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不再沉默
關燈
小
中
大
,在别人的推薦下我才去找到了熊總。
他和他的幾個代表很熱心,但是……他說,他們碰了軟釘子。
惟一的辦法就是通過輿論來呼籲了。
所以就叫我來找你。
” 仲秋用上牙輕輕地咬着下唇,一時沒吭聲。
如果許瓊說的是真的,那麼這個看似簡單的案子,實則很複雜,要不,她告了這幾年,又加上熊總等全國人大代表的呼籲,都沒有弄翻過來?當年憑人證、單位的材料抓她、判刑的辦案人員,有的可能升遷了,有的可能調動了,有的可能退休了,現在再組織複查還不是要找這些人?即使許瓊是冤枉的,又有誰願檢讨過去,說自己錯了?有良心發現者也甯願在内心反省,而不願公開,因為這要牽一發動全身呀!何況許瓊的材料不過硬,沒有物證、沒有人證!明知朱譽群搞的是假材料,那幾個他的心腹作的是假證,但你怎麼推翻?除非他們站出來否定自己!這不可能。
仲秋急速地思考了一番,覺得面前的這個女人走的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他想給她指出來,又覺得不妥。
多少人都是靠着希望在努力地活着。
如果你像個先知先覺者般告訴了他們的未來,人家是不會感謝你的。
盡管你可以給他節約時間、省去不少的金錢……看許瓊那柔弱而堅定的樣子,翻案,還自己的清白,就是她現在活着的目的。
面對這個從苦難中跋涉過來的女人,仲秋真不忍心拒絕她,但自己畢竟不是萬能的啊!這事就發生在本市,一個市裡管着的報紙的記者,對這件案子能有多大能耐?就作算有人民日報、新華社記者那樣大的能耐,但這事從何下手?找朱譽群,他一定還會加油添醋地說一些不利于許瓊的話,即使不,他也不會說“過去是我們冤枉了她”這句話;找公安,人家會拿出材料說“這是根據他們公司的舉報才抓的”;找檢察院、法院,人家會抱出厚厚的案卷讓你看,一步步都是以事實為依據,法律為準繩進行辦理的。
真是“野貓咬牛,無從下手”! 仲秋翻着材料,說:“許瓊,你這事……” “我隻有求你幫忙了。
”許瓊深怕仲秋把話說死,趕緊搶過去:“你行!你是大記者。
熊總他們都說,隻要你一呼籲就好辦了。
仲秋苦笑了一下,什麼也沒有說。
這個已經迹近絕望的女人把自己當成了救命的稻草,他能說“我隻是稻草,救不了命”嗎?他無奈地合上材料,聲音顯得很沒有底氣:“好吧。
我盡力而為。
” 轉眼之間,許瓊好像變得年輕了許多,枯瘦的臉上也出現了笑容:“仲記者,我謝謝你了。
” “你還可以去找一下人民日報記者站、新華社記者站的記者,向他們反映。
他們比我強。
” 他看見許瓊一副不解的樣子,又補充了兩句,“你想,市裡的工作搞不好,他們可以批評,還可以批評市長、書記,我們就不敢。
他們可以約見市長、書記,我們就不行……” 以後,許瓊來找過他沒有,他不知道。
仲秋把這件事向他當時的頂頭上司、現在的總編鄒平彙報了,并談了自己的想法。
鄒平考慮了半響,說:“你說得對。
我們沒有這個能力來辦她這個事。
這事牽涉面太寬。
當然,這些都是次要的,關鍵是她沒有過硬的證據。
也許,人民日報、新華社有辦法。
我們隻是個地方報紙。
至于寫‘内參’,我看作用也不大。
”過了幾天,熊總給他的辦公室打過一次電話,他如實地講了自己的看法,也摻雜了一些鄒平的想法。
熊總認為仲秋講得在理,隻是在電話那頭歎氣:“這事為什麼就沒辦法翻過來呢?那女子肯定是冤枉的。
窦娥被冤枉,老天都要六月下雪,可是、可……”電話就突然挂斷了。
後來的幾個月,仲秋在采訪時曾先後碰見人民日報記者站、新華社記者站的記者,向他們打聽有沒有一個叫許瓊的女人去找過,一個個都搖頭。
也許,她去找的是另外的記者。
日久天長,這件事也就忘掉了或者存封在記憶的倉庫裡了。
沒想到昨晚上會在那樣一個場面不期而遇,而且還有那個逍遙法外的朱譽群!不到兩小時,又出了一個李一凡。
那次是自己能力有限,沒辦法寫稿。
這次是自己撞到了,而且還親自參與了抓強xx犯……稿件寫了,也編了,也上版面了,最後又删改了,連大樣都看了,到頭來,還是撤下來了。
這是為什麼?改革開放了這麼多年,難道曆史會重複自己的腳印?難道還會出現又一個許瓊?市裡怎麼會有這種規定?發展環境綜合治理怎麼成了傳媒不得報道搶劫、強xx、吸毒、賣淫?傳媒報道了就會影響市裡的投資環境,影響精神文明建設?這是哪家的理論、哪家的邏輯? 他不相信市委許進才書記是這種水平,也許他根本不知道這個規定!對,幹脆給他寫封信,反映反映。
正在展紙擰筆之時,他心裡又打了個小九九,不忙,先找鄒平鄒總編咨詢一下。
這些年來,在報社的幹部職工中,隻有和鄒平在一起,仲秋才無話不說。
他馬上給鄒平打通了電話,鄒平在電話那邊熱情地說:“我們好久沒有吹牛了,你馬上過來。
在我這裡吃飯。
”
他和他的幾個代表很熱心,但是……他說,他們碰了軟釘子。
惟一的辦法就是通過輿論來呼籲了。
所以就叫我來找你。
” 仲秋用上牙輕輕地咬着下唇,一時沒吭聲。
如果許瓊說的是真的,那麼這個看似簡單的案子,實則很複雜,要不,她告了這幾年,又加上熊總等全國人大代表的呼籲,都沒有弄翻過來?當年憑人證、單位的材料抓她、判刑的辦案人員,有的可能升遷了,有的可能調動了,有的可能退休了,現在再組織複查還不是要找這些人?即使許瓊是冤枉的,又有誰願檢讨過去,說自己錯了?有良心發現者也甯願在内心反省,而不願公開,因為這要牽一發動全身呀!何況許瓊的材料不過硬,沒有物證、沒有人證!明知朱譽群搞的是假材料,那幾個他的心腹作的是假證,但你怎麼推翻?除非他們站出來否定自己!這不可能。
仲秋急速地思考了一番,覺得面前的這個女人走的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他想給她指出來,又覺得不妥。
多少人都是靠着希望在努力地活着。
如果你像個先知先覺者般告訴了他們的未來,人家是不會感謝你的。
盡管你可以給他節約時間、省去不少的金錢……看許瓊那柔弱而堅定的樣子,翻案,還自己的清白,就是她現在活着的目的。
面對這個從苦難中跋涉過來的女人,仲秋真不忍心拒絕她,但自己畢竟不是萬能的啊!這事就發生在本市,一個市裡管着的報紙的記者,對這件案子能有多大能耐?就作算有人民日報、新華社記者那樣大的能耐,但這事從何下手?找朱譽群,他一定還會加油添醋地說一些不利于許瓊的話,即使不,他也不會說“過去是我們冤枉了她”這句話;找公安,人家會拿出材料說“這是根據他們公司的舉報才抓的”;找檢察院、法院,人家會抱出厚厚的案卷讓你看,一步步都是以事實為依據,法律為準繩進行辦理的。
真是“野貓咬牛,無從下手”! 仲秋翻着材料,說:“許瓊,你這事……” “我隻有求你幫忙了。
”許瓊深怕仲秋把話說死,趕緊搶過去:“你行!你是大記者。
熊總他們都說,隻要你一呼籲就好辦了。
仲秋苦笑了一下,什麼也沒有說。
這個已經迹近絕望的女人把自己當成了救命的稻草,他能說“我隻是稻草,救不了命”嗎?他無奈地合上材料,聲音顯得很沒有底氣:“好吧。
我盡力而為。
” 轉眼之間,許瓊好像變得年輕了許多,枯瘦的臉上也出現了笑容:“仲記者,我謝謝你了。
” “你還可以去找一下人民日報記者站、新華社記者站的記者,向他們反映。
他們比我強。
” 他看見許瓊一副不解的樣子,又補充了兩句,“你想,市裡的工作搞不好,他們可以批評,還可以批評市長、書記,我們就不敢。
他們可以約見市長、書記,我們就不行……” 以後,許瓊來找過他沒有,他不知道。
仲秋把這件事向他當時的頂頭上司、現在的總編鄒平彙報了,并談了自己的想法。
鄒平考慮了半響,說:“你說得對。
我們沒有這個能力來辦她這個事。
這事牽涉面太寬。
當然,這些都是次要的,關鍵是她沒有過硬的證據。
也許,人民日報、新華社有辦法。
我們隻是個地方報紙。
至于寫‘内參’,我看作用也不大。
”過了幾天,熊總給他的辦公室打過一次電話,他如實地講了自己的看法,也摻雜了一些鄒平的想法。
熊總認為仲秋講得在理,隻是在電話那頭歎氣:“這事為什麼就沒辦法翻過來呢?那女子肯定是冤枉的。
窦娥被冤枉,老天都要六月下雪,可是、可……”電話就突然挂斷了。
後來的幾個月,仲秋在采訪時曾先後碰見人民日報記者站、新華社記者站的記者,向他們打聽有沒有一個叫許瓊的女人去找過,一個個都搖頭。
也許,她去找的是另外的記者。
日久天長,這件事也就忘掉了或者存封在記憶的倉庫裡了。
沒想到昨晚上會在那樣一個場面不期而遇,而且還有那個逍遙法外的朱譽群!不到兩小時,又出了一個李一凡。
那次是自己能力有限,沒辦法寫稿。
這次是自己撞到了,而且還親自參與了抓強xx犯……稿件寫了,也編了,也上版面了,最後又删改了,連大樣都看了,到頭來,還是撤下來了。
這是為什麼?改革開放了這麼多年,難道曆史會重複自己的腳印?難道還會出現又一個許瓊?市裡怎麼會有這種規定?發展環境綜合治理怎麼成了傳媒不得報道搶劫、強xx、吸毒、賣淫?傳媒報道了就會影響市裡的投資環境,影響精神文明建設?這是哪家的理論、哪家的邏輯? 他不相信市委許進才書記是這種水平,也許他根本不知道這個規定!對,幹脆給他寫封信,反映反映。
正在展紙擰筆之時,他心裡又打了個小九九,不忙,先找鄒平鄒總編咨詢一下。
這些年來,在報社的幹部職工中,隻有和鄒平在一起,仲秋才無話不說。
他馬上給鄒平打通了電話,鄒平在電話那邊熱情地說:“我們好久沒有吹牛了,你馬上過來。
在我這裡吃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