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
關燈
小
中
大
因兩司所啓,都廳郞廳鄭熙績、兪大脩,監役官樸宜、洪翼英等罷職,提調黃琳、洪淵等推考。
7月19日 ○甲戌,慶尙監司尹卓然以病再度呈辭,命調理行公。
○司諫院啓曰:「司宰主簿尹景祉,險譎鄙詐,請罷;監察崔應虎庸劣,請遞。
」答曰:「依啓。
」 7月20日 ○乙亥,全羅監司鄭澈書狀: 新除南原府使權大德,距本家六十裡,其二妹一子婚娶府地,必多牽制,請改差事。
○司憲府啓曰:「判尹任說,久據詞訟之地,不謹請遞;宗廟令尹希慶,居官處家,不謹悖戾,請罷;上土僉使樸希亮,踐歷不多,聲績未著,請堂上加改正;龜城府使崔閏湖,到處淫奸官婢,有麤娶之譏,請罷職不敍。
新及第至四朔之久,而承文院諉以位不齊,不爲分館,請前後行首掌務官罷職,以見在官急速揀擇。
」答曰:「判尹不須遞,林布亮有武才,陞堂上,未爲不可;崔閏湖可遞;尹希慶、承文院事,依啓。
」 八月 8月3日 ○戊子,司憲府啓曰:「近來廉恥道喪,士大夫不知代耕之義,不可不隨現痛治。
前日因傳敎,推閱各道交案,其中已爲身死及沈銓、申秀經等,已爲罷散,或名秩卑微者外,如河原君、河陵君、韓景祿、宋寅、樸好元、崔滉、鄭昌瑞、李增、高景虛、權擘、南彥經、成壽益、金澥、黃廷式、尹興信、李成憲等,竝命罷職。
」答曰:「可推。
」 8月4日 ○己醜,儀仗庫上銀交倚二坐,銀踏掌二坐,色吏中間洗濯文書,代以鑞交倚踏掌事覺,曾經官員等,皆罷推,下吏囚推。
○以趙穆除刑曹佐郞,不赴。
又除工曹佐郞,不赴。
九月 9月7日 ○壬戌,聖節使李海壽馳啓:「皇太子,去八月十一日誕生,頒詔天下。
本國詔使,翰林編修黃洪憲,工科給事中王敬民點差,九月望時當起程事。
」傳曰:「招大臣,本前例,凡事急速措置。
」大臣啓曰:「支待諸事,該司當照例察爲矣。
都司迎慰使,必以能文之人爲之,光州牧使辛應時,差都司迎慰使,令乘馹上來;以鄭惟吉爲館伴,李珥爲遠接使。
」 9月13日 ○戊辰,有政。
傳曰:「贊成有闕,正二品中擬望。
」李珥拜右贊成,全羅監司鄭澈,特加嘉善,拜都承旨。
○遠接使李珥啓曰:「左通禮黃廷彧、應敎詐篈,瑞山郡守高敬命,請以從事官帶行。
」傳曰:「依啓。
」 ○司憲府啓曰:「都承旨鄭澈,酬酒狂妄,請遞。
遠接使從事官,不但取其才華,必極一時之選。
高敬命前日趨附權奸,請改差」答曰:「不允。
」連日啓之,終不允。
黃廷彧以災傷敬差官,下去慶尙道未還,以吏曹佐郞金瞻代之。
「 冬十月 10月6日 ○庚寅,遠接使李珥發行。
上引見,賜虎皮。
10月7日 ○辛卯,都承旨鄭澈辭狀,不爲上來,遞之。
特拜柳成龍都承旨。
10月22日 ○丙午,詔使,九月十九日,自北京起程。
是日越江入義州。
十一月 11月7日 ○辛酉,詔使入京。
11月16日 ○庚午,詔使發行,初九日,詔使往成均館,謁聖,後坐明倫堂,因入尊經閣,披見《五禮儀》。
上以館官等不能周旋,使詔使至見我國《五禮儀》,命下司成以下于詔獄推之,以大臣啓止之。
因諫院啓,同知事洪聖民以下皆罷職。
詔使發行後,冊色官司藝韓孝友、典籍徐進德,下詔獄推之。
詔使到京日,上詣大平館,行下馬宴。
動駕到大門外,其正門堅閉不開,上由俠門而入。
○司憲府論啓:「迎接都監郞廳金瓘、洪仁傑等、及誤爲導引通禮黃廷彧、權純等皆罷職。
」 11月25日 ○己卯,司憲府啓曰:「竹山縣監李潤,詔使依憑,徵斂無藝,請罷。
依啓。
11月26日 ○庚辰,司諫院啓曰:「陰竹縣監安琠,委諸下吏;根楊郡守姜晟,賦役不均,請罷。
」依啓。
「高嶺僉使閔士俊,性本驕傲,自萬戶陞六品,未五年而遽陞堂上,物情駭怪,請改正;兵曹敢爲啓請擬望,蔑公市恩之罪,大矣。
請閔士俊改正,堂上、色郞廳罷職。
」答曰:「改正事依啓,罷職事不允。
」 11月27日 ○辛巳,傳曰:「在喪前領府事洪暹、左議政盧守愼處,各米太幷十五賜給。
洪暹則大祥臨迫,米加十石賜給。
前判書李山海守廬於外方,祭祀之資,亦豈有之?今本道,米太磨鍊題給事,下書可也。
」 十二月 12月8日 ○壬辰,都承旨柳成龍,特旨拜大司憲,李潑爲副提學,金應南爲同副承旨。
12月26日 ○庚戌,爲都目政。
鹹鏡監司兪泓,特加爲判尹,鄭澈爲鹹鏡監司。
7月19日 ○甲戌,慶尙監司尹卓然以病再度呈辭,命調理行公。
○司諫院啓曰:「司宰主簿尹景祉,險譎鄙詐,請罷;監察崔應虎庸劣,請遞。
」答曰:「依啓。
」 7月20日 ○乙亥,全羅監司鄭澈書狀: 新除南原府使權大德,距本家六十裡,其二妹一子婚娶府地,必多牽制,請改差事。
○司憲府啓曰:「判尹任說,久據詞訟之地,不謹請遞;宗廟令尹希慶,居官處家,不謹悖戾,請罷;上土僉使樸希亮,踐歷不多,聲績未著,請堂上加改正;龜城府使崔閏湖,到處淫奸官婢,有麤娶之譏,請罷職不敍。
新及第至四朔之久,而承文院諉以位不齊,不爲分館,請前後行首掌務官罷職,以見在官急速揀擇。
」答曰:「判尹不須遞,林布亮有武才,陞堂上,未爲不可;崔閏湖可遞;尹希慶、承文院事,依啓。
」 八月 8月3日 ○戊子,司憲府啓曰:「近來廉恥道喪,士大夫不知代耕之義,不可不隨現痛治。
前日因傳敎,推閱各道交案,其中已爲身死及沈銓、申秀經等,已爲罷散,或名秩卑微者外,如河原君、河陵君、韓景祿、宋寅、樸好元、崔滉、鄭昌瑞、李增、高景虛、權擘、南彥經、成壽益、金澥、黃廷式、尹興信、李成憲等,竝命罷職。
」答曰:「可推。
」 8月4日 ○己醜,儀仗庫上銀交倚二坐,銀踏掌二坐,色吏中間洗濯文書,代以鑞交倚踏掌事覺,曾經官員等,皆罷推,下吏囚推。
○以趙穆除刑曹佐郞,不赴。
又除工曹佐郞,不赴。
九月 9月7日 ○壬戌,聖節使李海壽馳啓:「皇太子,去八月十一日誕生,頒詔天下。
本國詔使,翰林編修黃洪憲,工科給事中王敬民點差,九月望時當起程事。
」傳曰:「招大臣,本前例,凡事急速措置。
」大臣啓曰:「支待諸事,該司當照例察爲矣。
都司迎慰使,必以能文之人爲之,光州牧使辛應時,差都司迎慰使,令乘馹上來;以鄭惟吉爲館伴,李珥爲遠接使。
」 9月13日 ○戊辰,有政。
傳曰:「贊成有闕,正二品中擬望。
」李珥拜右贊成,全羅監司鄭澈,特加嘉善,拜都承旨。
○遠接使李珥啓曰:「左通禮黃廷彧、應敎詐篈,瑞山郡守高敬命,請以從事官帶行。
」傳曰:「依啓。
」 ○司憲府啓曰:「都承旨鄭澈,酬酒狂妄,請遞。
遠接使從事官,不但取其才華,必極一時之選。
高敬命前日趨附權奸,請改差」答曰:「不允。
」連日啓之,終不允。
黃廷彧以災傷敬差官,下去慶尙道未還,以吏曹佐郞金瞻代之。
「 冬十月 10月6日 ○庚寅,遠接使李珥發行。
上引見,賜虎皮。
10月7日 ○辛卯,都承旨鄭澈辭狀,不爲上來,遞之。
特拜柳成龍都承旨。
10月22日 ○丙午,詔使,九月十九日,自北京起程。
是日越江入義州。
十一月 11月7日 ○辛酉,詔使入京。
11月16日 ○庚午,詔使發行,初九日,詔使往成均館,謁聖,後坐明倫堂,因入尊經閣,披見《五禮儀》。
上以館官等不能周旋,使詔使至見我國《五禮儀》,命下司成以下于詔獄推之,以大臣啓止之。
因諫院啓,同知事洪聖民以下皆罷職。
詔使發行後,冊色官司藝韓孝友、典籍徐進德,下詔獄推之。
詔使到京日,上詣大平館,行下馬宴。
動駕到大門外,其正門堅閉不開,上由俠門而入。
○司憲府論啓:「迎接都監郞廳金瓘、洪仁傑等、及誤爲導引通禮黃廷彧、權純等皆罷職。
」 11月25日 ○己卯,司憲府啓曰:「竹山縣監李潤,詔使依憑,徵斂無藝,請罷。
依啓。
11月26日 ○庚辰,司諫院啓曰:「陰竹縣監安琠,委諸下吏;根楊郡守姜晟,賦役不均,請罷。
」依啓。
「高嶺僉使閔士俊,性本驕傲,自萬戶陞六品,未五年而遽陞堂上,物情駭怪,請改正;兵曹敢爲啓請擬望,蔑公市恩之罪,大矣。
請閔士俊改正,堂上、色郞廳罷職。
」答曰:「改正事依啓,罷職事不允。
」 11月27日 ○辛巳,傳曰:「在喪前領府事洪暹、左議政盧守愼處,各米太幷十五賜給。
洪暹則大祥臨迫,米加十石賜給。
前判書李山海守廬於外方,祭祀之資,亦豈有之?今本道,米太磨鍊題給事,下書可也。
」 十二月 12月8日 ○壬辰,都承旨柳成龍,特旨拜大司憲,李潑爲副提學,金應南爲同副承旨。
12月26日 ○庚戌,爲都目政。
鹹鏡監司兪泓,特加爲判尹,鄭澈爲鹹鏡監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