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異部第三十四

關燈
空中美人 《北齊書》:天統中,武成酒色過度,恍惚不恒。

    曾病發,自雲:&ldquo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

    去地數丈,亭亭而立。

    食頃,變為觀世音。

    &rdquo之才雲:&ldquo此色欲多,大虛所緻。

    &rdquo 應聲蟲 《文昌雜錄》:劉伯時常見淮西士人楊勔,自言中年得異疾,每發言應答,腹中辄有蟲聲效之,數年間,其聲浸大。

    有道士見而驚曰:&ldquo此應聲蟲也!久不治,延及妻子。

    宜讀《本草》,過蟲所不應者,當取服之。

    &rdquo勔如言,讀至&ldquo雷丸&rdquo,蟲忽無聲。

    乃頓餌數粒,遂愈。

    始未以為信,其後至長汀,遇一丐者,亦是疾,而觀者甚衆。

    因教之使服雷丸。

    丐者謝曰:&ldquo某貧無他技,所求衣食于人者,唯借此耳。

    &rdquo 應聲蟲,本病也,而丐者以為衣食之資,死而不悔。

    又安知世間功名富貴,達人不以為應聲蟲乎?噫,衣食誤人,肯服雷丸者鮮矣! 活玉窠 《清異錄》:盩厔吏魁召士人訓子弟,館于門。

    士人素有蛀牙,一日複作,左腮掀腫。

    遂張口卧,意似懵騰。

    忽聞有聲發于龈腭,若切切語言,人物喧嘩,漸出口外,痛頓止。

    至半夜,卻聞早來之聲,仍雲:&ldquo小都郎回活玉窠也。

    &rdquo似呼喝狀,頰上蠢然直入口。

    彈指頃,齒大痛。

    諸旦,具告主人。

    勸呼符咒治之,痛止腫消。

    竟不如何怪。

     謝在杭雲:餘同年曆城穆吏部深,家居得疾,耳中常聞人馬聲。

    一日聞語曰:&ldquo吾輩出遊郊外。

    &rdquo即似車馬騾驢以次出外,宿疾頓瘳。

    至哺,複聞人馬雜遝,入耳中,疾複如故。

    穆延醫治,百計不效。

    逾年自愈。

    始信陶穀所載不謬。

     一胎六十年以下&ldquo産異&rdquo 《百緣經》雲:佛在世時,王舍城中有一長者,财寶無量,不可稱計。

    其婦足滿十月,便欲産子,然不肯出。

    尋重有身,足滿十月,複産一子。

    先懷者住在右脅。

    如是次第懷妊九子,各滿十月而産,唯先一子故在胎中,不肯出外。

    其母極患,設湯藥以自療治,病無降損。

    囑及家中:&ldquo我腹中子故活不死。

    今若設終,必開我腹,取子養育。

    &rdquo迨母命終,諸親眷屬,載其屍骸詣諸冢間,請太醫耆婆破看之,得一小兒,形狀故小,頭發皓白,俯偻而行,四向顧視,語諸親言:&ldquo汝等當知,我由先身惡口罵辱衆僧,故處此熱藏中,經六十年,受是苦惱。

    &rdquo 一生四十子 周哀公之八年,鄭有人一生四十子。

    其二十人生,二十人死。

     肉帶懸兒 《稗史》:宋孝廉所親家有婢,産出肉帶子一條,帶上共懸十八小兒面目形體,無不具備,聯絡如綴。

    觀者雲集。

    其母懼而棄之。

     窦母等 《五雜俎》雲:漢窦武之母,産一蛇,一鶴。

    晉枹罕令嚴根妓産一龍、一女、一鵝。

    劉聰後劉氏産一蛇、一虎。

    唐大順中資州王全義妻孕而漸下入股,至足大拇指。

    拆而生珠,漸長大如杯。

    宋潮州婦人産子如指大,五體皆具者百餘枚。

    《狯園》雲:萬曆己酉,石湖民陳妻許氏,産一白魚。

    壬子,蘇城昊妻娩身,産一金色大鯉魚,長四尺許,鱗甲燦然。

    其家大駭,投諸清冷之淵。

    裡人呼其父曰&ldquo漁翁&rdquo。

     産法馬 萬曆丁未,吳縣石湖民陳妻許民,産夜叉、白魚。

    後又妊,過期不産。

    一日請治平寺僧在家轉經祈佑。

    其夕功未畢,内呼腹痛急。

    忽産下一胞,訝是何物,破而視之,乃一秤銀銅法馬子也!舉家大駭,權之,重十兩。

    視其背,有鑄成字樣,驗是&ldquo萬曆二十二年置&rdquo七字,迹甚分明,至今尚在。

    比鄰章秀才偕同學方生親詣其廬,傳玩而異之。

    或疑銅精所交,或疑五郎所幻,未可知。

     産錢 徐州吳瑞者,秀才玠之弟,行第八,年二十餘。

    妻初産子,曆五十四日,忽嘔出水數合,有銅青氣。

    家人曰:&ldquo此兒傷重,何為出水綠色耶?&rdquo明旦,遂哕出三角物數十。

    其家怪而洗之,乃成二錢,分為四塊,平正無大小之殊。

    五、六日,連下數升。

    合之,得大錢七十二文。

    皆有年号,輪郭周正,體面無一不符。

    遂以膠粘而固之。

    聞者皆求觀,州有司亦至。

    其兒竟無他異。

     産《本際經》 張衡之女玉蘭,幼而潔素,不食葷血。

    年十七歲,夢朱光入口,因而有孕。

    父母索之,終不肯言。

    唯侍婢知之。

    一日謂侍婢曰:&ldquo我死,爾當剖腹以明我心。

    &rdquo其夕遂殁。

    父母不違其言,剖腹得一物。

    如蓮花初開,其中有白素金書十卷,乃《本際經》也。

    十餘日間,大風雨晦暝,遂失其經。

     産掌 鄞縣民出賈,妻與其姒同處。

    夫久不歸,見夫兄,私心慕之,成疾阽危。

    家人知所以,且憐之。

    計無所出,強伯氏從帷外以手少拊其腹,遂有感成孕。

    及産,唯一掌焉。

     額産 晉安帝義熙中,魏興李宣妻樊氏懷妊。

    過期不育,而額上有瘡,兒穿之以出。

    長為将,今猶存,名胡兒。

    見《異苑》