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關燈
小
中
大
教授翻譜,而他動也不動,客廳裡還有幾個音樂學院的學生,這時全圍攏過來,七手八腳地為教授翻譜,相互間毫不掩飾地争寵。
父親輕輕擰了一下他的耳朵,責怪他把獻殷勤的好機會讓給了别人。
老頭兒彈的是一支節奏相當古怪的曲子。
他突然停下來問學生們:“我彈的是什麼呀?” 幾個人面面相觑。
其中一個小夥子冒失地答道:“象舒伯特……” “到底是‘象’,還是‘是’?”學生不敢肯定回答。
而那個坐在父母中間的孩子卻蓦地站起來:“您一定彈錯了節奏!” 老頭兒順着這尖細的童音尋去,做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滑稽樣子,同時“啊”了一聲。
或許因為被冷落得太久,孩子幾乎帶着憤怒地指出:“舒伯特的《鳟魚五重奏》是這樣——”他忘乎所以地哼起來。
老頭兒頗感興趣地看了他一會,笑起來,接着爽聲大笑,仿佛這樣的名望非得有這樣的笑法不可。
孩子窘了,但依然不屈不撓地迎着老頭兒的目光。
老頭兒笑夠了,慢慢道:“自作聰明的小朋友,幹嗎一定要認為我彈的是‘舒伯特’呢?假如剛才的曲子是我自己設計的,你覺得怎樣?” 孩子不吭氣,感到受了捉弄後的懊惱。
而老頭兒卻離開鋼琴走到他面前說:“你能把我剛才彈的那一小段複述一遍嗎?” “用鋼琴嗎?” “不,你就哼一哼,象你剛才那樣。
” “您的曲子半音太多,我怕唱不準……” “沒關系,試試看。
” 孩子回頭看了看父母的臉色,他們大氣不出地正為他擔憂。
老頭兒對孩子詭秘地伸出一個手指頭:“來,跟我來,到這兒來。
孩子想出息,首先得掙脫父母的懷抱。
來吧。
” 他在衆目瞠然下把他帶出客廳。
在燈光暗淡的過道裡,老頭兒按了按他的肩膀;“現在好了,你哼吧,小夥子!”他閉上眼,微微翹首。
孩子用固定調把他剛才彈的那支古怪的曲子哼了一遍。
老頭兒睜開眼:“好極啦,再來一遍,能用手勢把節奏表示出來嗎?” 他又唱一遍,同時豎起右手的食指比劃着。
“對極啦!……”老頭兒突然在他臉上狠狠擰了一下,便大步回客廳去了。
他怯生生跟在後面,尚不知從這個時候起,他輝煌的音樂生涯已定了調。
老頭兒走到孩子的父母面前,大聲說道:“看看你們的孩子——是你們的孩子嗎?你們幹嗎把他打扮成這樣?這衣裳是為了見我才穿上的吧?這多做作!你們無非想提醒我注意到這個神童。
可我首先是讨厭神童,其次不相信神童。
小時候被人稱作神童的,長大多半沒大出息!” 父母陪着笑,面紅耳赤。
而老教授卻笑起來:“讓我來宣布一下吧——過來呀,孩子,你不是神童,但你是個具備驚人音樂天賦的孩子!隻需要剛才那一點兒了解,我就敢下這個定論。
記住了,永遠不要以為自己是個什麼神童。
神童這詞兒誰創造的?見鬼!” 這個“具備驚人音樂天賦的孩子”當晚被老教授收為第七個私人弟子。
老頭兒毫不掩飾他的寵愛,很快走進卧室,取來一個滿是樟腦球氣味的緞盒。
他打開盒子,鄭重地捧到孩子面前。
孩子驚呆了,在黑色絲絨的裡襯上,躺着一根漂亮的指揮棒。
它是用某種昂貴的金屬制成的,通身閃着與它價值相符的光澤…… 他凝視着這件閃閃發光的饋贈,它仍象昔日一樣奪目。
隻是那行法文被磨得模糊了:“Vousetesfier”。
意為“你是了不起的”。
他苦笑了…… 他繼續在樹林裡緩慢爬行。
額上的汗流進眼角,蜇得眼睛發疼。
樹林仿佛沒有邊際,越來越密,越來越幽暗,象由此可通往另一個世界。
他的臉被蒺藜劃出無數道血口,血口又滲進鹹澀的汗。
雙肘全破了。
他再也沒有力氣了,這副殘破的軀體将聽憑大自然來處置。
他又費盡周折使身體翻過來,仰面躺着,大喘着氣。
在這裡,樹葉鋪成厚厚的褥墊,一股溫熱潮濕的腐殖氣味。
一會兒,成千上萬的蚊蚋,帶着等待太久的憤怒,“敢死隊”一般叫喊着,向他撲來。
他已經沒有精力理會它們了。
霧正往高處升,大槪是早上八九點鐘了吧?三毛這時一定醒了,他大概在四處尋找——不過你再也找不着那個不可一世的“了不起”了。
那個可惡的家夥,那個曾多次捉弄你、辱沒你的家夥現在正舒舒服服地躺着哩!他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别去打攪他,把這時間留給他,去做一生中唯一一次反省吧…… 音樂随着他的手勢變得激越起來。
好!廖崎想。
我預期的,他們都達到了。
他對整個樂隊充滿感激。
暴雨,台風,泥石流,雪山崩塌……音樂體現着他的幻覺,他的追憶…… “文化大革命”開始,一身傲骨的老教授不肯低下高貴的頭顱,終于被人踏上千萬隻腳。
教授夫人素來溫雅,這場大海嘯順理成章地卷走了她的生命。
教授的兩個女兒結伴去内蒙古插隊,撇下了漸趨龍鐘的父親。
因為他的傲氣,工宣隊将他從音樂學院、從首都驅逐,他隻身前往遙遠的北疆。
那時隻有十三歲的廖崎,趕到車站為恩師送行。
那天是冬至,飛雪揚花,老頭兒穿着一件破舊的呢大衣,迎着風,依然挺
父親輕輕擰了一下他的耳朵,責怪他把獻殷勤的好機會讓給了别人。
老頭兒彈的是一支節奏相當古怪的曲子。
他突然停下來問學生們:“我彈的是什麼呀?” 幾個人面面相觑。
其中一個小夥子冒失地答道:“象舒伯特……” “到底是‘象’,還是‘是’?”學生不敢肯定回答。
而那個坐在父母中間的孩子卻蓦地站起來:“您一定彈錯了節奏!” 老頭兒順着這尖細的童音尋去,做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滑稽樣子,同時“啊”了一聲。
或許因為被冷落得太久,孩子幾乎帶着憤怒地指出:“舒伯特的《鳟魚五重奏》是這樣——”他忘乎所以地哼起來。
老頭兒頗感興趣地看了他一會,笑起來,接着爽聲大笑,仿佛這樣的名望非得有這樣的笑法不可。
孩子窘了,但依然不屈不撓地迎着老頭兒的目光。
老頭兒笑夠了,慢慢道:“自作聰明的小朋友,幹嗎一定要認為我彈的是‘舒伯特’呢?假如剛才的曲子是我自己設計的,你覺得怎樣?” 孩子不吭氣,感到受了捉弄後的懊惱。
而老頭兒卻離開鋼琴走到他面前說:“你能把我剛才彈的那一小段複述一遍嗎?” “用鋼琴嗎?” “不,你就哼一哼,象你剛才那樣。
” “您的曲子半音太多,我怕唱不準……” “沒關系,試試看。
” 孩子回頭看了看父母的臉色,他們大氣不出地正為他擔憂。
老頭兒對孩子詭秘地伸出一個手指頭:“來,跟我來,到這兒來。
孩子想出息,首先得掙脫父母的懷抱。
來吧。
” 他在衆目瞠然下把他帶出客廳。
在燈光暗淡的過道裡,老頭兒按了按他的肩膀;“現在好了,你哼吧,小夥子!”他閉上眼,微微翹首。
孩子用固定調把他剛才彈的那支古怪的曲子哼了一遍。
老頭兒睜開眼:“好極啦,再來一遍,能用手勢把節奏表示出來嗎?” 他又唱一遍,同時豎起右手的食指比劃着。
“對極啦!……”老頭兒突然在他臉上狠狠擰了一下,便大步回客廳去了。
他怯生生跟在後面,尚不知從這個時候起,他輝煌的音樂生涯已定了調。
老頭兒走到孩子的父母面前,大聲說道:“看看你們的孩子——是你們的孩子嗎?你們幹嗎把他打扮成這樣?這衣裳是為了見我才穿上的吧?這多做作!你們無非想提醒我注意到這個神童。
可我首先是讨厭神童,其次不相信神童。
小時候被人稱作神童的,長大多半沒大出息!” 父母陪着笑,面紅耳赤。
而老教授卻笑起來:“讓我來宣布一下吧——過來呀,孩子,你不是神童,但你是個具備驚人音樂天賦的孩子!隻需要剛才那一點兒了解,我就敢下這個定論。
記住了,永遠不要以為自己是個什麼神童。
神童這詞兒誰創造的?見鬼!” 這個“具備驚人音樂天賦的孩子”當晚被老教授收為第七個私人弟子。
老頭兒毫不掩飾他的寵愛,很快走進卧室,取來一個滿是樟腦球氣味的緞盒。
他打開盒子,鄭重地捧到孩子面前。
孩子驚呆了,在黑色絲絨的裡襯上,躺着一根漂亮的指揮棒。
它是用某種昂貴的金屬制成的,通身閃着與它價值相符的光澤…… 他凝視着這件閃閃發光的饋贈,它仍象昔日一樣奪目。
隻是那行法文被磨得模糊了:“Vousetesfier”。
意為“你是了不起的”。
他苦笑了…… 他繼續在樹林裡緩慢爬行。
額上的汗流進眼角,蜇得眼睛發疼。
樹林仿佛沒有邊際,越來越密,越來越幽暗,象由此可通往另一個世界。
他的臉被蒺藜劃出無數道血口,血口又滲進鹹澀的汗。
雙肘全破了。
他再也沒有力氣了,這副殘破的軀體将聽憑大自然來處置。
他又費盡周折使身體翻過來,仰面躺着,大喘着氣。
在這裡,樹葉鋪成厚厚的褥墊,一股溫熱潮濕的腐殖氣味。
一會兒,成千上萬的蚊蚋,帶着等待太久的憤怒,“敢死隊”一般叫喊着,向他撲來。
他已經沒有精力理會它們了。
霧正往高處升,大槪是早上八九點鐘了吧?三毛這時一定醒了,他大概在四處尋找——不過你再也找不着那個不可一世的“了不起”了。
那個可惡的家夥,那個曾多次捉弄你、辱沒你的家夥現在正舒舒服服地躺着哩!他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别去打攪他,把這時間留給他,去做一生中唯一一次反省吧…… 音樂随着他的手勢變得激越起來。
好!廖崎想。
我預期的,他們都達到了。
他對整個樂隊充滿感激。
暴雨,台風,泥石流,雪山崩塌……音樂體現着他的幻覺,他的追憶…… “文化大革命”開始,一身傲骨的老教授不肯低下高貴的頭顱,終于被人踏上千萬隻腳。
教授夫人素來溫雅,這場大海嘯順理成章地卷走了她的生命。
教授的兩個女兒結伴去内蒙古插隊,撇下了漸趨龍鐘的父親。
因為他的傲氣,工宣隊将他從音樂學院、從首都驅逐,他隻身前往遙遠的北疆。
那時隻有十三歲的廖崎,趕到車站為恩師送行。
那天是冬至,飛雪揚花,老頭兒穿着一件破舊的呢大衣,迎着風,依然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