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楚的強盛與狄的衰亡

關燈
之間。

    鄭國派人去到晉營說道:“我們的從楚,隻是想保全社稷,并非真心與楚要好。

    楚國驟勝已經驕傲,他們的軍隊也已疲乏了,又不設防備,你們若加以攻擊,我們做個幫手,楚兵一定大敗。

    ”晉軍諸将聽了鄭使的話,紛紛争論,仍不得結果。

    楚王連派使者兩次到晉軍去議和,晉人已經答應和議,定下了結盟的日期。

    那知楚人和議并非真心,他們又派了人來向晉軍挑戰;晉人出營追趕,他們又逃跑了。

    晉将魏锜、趙旃因求高官不得,心裡懷恨,想使晉軍失敗,力請也去挑戰;荀林父等不許。

    他們又請奉使去講和,荀林父等答應了。

    不料他們去到楚營,反向楚軍要求開戰。

    當兩人到楚營去後,晉上軍将領士會、郤克都請準備戰事,先鄃大意得很,又不贊成。

    士會獨自行動,派部下鞏朔、韓穿帶領七支伏兵埋伏在敖山的前面。

    中軍大夫趙嬰齊也派手下人先在河裡預備了船隻。

    趙旃夜裡到楚營前,在軍門外席地坐了,派部下沖進楚營去激戰。

    楚王親自出來追趕趙旃,趙旃把車丢了,逃入林中,衣甲都被楚兵搶去。

    晉人派屯守的兵車來迎接魏锜和趙旃;楚将潘黨望見車塵,派人趕去報告大營說:“晉兵來了!”楚人也怕莊王輕入晉軍,就全軍出營結陣,孫叔敖下令急速進兵。

    楚兵雷擊電馳般直沖向晉營,荀林父出于意外,不知所為,在軍中擂鼓下令道:“先渡過河去的有賞!”中軍和下軍争起船來,各自用手攀住船隻,兩軍的軍士自相殘殺,砍下的手指在船裡可以成捧了。

    晉兵向右移動,獨上軍因士會的準備未敗;中軍因趙嬰齊的準備,雖敗而得先渡河。

    楚軍方面工尹齊帶領右拒追趕晉國的下軍;潘黨帶領遊車四十乘跟從唐侯(唐國那時從楚)的兵為左拒,去進迫晉國的上軍。

    士會自為後殿,督領軍隊緩緩退去,沒有什麼損失。

    楚軍俘獲了晉将知,知的父親下軍大夫知莊子帶領所部回攻楚軍,射殺楚将連尹襄老,搶了他的屍首;又俘獲楚王的兒子公子臣,方才退去。

    到了夜裡,楚軍駐在?地(在今河南鄭縣),晉的餘兵不能成軍,乘夜渡河逃去,一夜裡聲音不斷。

    楚王進駐衡雍,祭了黃河的神,又建築一所祖廟,告了成功,才班師回國。

     這次晉軍的失敗,并不是他們的實力敵不過楚人,乃是因軍将不睦,從内裡分崩開來,以緻大敗,這又可見卿族驕橫的弊害了。

    晉兵回國,荀林父自請治罪;晉侯将要答應他,大夫士貞子把楚殺令尹子玉的事去進谏,晉侯聽了他的話,命林父複位,這就成就了他後來滅狄的功績。

     清丘之盟楚國既大敗晉兵,鄭、許諸國都歸附了,莊王又起兵攻破宋的屬國蕭(在今江蘇蕭縣)。

    晉、宋、衛、曹諸國同盟于清丘(在今河北濮陽縣附近),立約共救災患,讨伐不服的國(鄭與宋、衛終春秋之世是兩黨,鄭服了楚,所以宋、衛便與晉聯結)。

    清丘盟後,宋國因陳服楚,起兵伐陳,衛國卻反去救陳(因陳、衛又本是一黨)。

    楚王親征伐宋,讨他前次救蕭和伐陳的罪。

    晉國也責問衛國救陳的罪。

    衛執政孔達自殺,由着國人拿他向晉國解說。

     楚莊的成霸晉勢稍振,又起兵伐鄭,頒告諸侯,在鄭地校閱車馬而回。

    鄭伯畏懼晉人,親自到楚國去,商議對付晉國的政策。

    這時齊國曾乘晉的敗去伐服晉的莒國(魯國此時也為齊黨,所以不與清丘之盟)。

    楚國便想聯結齊國以抗晉,派大夫申舟(即文之無畏)到齊國去行聘,經過宋國,被宋人殺死(宋國報複前次無畏責打宋公仆人的仇恨,又因無畏不向宋國假道,所以把他殺死),莊王大怒,立即起兵圍困宋都。

    魯國也派人來與楚國在宋地結會。

    宋公派使向晉國告急,晉國因?戰之敗不敢去惹楚人,隻派了一個使臣叫解揚的去安慰宋人道:“我們的軍隊已傾國前來,快要到了,請你們不要就降楚!”解揚經過鄭境,被鄭人捉住,獻給楚兵,楚王向他厚納了賄賂,叫他去反說宋人歸降。

    他被逼不得已,假意答應。

    楚人把他放在樓車上面,命他招降宋人,他卻仍依晉君的話吩咐了宋國。

    楚兵圍宋過了九個月,在宋城外築了房屋,又分兵回去耕田,以表示不勝不回的意思。

    宋人大怕,派大将華元乘夜偷進楚營,直登楚元帥子反的床,劫他講和道:“敝國的人民互相掉換了兒子殺來當飯吃,拿人的骨頭當柴燒,已經危險極了。

    但是要我們結城下之盟,我們雖到國亡也不肯做的。

    你們若能退兵三十裡,我國當唯命是聽。

    ”子反被華元所劫,沒有辦法,隻得與他立盟,把他的話轉達楚王,退兵三十裡。

    宋國就與楚結盟,命華元到楚國去做押當。

    這時,魯、宋、鄭、陳諸中原的國家都歸附了楚國,楚莊王的霸業就成功了。

     赤狄的衰亡當楚國經營中原的時候,晉國也正在經營北方的狄族。

    狄人自從鹹地敗後,聲勢本已稍減;長狄滅亡,白狄也獨自成了部落(白狄、長狄似本都是赤狄的屬部)。

    但赤狄仍自稱強,乘晉霸中衰,兩次侵齊并伐晉,圍困了晉邑懷和邢丘,又割取了晉地向陰的禾子。

    晉國用驕兵之計,暫不與他計較;并用離間政策,聯絡衆狄;白狄曾與晉伐秦,晉侯又曾與衆狄會于函,群狄服晉,赤狄勢成孤立。

    他們仍不知道進退,聽了晉臣先鄃的話,乘晉兵在?地打了敗仗,起兵伐晉,打到清地(在今山西稷山縣附近?)。

    晉人殺了先鄃,把内患除去,然後專心對付狄人。

     魯宣公十五年,赤狄部長潞氏(在今山西潞城縣一帶)的執政大臣酆舒專權,殺死他的國君的夫人姬氏(晉景公姊),又弄傷潞君的眼睛,潞氏内亂,晉景公想發兵去讨伐,諸大夫畏懼酆舒的多才,都不贊成出兵。

    大夫伯宗獨竭力主張讨狄,以為恃才與衆,是商纣滅亡的根由,酆舒不足畏懼。

    晉侯聽了他的話,命荀林父領兵伐潞,把赤狄的兵在曲梁(在今河北永年縣?)打敗,順勢滅了潞氏,俘獲潞君嬰兒。

    酆舒逃奔衛國,衛國把他拘住送給晉國,晉國立将他殺了。

     潞氏滅亡以後,秦桓公(康公死,子共公稻嗣位。

    共公死,子桓公嗣位)曾起兵伐晉。

    晉侯在稷地(在今山西稷山縣)校閱軍隊,經略狄土,重封了被狄人所滅的黎國。

    回兵到雒,晉将魏顆把秦兵在輔氏地方打敗,俘獲秦國勇将杜回。

    次年(魯宣公十六年),晉國又命士會領兵伐滅赤狄的餘種甲氏(在今河北雞澤縣一帶)和留籲(在今山西屯留縣一帶)、铎辰(約在今山西潞城縣附近)等部落。

    後來魯成公(宣公子黑肱,嗣宣公位)三年,晉衛又聯兵攻破了辧咎如國(約在今山西陽曲縣附近?),赤狄的餘種就盡數被滅了。

    晉國既兼并了赤狄的土地,勢力頓強,就又南向與楚争中原的霸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