大量引用其言論的巴西爾·瓦倫丁,也是充滿謎團的作者之一,其真實姓名至今不為人知,據說生活在15世紀初。
[461]有時人們認為,德國圖林根州弗蘭肯豪森的約翰·泰爾德(JohannTholde),可能是所謂瓦倫丁文本的作者,兩者的活躍時間非常吻合。
最早提到這些文本的一個參考文獻可以在邁克爾·梅耶的《聖壇符号》中找到。
梅耶根本無法确定究竟誰是這些作品的作者:&ldquo他不想變得臭名昭著,因而甯願保持不為人知。
&rdquo從寫作風格來看,瓦倫丁的作品毫無疑問屬于16世紀末。
這位作者深受帕拉賽爾蘇斯的影響,并且接受了他關于&ldquo元氣&rdquo(Archaeus)的觀點,以及關于星體和元素精靈的學說。
[462]在1700年出版的完整版本中(現在這個版本就放在我面前),提到了&ldquo神聖三位一體與哲人石的寓言&rdquo,我從中摘錄了下面這段話: 因此,正如哲學家們所說的那樣,哲人墨丘利烏斯被認為是一個具有精神的身體。
兒子耶稣基督是從上帝父親那裡生出來的,耶稣基督既是神也是人,他沒有犯過罪,也沒有必要死亡。
但是他要死于自己的自由意志,并且為了他的兄弟姐妹而重新站起來,他們可以和他生活在一起而永遠不會犯罪。
沒有瑕疵的金子也是如此,它不易揮發且強而有力,可以經受所有的考驗,而且是光榮的;但是,為了它的那些不完善的和生病的兄弟姐妹,它要死去和複活,成為榮耀和救贖,使他們改變顔色獲得永生,使它們變得就像純金一樣完善。
三位一體中的第三個人是上帝聖靈,是我們的主耶稣基督送給其忠實信徒的慰藉,以便在信仰上強化和撫慰他們,直到獲得永生。
因此,&ldquo陽魂&rdquo就像是材料或墨丘利烏斯的身體。
當它們結合在一起時,他就被稱為墨丘利烏斯的複制品;即,兩個精靈,聖父和聖靈;但是聖子是那個受到贊美的人,就像那個受到贊美的和不易變的金子,即哲人石一樣;因此這塊石頭也被稱為三位一體:兩種水或精靈,礦物和植物,以及源自動物的太陽之硫黃。
[463] 在1619年出現了一本關于&ldquo奉獻&rdquo的煉金術著作,書名是《維森的瓦瑟斯坦》(WassersteinderWeysen,85)。
在該書第67頁,那位匿名作者說,現在他将要闡明,那塊被遺棄的基石是怎樣&ldquo與塵世的和肉體的哲人石微妙且巧妙地達成一緻的&rdquo,從中人們将會看到,這塊塵世的哲人石&ldquo是怎樣成為真正的精神與天國的基石,耶稣基督之原型的&rdquo。
例證占據了将近五十頁的篇幅。
這本書造成了很大的震動,甚至雅各布·伯麥都被認為是這本書的崇拜者。
柯普(Kopp)曾提到過這本書[464],因為這本書中混雜着亵渎上帝的煉金術觀點使他深感震驚,這些煉金術觀點利用的是一些非常令人讨厭的象征。
但是,我們不應該過分嚴厲地對中世紀人們的天真看法進行批判,而是一定要努力理解,這種不實用的語言想要傳達的究竟是什麼意思。
把哲人石比作耶稣基督在雅各布·伯麥那裡發揮過重要作用,但我不想在這裡深入探讨。
一段具有這種特點的引文可以在《萬物的簽名》(Designaturererum)中發現。
[465] 從這份材料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煉金術的終極目标究竟是什麼:它想要産生一種身體的敏感性,一種經過變形和複活的身體,即,一種同時也是精神的身體。
[466]在這裡,它發現了與中國煉丹術共同的基礎,而我們已經從《太乙金華宗旨》一書中了解到了這一點。
[467]那本書主要關心的是&ldquo金剛體&rdquo,換句話說,是通過身體的轉換而達到長生不老。
金剛石是一種卓越的象征,因為它堅硬、炙熱和透明。
奧希利烏斯(Orthelius)[468]告訴我們,哲學家們從未找到能比他們所謂高貴和給人賜福的哲人石這種東西更好的藥劑,因為它很堅硬、透明而且是紅寶石色的。
這個奧希利烏斯也曾就哲人石的&ldquo神學&rdquo寫過長篇大論的著述。
但是,他比伯麥要晚,我之所以在這裡提到他,是因為他專注于研究在物質中體現出來的精神: 據說有兩種寶藏:一種是&ldquo書寫的文字&rdquo,另一種是成為&ldquo事實的話語&rdquo。
在&ldquo書寫的文字&rdquo中,耶稣基督仍然身穿嬰兒的衣服在搖籃裡待着;但是在成為&ldquo事實的話語&rdquo中,話語是以上帝的創造物之形式具體體現出來的,在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可以用手觸摸它。
我們必須把我們的寶藏從它們那裡提升起來,因為話語無非就是火、生命和靈魂,它們是神聖的三位一體從創世一開始就四散傳播的,它們是在水面上孵化出來的,通過上帝的話語而使萬物有了生氣,并且具體體現在它們身上,正如文中所寫:&ldquo上帝的靈魂充滿了整個世界。
&rdquo還有人表達了這種觀點,這個&ldquo世界靈魂&rdquo就是上帝的第三個人;但是,他們并沒有考慮到&ldquo耶洛因&rdquo(Elohim)這個詞,這是一個複數名詞,可以擴展到三位一體中的所有人。
這個靈魂是從那裡開始的,而且是通過它創造出來的。
它變成了身體,成為救世主或哲人石的主要組成成分,是身體和靈魂在我們的生命中結合起來的真正媒介。
那個躺在諾亞時代的洪水之上的&ldquo世界靈魂&rdquo,使它們懷了孕,并且在它們之中孵化出一粒種子,就像母雞下蛋一樣。
它就是居住在大地内部,尤其是在金屬之中的&ldquo美德&rdquo,這門藝術的任務就是把&ldquo元氣&rdquo[469],世界靈魂,從物質中分離出來,并且産生一種精華,其功能或許可以和耶稣基督在人類身上發揮的作用相比。
諾斯替教關于努斯纏綿在菲西斯的擁抱中的幻象,在煉金術的這位後來者的作品中再一次出現。
但是,這個曾經像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那樣下降到地獄的黑暗之中去完成一件神聖工作的哲學家,成了一個喜歡深思熟慮的實驗室工匠;在已經看不到煉金術神秘主義的崇高目标之後,現在他想要發現的是一種将會&ldquo把身體與靈魂保持在一起&rdquo的滋補藥劑,正如我們的祖父在說到好酒時經常說的那樣。
煉金術的這種方向性的變化應歸因于帕拉賽爾蘇斯的巨大影響,他是現代醫學的祖師。
奧希利烏斯選擇傾向于自然科學,而把神秘體驗留給了教會。
帕拉賽爾蘇斯和伯麥分别把煉金術分裂成自然科學和新教徒神秘主義。
哲人石又回到了它以前的狀态:難看的、不恰當的、天底下最壞的東西,就算被扔到大街上也無人問津,就像斯皮特勒的寶石那樣。
就是在今天,摩利努斯[470]可能也還是會說:&ldquo如果一個人拒絕接受他已經唾棄的東西,那麼,當他想要爬得更高的時候,他就會退縮。
&rdquo 把哲人石比作耶稣基督,這個主題在17世紀煉金術的最後一段時光裡一再出現,但都隻是以模仿的形式出現的。
這是那些秘密結社争相崛起的時代,尤其是玫瑰十字會&mdash&mdash這是煉金術的秘密自我毀滅的最好證據。
因為秘密結社存在的全部理由就是保護一個已經失去其生命活力的秘密,而且這個秘密隻有作為一種外部形式存在才能保持其活力。
邁克爾·梅耶使我們窺見到了這個悲劇:在其著作的末尾他忏悔地說道,在其宏大的遊曆過程中,他既沒有找到墨丘利烏斯,也沒有找到鳳凰,而隻是找到了一根鳳凰的羽毛,即他的筆!這是一種微妙的暗示,暗示他已經認識到,這個偉大的冒險并沒有超越他那多産的文字成就,如果他隻依賴于後三個世紀的精神,他的偉業無疑會被人們所遺忘。
但是,雖然那個時代正在興起的唯物主義認為煉金術是一種巨大的失敗,一種愚蠢的心理失常,依然有人認為&ldquo即便把它包裹在制作金子的那個傻瓜的衣服裡,那也是一種絕不會完全消失的幻想&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