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關燈
小
中
大
況,運氣總是接連着來的,瓦西裡在他不經意打開的第一隻郵筒裡,就一下子發現——在深夜的星光下,筆記本發着藍幽幽的光,深沉的寂靜有點怕人。
然而那寂靜幾乎又是完美的,令人鼓舞的,仿佛是一片縮小了的凝固的海洋,又像是一塊珍貴的藍寶石!筆記本基本完好,隻是末尾有兩頁白紙被撕。
因此,總部一位領導在電話上幽默地說:“那也許是小偷用去擦他肮髒的屁股了。
”後來,總部的另一位首長接着此話又開心地說:“如果找得到這家夥,你們就送他些草紙吧,你們701不是有的是紙嘛。
”不過沒人去找這賊。
因為他不是賣國賊。
因為,容金珍還沒有找到。
第二天,《B市日報》頭版刊登了一則尋人啟事,是尋容金珍的,上面這樣寫道:容金珍,男,37歲,身高米,樣子瘦小,皮膚偏白,戴褐色高度近視鏡,穿藏青色中山裝,淺灰色褲子,胸前插有進口鋼筆一枝,手上戴有鐘山牌手表一塊,會講普通話和英語,愛下象棋,行動遲緩,可能赤腳等。
第一天,沒有回音;第二天,還是沒有回音;第三天,《G省日報》也刊登了尋容金珍啟事,當天依然沒有見到回音。
也許,在瓦西裡看來,沒有回音是正常的,因為要一具屍體發出回音是困難的。
他已經深刻地預感到,他要把容金珍活着帶回701——這是他的任務——已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
可是第二天中午,專案組通知他,M縣城有人剛剛給他們打來電話,說他們那邊有個像容金珍的人,請他趕緊去看看。
像容金珍的人?瓦西裡馬上想到自己的預感已被證實,因為隻有一具屍體才會發出這種回音。
還沒有上路,以堅強、兇猛著稱的瓦西裡就懦弱地灑下了一大把熱淚。
M縣城在B市以北100公裡處,容金珍怎麼會跑到那裡去找筆記本,真讓人感到神秘和奇怪。
一路上,瓦西裡以一個夢中人的眼睛審視着已經流逝的種種災難和即将面臨的痛苦,心裡充滿了驚惶失措的怅惘和悲恸。
到M縣城,瓦西裡還沒有去找那個給他們打電話的人,便對路過的M縣造紙廠門口廢紙堆裡的一個人發生了興趣。
要說這個人,确實非常引人注目,他一看就是那種有問題、不正常的人,滿身污泥,光着雙腳(已凍得烏青),兩隻血糊糊的手,像爪子一樣,在不停地挖掘、翻動着紙堆,把一本本破書、爛本子如數家珍地找出來,一一地仔細察看,目光迷離,口中念念有詞,落難而虔誠的樣子,一如慘遭浩劫的方丈在廟宇的廢墟上悲壯地查找他的經典禱文。
這是個冬天的有陽光的下午,明亮的陽光正正地打在這個可憐的人的身上──打在他血糊糊的手上打在他跪倒的膝蓋上打在他佝偻的腰肚裡打在他變形的臉頰上嘴巴上鼻子上眼鏡上目光裡就這樣,瓦西裡的目光從那雙爪子一樣哆嗦的手上開始一點點擴張開來,延伸開來,同時雙腳一步步向那人走近,終于認出這人就是容金珍!這人就是容金珍啊——!這是案發後第16天的事,時間是1970年元月13日下午4時。
1970年元月14日下午的晚些時候,容金珍在瓦西裡亦步亦趨的陪同下,帶着肉體加心靈的創傷和永遠的秘密,複又回到高牆深築的701大院,從而使本篇的故事可以結束。
①語出小黎黎給金珍論文所題的前言。
然而那寂靜幾乎又是完美的,令人鼓舞的,仿佛是一片縮小了的凝固的海洋,又像是一塊珍貴的藍寶石!筆記本基本完好,隻是末尾有兩頁白紙被撕。
因此,總部一位領導在電話上幽默地說:“那也許是小偷用去擦他肮髒的屁股了。
”後來,總部的另一位首長接着此話又開心地說:“如果找得到這家夥,你們就送他些草紙吧,你們701不是有的是紙嘛。
”不過沒人去找這賊。
因為他不是賣國賊。
因為,容金珍還沒有找到。
第二天,《B市日報》頭版刊登了一則尋人啟事,是尋容金珍的,上面這樣寫道:容金珍,男,37歲,身高米,樣子瘦小,皮膚偏白,戴褐色高度近視鏡,穿藏青色中山裝,淺灰色褲子,胸前插有進口鋼筆一枝,手上戴有鐘山牌手表一塊,會講普通話和英語,愛下象棋,行動遲緩,可能赤腳等。
第一天,沒有回音;第二天,還是沒有回音;第三天,《G省日報》也刊登了尋容金珍啟事,當天依然沒有見到回音。
也許,在瓦西裡看來,沒有回音是正常的,因為要一具屍體發出回音是困難的。
他已經深刻地預感到,他要把容金珍活着帶回701——這是他的任務——已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
可是第二天中午,專案組通知他,M縣城有人剛剛給他們打來電話,說他們那邊有個像容金珍的人,請他趕緊去看看。
像容金珍的人?瓦西裡馬上想到自己的預感已被證實,因為隻有一具屍體才會發出這種回音。
還沒有上路,以堅強、兇猛著稱的瓦西裡就懦弱地灑下了一大把熱淚。
M縣城在B市以北100公裡處,容金珍怎麼會跑到那裡去找筆記本,真讓人感到神秘和奇怪。
一路上,瓦西裡以一個夢中人的眼睛審視着已經流逝的種種災難和即将面臨的痛苦,心裡充滿了驚惶失措的怅惘和悲恸。
到M縣城,瓦西裡還沒有去找那個給他們打電話的人,便對路過的M縣造紙廠門口廢紙堆裡的一個人發生了興趣。
要說這個人,确實非常引人注目,他一看就是那種有問題、不正常的人,滿身污泥,光着雙腳(已凍得烏青),兩隻血糊糊的手,像爪子一樣,在不停地挖掘、翻動着紙堆,把一本本破書、爛本子如數家珍地找出來,一一地仔細察看,目光迷離,口中念念有詞,落難而虔誠的樣子,一如慘遭浩劫的方丈在廟宇的廢墟上悲壯地查找他的經典禱文。
這是個冬天的有陽光的下午,明亮的陽光正正地打在這個可憐的人的身上──打在他血糊糊的手上打在他跪倒的膝蓋上打在他佝偻的腰肚裡打在他變形的臉頰上嘴巴上鼻子上眼鏡上目光裡就這樣,瓦西裡的目光從那雙爪子一樣哆嗦的手上開始一點點擴張開來,延伸開來,同時雙腳一步步向那人走近,終于認出這人就是容金珍!這人就是容金珍啊——!這是案發後第16天的事,時間是1970年元月13日下午4時。
1970年元月14日下午的晚些時候,容金珍在瓦西裡亦步亦趨的陪同下,帶着肉體加心靈的創傷和永遠的秘密,複又回到高牆深築的701大院,從而使本篇的故事可以結束。
①語出小黎黎給金珍論文所題的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