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關燈
有引起自己注意…… “我看見她躲在樹叢裡……我問她,她說是‘例假’。

    她還用稀泥把褲子上的血蓋住……”小耗子回憶道。

     “你怎麼不早說?!”荞子解開那草草包紮的繃帶。

     “我以為……” “現在說什麼都晚了!” 采娃突然用手捂住臉:“我們怎麼辦?……大田怎麼辦?……我又傻,又蠢,又不……” “對了,你就會哭!” 這時,大田微睜開眼,皺起粗粗的眉毛:“荞子,你怎麼也學會嚷嚷了?”她把滾燙的手搭在荞子肩上,高燒使她全身打戰。

    她的手下意識地摳進荞子肩窩,把痛苦和堅韌同時傳導給了她。

     荞子把大田的濕衣服脫下,又把自己的幹襯衣給她套上。

    小耗子不知什麼時候也脫下毛農,那是件藕荷色的、嶄新的、臨上戰場才從箱子底下翻出來的毛衣。

     大田已沒有精力阻止女伴們了。

    她艱難地笑笑:“我沒亊……你們别怕。

    我不告訴你們,就是擔心你們害怕……死不了,放心……”說着又昏昏睡去。

     洞外的天已亮了,光線射在大田呆闆的笑臉上。

    荞子終于把被血漬透的繃帶解開。

    感染。

    破傷風。

    敗血症。

    一顆子彈留在腹腔。

    她的腦子被這些念頭占滿了……那暴露的創口發紅,局部發黑。

    大田會死嗎?她下意識地左右望望,怕這心聲被其他女伴聽了去。

     荞子走出山洞,她想找一點幹淨水替大田洗洗傷口,換換繃帶。

    她幸存一小包食鹽。

    天大亮了。

    雨完全住了,但風裡還殘存着很濃的濕意。

    她穿着大田的濕軍裝,經風一吹,寒徹肌骨。

     她隻覺得腿象患小兒麻痹症似的,走路沒深沒淺,動作大而步幅小,視野忽明忽暗。

    由這,她才想到已有四十多個小時沒吃東西了。

     她搖搖晃晃走了十幾步,腳下一滑,摔得輕飄飄,如一塊綢子墜地,可下巴分明磕出血來。

    她趴在那兒,手腳胡亂配合,怎麼也爬不起來……她隻得與身體妥協,暫時伏在原地喘幾口氣,歇一歇。

     四周靜極,一夜風稠雨密,鳥尚未出巢……突然她感到自己在發夢魇:隐隐聽見一陣呻吟,那聲音仿佛也是貼着地面傳過來的,象很遠,又似很近。

     荞子感到幾分悚然,全身收緊,“噌”的一下爬起來,半跪着四下搜索。

    大概由于她的響動,那呻吟停止了,一切又歸為寂靜。

    是太疲勞或過度緊張而發生的幻覺?有可能。

    神經繃得太緊,就喜歡弄出這些花樣表示抗議。

    不過她不敢大意,槍抓得緊緊的,盡管并不熟悉它的性能。

    她慢慢站起來,剛舉步,呻吟又起,這回她感到是從身後傳來的。

    她貓下腰,冷汗滲了一脊梁。

     她把帽子拉低,打開槍保險。

    她已确定這回并非幻覺了。

    然而那聲響又變了方向,變到她的左側,—忽兒又象在右側……她簡直全懵了,弄不清響動究竟出自哪裡。

    她試探着朝前走,輕得象隻貓,腳踩在濕草上沒有一點聲響。

    風在山谷裡打轉,她這才明白,那呻吟聲被風抛得飄忽不定。

     果真有一個人!……荞子終于把這個渾身稀泥、面目全非的家夥找到了。

    那人扭過臉,臉上隻有一雙眼珠子沒沾上泥。

    他朝荞子眨巴着眼,表示他是個活的。

    他背上壓了個奇怪的包袱,裡面裝得鼓鼓囊囊。

     “不許動!”荞子把槍口指着他。

     他又呻吟一聲,然後哼哼道:“我不動……”他說中國話,那聲音讓荞子感到十分熟悉。

    “地瓜,地瓜……”他又說。

     兩人僵持了一會兒。

    “你……是誰?!”她端詳着他。

     他端詳着她,忙道歉:“對不起,認錯人了。

    ” 那女人一扭身:“神經病!” 丁萬趕緊把輪椅搖遠了。

    薛蘭,全是你害得我發“神經病”。

    那女人挽着另一個男人走了,那男人剛從廁所出來。

     一個鐘頭過去了。

    薛蘭不會來了。

    真是“多情卻被無情惱”…… 從野戰醫院轉到駐軍醫院,仍然逃不脫截肢的厄運。

    因為包紮時缺乏經驗,繃帶勒得過緊,他的腿下半部壞死。

    在醫院的那些天,他完全變了個人,隻要看見穿白大褂的他就恨得咬牙。

    他後悔沒從戰場把槍帶回來,藏在枕下,誰來說服他截肢,他就斃了誰。

    他嚷嚷說:“讓我缺胳膊少腿,我甯可去死!” 看來“死”不能“甯可”。

    截肢之後,他心情也好轉了。

    走出醫院時,體重居然增加了兩斤。

     感謝科學:他配上假腿又能重新登台了。

    有一位慕名而來的女售貨員,說是要終生伴他度過“英雄的餘年”。

    她來觀看他傷愈後頭一場演出。

     假腿失去兩拐,走路是極難看的。

    他預先站在台上,幕在他的竹闆聲中徐徐拉開——他很得意自己的設計。

     可是,當他幾句台詞一出口,發現不對勁。

    台下觀衆拒絕與他交流。

    他抖出一個個“包袱”,滿以為會來個滿堂彩,但聽見的卻是座椅翻轉的“啪嗒”聲。

    有人走了。

    不止一兩個,不止七八個,那不絕于耳的翻椅子的聲音告訴他是多少……他見與預期效果截然相反,便愈加賣力,拼命玩着花闆,不斷使出他那絕招:将兩隻手上的竹闆同時抛向空中,然後交錯落在手裡,并讓竹闆在空中打出節奏——這不是說快闆,而是馬戲班的雜耍,他悲哀地想着。

    但願那個女售貨員不要因此輕視他……絕招也未提起觀衆胃口,翻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