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康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據馮自由說,孫中山除了請宮崎寅藏把康有為接到日本以外,也托了平山周去北京,幫助梁啟超與王照二人出險,離開日本駐華公使館,化裝乘帆船逃到天津,乘輪船來日本。
(另一說法,梁是日本駐津領事鄭永昌陪同離開北京的。
) 康有為(1858~1927) 孫中山對于康梁的變法努力,一向頗表同情,總想争取他們進一步參加革命。
戊戌之前的一年(1897年),橫濱興中會的同志馮鏡如聯絡僑商邝汝磐等創設一間“中西學校”,孫中山便保薦了梁啟超作校長,寫了一封信,交給邝汝磐拿去上海,找康有為。
那時候梁啟超正在辦“時務報”,分不開身,康有為向邝汝磐介紹其另一弟子徐勤,并且建議把中西學校的校名改為“大同學校”。
結果,徐勤來到東京,學校的名稱也照康有為意思改了。
康有為到達東京以後,宮崎寅藏與平山周勸他與孫中山見面,他自稱受有光緒皇帝的厚恩,不便與革命黨人晤面,犬養毅約請孫中山、陳少白與康梁二人在犬養毅自己的寓所會談,梁出席,康不出席。
梁說,康有事不能來,一切由他作代表。
在犬養毅的協調之下,他和孫中山與陳少白暢談到第二天的天亮。
過了幾天,孫中山派陳少白偕同平山周往大同學校訪康有為,康與梁啟超、王照、徐勤、梁鐵君出見。
陳少白重申請康有為參加革命之意,康說:“今上聖明,必有複辟之一日。
餘受恩深重,無論如何不能忘記,惟有起兵勤王,脫其禁锢瀛台之厄。
其他非餘所知,隻知冬裘夏葛而已。
” 王照忽然向在座的人說:“我自到東京以來,一切行動皆不得自由。
說話有人監視,來往書信亦被拆閱檢查,請諸君評評是何道理。
”康有為大怒,叫梁鐵君把王照拖了出去。
這位王照,原在清廷擔任禮部主事,因上奏請光緒皇帝出洋考察而揚名天下,光緒帝曾經因此賞他以四品京堂之官,并且罷斥了不替他轉奏的禮部尚書懷塔布、許應骙,與禮部侍郎堃岫、徐會沣、溥颋、曾廣漢。
慈禧政變以後,王照逃入日本駐華公使館,被平山周救來東京,和康有為住在一起,康有為怕他說出有關“衣帶诏”的秘密,便在種種方面剝奪了他的自由。
替康有為執行此項監禁王照的任務的,是“精于技擊”的梁鐵君。
陳少白親眼見到王照因要求“評評是何道理”而被康有為吩咐梁鐵君拖了出去,覺得有點奇怪,便拜托平山周對王照設法保護。
果然,有一天,康梁等人不在大同學校,平山周便把王照引了出來,帶到犬養毅的寓所。
王照把前後經過,用筆談的方式告訴了犬養毅。
從此,王照不和康梁等人住在一起,又分訪日本要人,告康有為的洋狀,強調康所稱的“衣帶诏”,根本是僞造的。
日本政府于是給了康有為九千元日币,請他離開日本。
康去了加拿大,其後又輾轉去了新加坡,住在邱菽園的家裡。
梁留在日本,仍與孫中山常常見面,似乎頗能接受孫中山的革命主張,一度願意由兩黨合組一會,以孫中山為會長,梁為副會長,因徐勤等人之破壞而作罷。
合組一會的計劃沒有實現,梁與孫中山的交往卻未中斷。
康寫信來,命令梁離開日本,梁決定去檀香山。
行前,孫中山寫介紹信給他,介紹他與檀香山的興中會會友相見。
梁在己亥年陰曆十一月二十九日(1899年12月31日)到了檀香山,很受會友們的優待。
孫眉(孫中山的胞兄德彰)而且叫兒子阿昌拜梁為老師。
梁擺脫不了康的束縛,對革命的信念又不甚堅定,竟然終于篡竊了檀香山興中會,吸收了一大部分會友為所謂“保皇會”會員,口口聲聲說:“名為保皇,實則革命”。
(到了民國以後,有些接近康梁的人說,“保皇會”三字是革命黨送給他們的團體的綽号。
他們的團體,從來不曾以“保皇會”或“保皇黨”為正式名稱。
) 梁在檀香山募款“起兵勤王”,獲得興中會會友傾
(另一說法,梁是日本駐津領事鄭永昌陪同離開北京的。
) 康有為(1858~1927) 孫中山對于康梁的變法努力,一向頗表同情,總想争取他們進一步參加革命。
戊戌之前的一年(1897年),橫濱興中會的同志馮鏡如聯絡僑商邝汝磐等創設一間“中西學校”,孫中山便保薦了梁啟超作校長,寫了一封信,交給邝汝磐拿去上海,找康有為。
那時候梁啟超正在辦“時務報”,分不開身,康有為向邝汝磐介紹其另一弟子徐勤,并且建議把中西學校的校名改為“大同學校”。
結果,徐勤來到東京,學校的名稱也照康有為意思改了。
康有為到達東京以後,宮崎寅藏與平山周勸他與孫中山見面,他自稱受有光緒皇帝的厚恩,不便與革命黨人晤面,犬養毅約請孫中山、陳少白與康梁二人在犬養毅自己的寓所會談,梁出席,康不出席。
梁說,康有事不能來,一切由他作代表。
在犬養毅的協調之下,他和孫中山與陳少白暢談到第二天的天亮。
過了幾天,孫中山派陳少白偕同平山周往大同學校訪康有為,康與梁啟超、王照、徐勤、梁鐵君出見。
陳少白重申請康有為參加革命之意,康說:“今上聖明,必有複辟之一日。
餘受恩深重,無論如何不能忘記,惟有起兵勤王,脫其禁锢瀛台之厄。
其他非餘所知,隻知冬裘夏葛而已。
” 王照忽然向在座的人說:“我自到東京以來,一切行動皆不得自由。
說話有人監視,來往書信亦被拆閱檢查,請諸君評評是何道理。
”康有為大怒,叫梁鐵君把王照拖了出去。
這位王照,原在清廷擔任禮部主事,因上奏請光緒皇帝出洋考察而揚名天下,光緒帝曾經因此賞他以四品京堂之官,并且罷斥了不替他轉奏的禮部尚書懷塔布、許應骙,與禮部侍郎堃岫、徐會沣、溥颋、曾廣漢。
慈禧政變以後,王照逃入日本駐華公使館,被平山周救來東京,和康有為住在一起,康有為怕他說出有關“衣帶诏”的秘密,便在種種方面剝奪了他的自由。
替康有為執行此項監禁王照的任務的,是“精于技擊”的梁鐵君。
陳少白親眼見到王照因要求“評評是何道理”而被康有為吩咐梁鐵君拖了出去,覺得有點奇怪,便拜托平山周對王照設法保護。
果然,有一天,康梁等人不在大同學校,平山周便把王照引了出來,帶到犬養毅的寓所。
王照把前後經過,用筆談的方式告訴了犬養毅。
從此,王照不和康梁等人住在一起,又分訪日本要人,告康有為的洋狀,強調康所稱的“衣帶诏”,根本是僞造的。
日本政府于是給了康有為九千元日币,請他離開日本。
康去了加拿大,其後又輾轉去了新加坡,住在邱菽園的家裡。
梁留在日本,仍與孫中山常常見面,似乎頗能接受孫中山的革命主張,一度願意由兩黨合組一會,以孫中山為會長,梁為副會長,因徐勤等人之破壞而作罷。
合組一會的計劃沒有實現,梁與孫中山的交往卻未中斷。
康寫信來,命令梁離開日本,梁決定去檀香山。
行前,孫中山寫介紹信給他,介紹他與檀香山的興中會會友相見。
梁在己亥年陰曆十一月二十九日(1899年12月31日)到了檀香山,很受會友們的優待。
孫眉(孫中山的胞兄德彰)而且叫兒子阿昌拜梁為老師。
梁擺脫不了康的束縛,對革命的信念又不甚堅定,竟然終于篡竊了檀香山興中會,吸收了一大部分會友為所謂“保皇會”會員,口口聲聲說:“名為保皇,實則革命”。
(到了民國以後,有些接近康梁的人說,“保皇會”三字是革命黨送給他們的團體的綽号。
他們的團體,從來不曾以“保皇會”或“保皇黨”為正式名稱。
) 梁在檀香山募款“起兵勤王”,獲得興中會會友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