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關燈
小
中
大
個人累計三次解答了他布置的難題,他會單獨給你出一道難題,這道題事實上就是你的畢業論文,如果又被你圓滿解答掉,不管是什麼時候,哪怕開學才幾天,你都等于滿分畢業了,也就是把他本科的教職解除了。
不過,快10年了,有此榮幸的人根本就沒有過,能偶爾解答一兩題的也是寥若晨星——(未完待續)現在金珍出現在希伊斯的課堂上,因為個子小(才16歲),他坐在第一排,比誰都更能仔細地注意到希伊斯特有的淺藍色眼睛裡射出的銳利又狡黠的目光。
希伊斯身材高大,站在講台上更顯得高大,目光總是落在後排的位置上,金珍接受的隻是他慷慨激越時飛濺的口沫和大聲說話吐出的氣流。
帶着飽滿的情緒講解抽象枯燥的數學符号,時而振臂高呼,時而漫步淺吟,這就是站在講台上的希伊斯,像個詩人,也許是将軍。
上完課,他總是二話不說,拔腿就走。
這一次,在希伊斯一貫地拔腿而走時,目光不經意地落在前排一個瘦小的身影上,他正埋着頭在紙上演算着什麼,樣子有些癡醉,好像在考場上。
兩天後,希伊斯來上第二堂課,一站上講台就問大家:“誰叫金珍,請舉一下手。
”希伊斯看到舉手的人就是上堂課他離開時注意到的前排的那個小個子。
希伊斯揚了揚手上幾頁作業紙,問:“這是你塞在我門下的?”金珍點點頭。
希伊斯說:“現在我通知你,這學期你可以不來上我課了。
”台下一陣驚動。
希伊斯像在欣賞什麼似的,微笑地等着大家安靜下來。
安靜下來後,他回頭把前次出的題目又寫在黑闆上——不是右上角,而是左上角,然後對大家說:“現在我們來看一下,金珍同學是怎麼答題的,這不是獵奇,而就是本節課的内容。
”他先是把金珍的解題法照實寫出來,講解一遍,接着又用新的方法對同一道題進行三種不同的解答,讓人在比較中感到了知識的增長,領略了殊途同歸的奧秘。
新課的内容事實上都一一貫穿在幾種講解中。
完了,他在黑闆的右上角又寫下一道難題,說:“我希望下堂課還是有人來讓我幹這件事,上課就解題,下課就出題。
”話是這麼說,但希伊斯心裡知道,被自己有幸言中的可能性是小而又小的,在數學上是要用小數點來表示的,而且還要被四舍五入舍掉的。
舍就是忽略不計,就是有變成了沒有;入就是誇大地計,就是沒有變成了有,地變成了天。
這就是說,天地之間并沒有一條鴻溝,多之一厘則變地為天,少之一毫則轉天為地。
希伊斯真的沒想到,這個木讷、無聲的小家夥居然一下子讓他對天地的概念都變得含糊不清了,他明明看準是地,可結果恰恰是天。
就是說:金珍又把希伊斯出的第二道難題快速地解破了!題破了,當然要重新出。
當希伊斯把第三道難題又寫在黑闆的右上角後,回轉身來,他沒有對大家說,而是對金珍一個人說:“如果你把這道題也解了,我就得單獨給你出題了。
”他說的就是畢業論文題了。
這時,金珍才上完希伊斯的第三堂課,時間上還不過一周。
第三道題金珍未能像前兩題一樣,在上下一堂課前解答出來,為此希伊斯在上完第四堂課時,專門走下講台對金珍說:“我已經把你的畢業論文題出好了,就等你把這一道題解了來取。
”說罷,揚長而去。
希伊斯婚後在學校附近的三元巷租有房子,家就安在那,但平時還是經常呆在以前他單身時住的教授樓裡,在三樓,是個帶衛生間的房間。
他經常在此看書,搞研究,有點書房的意思。
這天下午,希伊斯剛午休完,在聽廣播,廣播聲裡間或地插進了一個上樓的腳步聲。
腳步聲在他門前停落下來,卻沒有敲門聲,隻有窸窸的聲音,像蛇遊走一樣,從看不見的樓道裡鑽進了門縫裡。
希伊斯見是幾頁紙,過去拾起來看,是熟悉的筆迹——金珍的。
希伊斯一下翻到最後一頁看結果,結果是對的。
他感到像被抽了一鞭,想沖出門去,把金珍喊回來。
但走到門口,他想了想又回來坐在沙發上,從第一頁開始看。
幾頁紙都看完了,希伊斯又感到被抽了一鞭,于是沖到窗前,看到金珍正在背他而去。
希伊斯打開窗戶,對着遠去的背影大聲地嗨了一聲。
金珍轉過身來,看見洋教授正在對他又指又喊地請他上樓去。
金珍坐在洋教授面前。
“你是誰?”“金珍。
”“不,”希伊斯笑了,“我問你是什麼人?哪裡來的?以前在哪裡上學?我怎麼覺得你有點面熟,你父母是誰?”金珍猶豫着,不知如何回答。
突然,希伊斯驚叫道:“嗬——!我看出來了,你是大樓前那尊塑像的後代,那個女黎黎的後代,容算盤·黎黎的後代!告訴我,你是她的後代嗎?是兒子還是孫子?”金珍指了指沙發上的作業紙,答非所問地:“我做對了嗎?”希伊斯:“你還沒有回答我問題呢,你是不是女黎黎的後代?”金珍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隻是麻麻木木地說:“你去問容校長吧,他是我的
不過,快10年了,有此榮幸的人根本就沒有過,能偶爾解答一兩題的也是寥若晨星——(未完待續)現在金珍出現在希伊斯的課堂上,因為個子小(才16歲),他坐在第一排,比誰都更能仔細地注意到希伊斯特有的淺藍色眼睛裡射出的銳利又狡黠的目光。
希伊斯身材高大,站在講台上更顯得高大,目光總是落在後排的位置上,金珍接受的隻是他慷慨激越時飛濺的口沫和大聲說話吐出的氣流。
帶着飽滿的情緒講解抽象枯燥的數學符号,時而振臂高呼,時而漫步淺吟,這就是站在講台上的希伊斯,像個詩人,也許是将軍。
上完課,他總是二話不說,拔腿就走。
這一次,在希伊斯一貫地拔腿而走時,目光不經意地落在前排一個瘦小的身影上,他正埋着頭在紙上演算着什麼,樣子有些癡醉,好像在考場上。
兩天後,希伊斯來上第二堂課,一站上講台就問大家:“誰叫金珍,請舉一下手。
”希伊斯看到舉手的人就是上堂課他離開時注意到的前排的那個小個子。
希伊斯揚了揚手上幾頁作業紙,問:“這是你塞在我門下的?”金珍點點頭。
希伊斯說:“現在我通知你,這學期你可以不來上我課了。
”台下一陣驚動。
希伊斯像在欣賞什麼似的,微笑地等着大家安靜下來。
安靜下來後,他回頭把前次出的題目又寫在黑闆上——不是右上角,而是左上角,然後對大家說:“現在我們來看一下,金珍同學是怎麼答題的,這不是獵奇,而就是本節課的内容。
”他先是把金珍的解題法照實寫出來,講解一遍,接着又用新的方法對同一道題進行三種不同的解答,讓人在比較中感到了知識的增長,領略了殊途同歸的奧秘。
新課的内容事實上都一一貫穿在幾種講解中。
完了,他在黑闆的右上角又寫下一道難題,說:“我希望下堂課還是有人來讓我幹這件事,上課就解題,下課就出題。
”話是這麼說,但希伊斯心裡知道,被自己有幸言中的可能性是小而又小的,在數學上是要用小數點來表示的,而且還要被四舍五入舍掉的。
舍就是忽略不計,就是有變成了沒有;入就是誇大地計,就是沒有變成了有,地變成了天。
這就是說,天地之間并沒有一條鴻溝,多之一厘則變地為天,少之一毫則轉天為地。
希伊斯真的沒想到,這個木讷、無聲的小家夥居然一下子讓他對天地的概念都變得含糊不清了,他明明看準是地,可結果恰恰是天。
就是說:金珍又把希伊斯出的第二道難題快速地解破了!題破了,當然要重新出。
當希伊斯把第三道難題又寫在黑闆的右上角後,回轉身來,他沒有對大家說,而是對金珍一個人說:“如果你把這道題也解了,我就得單獨給你出題了。
”他說的就是畢業論文題了。
這時,金珍才上完希伊斯的第三堂課,時間上還不過一周。
第三道題金珍未能像前兩題一樣,在上下一堂課前解答出來,為此希伊斯在上完第四堂課時,專門走下講台對金珍說:“我已經把你的畢業論文題出好了,就等你把這一道題解了來取。
”說罷,揚長而去。
希伊斯婚後在學校附近的三元巷租有房子,家就安在那,但平時還是經常呆在以前他單身時住的教授樓裡,在三樓,是個帶衛生間的房間。
他經常在此看書,搞研究,有點書房的意思。
這天下午,希伊斯剛午休完,在聽廣播,廣播聲裡間或地插進了一個上樓的腳步聲。
腳步聲在他門前停落下來,卻沒有敲門聲,隻有窸窸的聲音,像蛇遊走一樣,從看不見的樓道裡鑽進了門縫裡。
希伊斯見是幾頁紙,過去拾起來看,是熟悉的筆迹——金珍的。
希伊斯一下翻到最後一頁看結果,結果是對的。
他感到像被抽了一鞭,想沖出門去,把金珍喊回來。
但走到門口,他想了想又回來坐在沙發上,從第一頁開始看。
幾頁紙都看完了,希伊斯又感到被抽了一鞭,于是沖到窗前,看到金珍正在背他而去。
希伊斯打開窗戶,對着遠去的背影大聲地嗨了一聲。
金珍轉過身來,看見洋教授正在對他又指又喊地請他上樓去。
金珍坐在洋教授面前。
“你是誰?”“金珍。
”“不,”希伊斯笑了,“我問你是什麼人?哪裡來的?以前在哪裡上學?我怎麼覺得你有點面熟,你父母是誰?”金珍猶豫着,不知如何回答。
突然,希伊斯驚叫道:“嗬——!我看出來了,你是大樓前那尊塑像的後代,那個女黎黎的後代,容算盤·黎黎的後代!告訴我,你是她的後代嗎?是兒子還是孫子?”金珍指了指沙發上的作業紙,答非所問地:“我做對了嗎?”希伊斯:“你還沒有回答我問題呢,你是不是女黎黎的後代?”金珍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隻是麻麻木木地說:“你去問容校長吧,他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